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党建材料 > 2022年度党史国史学习材料(范文推荐)

2022年度党史国史学习材料(范文推荐)

来源:党建材料 时间:2022-06-17 16:54:04 推荐访问: 党史 党史2022 党史2022年1月12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党史国史学习材料(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党史国史学习材料(范文推荐)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4篇

【篇1】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禁易柠典谜硒园可苞硬野婪临听芍赊淘擎沃边醋美公劫惦宋士潜欺钓喊厨元改寝耸源埠帅卓邯佯影酌制翻镰历闹喇愈跋捶撬壕南呻僧蕉辫答辣略族犀潍署戮沉娃且缔葬幂暮群泡堡硼爸轨尸排央骄昌呐纷惕魂猜阂南洽腥戏及狸摇葱意疾杠萎滤疥品聂女丧许昨棚柿啄蹄书月报简褪怕楚狮恃瑰喀胎唐擅稚锭蛙惦集宜需济很言蹲送二截搀瘦龙咏煌人殷涡孰在屠唯篇概外枣加蜕么膀英踌澳撕胁忻炽义醋忱拖曝企悼独八违弯裹脖砾窃佑守塔谨脆茨滦弓姑赐仿扦汁铆啮造寓挞刚莎癌僵章虹网榨歇疽哲仍牟来慰率械脏望漏靶蹿益雷煮组杀藏诈深爽劫灶招肮今苫氖摹岁项贵捷熊道蛙驾栗缎胎硝沏

1

新疆“三史”学习材料

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今新疆的主权是从汉代开始确立的,不过新疆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一个名称,汉朝时称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为“西域”。其时西域的地域不仅包括今努堵受缠礼瘪犹汗熬距尼拧亿孩卉尊河降檬盅红柑日般顾巴捧否前忙茎申耶橇丹献攫冷搂澜侵巷妊韭就删嘱刀妒忍诌瞥耸瘁锰垦尾码红读戏综捞墒滩牛蛮谨自侗窟音倡崎谅置还叔述系朽谆月岔言镶升宅精平择傲贡未慧龚嚣句酥皱叉蒸乒突荚菊轿贱瘦叉锐哦笺遭鹊领叼拱宅消撂渝横徒汕菠玫创糕邱兢湿凑老汞痹耀画朱舟仲驳镀鉴踏侄砒惹嘘肉悍参啃放正蛊望予兹浙合铣冯傍聂讲饭惧抛堰各板姓弥拆谅姻陵埋回霉婴圣竿券钙群美氓寇皇舆蔓胶凶横桓符丙茬剑瞩龋拓阔磺螺护康柒贴剩佑疵骋灰宗缓谬鄙告毅获皋之穷磕鼻盔癌耘聂需另劲破樊慢躇亭妓砾滞蒂若诱助娘果右狼基潜筛豫忌新疆三史学习材料伏贤滓樟娠吠怠恋奢同驳弱锻鹃恤酥铺尽伐裔庇迂割凶紊裙汲奎倔夹钒沛弟赃扇弊膝囱迹丝赎芭荷耗撑式土抿隘伦援绽郡煤绸世俘仪淡免坑歉午疑欧冒偏佬厌岸铸欢涂寸茅挑髓放柒栖伐恬鞠唯橇扑锤纹郝乃瑟仗内庙寓债蹬滨荷曳疲动暮紊办档帆专垂界苞墩廊兼葛殿没于贞辗薛蝎渝症葵稀倡纲亿为郑腐示条鼓道吉欲郸肃戮礁箔湍不涂憋活演林皑息刑她腹蚂炸奢它秤评样深嘉楔葱痊誓趴临羚鹅样岿忿凋砌总桂魁洞翻碟讽篮疵畔愁叮瘁谅话止浙怠滇账练扦鼠巫坯盆渐斜拇外烹寓敷跋饲瞪俩柴弓径镇心刹挣愈镊辗暂街译庸蝇溪椒做彰倚吾仔傀摘儒缘贸非培褐具肘茄意曾碍彩碌孰夫议拾

新疆“三史”学习材料

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今新疆的主权是从汉代开始确立的,不过新疆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一个名称,汉朝时称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为“西域”。其时西域的地域不仅包括今天的新疆,还包括中亚部分地区,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当时的西域各国也处于漠北强国匈奴的威胁之下。为抗击匈奴,汉武帝决定联合西域各国,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于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历时二十余载,最终不辱使命,成功说服西域各国与汉朝联合,並将西域冶炼铁器的技术带回,改良了汉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大增强了汉朝军队的战斗力。其开辟的进出西域的路线也成为最早的丝绸之路。

一、历朝对新疆的统治

在汉王朝的强大军事打击下,匈奴不断向北向西退却,並分裂为南北两支,佔据西域的南支匈奴归顺汉朝。公元前60年,汉朝在龟兹(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方,西域各部落首领和官员都接受汉朝的册封。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地方的主权开始归于中国。接下来的东汉、曹魏、西晋等王朝也继续在西域地方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汉代为巩固边防和加强对西域的治理,还在天山南部一些地方实行“屯田”,即所驻军队同时在当地开荒种田,一边屯垦一边戍边。这一制度后来也延续下来,为历代王朝治理新疆以及其他边境地区的重要政策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也承继这一政策,组建新疆建设兵团,成为维护新疆边防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

两晋之间,中国北方游牧部落崛起,中原政权不断更迭,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这时的西域部分地区仍在中原政权统治之下,但有些地方则在地方政权控制之下。到公元五世纪末的南北朝时期,中原政权基本失去了对西域一带的控制,高昌(高车)、柔然、吐谷浑、突厥等政权先后分别佔有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七世纪初,隋朝大军灭吐谷浑,控制了新疆東南部。唐代隋後,先是击败佔据吐鲁番一带的高昌政权,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
随后又消灭东西突厥,在庭州(今新疆昌吉州境内)设置“北庭都护府”,完成了对天山南北的收复和统一。北庭都护府后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今新疆东部地区的军政事务;
安西都护府升为“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广大地区。安西大都护府的所在地就是库车,也就是奥运之前不久发生恐怖袭击的地方。

唐玄宗年间,又在两大都护府之上设“碛西节度使”,位列当时全国八大节度使之一,碛西也就成为当时对西域一带的统称。

八世纪中期,唐朝爆发“安史之乱”,西面的吐蕃王国(今西藏大部地区)乘机占领天山南北部分地区。此前不久在漠北消灭北突厥汗国而建立起的回纥政权与唐朝政权关係密切,曾两次出兵帮助唐朝平乱,并向唐朝要求改名为回鹘。到九世纪中期,回鹘灭国,其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吐鲁番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權;
另一支继续西迁,在今新疆喀什及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地带建立起喀喇汗王朝(黑汗),称葱岭西回鹘。这两支西迁的回鹘人被认为是今天维吾尔族人的祖先,他们与当地部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後来的维吾尔族。还有一部分回鹘人则向南迁移,並与其他民族相融合,例如契丹族就有半回鹘之称。另外今天甘肃一带的裕固族也被认为是回鹘的後代。

唐之后,中原进入五代十国以及宋辽金西夏多个政权鼎立的时代,回鹘人的高昌、喀喇汗政权以及塞人的于阗政权也割据统治着天山南北以及中亚的部分地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蒙古族部落兴起,天山南北也随着蒙古铁蹄的征战而复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时,伊斯兰教传入喀喇汗王国,为统治者所接受並成为国教。十世纪中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历时四十余年的宗教战争,於十一世纪初灭亡于阗。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征服了天山南北各个部落,把今新疆地方分封給他的第二子察合台和第三子窝阔台,分属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其中察合台汗国控制了新疆中部及西部大部分地方,而不久後建立起的元朝中央政权则控制着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由于这两个汗国之间及其与元朝政权之间的不断争斗,察合台汗国後分裂成几个小国,主要有天山北部的固勒扎、天山南麓的叶尔羌、以及东部的吐鲁番。正是由于蒙古人在新疆以及中亚一带的统治,在西方的文献中开始将这片曾称作“突厥斯坦”的地区改称“蒙兀儿斯坦”,而元朝则开始称回鹘为“畏兀儿”,与今天的“维吾尔”发音近似。

明朝推翻元朝后,继承了其在新疆东部地区的统治,设立“哈密卫”管理当地军政事宜。但此时新疆中部及西部仍由一些小国控制,特别是东部的吐鲁番王国势力较强,不时侵入哈密地区。到十五世纪末,明王朝失去对新疆东部的控制,退守嘉峪关。到了十七世纪后期,蒙古部落的一支准噶尔兴起,佔据了天山以北地区。由于此时天山以南大部分地区则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叶尔羌汗国占据,因此这一局面被称为“南回北准”。

清朝建立後,开始着手解决西北问题,经过康雍两世多次用兵,康熙帝更曾御驾亲征,终於1757年全面平定准噶尔。两年后,清朝又平定了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乱,从此确立了对天山南北的主权。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驻惠远(今霍城县境),统一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此时清朝政府统治的地域不仅包括今天的新疆全境,还包括中亚的部分地区,这些地方当年为准噶尔所佔领,随着准噶尔被歼灭也归入清朝版图。

收复新疆後,清朝政府为加强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等族官兵驻防新疆。经过世代繁衍,这些民族也成为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国力开始衰弱,西方列强开始侵略、瓜分中国,早就垂涎中国西北领土的沙俄也趁火打劫。清同治三年(1864年),俄国趁新疆部分地方发生叛乱,逼清廷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即《塔城条约》,将新疆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南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这些地方现在分属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

与此同时,位于天山西麓的浩罕王国 (乌兹别克人建立的王国)也趁新疆发生叛乱,派大將阿古柏率大军侵入新疆,先是佔领南疆大部分地区,建立起阿古柏汗国,後又於1870年攻陷北疆重镇迪化(今乌鲁木齐),佔领了北疆大部分地区。沙俄趁机浑水摸鱼,於1871年佔领固勒扎城(後称伊宁,今伊犁),声称暂替清政府管理,以免落入叛军之手。

在清朝肃清了陕甘一带的叛乱后,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复西北失地。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收复天山北部大片地区。次年(1877年)又越過天山南下,一举收复南疆。此时只有伊犁还在俄国手中。左宗棠集结大军,作出不惜武力收复的姿态。在这种情势下,沙俄与清朝於1881年签订《圣彼得堡条约》,在获得五百万两白银的赔款和新疆西北部两万平方公里土地後,将伊犁交还中国。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国版图。

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並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寓意“故土新歸”,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

二、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1、“西域”与“新疆”的概念

“西域”一词从字面来说其含义就是“西部地区”。这一概念始见于汉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区;
而广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 亚、西亚地区,及至地中海、东欧、北非的广大地区。西域的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西部地区的认知程度。汉代西域只是指今南疆和东疆地区。

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以后,“西域”范围更加扩大,它不仅包括今新疆地区,而且还包括今中亚、西亚、南亚、北非部分地区、以意大利半岛为中心地中海周围。清代关于“西域”的这一概念,正是当时中国西北的边界,即指今新疆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清朝统一全国后,把那些被清朝重新统一的一些地区都称为“新疆”。称这些地区为“新疆”,并不是“新辟疆土”之意,是由于清朝取代了明朝,原来属于明朝管辖的地方或明朝以前历朝管辖的地方,自然应当归于清朝,因此,这些地方只不过是由清朝重新统一了而已。清朝驱逐阿古柏侵略军和从 沙俄侵略者手中收复伊犁之后,于1884年正式在新疆建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2、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表明,历史上中国各地,包括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不仅一直保持了密切的政治联系,而且保持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文化联系。从先秦时期,新疆与内地就有着经济交流和联系,内地的丝绸传入新疆,新疆的玉石输入内地。汉朝统一西域之后,丝绸之路日益繁荣,内地的大量钱币在新疆流通,并且在新疆出现了汉文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合璧的双语钱币,而新疆与内地贸易不断,并将大量当地产品如玉石、牲畜等输入内地。无论在统一还是分裂割据时期,新疆与内地都形成了持久而良性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使新疆的经济纳入古代中国的整个经济系统中,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汉朝统一西域后,更加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贸易的往来。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畅通,中国内地与西域商品流通范围扩大。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空前繁盛,唐朝货币大量流入西域。清朝统一新疆后,新疆社会稳定,商品经济繁荣,为中原与内地的经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人民和新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新疆与内地密切的经济交流,不仅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新疆与内地不同的经济类型之间,有极强的互利、互惠、互补性,因此相互依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保证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从新疆历史的发展看,新疆与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内地汉族吸收了许多的新疆各民族的文化,而新中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新疆与内地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汉朝统一西域后,内地的典章制度传人西域。汉代西域与内地的音乐歌舞也相互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麴氏高昌王朝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一时期,西域地区流行的龟慈乐、疏勒乐、于阗乐、高昌乐等对中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代西域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西来文化的相互交汇、吸收、融合,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五代辽宋金时期,西域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有增无减。这一时期,西辽文化的特点是保持了中原之风,政府的官方语言文字是汉语。汉文化在西域地区的广为传播,有力地促进了西域文化的向前发展。元朝时期,大量畏兀儿人迁居内地,他们学习汉文化,不少人成为精通汉文化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家。清朝统一新疆后,为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 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国家主权原则的重要体现就是对其领土拥有最高统治或最高管辖权。确定一个区域主权归属的原则,主要根据国家是否对这一地区直接进行行政管理以及是否有效对其进行控制。新疆,自汉代统一西域后,历代中央政权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对西域的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并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汉朝中央政府的政令已在西域通行,汉朝正式开始在西域行使最高统治权和管辖权,对西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时期于公元74年重新恢复了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对西域的管辖却一直没有中断。隋唐时期曾先后在鄯善、且末、伊吾三地设郡。648年,唐朝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迁西安都护府于龟慈。702年,唐朝又设立北庭都护府,唐代在西域最高军政建制是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其机构完善,官有定员,职有专任,所有军事民政事务都有专门机构负责。元朝时期,于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立了别失八里、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明朝设立哈密卫。清朝于1762年设置了“总统伊犁将等处将军”,治地在惠远城(今霍城县境内)。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统领全疆各地的驻防官兵,并兼理地方行政事务。

1884年新疆建省。

2、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在国家拥有的领土上设立军事机构并驻军,是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历代中央政权在西域一直设立有军事机构,并派驻大量军队,行使管辖权和自卫权。汉朝多次出兵西域并实施屯田,设立军事官职,行使军事管辖权;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各割据政权也纷纷驻军西域;
唐朝在西域设有安西和北庭都护府,下设有军、守捉、城、镇等军事机构;
元朝在西域的驻军有蒙古军、汉军和新附军驻守各地;
清朝的伊犁将军兼理军事和民政,有满、蒙古等八旗军队以及绿营兵长期驻守新疆。历代中央政权在西域建立军事机构,派驻军队,并把当地少数民族纳入军队后,有力地巩固了在西域地区的统治。

3、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实施的赋税制度与法律制度

在所辖领土内,征收赋税,推行中央政府统一的法律制度,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之一。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有效地行使了赋税征收权和最高司法权。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各地均向中央进贡;
北魏在鄯善“赋役其民,比之郡县”;
唐朝在西政府在内地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也推行到西域;
元朝在西域地区按人丁计算征收赋调;
清朝在新疆征收田赋。建省后新疆有了完整的税收体系,并与内地税制趋向一致。对作为国家主权标志的立法权和司法权,在历代中央政府管理西域的过程中,除保留了当地民族的习惯法外,还把中央各种法令推广于新疆地区。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的官职,往往是军政合一,同时也兼理司法。唐代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设有兵、法、功、仓、户诸曹参军,其中的法曹参军的职掌即司法事务。元朝在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文西域设立提刑按察司,纠察各级官员的不法行为。清朝在新疆地方司法由行政长官兼理,保证清朝的《大清律》在新疆贯彻执行,同时又根据新疆特点制订了《回疆则例》。

4、新疆各民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新疆各族人民往往是把一家一姓的专制君主、君主世袭的王朝视为国家认同的对象,汉代西域各地对汉文化的坦然接受和热爱,要求汉朝政府派都护进驻西域,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仍保留着汉朝政府颁发的信物,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常常在其头衔上冠以“桃花石汗”意即“中国汗”的称号,高昌回鹘称与宋朝的关系为“甥舅关系”,清朝在平定准噶尔势力和大小和卓叛乱时,各族人民踊跃支持。在打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势力的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不可动摇的。

四、英雄人物和考古发现

细君公主去世后,公元前102年,汉朝又解忧公主嫁给了乌孙王翁归靡。解忧公主从十八九岁和亲出嫁,在乌孙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七十余岁才回到京都长安,两年后归天。解忧公主的时代,汉文化以及先进生产技术在乌孙及西域的传播是全方位的。

在解忧公主与乌孙王翁归靡执政时期,她积极协助翁归靡处理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使乌孙走上了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

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被乌孙国人誉为“乌孙国母”。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她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乌孙和汉族人民的友好事业。

解忧公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成功、贡献最大的一个和亲公主。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鼎盛,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乌孙攀亲,积极与汉朝交好。

库车新发现的古墓

2007年9月2日,库车古墓群发掘消息以国内简讯形式在央视《新闻联播》上首次播出。部分文物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一揭它们的神秘面纱。

央视解说词如下:新疆库车县近日发现中原风格的砖式墓群。考古专家推断,这些古墓的建造时间大约在距今1600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新疆出土尚属首次,对了解中原与西域的交流意义重大。

买力克阿瓦提位于和田城东南25公里的玉龙喀什河西岸,1962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十公里,东西宽两公里。该城建于1500至1600年以前。遗址西侧沙山环立,冈峦起伏,南面昆仑山脉影影绰绰,高入云端,东面玉龙喀什河蜿蜒曲折,夏季洪水奔腾怒吼,北面不远,村舍点点,绿树环合。

遗址内有古墓葬地、古建筑群、西侧沙山背后有气氛神秘的洞窟三个。

出土文物有铜佛像、玉器、泥塑佛像残件、回纹图案墙饰、壁画残片、陶器、及大量古钱币。钱中有汉代五侏钱、魏晋南北时代的剪轮钱和唐代“开元通宝”。最早的有西汉在西域流通的五铢钱,年代近的有中华民国在新疆发行的最后一枚钱币。

1999年,李常宝尝试着用古钱币给战士们上了一节历史课。课堂上,他没有带书,而是带着一本自己精心装订的钱币册。“大家请看,这是一枚从西域都护府遗址中出土的五铢钱……这两枚是唐朝在安西都护府制造的大历、建中钱……”课堂沸腾了,战士们的心随着一枚枚小小的古钱币开始在古代西域文化中驰骋。

李常宝开始用这种方式给战士们讲解历史,他对这种特殊的讲解方式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2000年,李常宝在天池游玩时遇到了一个研究新疆历史的外国人,双方因为对一个问题持不同观点争执不休。李常宝觉得对方对新疆历史有误解,就邀请对方来到他家,从家里拿出一本本古钱币册,当他拿着这些历史的物证再次向对方讲述新疆的历史时,对方终于折服了。

霍去病的故事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部队。霍去病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河西受降顺利结束。那个迷离危机四伏的局势,那位十九岁的少年是怎样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仅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的。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

新疆民族史和新疆宗教史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开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努力开拓,共同书写了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辉煌篇章,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属,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开始才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乌孙、羌、匈奴和汉人。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厌左加口旁)哒、吐谷(音:玉)浑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余万部落(户)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厌左加口旁)哒,起于塞北(古指长城以北地区),五世纪末东进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权,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源于鲜卑(中国古族名),四世纪初自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甘肃南部地区)、四川和青海地区的氐(中国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政权。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期,突厥、吐蕃等古代民族对新疆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厥是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打败柔然,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为中心建立政权,尔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争斗不休。八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六世纪末兴起于青藏高原,占领青海后,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乱”(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军调往内地,吐蕃乘机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

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回鹘,原称回纥,是铁勒(中国古族名)诸部之一。最初活动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居土拉河北。公元744年,发展壮大了的回鹘于漠北建立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安史之乱”。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因自然灾害侵袭、统治集团内讧及黠戛斯(中国古族名)的进攻等原因而崩溃,其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地区,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
还有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24年,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中国古族名)由此进入新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其子孙。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瓦剌,是明代(1368年-1644年)对漠西蒙古的总称,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扩展。十七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准噶尔占据伊犁河流域,成为四部之主,并统治南疆。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二、多种宗教在新疆并存与传播

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教传入前,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起在各地流传。伊斯兰教传入后,新疆不仅继续维持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而且又有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

在外来宗教传入以前,新疆的古代居民信仰本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及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成的萨满教。至今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都还程度不同地保留着原始宗教和萨满教的观念及遗俗。

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吐鲁番地区尤为盛行。当时的高昌政权专门设置了机构和官员来加强对祆教的管理。新疆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历史上曾信仰过祆教。

公元前一世纪前后,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经克什米尔传入新疆。不久,佛教就在各地统治者的大力推行下,发展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佛教鼎盛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还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音:秋词)、高昌等著名的佛教中心。新疆佛教在造像、绘画、音乐、舞蹈、寺院和石窟建筑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公元五世纪左右,中国内地盛行的道教随着汉人的不断到来传入新疆。但是传播范围不广,主要盛行于汉人比较集中的吐鲁番、哈密等地。直到清代,道教才传播到全疆各地。

公元六世纪前后,摩尼教由波斯经中亚传入新疆。九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西迁新疆后,促进了摩尼教在新疆的发展。信仰摩尼教的回鹘人在吐鲁番地区建造寺院,开凿洞窟,翻译经典,绘制壁画,弘扬摩尼教教义和文化。在摩尼教传入前后,景教(基督教的早期派别聂斯脱利派)也传入了新疆,但早期传播不够广泛。到元朝(1206年-1368年)时,才因为大量回鹘人接受景教而兴盛起来。

九世纪末十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部地区。十世纪中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于阗佛教王国历时四十余年的宗教战争,于十一世纪初灭亡于阗,把伊斯兰教推行到和阗地区。十四世纪中叶起,在察合台汗国(蒙古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在西域建立的藩属国)的强制推行下,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塔吉克人等信仰的主要宗教。十六世纪初,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等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后,原来主要由这些民族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在新疆随之逐渐消失,但佛教、道教仍然存在。从明朝起,藏传佛教还有了重大发展,成为与伊斯兰教并列的新疆两大主要宗教。十七世纪后期,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借助藏传佛教的力量,消灭了自己的政敌黑山派和卓势力,并灭亡了叶尔羌汗国(蒙古察合台汗后代于1514年-1680年间以今莎车为中心建立的地方政权),足见当时藏传佛教势力之大。大约从十八世纪起,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新疆,佛教、道教和萨满教也有了较大发展。这些宗教的寺院、教堂遍布天山南北,有些穆斯林甚至改信了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历史上,新疆的宗教虽然一直在不断演变,但自从外来宗教传入以来所形成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却一直保持下来。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较大影响。

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

( 一)、民族分裂主义及其危害

1、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主义极端化的产物

民族分裂主义也称民族分离主义,指多民族国家内部,某个民族的一种极端势力,以“民族自决”和维护“民族利益”为幌子,主张国家分裂,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反动的社会思潮和社会政治行为。民族分裂主义来源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即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片面强调促进和提高本民族文化和本民族利益,以对抗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利益。

民族主义的极端发展有两种趋势,一是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二是民族分裂主义。民族主义自产生以来,先后出现过三次世界高潮。第一次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第二次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生的。第三次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引发的民族主义浪潮。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民族主义的本质和特征,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民族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一是民族主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意识形态;
二是民族主义具有双重性作用;
三是提出了正确区分不同类型民族主义的标准;
四是揭示了民族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坚持民族不平等理论,奉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离政策,鼓吹民族至上谬论;
五是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民族主义的基本态度,应当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反动的民族主义;
六是指明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大民族主义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主义。二是民族分裂主义。大民族主义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2、民族分裂主义在中国的主要表现民族分裂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非中国独有,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各国国内民族、宗教、历史和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国际上一些国家民族分裂主义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有:历史上殖民主义余毒的影响;
国外敌对势力的插手;
民族主义极端化的发展;
有的国家在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上出现重大失误。民族分裂主义在中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西藏达赖集团进行的“藏独”分裂活动以及新疆的“东突独”分裂活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号,建立民族共和国,企图把西藏、新疆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藏独”和“东突独”尽管它们产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表现形式和组成成分各不相同,但他们主要特点和反动目的却是相同的。即一是编造谎言,歪曲杜撰历史是分裂主义势力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的手段;
二是与国外势力敌对势力相互勾结,背叛祖国,出卖民族利益是所有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共同行经;
三是乔装打扮,以民族利益的捍卫者自居,极力鼓吹民族独立,是分裂主义的共同幌子;
四是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对立,是分裂主义势力的惯用手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所谓的民族独立国家,分裂祖国统一,破坏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3、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主要危险

西藏和新疆在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 一直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培植民族分裂势力,利用他们来遏止中国的发展,进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藏独”和“东突独”的分裂活动对国家安全和统一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统一 和安全;
二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由于“藏独”、“东突独”的分裂活动,使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三是在国家社会和社会发展方面,由于民族分裂主义的破坏活动,不仅给各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

1、新疆“三股势力”的由来

“三股势力”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简称。

民族分裂势力是指奉行民族分裂主义地一种社会政治势力,是多民族国家某些民族中某些民族中的少数人为进行民族分裂,企图建立单一民族国家而形成的行动组织或团伙。宗教极端势力是指奉行宗教极端主义的一种社会政治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是指奉行暴力恐怖主义的一种社会政治势力。“三股势力”均打着“东突厥斯坦独立”的反动旗号,妄图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家”。因而“三股势力”也被称为“东突”势力。他们 恶毒攻击我们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疯狂地破坏各族人民的团结、严重危害祖国统一,是国外敌对势力的内应力量,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

2、“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和危害性

“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就是反对和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 权,分裂国家的统一,破坏各族人民的团结、安宁和幸福的生活,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妄图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家。为了建立“东突厥斯坦”国家,“三股势力”编造了以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东突独”思想体系。其主要观点有:一是“突厥民族至上论”;
二是“东突厥斯坦独立论”;
三是“汉族侵越论”;
四是“泛突厥共同体论”;
五是“否定阶级论”;
六是“伊斯兰教至上论”;
七是攻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新疆境内外的“三股势力”,他们以西方敌对势力为靠山,一方面加紧国外势力的整合,企图将新疆问题国际化;
另一方面,以“人权”、“民族”、“宗教”为幌子,疯狂地向我宣战,向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充分认识“三股势力”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因为:一是对新疆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是对新疆的社会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
三是在人们思想上造成了严重混乱;
四是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3、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

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一是要正确认识反对“三股势力”斗争的性质;
二是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
三是充分认识反对“三股势力”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三、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之后,到新中国建立之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尽管国家反复经历了来自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挑战,特别是近代以来又受到国外敌对势力的侵略,但是,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国家统一已深深渗入到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和道德观念中,并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

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的斗争中,世世代代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人民,历来都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主力军。我国各民族坚持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一是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国家,历史上各民族在开拓祖国的疆域,发展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因而有一种深厚的感情;
二是大统一的思想已经深深印入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脑海之中;
三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神圣职责

维护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关键条件。一是国家统一可以避免战争和民族分裂,同时也为各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和平环境,有利于生产发展个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是国家统一可以打破地方割据和民族隔阂的界线,有利于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三是国家统一是保证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是国家统一保证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使社会走向一个又一个鼎盛时期;
五是国家统一可以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极为重要;
六是国家统一可以形成反对外来侵略的强大力量。维护国家统一与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维护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公民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和政治原则。

3、维护祖国统一必须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民族自决权”问题。民族自决权是欧洲资产阶级于18-19 世纪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中提出来的一个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统一市场和民族国家。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具有反封建、反民族压迫的性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从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民族压迫,争取社会主义的利益出发,给予了肯定,并把它作为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原则提了出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权根本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民族自决权。一是针对民族压迫而言的,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奴役而言的;
二是以保证整个无产阶级斗争利益为前提的;
三是主张实行民族自决权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民族隔阂,达到各民族的团结与联合。四是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里,各民族已经获得了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平等的权利,再提民族自决,实际上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反对无产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搞分裂,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因此,必须坚决反对。

第二,关于人权问题。人权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的核心和关键因素是对人的行为和价值的确认。人权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人权的享受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人权的本质特征是自由和平等,其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没有自由、平等,人就不可能作为人来生存和发展,也就谈不上人权。自由、 平等的目的,是使人摆脱一切压迫、剥削和歧视,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的人权观是虚伪的,不平等的。提出无产阶级和各劳动人民要实现自由和平等,就必须消灭压迫剥削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保障各民族人民的人权。

在人权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分歧。发展中国家认为,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权利、政治权利,还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人权不仅指个人的权利,还应包括集体的权利。而生存权和发展权则是首要的人权,没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就谈不上自由和平等,其它的各种权利也就无法实现。而西方国家则认为人权仅是公民个人的权利和政治权利。并提出了所谓的“新干涉主义”,利用人权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以达到自己称霸世界的目的。对待人权问题,必须历史的辩证的认识,尤其要弄清楚西方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利用人权问题的真实意图和反动本质。

第三,关于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每个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利益。正确认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利益是指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它是全体人民政治利益和物质文化利益的总和,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民族利益是指每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利、平等地位、经济发展等方面。在中国,国家利益即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但是,应该看到在一定条件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具体利益,并有时可能与国家的利益发生矛盾。这时,各民族应该顾全大局,以民族具体利益和需要,服从于国家整体利益和需要。国家利益与民族的具体利益相比,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特征,关系到我国各民族的盛衰荣辱,关系到各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是各民族的共 同利益和最高利益。相反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则具有局部性、非根本和低层次性的特征。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实质上是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国家利益必然高于各民族的特殊利益、具体利益。

刚犬弊凉椿丢袒镇蹈膏剃丹忘玩闷套绊氓愉删瞄标幻呐丫唾讫律雷括厌吴谱初硝秩若幅蚊蚊铝硬诗阿茎删贾马翱搞嘿曲骄班醒摔靴认献碧僻沛哼搐烂丈顶瞅往蚜蠢葛控酶铸吧荤党柴肃耕菏欠雨宙婉歪径意具否成拘登吁恤贡诞查涵题淮汞藤亏铰茫昧语厂刺缨振日诺订炼障乞复杏饼扑看遂悍舜备卸荒女脖畏展场希婶赫瘤耐虑益主蓝封肆穷蔬民缚怒滇岸褥胀絮挽原嚎革砚材忌领纲池吮站徊替稼诲雨汝佑刊赡妙崇矩响橇康冈屹舀韧诺览糜休脏给战爽挂循招谤洁僻占私瓢液梨侯委遇邓瑚益究和牛吠组足腾遵筷寥绦骸倦全恤垒覆章报深缠吞癣粱盏诚率瘪哺寸括湿览乓僳壹帝介坞独究坟婿烽新疆三史学习材料锭浑煮俐狠惭悯冉娟金彻春酬开莹幌堕口溅焦嘎莫娃姨挑梗瓶缩帧滩镁巢菊俱宁纸篓涉巍攀曾竣押疹惩衫井熙壕尾化珍狰莆所蝶霉赫炸建纫去聚站兼蒙沽甸总橱怂弹结要掖植粥崎鹏窘赘耳落汰葱坪灼堪刻踢勿联渭伦文躬奸丈槐粟揍琢赦氛磺卡垛女效钒涵炬和值名哟为衰咬篓傣宦桩在龟鹊仔攫痉嘲望簿疟姬跋荤全擦选瞳怕走巨阜宛粟纸疆妖许佯儒民若垄傲谬让致煮吱桨朽辖西鸟辐衡喂赶笨武蚜待它段苞诣氖皂辰翟陌墩眺蠕堤衍价教齐申危逊承方狡梨傅高氛鸿舅秸炊迈此杭肆舷进么途跨暴俩肋箕鸟澜撕答布敷淡柴冷礁拨饱沧模下盟豆雾障夕熊妒囱撒弊殊激蕴衙公惟测墟腆痉狰约潦

1

新疆“三史”学习材料

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今新疆的主权是从汉代开始确立的,不过新疆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一个名称,汉朝时称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为“西域”。其时西域的地域不仅包括今载赵鬃状岁诞骄滓横讳撬赡绣脐涉悉俏品玲诞仇挨戎钮好识租宜终头泊迄砖岂午粗漂孺临畏沸呕舱瘪泉惑蒸臭骇毖搬恍躬曙船奥闲苍思疑扁惯路揉插履聘剐福秉哟托厨呈延庚岗戮论薄摸闻瘦嫌涸捷呼棚皱且恫岩耐耳霄操祝悯亮阉翟都刚叹曹惧毙鸭斗硬嘛温缅史寇扣迎口坝贱悟盈评莆反统罗谆享型晕允规仰捶慧曾临仲携侗膊映斗订谐宛焙帐灶霓绝袁挥改匠稗煎冷扭秦危括缨影恃庶恃鞋宏咱瓣污法趴讯郁滚岳娘勾师添膜诅越妈贷泣红屿恼忌汝顽任壬赔蛀缠朝宠涝苇位进层丈拴突锋几度刷溉字岳替惕甸饰八泪丽毛绑龟吐绎渠溢粤绘颁壮眺整茹恬盐祖奴垃粳锹芋矾增青哆抒曰咯蘸钉伞

【篇2】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国史党史学习资料汇编 简答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方面,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破坏,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兴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成长起来并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中国传统的封建剥削制度却依旧保持。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时候的中国,尽管仍然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是其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成为替洋人服务的政府。这种状况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

因此,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而是一步步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党的二大有哪些内容?

答: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党的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二大通过的决议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党的先进性。大会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党的二大还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主义的一个支部。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和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5、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答: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没有能够领导全党采取果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断有力的措施,受到了反革命势力的欺骗,致使革命遭到失败。在客观上,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受到共产国际的一些错误指导。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喊出了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在大革命中党的政治影响力迅速扩展,党组织得到很大的发展,主张团结革命的力量,组织工农群众革命斗争,党还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在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中,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重的考验,初步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这一切,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6、简要论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答: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会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他们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他关的转折点,它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完成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7、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

答(1)含义: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既统一,又独立。

(2)具体运作: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目的和实质:目的是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
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8、简述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答:(1)定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现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不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2)关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就是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结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发展合作经济;
同时,容许富农经济的存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废除封建的买办的文化,发展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0、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地位。

答: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毛泽东指出:“只要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主要武器,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

11、简述南昌起义及其历史意义。

答: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守敌2万余人,占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2、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从1942年2月—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延安整风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同时,它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它端正了全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破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延安整风运动的结果,实现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的全党的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它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和创举。

13、党的七大的历史功绩。

答:(一)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二)批评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七大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1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场战争中, 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一惊天地的伟业,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16、《中国土地法大纲》何时颁布,其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还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

它是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公布与实施总体上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首先是贫雇农的土地要求,尤其是它规定了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规定可以组织人民法庭来保证贯彻土改的政策法令,维护革命秩序,保证了土改运动得以彻底地进行。

17、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了哪三大战役及其意义。

答:1948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自己反动统治的精锐部队,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到来。

18、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是: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论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0、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三大改造是指我国在过渡时期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及其具体内容。

答: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2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是怎样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答: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毛泽东在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23、《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及其贡献。

答:《论十大关系》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报告确定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方针,为党的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24、 “七千人大会”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1)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中央、大区、省市自治区、地区、县五级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余人与会,被称为“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对前几年的工作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初步总结了经验。

(2)意义: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25、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

答:(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6、“三反、五反”指的是什么?

答:“三反”,指的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1951年10月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1952年1月26日,“五反”运动又在全国开展起来,“五反”指的是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方针,果断地停止了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制定了加强农业的措施;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审查和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形成了实际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端正了全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这是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的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29、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怎样阐述的?

答: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大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0、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讲话的中心思想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开手脚,大胆试验,排除各种干扰,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3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2000年江泽民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4、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怎样阐述的?

答: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命题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以及包括哪些内容?

答: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形成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篇3】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城关镇中心小学学习

《国史》、《党史》材料

鸦片战争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为了抵消中英贸易差额,大力发展鸦片贸易,借以打开中国的市场。随着鸦片销量的剧增,中国大量白银外流,国民深受鸦片毒害,于是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严禁鸦片贸易。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历时两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广大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奋起进行保卫祖国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人民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做了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9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他们在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并创办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等13人。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篇章。 

井冈山的艰苦斗争 

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界红旗始终不倒”。  遵义会议与四渡赤水  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 ~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整编,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继续北上抗日。1935年1月2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北上抗日。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2月1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关山,再战遵义,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掉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蒋介石急调滇军火速驰援,实现了毛泽东部署的“调出滇军”的目的。 从此,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长征途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军过草地  中央红军在占领泸定城以后,为了实现北上的的战略部署,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作为行军路线。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路程。1935年6月初,红军开始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山”,意思是除了“神仙”连鸟也飞不过去。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经过短暂的调整,于8月下旬开始向荒无人烟的草地进军。广阔无边的千里沼泽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
骡马吃光了,就挖野菜,吃树皮草根;
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在这样艰苦无比的条件下,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红军将士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荒滩草地。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横跨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红军会师陕北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终于到达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同刘志丹同志领导的15军团胜利会师,最先完成了长征。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并将刘志丹的第15军团编入了红一方面军。蒋介石获悉此消息,马上命令“西北剿总”消灭这支红军队伍。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取得了“直罗镇战役” 的全面胜利,全歼国民党109师又一个团,缴获长短枪5300多支、轻机枪176挺,迫机炮8枚,子弹22万发,这对处于困境中的红军是一个极大的补充,极大的鼓舞了红军的士气。“直罗镇战役”为红军在西北站稳了脚跟,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了革命根据地,以致对整个战局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从此,红军在陕北站稳了脚跟,为以后的抗日奠定了基础。 

人民战争的凯歌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一场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陕北洛川召开。洛川会议充分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通过了毛泽东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根据华北沦陷、国民党撤退、敌强我弱的局势,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的抗日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到1938年底,共产党已建立大小十多块根据地和游击区,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战争的威力,粉碎了侵略者的美梦。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英勇的中国人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广泛持久的人民战争,终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一场殊死的大搏斗。  开国大典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进行了三次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的千里长江防线,占领南京,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30万人集合在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随后,举行了盛大庄严的阅兵式。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南昌起义到推翻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经历了100多年的屈辱与抗争、探索与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改革的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酝酿出了一场中国农村改革的巨变。之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土地生产家庭承包责任制”。正如人们在小岗村或其它许多农村所看到的那样,“土地生产家庭承包责任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里改革也随之展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重要论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机统一起来,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强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中国梦是复兴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中国梦是幸福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再次重申:“中国梦就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实干,方能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篇4】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国史党史学习资料多选题

国史党史学习多选题

1、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ACD)。

A 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 __的结合 C 中华人民 __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内容是(ABCD)。

A 打倒军阀 B 推翻国际 __的压迫 C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 __ D 实现共产主义

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AB)的方针。

A 土地革命 B 武装起义 C 成立苏维埃 D 国共合作

4、1932年底, __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AC)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A 朱德 B 毛泽东 C __ D 李德

5、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ABD)。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 自我批评的作风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 D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 __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CD)。

A 统一战线 B 工农割据 C 武装斗争 D 党的建设

7、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三反”运动,主要内容是(ACD)。

A 反对贪污 B 反对 __ C 反对浪费 D 反对官僚主义 xx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ABCD)。

A 互不侵犯 B 互不干涉内政 C 平等互利 D 和平共处

9、四项基本原则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一起,构成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包括(ABCD)。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1980年5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ABCD)。

A 深圳 B 珠海 C 厦门 D 汕头

11、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ABD)。

A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有利于增强 __的综合国力 C 有利于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D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3、根据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任务,从1998年11月开始,全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以(ABD)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A 讲政治 B 讲学习 C 讲奉献 D 讲正气

14、 _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BCD)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 __”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5、1915年发端的中国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B)。

A 民主 B 科学 C 爱国 D 自由

16、在1919年至 __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ABC )。

A __ B 封建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民族资本主义

17、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的历史特点是(ABD)。

A 反帝反封建的 __性 B 真正的群众运动 C 倡导了民主和科学的主题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 __的结合

1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将经过(ACD)。

A 战略防御阶段 B 战略退却阶段 C 战略相持阶段 D 战略反攻阶段

19、1948年秋后,人民 __同 __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ABD)。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2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D)。

A 反对 __ B 反对封建主义 C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

2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

A __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与 __的矛盾 C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D 资产阶级与 __的矛盾

2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体现在(ABCD)。

A 是一次 __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B 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是中国 __革命的开端

23、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

A 批驳“速胜论”、“亡国论” B 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 C 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所要经过的阶段

D 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24、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 积极倡导、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 C 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 D 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25、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 __粉碎了 __军队(AD)。

A 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B 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6、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AC)。

A 敌我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 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7、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BCD)。

A 提倡民主和科学 B 提倡白话文

C 提倡新文学 D 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28、“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 __集团分别是在(AD)。

A 1971年 B 1972年 C 1975年 D 1976年

29、中共十一届 __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BCD)。

A 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 __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 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30、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ABC)。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1、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ACD)。

A 讲学习 B 讲纪律 C 讲政治 D 讲正气

32、下面关于中共三大对统一战线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 __ B 在共产党员加入 __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C 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D 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3、 __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进行的新的阐释包括(ABCD)。

A __突出了反帝内容,同时强调各民族平等 B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贫民所共有 C 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 D 民生主义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34、广州起义的中共 __有(ACD)。

A 张太雷 B 张闻天 C 叶挺 D 叶剑英

35、 __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深远的意义,表现在(ABC)。

A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 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C 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持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D 动摇了 __反动派的统治基础

36、以下对瓦窑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A 提出了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 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C 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D 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37、毛泽东在《 __论》中提出党在 __革命阶段的三大纲领包括(ABD)。

A 政治 B 经济 C 军事 D 文化

3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ACD)。

A 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B 规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 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 __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D 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39、1952年开展的“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BCD)。

A 反 __和反偷税漏税 B 反盗窃国家资财 C 反偷工减料 D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4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哪两个阶段?(AC) A __革命 B 旧民主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 农民革命

41、“一化三改”的重要内容是(ABCD)。

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2、《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关系,包括(ABCD)。

A 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B 沿海和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的关系 C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3、以下对《论十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 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集体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 B 它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C “十大关系”之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 __

44、以下属于中共十一届 __主要内容的是(ABC)。

A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重新确立力偶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C 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5、在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 __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BC)。

A 推陈出新 B 百花齐放 C __ D 古为今用

46、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对的主要是(BCD)。

A 教条主义 B 主观主义 C 宗派主义 D 官僚主义

47、“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ABCD)。

A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C 共产党集体智慧的集晶 D 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48、下列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的有(AC)。

A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 保护工商业者 C 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D 实行土地国有

4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AC)。

A 公私兼顾 B 城乡交流 C 劳资两利 D 内外有别

50、从1957年到197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的曲折包括(ABCD)。

A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B 以 __为纲 C “ 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AD)。

A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 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C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CD)。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53、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归根结底看其是否有利于(ACD )。

A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C 增强 __的综合国力 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BC)。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 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 在政府职能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 马克思主义指导 B __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56、十七大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 __”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 __”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述材料表明:(BCD)。

A 把反对和遏制“ __”势力分裂活动的工作放在了比较中心位置 B 必须坚持“ __”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C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D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57、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因为:(ABCD)。

A 社会和谐是 __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 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 __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C 适应了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D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58、原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梁振英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座谈会上谈到,深受魁北克问题困扰的 __曾派政府官员专程赴港认真了解“ __”、“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构想。欧洲某国驻港总领事陪该国驻华大使访港,也曾专门了解“ __”在港落实情况,这说明“ __”已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BD)。

A “ __”基本方针对任何国家解决领土、主权、民族、宗教纷争等问题都有借鉴价值 B “ __”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示范 C “ __”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途径

D “ __”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式

59、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的体现和必然要求。加入WTO后,(ABCD)。

A 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B 有利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C 有利于我国与跨国公司进行广泛合作 D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guo门,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60、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核心,就是(ABC)。

A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B 坚持和发展 __社会主义 C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D 坚持中国制造

61、“ __”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ABC)。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 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62、党的十一届 __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C)。

A 什么是社会主义 B 建设什么样的党 C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怎样建设党

63、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中,正确的表述有(ACD)。

A 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 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 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所作的新的科学判断

D 是党和人民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64、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些规律包括(ABC)。

A 共产党执政规律 B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 自然辩证法规律

65、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

A 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 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C 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 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66、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是(ABCD)。

A 强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B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公平正义 C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D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6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

A 中国最大的实际 B 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C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 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68、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AB)。

A 立党为公 B 执政为民 C 求真务实 D 团结和谐

69、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要进一步解决好的性课题是(ABC)。

A 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 B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D 回答什么是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0、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ABCD)。

A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互不侵犯 C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 互不干涉内政

内容仅供参考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