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2022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治党课讲稿

2022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治党课讲稿

来源:党课下载 时间:2022-07-16 08:54:58 推荐访问: 党课 党课2021讲稿 党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治党课讲稿,供大家参考。

2022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治党课讲稿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课讲稿: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指导与推进各项工作

一、学习十九大报告法治建设论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命题,主要内容是“八个明确”,其中,重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九大报告中法治建设有六大看点值得关注。一是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简单地说,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二是重申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

三是明确和重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四是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立法、执法、司法制度和推进全民守法的重点任务。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五年来,我国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但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这是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加强了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五是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为此,一切组织和个人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宪法法律至上”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而依宪治国实质上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六是依法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我国目前权力结构中,对依法履行公职人员的监督,权力不够集中,难以形成合力。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试点地区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组织,将行政监察,腐败预防,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相关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监察委员会与纪委合署办公,并与司法机关协调衔接。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按十九大报告,全面推开监察体制改革后,应制定《国家监察法》,规定行使监察权应遵循的原则,明确监察对象的范围、对调查“宽打窄用”(调查手段要宽、调查决策要严)的要求,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的监督、调查、处置职权以及监委会可采取的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12项相关措施,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二、什么是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近年来,伴随着法制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法制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特别是十八届四中***以来,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全党全社会将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作为重要的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始终坚持依法履职,把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牢固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观念,以求真务实的心态、勇于担当的魄力、乐于奉献的精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进展。

在这关键的历史时期和改革发展的机遇期,必须牢牢把握法律这个基本准则,坚决守住法治底线,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去统领、贯穿、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用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治思维来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它是法治主体在法治思维的引领下,通过完善立法、司法、执法以及相关配套程序,建立健全司法机制,来处理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基本矛盾、解决具体社会纠纷的措施与方法。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法治思维强调思维的定势,突出行政管理主体对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则和逻辑的认识,在思想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方式强调行政管理主体的各种措施、方式和方法的法的规定性,突出法治实践和行为准则,在操作执行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法治思维决定、支配法治方式。行政管理主体具备法治思维,必然会优先、主动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反之,不具备法治思维,按照人治思维的方式治国理政,即使在必须和只能运用法治方式时,也会使法治方式偏离轨道。第二,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具体体现。法治思维是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判断的思想活动和过程,但它必然要外化为法治行为处理各种问题,这种外化具体体现为法治方式。如果只会用法律精神、原则、规范来分析和思考问题,无法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就不能认为具备法治思维。具备法治思维必然善用法治方式,善用法治方式则不一定具备法治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法治思维是一种理念,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决定着法治方式的运用。当法治方式的运用不能适应治国理政的需要时,势必引发矛盾的产生,行政管理主体必须调整法治思维,适应新的需要;调适后的法治思维必然决定另一种法治方式的产生。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相互作用,适应着治国理政的需要,同时不断促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完善、更新。第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法治的实践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效果。行政管理主体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自然会促进法治的实践;反过来,法治的实践又会给予行政管理主体更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动力。这种相互关系长此以往,形成良性互动与循环即是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形成。

******指出:“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指明了构建法治社会的必要性,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紧迫性。是否以推崇和弘扬法治为时代主旋律,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辛福感满意度的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需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意愿,是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保障。

三、如何提高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法治如何贯穿工作始终,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下苦功夫,下大力气去研究、调查,并转为运用。在现有新形势新形态下,怎么去完善我们的社会管理体系,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能力推动工作进展,切合当今主题,同全面依法治国新战略新理论新形态相吻合。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一方面,按照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总要求,认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正值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和政治站位。另一方面,积极强化自身知识素养提高,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从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学习,基础法律法规的学习运用,真抓实干,提升自我,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通过不断学习,一是进一步深化政治意识认识。新时期、新常态下,我们党和国家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特别是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绝对信仰,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毫不动摇。二是进一步强化理论自信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伟大的实践,来源于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提出并践行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同共体”等伟大构想。三是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认识。养成“法治思维”,并且基于“法治方式”来处理具体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习和领会法律文本的规定和基本的法律知识,关键是要认真领会、吃透在各种法律依据背后所隐含的法治原则以及相关的法治精神。在工作中牢牢把握前进的政治理论方向,以优秀的理论和扎实的法治思维为支撑丰富学识、指导工作,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二)培育法治观念,打造框架准则意识。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作为领导干部不一定是法律人,但可以通过学习法学方法,来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有了正确的法学方法,解决处理问题的方式才可能属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在工作中,要着力打造框架准则意识,以法治为基准线,各项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无往而不胜。

法治的力量来源于民众对法治的信仰和拥护,只有人民内心拥护法律,全社会信仰法律,法律才能发挥作用,法律权威才能真正树立,法治社会建设才能真正得以推进。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在熟悉与业务内容相关的法律规则的基础上,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法治宣传上成为表率,从而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三)完善依法行政,树立为民执法宗旨。

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社会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我们的政府依法执政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多发,一旦执法出现问题,很容易成为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引爆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适应当前执法环境的新变化,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完善执法规范,加强执法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在心中、人民利益在心中、宪法法律在心中、公平正义在心中,顶住各种干扰和阻力,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注重细节,防止出现瑕疵,确保办理的每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社会的监督。

四、如何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指导推进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艰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能力,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

一是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法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要更好凝聚改革共识、确保改革不断推进,就必须在发挥政策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善于将党的改革主张和人民的改革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制度,以促进和保证改革措施贯彻落实、改革经验和成果得到巩固;善于将改革实践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通过发挥法治的作用和维护法治的权威,提高领导改革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法治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等特点,与科学发展有内在联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法治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特别是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领导干部应更多更自觉地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思路、用法治手段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法治是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根本依据,也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多发频发的现实,领导干部应更加注意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在应对人民群众各种诉求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既要注意运用经济、政策、行政等手段,更要注重运用法治手段,确保解决办法和处理结果经得起实践检验,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创新创造,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已成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围绕中心,结合实际,坚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以创新创造求发展,以创新创造促提高,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创造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没有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创新创造就无从谈起。任何创新活动都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创新者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和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要在法治框架下敢想、敢说、敢做、敢闯,勇于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承担一切风险,或者说可以为了人民群众突破现有的法治框架,引领当今社会发展进步潮流。一句话,如果领导干部没有勇于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没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有创新之举,获创新之利,得创新之益。

五是运用法治思维提高执法水平。知法才会守法,懂法才会执法。只有认真学法,将法治精神、法治观念和法律规定内化于心,坚定法治信仰,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站稳脚跟,不逾规、不逾轨,守住执法为民的监管底线。首先,自觉学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权威。当前,我们要认真领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的重大意义,健全领导干部法治讲座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中心组学法、专题培训、定期考试等制度,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其次,加强案例指导。对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疑难案例进行分析、琢磨和解剖,从程序上实体上总结经验,编辑案例汇编,指导基层办案。其三,岗位练兵。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通过实战练兵和技能比武竞赛活动,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其四,集体审议案件。发挥好案件审理委员会平台作用,集体审议重大复杂案件,杜绝人情案、关系案,将每一件案件办成铁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

五、推进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几点意见

以法治为指导,推动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我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切实为具体工作开展提供法治支撑。

一是学会借“法力”。这个“法力”不是降妖伏魔的法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律力量。在现有体制机制下,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风雨历程,我们或多或少的走了诸多弯路,虽然现有的法制体系还不完善,但基于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现有的法律体系完全可以解决,完全可以化解。所以,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知法学法懂法用法,工作遇到困难、遇到瓶颈都要向法律要答案,向法治寻求解决的渠道和途径,学会借法,将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无往而不利。

二是遇事有“定力”。一些干部遇事慌乱,怕事、躲事,自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殊不知“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殊不知“躲的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道理?例如面对当前的自媒体新常态,个别部门领导干部还存在“见光死”现象,害怕媒体,缺少担当,缺少问题处理的冷静思考,在现有部门法治大框架下,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按照组织程序、部门管理规范作为,应该大大方方的接见媒体记者,学会和他们相处,学会和他们做朋友,要主动担当作为,处理问题知己知彼、胸有成竹才能扭转乾坤,将不利化为有利,将弊端化优势。

三是工作要“张力”。工作开展过程中,严格遵循法治大框架的同时,也可太死板、苛刻,要张弛有度,尊重民意、尊重现实。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新郎无证驾驶,被高速交警查处,处理决定是:婚后蜜月回来再接受行政拘留处罚。政策的执行、依法行政是基础、是大框框,但是必要的时候要体现依法执政柔情的一面、民意的一面。

四是关键需“合力”。伴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分门别类越来越精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工作也存在行业差别、存在专业限制。各部门开展的联合执法、各类联席调度会议也是依法行政的合力证明。

六、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履行好法制监督职责

2018年全省食品药品监管法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突出监管为民理念,强化法治意识,体现法治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要切实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要切实完善和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重点是深入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围绕宪法修改的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宪法学习,增强宪法意识,增强违宪审查、合法性审查意识。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定期举办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行政能力。市州、县市区至少组织2次执法人员综合法律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把法规意识深入人心,让凡事依法、遇事找法、处事用法成为一种模式和习惯,让法治思维成为一种工作方法。这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基础性的工程。

二是要提升内部纠错能力,充分发挥法制监督作用。2018年随着国家体制改革和顶层法律制度的修订,法制监督工作任务会更加繁重,我们必须要时刻关注,切实做好今年监管法规制度的梳理、汇编、修订和完善工作,要切实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工作理清依据,建立坚实的法律支撑。同时,要逐步配备具有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担任法制审核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加强内部监督纠错,守住法律底线。

三是要全面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要在全面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中,要切实协调各方力量,认真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建立标准和办事指南,继续领跑“行政审批改革”最后一公里。省局新成立的行政许可服务处,要尽快理清职责和思路,加强学习,把“放管服”改革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做实做细,先行先试,为全系统探索可行的经验。全系统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推进,确保年底前省市县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真正使“放管服”改革利企便民。

四是要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上位法立改废情况,及时清理与“放管服”改革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及时公布清理结果,推行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要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法制和公平竞争审查、报备、公开制度。坚持定期向社会通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认真受理和处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建议,及时纠正、撤销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并公开通报。要确保所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都符合依法行政要求。

五是要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协同监管机制,督促“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机制落到实处,逐步探索“智能”监管,实现行政执法检查双随机事项100%覆盖。充分利用“双随机”监管平台抽取检查人员、检查对象,依法、便民、高效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行政检查执法监管行为,严防选择性、随意性执法。

六是要加强执法监督。要做实食品药品法规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深化《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管理条例》的执法检查。要加强重大行政执法的法制核审,开展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深化和巩固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制度试点成果。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资格审查、人员考试、证件管理工作,加强对持证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定期清理、确认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要建立和完善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通过文字、音像、图片等记录方式,对执法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行政执法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确保各个执法环节有据可查。要根据总局案例指导等制度,加大案例汇编工作,以案说法,以案学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七是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要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大公开听证力度,加快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的实施,提升复议应诉人员的能力素质,加强对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指导,加强重大复杂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的研究交流,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积极配合法律顾问做好各类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应诉和答辩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运行。同时要正确适用调解、和解等方式,积极稳妥应对行政应诉,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对复议和诉讼中发现的执法典型、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行政行为更加规范。

八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和共享工作。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权责依据清单在甘肃政务服务网、本级政府网站以及本单位网站公示。要继续做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双公示,在确保公开率100%的基础上,还要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于符合依法处罚到人的,要严格督促落实到位,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要积极推进信用信息与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积极配合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跨部门的统一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实现执法信息互联共享。对严格失信的企业、个人,要通过“黑名单”等形式,予以曝光。要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平台的信息共享工作,加强沟通协作,确保行刑无缝衔接,信息共享,动态跟进,形成食品药品监管合力。

九是要全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认真抓好食品药品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举办专题辅导、讲座,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学习宪法、遵从宪法、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增强依法、用法、敬畏法律、忠于法律的使命意识,不断提高执法服务水平。按照省委省政府批转的“七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组织开展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七五普法规划落实情况的中期自查,认真撰写自查报告,接受省上组织的中期督查。要在运用新媒体、新方式上下功夫,紧抓法律宣传日、周、月等主题宣传活动时机,拓展普法宣传的受众和覆盖面,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切实让食品药品监管法规家喻户晓,让知法、畏法、用法、守法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让食药安全社会共治成为人们的共识。

十是要建设高素质法制专门队伍。干部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队伍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法制干部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法制队伍的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要紧盯2018年形势任务,加强法制机构的人员配置,并向逐级向下延伸,适时调整法制监督的运行模式,确保法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切实发挥食品药品监管法制监督作用。

同志们,如果说稽查执法是食品药品监管的钢刀、利剑,那么法制监督就是食品药品监管的防护网和安全闸,确保食品药品监管坚守底线,不触红线,沿着法治的轨道,健康有序阔步前进。同志们,2018年是推进甘肃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省局党组将2018年定位为全系统“抓责任落地之年,抓成效落实之年”。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勇于担当,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省局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食品药品法制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