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支部书记要带头讲党课,今天我准备了一篇讲稿,拿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主要交流两个方面:
一、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差距和问题
可以总结为“三不高”、“三不强”、“三缺失”。
先说“三不高”。一是觉悟不高。体现在我们身上就是没有
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职责和责任的重要性,对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强烈的内在动力,有些干部把责任当包袱,工作稍有困难,就说没有办法或者就是提要求、讲条件。二是工作标准不高。干工作虚与应付,领导布置到哪里就干到哪里,甚至主动降低工作标准,十分的工作勉强干到八分就很不错了。三是效率不高。接到一次任务,不是雷厉风行,快马加鞭,想尽办法去完成,而是拖拖拉拉,非要领导去催、去推,才能有效果。否则,有的工作就拖到最后没了回音,不了了之,领导气的不问了,还以为是领导记性不好忘记了。
再来说“三不强”。一是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中等靠思想严重,推推动动,拨拨转转,有的甚至推也不动,拨也不转。虽然我们讲工作不分分内分外,有的干部对分工之外的工作从思想上根本就不接受。二是主动性不强。干事情虎头蛇尾,缺乏一抓到底的狠劲和韧劲。刚开始,工作热情很高,随着时间推移,就疲了,出现惰性,工作一般化的现象就表现出来。三是创造性不强。创造性开展工作,就是围绕“干成事,不出事,有特色”这个结果,千方百计把工作完成,而不是凭热情去干事,头脑一热,不计后果,前面干事,后面后遗症一大堆。咱们的文物库房项目就很典型。
最后,再说说“三缺失”现象。一是荣誉感缺失。一些干部对自己承担的职责,对单位的发展缺乏起码的荣誉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他那里完全没有秘密可言,刚知道一点事情就当作新闻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更有甚者,唯恐天下不乱,故意煽风点火,鼓动上访,没有一点集体荣誉感。二是自信心缺失。接到一项任务,自己先打退堂鼓,刚接到一件事,就给领导说,这事以前没办成,现在办能不能办成,要办不成怎么办?一听就没有底气,本来能办成的事,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遇到工作首先想的都是办不成事的主观或客观理由,其实质就是自信心不足。三是集体观念缺失。一些干部参与集体活动不积极,不主动,出工不出力,个别的甚至连工也不想出,好像自己不干活就比别人强。
二、怎样做一个合格党员
(一)以党章党规为标准做人
1.做一个自信的人。自信是人干事创业的动力。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这很正常,逆境更能锻炼人,面对挫折,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信心,没有干不成的事。别人干不成的事你能干成,别人干不好的事你能干好,这就是本事,这就是执行力。
2.做一个内心和谐的人。就是常怀感恩之心,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正确认识自己;常怀敬畏之心,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常怀平常之心,正确对待进退去留;常怀自励之心,始终以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态开展工作,投入生活。现实生活中,部分干部内心就不和谐,心浮气躁,总觉得自己能力比别人强,总觉得组织对不起他,总觉得领导对不起他,总觉得单位对不起他,总觉得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对不起他,内心想到的就是条件、待遇,稍不满意牢骚就出来了,这样一个心态不健康的人,其实内心很累。
3.做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人。人的威信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权力或社会地位本身形成的,这个叫强制性影响力;另一个是由品行、修养、才干所形成的令人信服的力量,这个叫非强制性影响力。非强制性影响力升华到一定的境界就是人格魅力。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除非遇到特殊情况,都要尽可能多的使用非强制性影响力,少使用强制性影响力,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别人、推动工作,塑造形象,安排一切工作都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上率下),迫使我们在工作中多动脑,多想办法,也能在不断推进问题解决和矛盾化解中提升我们的人格魅力。
4.做一个谦虚大方的人。大方待人,虚心做事,低调做人,才能够有威信。有的人工作也好,也有思路,但就是人缘不好,威信不高。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第一是重礼,爱贪占小便宜。和朋友相处,请客吃饭一喊就到,从来不付账,还会经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和同事闹不愉快,这种人称之为小器。第二是轻义,当面笑背后刀,利益面前寸步不让,当面称兄道弟,背后冷枪暗刀,这种人称之为小人。第三种是高傲,只会仰头看天,目空一切,志大才疏,总是看不起别人,觉得别人水平差,与人交往摆架子、耍脾气,工作不配合,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各方面关系搞得都很僵。做人要谦虚,要大方,才能办成大事,成就大业。
5.做一个甘于奉献的人。原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干部提出了“比贡献大不比职务高低,比群众口碑不比名利多少,比心灵和谐不比物质享受”的“三比三不比”要求。没有一点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就成不了一名好干部,也就成不了一名合格党员。其实从长远看,奉献和收获成正比,奉献越多,收获越多。有的人会说,自己整体兢兢业业工作,丝毫不敢懈怠,好多年如一日,但是遇到进步的事就轮不到自己,请问我收获里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你收获了充实,收获了尊严,收获了经验,收获了广泛的人脉。我们做人干工作要保持低调,应该是没干不说,多干少说,先干后干,甚至是干了也不说,要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相信领导都是心中有数的。当然,这里讲做事虽然低调,但是做事的标准要高,目标要高,要求要高,姿态要高和方向要高。
(二)以党章党规为标准做事
1.要专心做事。专心就是要深、要实。深入到具体,只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了解事情的本质,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抓住关键。但是,现在有的干部,心里就没有想工作上的事,久而久之,将会一事无成;有的是先有热情,做起来有难度,马上就退缩,持续力不够,这些都是不行的。
2.要高标准干事。就是要高起点定位,跳出自己看自己,对照先进找差距,放眼全局定目标,自我加压争一流;就是要全身心克难,不管困难再大、任务再重、矛盾再多,都能坚定必胜信心和决心,知难而进不言难,迎难而上不畏难,攻坚克难解难题;就是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敢于创新不怕风险,勇于突破不怕挫折。
3.要高效率做事。要重实干,就是埋头苦干,不尚空谈,用实干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才能;要重实效,就是把心思凝聚到事业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工作落实上,以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上级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久久为功,养成雷厉风行次工作作风。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为学校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打造“‘453’-筑堡垒·当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指明了方向。当前,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处在第二个学习讨论专题阶段,其主题是“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根据支部工作部署,由我在此以“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为题给大家上党课,旨在学习交流、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党中央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常态下对党员提出新要求,号召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倡导所有党员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核心要素, 是新时代党员党性的客观要求,是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在党为党的现实体现,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指明了方向。
党内制度规矩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方式,既为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了平台与载体,更明确了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与规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纪律保证。
一、领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现实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
(一)体现了党内生活道德高线、纪律底线的价值导向。两部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突出执政党特色,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一是重在立德。“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失德”是违纪的序曲。道德是使人向善的,是纪律严格执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道德规范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自律。《准则》在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坚持正面倡导,强调自律,以基础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二是重在立规。纪律是用来纠错的,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只有通过立规加强他律,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行有底线,才能让“德”真正立起来,才能明确行为的边界。新修订的《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标准,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既明确了崇德向善的高标准,又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既延续了“思想建党”的传统,又确立了“制度治党”的规矩。高线与底线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使党员干部既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有基本的行为遵循。
(二)延续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首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王岐山同志对当前党内法规建设问题作了精准的分析。他指出,当前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党内规则混同于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套用“法言法语”,原《准则》和《条例》的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难以体现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不是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准则》、《条例》的修订注重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不求全求大,坚持从党内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对党的最新期盼出发,充分展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制度机制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准则要求、纪律条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针对以往制度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坚持精细管用、易于落地,做到了具体化、可操作,使每个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在党内生活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违规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从而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心上。
(三)唤醒了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现实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把党章当回事。两部党内法规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突出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将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唤醒了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四)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其中,管好干部,对于党的建设,关系尤为重大。两部法规的制定覆盖全体党员,普通党员纳入管理不留死角,同时也突出了“关键少数”。《准则》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规范;围绕“廉洁”二字,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四个自觉”的倡导。《条例》中有19处专门提到“党员领导干部”,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和责任的强调。
立规易,执纪难。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准则》、《条例》颁布后,要在贯彻实施上下更大功夫,绝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广大党员要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握《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惩防并举,坚守纪律底线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条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严守纪律底线,关键在严,惩防并举。
(一)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纪律和准则行事,就会坚持慎微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纪律底线,首先要敬畏纪律,深刻认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的道理,深刻认识纪律对党员个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纪律既是约束又是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严明纪律观念,敬畏法纪,慎独慎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
(二)深学细照,明纪守规。心存敬畏是前提,认真遵守是关键。《条例》细化党章的相关要求,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修订版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从原来的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11章、133条、17000余字。《条例》内容丰富,也有很多大家关注的问题,要全面深化学习,着力在研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逐章逐条地学、联系实际地学,把握《条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照现实中的正反例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中,增强执行党纪党规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实以《条例》为戒尺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认真检视,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越雷池一步、不出底线分毫。
(三)执纪问责,严格执行。纪律不彰,必然失去防线;规矩不严,必然警示无力。强化执纪问责是严守纪律底线的保证。《条例》中明确强调,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对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使管党治党开始走向紧硬实,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要求,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找准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杜绝“双面人”现象,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形成强大威慑力,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实践“四种形态”,关口前移。
(四)强化监督,注重预防。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上下互动,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形成强大势场。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作用,在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问题上形成“热炉效应”。同时,《条例》的贯彻不仅体现在对违纪的查处,更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相关规定,注重预防,形成一种警示,逐渐形成不敢违纪、不想违纪的氛围,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
三、知行合一,培养高尚情操
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努力。《准则》是执政党的道德宣示和目标“高线”,但“高线”并非高不可攀,是看得见、够得着的。培养高尚情操,必须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立志为先,坚持“四个必须”。高尚情操之“高”在于立志高远,没有高远志向,修不出良好品质。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准则》开篇提出了廉洁自律“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四个必须”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核心在于修信仰、修意志,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之“钙”,不改初衷、不懈坚守、不变承诺。
(二)修德为本,坚持“八条规范”。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始终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重要法宝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修德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全体党员在修德上,要联系中外尤其是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遵守《准则》作为自身政治责任,化为自觉追求,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的规范要求,解决好公私关系、廉腐问题、俭奢问题、苦乐问题,明确廉洁的分界线、把握廉洁底线,筑牢廉洁的防线,追求廉洁高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勤政为民;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用权为民;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安人;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齐家正气,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三)示范为要,坚持“修身齐家”。“欲化人,先正己,正己而后化人”。党员是先锋战士,干部是骨干和公仆,都要求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道德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秘诀就是把一种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坚守道德底线要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立标、作示范,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强党性修养,影响和感召身边人和广大群众,实现党风、政风、行风、民风的好转。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为学校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力打造“‘453’-筑堡垒·当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指明了方向。当前,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处在第二个学习讨论专题阶段,其主题是“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根据支部工作部署,由我在此以“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为题给大家上党课,旨在学习交流、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党中央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常态下对党员提出新要求,号召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倡导所有党员要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是一名合格党员的核心要素, 是新时代党员党性的客观要求,是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在党为党的现实体现,为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指明了方向。
党内制度规矩是党内生活的基本方式,既为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提供了平台与载体,更明确了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与规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纪律保证。
一、领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现实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
(一)体现了党内生活道德高线、纪律底线的价值导向。两部法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突出执政党特色,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体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一是重在立德。“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失德”是违纪的序曲。道德是使人向善的,是纪律严格执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道德规范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自律。《准则》在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坚持正面倡导,强调自律,以基础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二是重在立规。纪律是用来纠错的,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只有通过立规加强他律,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行有底线,才能让“德”真正立起来,才能明确行为的边界。新修订的《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标准,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展示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既明确了崇德向善的高标准,又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既延续了“思想建党”的传统,又确立了“制度治党”的规矩。高线与底线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使党员干部既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有基本的行为遵循。
(二)延续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首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王岐山同志对当前党内法规建设问题作了精准的分析。他指出,当前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党内规则混同于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套用“法言法语”,原《准则》和《条例》的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难以体现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不是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准则》、《条例》的修订注重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不求全求大,坚持从党内生活的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对党的最新期盼出发,充分展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制度机制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准则要求、纪律条文,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针对以往制度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坚持精细管用、易于落地,做到了具体化、可操作,使每个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在党内生活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违规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从而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心上。
(三)唤醒了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现实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把党章当回事。两部党内法规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突出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将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唤醒了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四)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其中,管好干部,对于党的建设,关系尤为重大。两部法规的制定覆盖全体党员,普通党员纳入管理不留死角,同时也突出了“关键少数”。《准则》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规范;围绕“廉洁”二字,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四个自觉”的倡导。《条例》中有19处专门提到“党员领导干部”,明确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和责任的强调。
立规易,执纪难。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准则》、《条例》颁布后,要在贯彻实施上下更大功夫,绝不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广大党员要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握《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惩防并举,坚守纪律底线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条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严守纪律底线,关键在严,惩防并举。
(一)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纪律和准则行事,就会坚持慎微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纪律底线,首先要敬畏纪律,深刻认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的道理,深刻认识纪律对党员个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纪律既是约束又是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严明纪律观念,敬畏法纪,慎独慎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
(二)深学细照,明纪守规。心存敬畏是前提,认真遵守是关键。《条例》细化党章的相关要求,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修订版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从原来的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11章、133条、17000余字。《条例》内容丰富,也有很多大家关注的问题,要全面深化学习,着力在研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逐章逐条地学、联系实际地学,把握《条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照现实中的正反例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中,增强执行党纪党规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实以《条例》为戒尺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认真检视,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越雷池一步、不出底线分毫。
(三)执纪问责,严格执行。纪律不彰,必然失去防线;规矩不严,必然警示无力。强化执纪问责是严守纪律底线的保证。《条例》中明确强调,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对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使管党治党开始走向紧硬实,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要求,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找准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杜绝“双面人”现象,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形成强大威慑力,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实践“四种形态”,关口前移。
(四)强化监督,注重预防。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上下互动,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形成强大势场。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作用,在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问题上形成“热炉效应”。同时,《条例》的贯彻不仅体现在对违纪的查处,更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相关规定,注重预防,形成一种警示,逐渐形成不敢违纪、不想违纪的氛围,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
三、知行合一,培养高尚情操
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终生努力。《准则》是执政党的道德宣示和目标“高线”,但“高线”并非高不可攀,是看得见、够得着的。培养高尚情操,必须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立志为先,坚持“四个必须”。高尚情操之“高”在于立志高远,没有高远志向,修不出良好品质。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准则》开篇提出了廉洁自律“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情操。“四个必须”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核心在于修信仰、修意志,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之“钙”,不改初衷、不懈坚守、不变承诺。
(二)修德为本,坚持“八条规范”。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始终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重要法宝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要求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修德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全体党员在修德上,要联系中外尤其是中国传统廉洁文化,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遵守《准则》作为自身政治责任,化为自觉追求,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的规范要求,解决好公私关系、廉腐问题、俭奢问题、苦乐问题,明确廉洁的分界线、把握廉洁底线,筑牢廉洁的防线,追求廉洁高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勤政为民;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用权为民;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安人;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齐家正气,让廉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惑、不为色所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三)示范为要,坚持“修身齐家”。“欲化人,先正己,正己而后化人”。党员是先锋战士,干部是骨干和公仆,都要求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道德的感召力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秘诀就是把一种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坚守道德底线要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立标、作示范,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加强党性修养,影响和感召身边人和广大群众,实现党风、政风、行风、民风的好转。
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全方位的工程,必须调动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而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的中坚,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政治素质。他们可以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有关重要精神、信息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能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学校,是党组织连接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带”字当头,做践行的模范
实践锻炼是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其是否能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为每一位学生党员搭建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平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教育和影响广大学生,使其在实践中感受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并在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同时通过学生教育学生,达到“不教而教”的最高教育目的。
带动学习。大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大学生党员除了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外,还要关注身边同学的学习,在同学中起带头作用。要特别关注爱上网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劝阻。学生党员要用自己的行动营造优秀带先进,先进带后进的良好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
引领思想。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让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宿舍的管理,达到沟通学生与学校宿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学生对管理服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宣传学生和宿舍内的好人好事,监督检查室内卫生、环境卫生等活动,以使学校深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传递文明。学生党员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遵守校纪校规,不应该出现任何违纪行为;对学生中出现的违纪事件或不良事态苗头,应该及时向党组织反映新生思想动态,推出建议和意见;加强自身修养,不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带头遵守校园文明规定。
推动党建。让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使他们既成为党支部的工作对象,又成为党支部工作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如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支委、党小组长,或是将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发展、转正、积极分子培养与考察、联系普通学生等支部的具体的、操作性的工作交给学生党员去做,以增强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管理班级。让优秀学生党员担任班级学生干部或是担任低年级的助理班主任和联系人等工作,通过对所负责班级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开展优良学风班的创建工作,同时能够随时了解事关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问题,并主动地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争取得到解决和落实。
二、“树”字为先,做自身和谐的模范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大学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群体,他们应该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公益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广大学生建设和谐校园树立一种良好的导向示范作用。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的发挥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随之调整着自己的言行,改变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学习上是标兵。大学生党员学习上必须有让其他普通学生敬佩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要带头刻苦学习,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把握先进文化的能力,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综合能力,成为学习的标兵和楷模。
生活中是模范。日常生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大学生党员应严于律己,崇尚文明、健康、进步的生活方式。作为大学生党员,在普通同学心目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群众基础好,应在生活各方面以身作则,带动周围的同学,一同创造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
身心上要健康。健康是工作的本钱。大学生党员必须始终坚持锻炼,在大学里拓展身心素质,用健康之弦拨动生命之音,用健康蓝图描绘美丽人生,从而完善综合素质,健全人格,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和质量,影响、帮助同学们自觉地积极地锻炼身体,求新求真,求善求美。
工作上是榜样。这是大学生党员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环节。因为大学生党员绝大多数是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应尽心尽责,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用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在实践中培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帮”字为坚,做服务的模范
近年来,大学生中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如果不同解决身边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有说服力。每一个学生党员要力所能及的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真正发挥学生党员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高等教育的大扩招,学费的连年增长,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高达学生总数的15%以上。学生党员要力所能及的帮助贫困大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党组织的温暖,扶贫帮困、互爱互助,与他们一道想办法战胜贫困。
帮助心理困惑的学生。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只有处在和谐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中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0%,这些学生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焦虑、恐惧、孤立、抑郁、敌对等心理障碍。大学生党员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技巧,要关爱身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拥有阳光心态。
同志们:
《师德师能提升年党员应该怎么办?》这是我本次讲党课的主题,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谈谈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为学校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贡献自己力量。
1、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人们常说,国家兴衰,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市教育局把2012年确定为师德师能提升年,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热爱教育、充满爱心、师德高尚、师能精湛、学生爱戴、群众满意的师德风尚,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2、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的必要性。老百姓认为,学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学校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智力支持者和信息服务者。而党员是这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精英,是办好学校的中坚,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校加强党员教育的做法。近些年来,一些学校着眼于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对教职工党员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等;
要求教职工党员以培养“四有”学生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着眼点,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密切联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三全”、“三爱”、“三让”,努力成为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在广大教师中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爱”即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三让”即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但从目前国内外教育主流和学校党员的思想状况看,我们党员应深刻理解“党员表率作用”、“学校和谐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二、深入浅出,阐明观点
(一)什么是和谐?
何谓和谐?安顺谓和,协调为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和谐一般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内心的和谐和国家社会内部的和谐等方面。
(二)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
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和谐发展是一种学校教育生态的平衡、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学校管理、育人环境适宜师生发展。就外部环境来说,表现为学校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关系密切。
(三)如何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社会倡导“和谐发展”,校园也呼唤“和谐发展”,但和谐发展并非振臂一呼就能一蹴而就。学校的和谐发展,需要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党员教师,我们不能坐等大环境的改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人都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学校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共产党员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中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即:树立“三个意识”,培养“四个要有”,做到“五坚持五反对”,做好“七个努力”。
“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全局意识,从培养一代人才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考工作。二是树立服务意识,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三是树立创先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个要有”:
第一,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一定是关系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和谐不同于对抗,也并不意味着同一,而是以差异与多元为前提的。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社会的成果要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
第二,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社会的宽容,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美德。
第三,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师生的帮助。饮水思源,对那些让我们今天一切成为可能的先辈、祖国、政党、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是对那些随缘而遇的陌生人和默默无闻的大自然,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加倍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回报社会。
第四,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的社会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坚持五反对”:一是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原则,反对重智轻德,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二是坚持有教无类的德育思想,反对不教而诛,构建和谐人本核心。从教育内部而言,学校教育要追求教育公平平等与机会均等。从个人层面来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人可教的思想,那些所谓“抓两头放中间”,“抓尖子,促中层,放尾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是坚持言传身教的德育方法,反对控制性说服和灌输,达到和谐教育效果。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以身示范、以身立教、身教合一的教育方法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四是坚持文明执教的教育理念,反对体罚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要摒弃那种“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式的师生关系,全面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严父+慈母+良医+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友情执教,依法执教,切不可辱骂、歧视学生,做文明之师,尊严之师,仁爱之师。五是坚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的道德准则,反对言行脱节,打造教师立体形象。在思想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切忌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在工作作风上,要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切忌马马虎虎,拖拉推诿;在待人处世上,要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切忌两面三刀,虚情假意;在生活作风上,要端庄稳重,亲切大方,切忌不拘小节、举止轻浮,全方面打造更完美、更和谐的教师立体形象。
“七个努力”:第一,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做教育公平的推动者,认真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第二,党员要努力做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维护者,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第三,党员要努力做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者,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四,党员要努力做教育乱收费的制止者,坚决制止违规收费。第五,党员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第六,党员要努力做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者,努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第七,党员要努力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同志们,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当前,以“师德师能”为主题,促进教育良性和谐均衡发展的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我们共产党员应在活动的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全方位的工程,必须调动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而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的中坚,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政治素质。他们可以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有关重要精神、信息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能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学校,是党组织连接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带”字当头,做践行的模范
实践锻炼是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检验其是否能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为每一位学生党员搭建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平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教育和影响广大学生,使其在实践中感受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并在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同时通过学生教育学生,达到“不教而教”的最高教育目的。
带动学习。大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大学生党员除了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外,还要关注身边同学的学习,在同学中起带头作用。要特别关注爱上网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劝阻。学生党员要用自己的行动营造优秀带先进,先进带后进的良好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
引领思想。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让学生党员参与学生宿舍的管理,达到沟通学生与学校宿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学生对管理服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宣传学生和宿舍内的好人好事,监督检查室内卫生、环境卫生等活动,以使学校深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传递文明。学生党员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遵守校纪校规,不应该出现任何违纪行为;对学生中出现的违纪事件或不良事态苗头,应该及时向党组织反映新生思想动态,推出建议和意见;加强自身修养,不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带头遵守校园文明规定。
推动党建。让学生党员直接参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使他们既成为党支部的工作对象,又成为党支部工作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如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支委、党小组长,或是将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发展、转正、积极分子培养与考察、联系普通学生等支部的具体的、操作性的工作交给学生党员去做,以增强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管理班级。让优秀学生党员担任班级学生干部或是担任低年级的助理班主任和联系人等工作,通过对所负责班级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开展优良学风班的创建工作,同时能够随时了解事关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问题,并主动地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争取得到解决和落实。
二、“树”字为先,做自身和谐的模范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大学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群体,他们应该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公益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广大学生建设和谐校园树立一种良好的导向示范作用。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的发挥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随之调整着自己的言行,改变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学习上是标兵。大学生党员学习上必须有让其他普通学生敬佩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要带头刻苦学习,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把握先进文化的能力,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综合能力,成为学习的标兵和楷模。
生活中是模范。日常生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大学生党员应严于律己,崇尚文明、健康、进步的生活方式。作为大学生党员,在普通同学心目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群众基础好,应在生活各方面以身作则,带动周围的同学,一同创造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
身心上要健康。健康是工作的本钱。大学生党员必须始终坚持锻炼,在大学里拓展身心素质,用健康之弦拨动生命之音,用健康蓝图描绘美丽人生,从而完善综合素质,健全人格,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和质量,影响、帮助同学们自觉地积极地锻炼身体,求新求真,求善求美。
工作上是榜样。这是大学生党员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环节。因为大学生党员绝大多数是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应尽心尽责,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用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在实践中培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帮”字为坚,做服务的模范
近年来,大学生中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矛盾日益突出。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如果不同解决身边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有说服力。每一个学生党员要力所能及的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真正发挥学生党员联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高等教育的大扩招,学费的连年增长,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高达学生总数的15%以上。学生党员要力所能及的帮助贫困大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党组织的温暖,扶贫帮困、互爱互助,与他们一道想办法战胜贫困。
帮助心理困惑的学生。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只有处在和谐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中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0%,这些学生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焦虑、恐惧、孤立、抑郁、敌对等心理障碍。大学生党员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技巧,要关爱身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拥有阳光心态。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