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史党课讲稿专题党课,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史党课讲稿2022专题党课5篇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党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 周年,**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年前的7月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座阁楼里,正在进行着一次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以李达、董必武、毛泽东等为代表的13 人。外界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会议,更没有谁能预测这样一个小会议,会对我们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会议闭幕之后,国内的媒体也并没有做太多的报道,一切仿佛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然而就是在不受人瞩目,在无声无息中建立起来的党,由最初 50 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 8600 多万的党员。这样一个党引领着我们十几亿的人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在建党** 年后,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从思想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好的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用** 年的汗水和鲜血谱写的篇章,今天我只能提纲性地概括说一下它的历史过程。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这个题目叫做:学习党史 牢记使命。在这个总标题下,我想跟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 年。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飞跃。
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 年。
概括地说,** 年中,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了三件大事。大体上,我们可以把这三件大事划分为三个三十年。
第一个“30 年”(1919~1949 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中间经过了(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 (1927年8月至1**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 (1945年8 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五个历史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在这个三十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中国共产党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和领导了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独创性地解决了党的自身建设中的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在远离城市工人阶级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因此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正确地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我们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穷二白”,我们党为实现“国富民强”,开始了在中国探索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30 年”。
第二个“30 年”(1949~1978 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6 年10 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 年的历程。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党由一个革命的党转变成为执政的党,这个时间段里面我们做了两件大的事情;第一件事,我们叫做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或者又叫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也就是说1949 年到56 年其实是一个过度时期;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叫做社会主义建设。所以49 年到78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这27 年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执掌了全国的政权,在这27 年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愤发图强、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个“30 年”,第二件大事: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首先,从政治上讲,我国取得了民族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确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并且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这一切,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其次,经济上,通过连续四个半“五年计划”的建设,国家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雄厚的科学文化和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我国在外交、国际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国加入维护世界和平的社会主义阵营,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发展同中间地带国家的友好关系,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赢了抗美援朝等自卫战争,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我们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和核潜艇,增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在外交方面,1972 年中国和美国改善关系,并促成了1973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最令人激动的就是1971 年在第三世界朋友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正是这些外交上取得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这30 年提供的有利国际条件,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艰难的。最后,党进行了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但在新中国头30 年探索中,也有很多不成功乃至失败的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莫过于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邓小平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从这个角度讲,‘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中国共产党这27 年的历程并不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从1957 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练钢铁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绵延了20 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实际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但是第二个三十年也为第三个三十年在政治、经济、外交 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下面我们讲第三个三十年:
第三个“30 年”(1978~**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从1976年10月至1978年11月,是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以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界线而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大的历史阶段从 1978 年至1991年,是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展开的阶段,这一阶段历史的主要内容有两大方面: 一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确评价毛泽东,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一任务到1982年完成了。
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全面展开,这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 从1978年至1984 年,是经济调整和改革起步的阶段; 从1984年至1988年,是全面改革、经济飞跃的阶段; 从1988 年至1991 年,是治理整顿、保持稳定的阶段。
第二个大的历史阶段,是从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第三个“30 年”,第三件大事: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第一,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其中最显著的成就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30 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不仅明显高于 1952-1978 年年均增长5.9%的速度,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6%的速度。而且我们经济总量已经由原来的世界第十跃居世界第二,赶超了日本。
进出口贸易总额也大幅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高居世界首位,并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的30 年,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了总体小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此外,我国还经受住了“非典”和汶川特大震灾的严峻考验,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我们可以看到1956 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很长一个时期中还很不健全和完善。30 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从根本上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成功探索并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新制度、新体制。具体来说: (1)在经济领域,成功建立健全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大胆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在政治领域,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和逐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3)在文化领域,全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4)在社会建设领域,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制度措施,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文化“两位一体”的布局和“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后来又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逐步把社会建设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作出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的重大部署,从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三位 一体”发展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八大加入生态的“五位一体”, 从“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清晰地反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发展演变的轨迹。这个新布局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这三件大事,贯穿了党的整个历史,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可以说这三件大事在世界范围内,在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党史党课讲稿
学习党史 牢记使命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党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 周年,**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年前的7月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座阁楼里,正在进行着一次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以李达、董必武、毛泽东等为代表的13 人。外界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会议,更没有谁能预测这样一个小会议,会对我们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会议闭幕之后,国内的媒体也并没有做太多的报道,一切仿佛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然而就是在不受人瞩目,在无声无息中建立起来的党,由最初 50 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 8600 多万的党员。这样一个党引领着我们十几亿的人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在建党** 年后,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从思想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好的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用** 年的汗水和鲜血谱写的篇章,今天我只能提纲性地概括说一下它的历史过程。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这个题目叫做:学习党史 牢记使命。在这个总标题下,我想跟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 年。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飞跃。
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 年。
概括地说,** 年中,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了三件大事。大体上,我们可以把这三件大事划分为三个三十年。
第一个“30 年”(1919~1949 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中间经过了(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 (1927年8月至1**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 (1945年8 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五个历史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在这个三十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中国共产党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和领导了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独创性地解决了党的自身建设中的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在远离城市工人阶级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因此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正确地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我们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穷二白”,我们党为实现“国富民强”,开始了在中国探索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30 年”。
第二个“30 年”(1949~1978 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6 年10 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 年的历程。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党由一个革命的党转变成为执政的党,这个时间段里面我们做了两件大的事情;第一件事,我们叫做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或者又叫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也就是说1949 年到56 年其实是一个过度时期;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叫做社会主义建设。所以49 年到78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这27 年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执掌了全国的政权,在这27 年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愤发图强、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个“30 年”,第二件大事: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首先,从政治上讲,我国取得了民族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确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并且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这一切,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其次,经济上,通过连续四个半“五年计划”的建设,国家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雄厚的科学文化和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我国在外交、国际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国加入维护世界和平的社会主义阵营,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发展同中间地带国家的友好关系,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赢了抗美援朝等自卫战争,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我们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和核潜艇,增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在外交方面,1972 年中国和美国改善关系,并促成了1973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最令人激动的就是1971 年在第三世界朋友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正是这些外交上取得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这30 年提供的有利国际条件,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艰难的。最后,党进行了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但在新中国头30 年探索中,也有很多不成功乃至失败的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莫过于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邓小平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从这个角度讲,‘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中国共产党这27 年的历程并不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从1957 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练钢铁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绵延了20 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实际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但是第二个三十年也为第三个三十年在政治、经济、外交 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下面我们讲第三个三十年:
第三个“30 年”(1978~**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从1976年10月至1978年11月,是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以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界线而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大的历史阶段从 1978 年至1991年,是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展开的阶段,这一阶段历史的主要内容有两大方面: 一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确评价毛泽东,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一任务到1982年完成了。
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全面展开,这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 从1978年至1984 年,是经济调整和改革起步的阶段; 从1984年至1988年,是全面改革、经济飞跃的阶段; 从1988 年至1991 年,是治理整顿、保持稳定的阶段。
第二个大的历史阶段,是从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第三个“30 年”,第三件大事: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第一,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其中最显著的成就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30 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不仅明显高于 1952-1978 年年均增长5.9%的速度,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6%的速度。而且我们经济总量已经由原来的世界第十跃居世界第二,赶超了日本。
进出口贸易总额也大幅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高居世界首位,并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的30 年,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了总体小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此外,我国还经受住了“非典”和汶川特大震灾的严峻考验,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我们可以看到1956 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很长一个时期中还很不健全和完善。30 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从根本上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成功探索并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新制度、新体制。具体来说: (1)在经济领域,成功建立健全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大胆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在政治领域,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和逐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3)在文化领域,全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4)在社会建设领域,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制度措施,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文化“两位一体”的布局和“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后来又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逐步把社会建设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作出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的重大部署,从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三位 一体”发展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八大加入生态的“五位一体”, 从“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清晰地反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发展演变的轨迹。这个新布局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这三件大事,贯穿了党的整个历史,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可以说这三件大事在世界范围内,在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党课讲稿七一党史党课讲稿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广大党员明确新时期党员、干部加强党史学习研究,对于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史工作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党史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先后作出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同一全党思想、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开创新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意义
披览前踪,鉴往开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问题涉及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的形象、党的生命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更要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谱写新的篇章。
(一)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在,大多数在职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许多人没有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也没有直接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因此很需要组织和引导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使命源于信仰。党的历史不仅同党的过去相联系,也同党的现在和未来相联系。只有对党昨天的奋斗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的新使命。因此,倍加珍惜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发挥模范作用、履行权利义务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鉴往益于开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党员、干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史还了解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史中的一些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这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原则、理想信念等产生了一定影响。党员是党的历史人物的具体实践者,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的历史人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于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而言,只有铭记党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这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现实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
(二)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能力的需要
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要总结历史经验,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构成。党的执政能力的主体是由党的干部、广大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三个部门构成的,相应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体现为这三个主体的能力的提高。
第一,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对于执政党而言,领导干部是构成党的整体要素之一,是党的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整体能力的关键。因此,考察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考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控制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考察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核心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和执政本领。
第二,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历史经验证明,人民群众评判党的执政能力,不仅要看执政者运用权力为人民办事的本领,而且要通过身边党员的言行来评价整个执政党。因此,不直接掌握国家权力的广大党员的能力,同样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各种能力,通过他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关注的重页 页要方面。
第三,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并非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在实践中存在这种情况,我们配备到各级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其个体素质和能力都很强,但一旦组成一个班子,就可能出现许多矛盾,不仅影响执政效果,而且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中当然有个人因素,但更重
要的还是制度和体制的因素。要研究整体的各个部分与各个要素的科学配置与有效组合,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制和机制,才能从整体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历史经验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党史的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总结经验,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
一是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式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借鉴历史经验,结合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全社会。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在各类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要借鉴党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准确把握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结合行业和地区特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X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
三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要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要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防止形式主义;要坚持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办事公开有机结合、协调运转。
二、全面把握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主要任务
2010年7月21日,党中央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党史研究,准确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二是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三是扩大党史宣传,普及党史知识。
(一)准确把握党史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与主线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中共党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是中共党史的主流和本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加强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要把党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的学习和研究与中国近代史的教育和研究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与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光辉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党史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责任。
探索规律,深化认识。加强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要认识和把握党史发展与党史研究教育的规律,这是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点。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才能从党的活动中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的规律。中共党史既体现了世界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符合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特殊规律。把世界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特殊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既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共党史、世界政党史的规律性认识,又有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科学把握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与关键
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坚持事实就是,准确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是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基础;科学总结经验,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是推进党史学习和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历史经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与学习教育在深入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和长期执政的实践经验,及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为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在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时代主题与国际环境形势变化,制定和坚持正确的国际战略方针的历史经验,为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准且把握时代主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系统把握以党史学习推动思想建设的任务
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党的成功经验之一。开展党史的学习和教育是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要把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以各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党史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同意规划,明确要求,创新方式,深入持久有效地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党史。
第一,各级党组织要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觉学习党史、带头学习党史,通过系统培训、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经验,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党史作为重要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党史教研部门和党史教育基地,加强党史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要组织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学习党的历史。党员要通过党史学习,着力加深对党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相传。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史的学习培训,使他们着力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
第三,各级各类学校、大专院校要开展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对应的党史教育。把党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高等学校要积极发挥党史研究和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重视开设党史专业。科学整合教研力量,加强党史学科建设,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党史的研究和教育。
三、落实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任务的基本要求
我们党的历史是宝贵的政治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和智慧。新形式下的党史学习与研究,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地区工作大局,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四个服务”。深入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和研究的要求,必须坚持“四个服务”:党史学习和研究要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服务,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坚定信念与实际行动;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科学推进我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
第二,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相结合,为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二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加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相结合,帮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三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相结合,从中汲取有益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的经验教训;四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和本地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依据。
第三,把握“三个坚持”。“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史,要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重视和解决偏离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问题,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深入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治重犯的办法、措施和制度;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史,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永远铭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从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打开缺口的历史教训,用事实予以批驳。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党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 年。
概括地说,** 年中,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了三件大事。大体上,我们可以把这三件大事划分为三个三十年。
第一个“30 年”(1919~1949 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中间经过了(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 (1927年8月至1**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 (1945年8 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五个历史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在这个三十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中国共产党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和领导了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一战线,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独创性地解决了党的自身建设中的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在远离城市工人阶级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因此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正确地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我们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穷二白”,我们党为实现“国富民强”,开始了在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中国探索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30 年”。
第二个“30 年”(1949~1978 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6 年10 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 年的历程。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党由一个革命的党转变成为执政的党,这个时间段里面我们做了两件大的事情;第一件事,我们叫做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或者又叫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也就是说1949 年到56 年其实是一个过度时期;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叫做社会主义建设。所以49 年到78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这27 年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执掌了全国的政权,在这27 年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愤发图强、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个“30 年”,第二件大事: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首先,从政治上讲,我国取得了民族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确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并且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这一切,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其次,经济上,通过连续四个半“五年计划”的建设,国家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雄厚的科学文化和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我国在外交、国际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国加入维护世界和平的社会主义阵营,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发展同中间地带国家的友好关系,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赢了抗美援朝等自卫战争,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我们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和核潜艇,增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在外交方面,1972 年中国和美国改善关系,并促成了1973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最令人激动的就是1971 年在第三世界朋友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正是这些外交上取得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这30 年提供的有利国际条件,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艰难的。最后,党进行了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但在新中国头30 年探索中,也有很多不成功乃至失败的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莫过于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邓小平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从这个角度讲,‘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中国共产党这27 年的历程并不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从1957 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练钢铁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绵延了20 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实际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但是第二个三十年也为第三个三十年在政治、经济、外交 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下面我们讲第三个三十年: 第三个“30 年”(1978~**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从1976年10月至1978年11月,是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以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界线而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大的历史阶段从 1978 年至1991年,是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展开的阶段,这一阶段历史的主要内容有两大方面: 一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确评价毛泽东,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一任务到1982年完成了。
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全面展开,这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 从1978年至1984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年,是经济调整和改革起步的阶段; 从1984年至1988年,是全面改革、经济飞跃的阶段; 从1988 年至1991 年,是治理整顿、保持稳定的阶段。
第二个大的历史阶段,是从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第三个“30 年”,第三件大事: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第一,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其中最显著的成就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30 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不仅明显高于 1952-1978 年年均增长5.9%的速度,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6%的速度。而且我们经济总量已经由原来的世界第十跃居世界第二,赶超了日本。
进出口贸易总额也大幅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高居世界首位,并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的30 年,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了总体小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此外,我国还经受住了“非典”和汶川特大震灾的严峻考验,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我们可以看到1956 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很长一个时期中还很不健全和完善。30 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从根本上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成功探索并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新制度、新体制。具体来说: (1在经济领域,成功建立健全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大胆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在政治领域,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和逐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3在文化领域,全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4在社会建设领域,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制度措施,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以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文化“两位一体”的布局和“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后来又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逐步把社会建设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作出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的重大部署,从而把社会主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三位 一体”发展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八大加入生态的“五位一体”, 从“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清晰地反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发展演变的轨迹。这个新布局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这三件大事,贯穿了党的整个历史,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可以说这三件大事在世界范围内,在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飞跃 (一中共产党史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大转折
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年7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最后一天由于暗探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出席大会的12 位代表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代表着全国50 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 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2、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南昌起义。1927 年8 月1 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 2 万余人,在南昌举行的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3、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1**5 年1 月1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揭发和批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4、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8 年9 月29 日至11 月6 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5 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8 年的六中全会。"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位的确立,从而使全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 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同日,首都北京30 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 门礼炮齐鸣28 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频仍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独立、统一的新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1978 年12 月18 日至22 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这次会议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1992 年10 月1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党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十多年来党进行理论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8、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7 年9 月1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新世纪发展指明了方向。
9、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2002 年11 月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必将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10、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017 年10 月15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的决议,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飞跃
**年我们党理论创新有一条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年我们党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创新的主线,形成了两大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第二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回答了深刻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正确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么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引领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始于毛泽东,1956 年“以苏为鉴”,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但是后来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没有成功,只是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思想遗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们党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就是第二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成果。也就是十七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大把它归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泽东,创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和胡锦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并回答了中国目前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七大的重要贡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不同时期提出的理论成果。因为中国几代领导人所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问题是一样的,把它做为了一个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
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关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我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 一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全国政权? 二是怎样去看待毛泽东当年所进行的各种探索? 三是领悟我们党成立的第二个30年中所培育的时代精神和所得到的教训。
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全国政权? 为什么能打倒国民党,取得全国政权原因很多;在延安的时候,有一些事能够说明问题,什么事情呢,大概是1940 年前后著名的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从海外回来了,支持祖国的抗战。他首先到了重庆,中国人的习性是来了客人请他吃个饭,所以蒋介石也很热情的请他个饭,吃的不错,花了
800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块钱,当年花800 块钱吃个饭多少有点奢侈了。后来陈嘉庚先生又到了延安,我们毛主席当然也请陈嘉庚吃饭了,不吃饭也不行呀!但是毛主席请陈嘉庚吃饭,就花了2毛钱,这2毛钱怎么吃成的呢?说那蔬菜是毛主席自己在院里面种的,当然也不是老是蔬菜,还是要吃点荤菜,毛主席杀了一只鸡,当时这只鸡是老百姓送的,那2毛钱就是买调味品花了2毛钱。最后得出的结论呢就是说2毛钱的共产党打败了 800 块的国民党。有没有道理呢?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共产党人当年是坚苦朴素的,这种作风我们今天还要继续的发扬。
但是我们又说,这是我个人认为不能简单的把我们党的历史这样去看待,如果说仅仅是因为我们吃的差一点、吃的朴素一点就把国民党给打败了,按照这样的逻辑的话我们今天的共产党很有问题了,今天我们吃的很好,住的也很好,但是我们说,至少我们今天看起来我们党还能够牢固的掌握全国的政权,还能够执政下去。应当说我们打败国民党原因很多的,过去我们也有种看法,说为什么蒋介石失败呢?蒋介石这个家伙太笨了,国民党全是一帮饭桶,蒋介石是一个笨蛋,你看我们的毛主席好厉害的,只要和蒋介石一交手蒋介石老打败仗。最后得出的结论,所有的人才都到了共产党里面,所有的笨蛋都到国民党蒋介石一边去了。蒋介石是笨蛋吗?不是的,就是智商的话我想他和毛主席差不了多少,国民党里同样也有很多的人才,但为什么他失败了? 其实我觉得根本的还不在这个地方,还在于有没有民心。共产党能取得全国政权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民心,当然民心是通过多方面争取。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那么,我们党是怎么样取得民心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个好的理论;一个由于革命经验的不断积累而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革命理论,叫做新民主主义理论,为革命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一点很重要,今天我们有些同志可能忽视理论、看不起理论,说理论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那是虚的。理论固然是虚的,但理论来自于实践,一但成熟的理论形成了,它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了。
当然这里我加了一个前提,叫做革命经验的不断积累,为什么我加这么一个前题呢,因为我们民主革命的28 年的这个历史非常有意思,前面 14 年、后面 14 年好像截然不同,同志们学党史的时候好像有个感觉,说1921年党成立到1**5年遵义会议我们这个共产党它老犯错误,有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土地革命初期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有土地革命中期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后来还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尤其是王明路线统制党中央长达4 年之久31 年到35 年。35年遵义会议之后呢,我们党应该说没有出现大的方面失误,革命的事业发展是非常顺利的,于是大家在想为什么前后有这么强烈的对比呀,最后我们说因为有了一个毛主席。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已经在中央当权了,当然也不完成是他一个人,是他集中了我们全党的智慧,就在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战爆发以来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发表了一系列的理论文章,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共产党的发展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这些文章我们好些同志可能都读过,那么这些文章它最大的特点在那里? 他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说明了中国革命即不是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以往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又不是苏联十月革命那种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也就是说我们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过去有一段时间里面我们老是把资本主义当做革命的对象,结果最后发现搞错了。因为长时间没有搞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就在那里开始搞革命了,那当然有点稀里糊涂的搞了。所以,毛主席说我们要搞的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个理论的提高就标志着我们共产党形成了自己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我们后来叫毛泽东思想,当时我们叫新民主主义理论。
这个理论非常之了不起,为什么?因为他成功的解决了中国这种特殊的国家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革命到底要怎么搞的问题。因此,我们说这确实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正因为有了这个理论,所以我们才制定了一系列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我们党取得民心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对我们夺取全国政权制关重要。那些政策呢? 第一个政策就是三三制政权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什么说它与我们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我们这个革命事业,是我们无产阶级领导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主资产阶级去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做斗争。
但是,当中国革命胜利以后,不是我们无产阶级一个阶级来掌握政权,而是要各个革命阶级共同来掌握政权,也就是说我们革命成功之后要建立的政权是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那么这个联合专政,在抗日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战争时期我们就叫做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就是在抗日根据地和各级参议会当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非党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政界分子主要是开明绅士也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个政权是我们共产党建立起来的,江山是我们共产党带领老百姓打下来的,但是打下这个江山建立政权之后,不是所有的位置都是我们共产党把着,我们共产党顶多只能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要由非共产党的人去担任,其中三分一归进步分子,另外三分之一归政界分子。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当年我们就有好多同志想不通,说:何必要这样干呢,江山是我们自己打的当然要我们自己去坐江山嘛。毛主席对此做过解释,他说:为什么我要把决大多数人团结起来呢?因为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屋住、有书读,总之要各得其所。当年我们党是非常严格的、非常自觉的遵守了三三制原则的,我们当年党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还是比较精简的,只有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按照三三制原则,主席由我们老资格的共产党人林伯渠同志担任,副主席由戴瓜皮帽的著名的陕北的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担任,李鼎铭先生担任我们边区的副主席,说他是个开明的绅士其实他就是个地主,当然他本人也是个中医,但是他与一般的地主不同。他担任我们边区的副主席以后没有改掉我们边区政府的性质,而且还做了很多对我们有益的工作,其实他提到一个很好的建议,叫精兵简政。
1940年以后我们抗战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最严重的困难,解放军吃不饱饭没有衣穿,财政状况很遭糕。有一年我们陕甘宁边区开政府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会议,开着会突然下雨打雷了,结果一个雷劈下来把我们盐川县的一个代县长给打死了,打死了之后老百姓发牢骚讲怪话,说:“这个老天爷怎么不长眼呢,把这个县长打死有什么用呢!怎么不打那个毛泽东给打死呢”。听到这个话我们陕甘宁边区的保卫部门,就把这个说怪话的妇女给抓起来了,毛主席了解之后说:不能抓人家,人家讲怪话是有原因的,因为老百姓的负担太重。当时我们的陕甘宁边区大约有150万人口,而我们脱产的工作人员大约有15 万,这就意为着老百姓有10个就负担着1个我们政府脱产的工作人员,负担实在太重。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大生产运动,我们把那些可以精减下去的政府工作人员、非战斗的部队人员精减下去。后来我们党中央接受了他的建议,进行了精兵简政。果然效果非常的明显,所以说这个政策实行下来应当说对团结全国的特别是我们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各个阶层的参加抗日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我们说共产党人在这过程当中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是深得老百姓的拥护的,包括我们的三三制政权。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呢?我们就明确的提出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就是要把国民党原来的那个一党政府,改造成为各党各派都能够参加的民主政府。第二个政策就体现在我们在解放区实施了广泛的民主,使普通老百姓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新社会的主人。
同志们可能有一首歌多少还会唱一点,叫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我们有时候就感觉到,那解放区的天就天天出太阳,国民党的天那就天天下雨?那也不是这样的,是重庆的雾是多一点,但重庆也有出太阳的时候,我们延安也有下雪的时候也有刮风的时候,自然环境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未必比国民党那边好。但为什么老百姓说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呢,他是心情不一样、情绪不一样,感觉共产党来了以后变了一个世界,那是怎么变的呢,其中一条就是我们共产党能让老百姓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这一点我觉得对于我们老百姓,或者说老百姓支持共产党也是至关重要的。注意在那一个年代我们党非常强调民主,毛主席讲了很多关于民主的话,他认为民主对我们中国来讲太重要了,大家可能还了解1945年7月黄炎培等六名国民政府的参政议员访问延安,因为这个时候抗战快要胜利了,这些人都知道未来中国的政治的走向取决于国共两党,这两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他们的之间关系如何,决定中国未来的命运,所以他们想了解一下共产党的态度。所以黄炎培等六名参议员就来到延安了,来到延安访问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延安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临走之前黄炎培同志和我们的毛主席进行了一段著名的关于历史兴亡周期率的谈话。黄炎培同志对毛主席说:我们访问了将近一个星期,延安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延安到处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片新的气象。
但是他说我现在都60多岁了,经历了好几个朝代,也了解历史上的一些事情。说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刚刚建立政权的时候朝气蓬勃,官员们也廉洁奉公,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官员们就腐化堕落下去,历朝历代都无法逃出这个历史周期率。黄炎培先生已经意识到共产党要执政了,而且他也希望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但是他也担心啊!你能不能长期执政呢,现在你干的很好,执政以后你能不能继续干好,所以他希望真正找出一条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这种担心毛主席给他解答说,“说我们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是什么?就是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毛主席说我们怎么跳出这个周期率,就是让老百姓当家作主,让老百姓来监督我们的政府、让老百姓来当我们的主人,这一点非常之了不起的。可能有时候说领导同志讲话也难呢,中央党校有位老先生前些年写了一篇文章,说毛泽东这个民族还有很大的问题,其中有个字就很成问题,不知道在坐的各位看出来没有,他们说有一个字就很不好,就是“让”字,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说:共产党执行的还不是真的民主,说这个民主是口袋民主,说你想让老百姓监督政府的时候,从口袋把民主掏出来给大家,你不想让老百姓监督政府了,又把民主从老百姓手中收回去,放到口袋里面去。不知道毛主席是不是这样想的,不管毛主席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我都觉得他已经看到了民主问题的本质是人民监督政府,这个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其实我们对比一下国民党的领袖在同一问题上的表态。蒋介石也是对黄炎培同志讲的。说:“各方民主潮流之高涨是抗战7、 8 年来一种收获,如果不借此攻击政府,除此一点外,民主潮流越搞越好”。蒋介石说民主我也喜欢,但是有一点不太好,你们老拿民主来攻击我们政府,只要你们不批评政府的话,你们想怎么民主就怎么民主。
那大家说,不批评政府能叫民主吗?批评老百姓他不叫民主嘛! 所以一对比就可以看到在一样的问题上究竟谁更高明。当年我们的共产党不是光要求人家的,在自己领导的地方也是忠心实意的实行民主政治的。在我们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晋察冀边区的妇女们在进行选举,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由于当年条件很简陋,当年老百姓的文化水平很低,但是我们为了让老百姓都能实行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力,于是就发明的流动票箱这样的办法。
我们土地改革完成以后,黑龙江省绥化县的人民们在选举政府委员,前面的一排是侯选人,后面的一排是选民,侯选人的屁股后面都放一个碗,老百姓你相中谁,就在谁后面的碗里放一粒黄豆,谁碗里的豆子越多谁就当选了,这种选举方式当然有一点原始,也不利于保密。侯选人回过头来还能看到,多少是有缺陷的,但是我们说他能够想起这种办法,这已经做的非常不容易。
当年有一个老同志在后来他的回忆录里讲了一段话,他说:社会群众文化水平低的投票方法很有创造性,有的是在每个侯选人名字下放一小盆,赞成谁就在谁的盆里放一棵豆子,有的在侯选人名字前放一小篮,赞成谁就在谁的篮里放一筷子,有的在侯选人名字下放一张大纸,赞成谁就用香烟点燃的小头在那人名字下烧一小孔。
我们在这里各位同志可能也经常参加选举,现在选举可能更多的是画圈圈,据有人考证我们这个画圈圈是怎么画来的呢,就是由用香烟头在名字下烧小孔慢慢演变而来的。
所以由于我们共产党人对民主问题的真诚认真态度,使我们根据地人民实行了当家作主的权力,就成为了他们拥护共产党的重要力量和源泉,历朝历代没有让我们老百姓真正行使过自己手中的权力,我们共产党来了以后,第一次让老百姓选举自己的当家人,使老百姓感到我是这个社会的主人了。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但是,实事求是的讲我们执政以后在一时间里面,在怎么样让老百姓行使民主权力的问题上是有欠缺的,我们现在也正在努力改进这些不足。
第三个政策就是我们采取了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推行的,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特别是46年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的时候,我们实行的土地政策叫做耕者有其田。要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也就是说要把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农民。
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土改,我认为土地改革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那确实至关重要。我们为什么只有3年多的时候把一个强大的国民党给打败了,不是蒋介石很笨,不是这样的。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的时候蒋介石是400万军队,我们只有120万,如果单个的解放军士兵和单个的国民党士兵对抗的话,很显然我们是打不过人家国民党的。
第一,国民党的军队基本上是训练有素的,我们基本上刚刚动员他参加军队就上前线去了; 第二,国民党的武器装备要远远好于我们。
那为什么我们打败了国民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解放区的士兵他是为自己的利益在进行战斗,什么利益呢?因为我们解放区已经分地了,我们教育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你不把国民党军队打败、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不把南京的蒋介石打倒,那么蒋介石指挥他的军队占领我们的解放区,我们刚刚完成土改的地区,还乡团就要回来,就要把自己手中的土地给要回去。
所以,我们提出要是我们农村的这一个个小蒋介石永远不回来,就一定要打倒南京的那个蒋介石,一开始我们老百姓不太理解,说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个蒋介石和我无怨无仇的,我为什么要打倒蒋介石呢?他在南京我在村子里面干嘛我要去打他呀? 后来老百姓说,“你要我去参军也可以,你必须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我”。能不能满足人们对土地的要求,那就关系着我们能不能动员人民参加革命战争。实际上我们经过土地改革,把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我们搞革命不是到那个地方,去一喊口号一贴标语老百姓就跟着我们来了,当年我们的共产党要动员老百姓搞革命,老百姓也是讲实惠的,你叫我去打仗凭什么?我们凭的就是把土地分给大家了。
我们党取得民心的第三个原因应当看到我们有一个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成熟的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与策略。
前面是讲政策,有了政策还要有正确的战略与策略。这个领导集体是遵义会议之后逐步形成的。
毛主席是在1**1年4月在6届五中全会上,当选政治局委员的,到了1**5年遵义会议他进了政治局常委,正式的进入了中央领导集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体。到了1**6年12月的时候毛泽东担任了中央革命军委会的主席,简称为中革军委。
实际上当时的军事工作对于我们党来讲是第一位的,所以到了这时基本上毛主席就成为了党内的主要领导同志了。
到了1**8年6届6中全会的时候,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就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为什么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呢?就是因为当时共产国际专门指示中央要求我们全党要团结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的周围,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的领袖地位。
1943年3月份中央机关做了调整,3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杨家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中央机构调整和精简方案。经过几天的讨论,3月20号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和精简的决定》。文件规定: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的工作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政治局推定毛泽东为主席,凡重大的思想、政治、军事、政策和组织问题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通过。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它在组织上服从政治局,但在政治局方针下有权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书记处会议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这是我们毛主席真正第一次名正言顺的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45年6月份一中全会选举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除了他们三个同志以外还把周恩来和朱德同志也选进了中央书记处,所以他们这些人就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
这些中央领导集体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考验形成的,被全党所公认的领袖,他们各有自己独特的领导才华和相互的亲密的团结合作,不断充分发挥出了集体的智慧而且保证了全党的团结统一。
第二个问题毛泽东为什么没有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认为呢,其中的原因也是很多的,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是靠革命起家的,我们靠革命取得了全国政权,但是我们建立全国政权以后,特别是1956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没有及时的实现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错误的将阶级斗争做为党的中心任务,一直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当然这里面原因也是很复杂,1956年起我们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社会主义建设如何搞,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来讲,包括毛泽东在内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种全新的探索,没搞过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二】 教学对象: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广大党员明确新时期党员、干部加强党史学习研究,对于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注重从党的历史和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史工作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党史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先后作出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同一全党思想、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开创新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意义
披览前踪,鉴往开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问题涉及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的形象、党的生命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更要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谱写新的篇章。
(一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在,大多数在职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许多人没有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也没有直接参与新中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没有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曲折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因此很需要组织和引导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整个历史,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使命源于信仰。党的历史不仅同党的过去相联系,也同党的现在和未来相联系。只有对党昨天的奋斗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承担起明天的新使命。因此,倍加珍惜党的历史,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发挥模范作用、履行权利义务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鉴往益于开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党员、干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史还了解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史中的一些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这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原则、理想信念等产生了一定影响。党员是党的历史人物的具体实践者,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的历史人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于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而言,只有铭记党的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这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现实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
(二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党员能力的需要
加强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要总结历史经验,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构成。党的执政能力的主体是由党的干部、广大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三个部门构成的,相应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体现为这三个主体的能力的提高。
第一,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对于执政党而言,领导干部是构成党的整体要素之一,是党的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整体能力的关键。因此,考察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考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控制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考察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核心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和执政本领。
第二,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历史经验证明,人民群众评判党的执政能力,不仅要看执政者运用权力为人民办事的本领,而且要通过身边党员的言行来评价整个执政党。因此,不直接掌握国家权力的广大党员的能力,同样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各种能力,通过他们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团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党和国家的任务,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关注的重页 页要方面。
第三,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并非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的简单相加。在实践中存在这种情况,我们配备到各级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其个体素质和能力都很强,但一旦组成一个班子,就可能出现许多矛盾,不仅影响执政效果,而且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其中当然有个人因素,但更重
要的还是制度和体制的因素。要研究整体的各个部分与各个要素的科学配置与有效组合,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制和机制,才能从整体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历史经验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党史的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总结经验,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不断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
一是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式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借鉴历史经验,结合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全社会。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在各类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新社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要借鉴党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准确把握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结合行业和地区特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
三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要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要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防止形式主义;要坚持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办事公开有机结合、协调运转。
二、全面把握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的主要任务
2010年7月21日,党中央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党史研究,准确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二是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三是扩大党史宣传,普及党史知识。
(一准确把握党史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与主线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中共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中共党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是中共党史的主流和本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加强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要把党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的学习和研究与中国近代史的教育和研究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与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光辉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党史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责任。
探索规律,深化认识。加强党史的研究和教育,要认识和把握党史发展与党史研究教育的规律,这是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点。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才能从党的活动中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的规律。中共党史既体现了世界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符合国情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特殊规律。把世界政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特殊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既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共党史、世界政党史的规律性认识,又有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科学把握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与关键
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坚持事实就是,准确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是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基础;科学总结经验,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是推进党史学习和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历史经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与学习教育在深入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和长期执政的实践经验,及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为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充分发挥党史研究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宣传和学习教育在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要学习研究和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时代主题与国际环境形势变化,制定和坚持正确的国际战略方针的历史经验,为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充分发挥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准且把握时代主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系统把握以党史学习推动思想建设的任务
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党的成功经验之一。开展党史的学习和教育是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要把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以各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党史的学习和教育。党史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同意规划,明确要求,创新方式,深入持久有效地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党史。
第一,各级党组织要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觉学习党史、带头学习党史,通过系统培训、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经验,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党史作为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重要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党史教研部门和党史教育基地,加强党史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要组织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学习党的历史。党员要通过党史学习,着力加深对党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相传。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史的学习培训,使他们着力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
第三,各级各类学校、大专院校要开展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对应的党史教育。把党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高等学校要积极发挥党史研究和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重视开设党史专业。科学整合教研力量,加强党史学科建设,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党史的研究和教育。
三、落实加强党史学习和研究任务的基本要求
我们党的历史是宝贵的政治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和智慧。新形式下的党史学习与研究,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地区工作大局,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四个服务”。深入落实中央对党史学习和研究的要求,必须坚持“四个服务”:党史学习和研究要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服务,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坚定信念与实际行动;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科学推进我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
第二,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相结合,为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二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加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相结合,帮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三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相结合,从中汲取有益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的经验教训;四是把党史学习和研究与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和本地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依据。
第三,把握“三个坚持”。“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史,要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重视和解决偏离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问题,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深入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治重犯的办法、措施和制度;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史,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永远铭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从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打开缺口的历史教训,用事实予以批驳。加强党史研究宣传和学习教育,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党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