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玲, 徐院珍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不仅忠实记录下我们走过的足迹,也给我们如何走好未来的路提供了启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的历史,是一门必须修好的“必修课”。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党史这本教科书的阅读者、受益者、书写者和传播者。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中走深走实,帮助青年一代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是党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1]。以红歌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红歌用于大学生党史教育,是实现党史教育“有效供给”的需要。为什么一些地方的党史教育出现“讲的人慷慨激昂,听的人一片迷茫”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讲得不走心,讲的全是宏观理论,大而化之。“供给”的内容和方式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事实上,党史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用论据论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过程,不仅要论点鲜明,更要论证充分。什么样的“供给”才有效呢?什么样的论证方式更有说服力呢?电视剧《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的成功给了我们启示。首先,这两部红色主旋律作品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其良好的收视和不俗的口碑说明党史教育中情感共鸣的重要性。抓住年轻人的心,靠的是其“高水准”影视制作、“高浓度”故事内容、“高质量”精神内核。其次,电视剧的成功还证明:其实年轻一代从不讨厌主旋律,只是厌烦了传统的、没有灵魂的说教。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要学会用青年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讲好“过去的故事”。也就是说,党史教育也要考虑“供给侧改革”的问题。
要进行党史教育“供给侧改革”,首先要对受众有所了解。生活在祖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迈进新时期的千禧一代,生活条件、物质方面相对富足,他们未曾目睹战场上的弹雨硝烟,也未曾经历过祖国建设的艰辛历程,而课本上的文字图片很难将鲜活的历史再现。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要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从而真正认识到家庭幸福、个人命运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紧密相连,愿意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由衷地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要进行党史教育“供给侧改革”,让党史教育热潮在大学生群体中澎湃,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是关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引人入胜,教学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也就因此而中止。因此,“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苏格拉底也有类似的观点:“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这个“火焰”正是学习党史的兴趣,传承革命精神的责任感。而能够激发兴趣、唤醒责任感、“点燃”“火焰”的,正是一首首红歌。著名词作家阎肃在谈到红歌时曾动情地说:“听到迸发青春活力的歌,给人向上力量的歌,我感觉浑身的青春血液在燃烧。”在教学中,若能根据需要巧妙地运用红色歌曲配合教学,不仅能振奋学生的精神,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以趣诱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效果。
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乐记》有云:“德音之谓乐”,“乐者,德之华也。”由此可见,音乐具有德育教化功能。红歌作为传播真、善、美的特殊意识形态,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德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红歌的作用,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1937年底,周恩来在武汉大学演讲时曾感慨道:“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伤心的人断肠。”[2]红歌的感染力源于歌词和曲调:由于红歌的创作素材大多源于普通百姓的生产劳动和革命斗争,歌词具有质朴无华、爱憎分明的特点;
很多红歌采用的是民歌的调子,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歌唱性强,从而易于在人群中传播并发挥德育功效。另外,很多红歌都具有叙事性,勾勒出一幅幅历史画卷,直观、生动的表达能够加深对党史的理解和记忆。[3]“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每当这深情、悠扬和凄婉的曲调响起,军民生死相依、血肉相连、难舍难分的动人场景就浮现在眼前。红歌的这些特征无形中使其对意识形态的表达多了人性化、生活化,少了理论说教的空洞和枯燥,更能激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促进行为养成,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大山里的女校长张桂梅在华坪女高的成功实践就是明证。红歌具有价值引领作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都是激昂斗志、凝心聚力的精神法宝。
红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老艺术家阎肃指出的“红歌的红,是生来就有的,是刻在骨头里的。”[4]红歌是时间和生命的艺术。如果把我党自成立以来的红色歌曲加以梳理,可以看出,红歌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以有声有色甚至画面感极强的方式表现出来,红歌的发展史就是另一种方式演绎的党史,是百年来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缩影。
在党的初建时期至国民大革命时期,我党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目标逐渐明确,这一时期的红歌作品主要有《国际歌》《工农兵联合歌》等。随着土地革命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开展,红歌作品开始逐渐形成规模。主要有《工农联盟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等,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不断探索。抗日战争期间,救亡歌曲成为主流,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解放战争期间,红歌主要用来记录战争的推进,如《千里跃进大别山》《反攻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体现国家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红歌成为主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歌唱祖国》《我为祖国献石油》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红歌大多反映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的发展,主要作品有《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5]。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歌主要歌唱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代表作有《不忘初心》《新的天地》等。
红歌具有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优点。它能唤起老年人对峥嵘岁月的怀念,点燃中年人面对生活的奋斗豪情,激发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意识。青少年一代对红歌的态度一度被误读,认为红歌与他们是格格不入的,他们是不喜欢红歌的。自从2017年开始探索经典红歌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来,通过课堂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喜欢红歌,认为红歌用于思政课教学能提升他们的课堂兴趣,80%以上的学生认为运用红歌教学对提升课堂感染力有帮助。从中发现,一是经典红歌具有的感染力、号召力、影响力不因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而消逝,因传唱而历久弥新;
二是青少年作为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者,应该也愿意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问题是该如何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红色“营养剂”“供给”他们。
党史教育对于大学生十分重要,让党史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中,不能流于形式。通过唱响红歌、讲好红歌背后的故事,传承好红歌所蕴含的精神,从而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能够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达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目标。对大学生的党史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建党多少周年纪念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而应该是高校思政教育常态化的规定动作。事实上,高校思政课本身,无论是本科生的五门课还是高职高专的三门课都涵盖了党史的内容,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班课团课党课中都可以融入党史的内容。而这些阵地,都有红歌的用武之地。目前我们已经收集整合了近百首红歌并逐步探索其合理运用,下面就红歌用于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课堂教学谈一点粗浅看法。
要用好红歌这一教学素材,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深挖党的历史,抓住红歌的特点,以历史线为时间轴,精心挑选符合主题的优秀红歌作品,引导学生透彻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歌词塑造的角色,深刻领会歌曲的精神和思想。对于“00后”耳熟能详的红歌,学生的参与度要远远高于其他不太熟的歌曲。选择红歌时,要注意和主题的契合,同时兼顾与学生的亲近感。同一首歌曲有不同的演唱版本,可以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偶像演唱的版本,比如《英雄赞歌》(朱一龙版)等。除在讲到某一党史专题时使用红歌外,针对一些重大节日,也可以适时播放相关红歌并讲解历史背景来深化主题,比如在每年的学习雷锋纪念日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五四青年节播放《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党的生日播放《TG有点甜》等。
3.2.1 播放歌曲
对学生不熟悉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听过的歌曲,采取播放视频的方式呈现。在红歌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对歌词的阐释让学生内心产生共鸣来引导学生,从“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八方侧耳听……”中看到革命先辈奋勇杀敌、浴血奋战的动人场面,从“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中体会革命者对新中国的憧憬和革命胜利的喜悦,从“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中深刻领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内涵。让他们在红歌中找寻历史的踪迹,在耳濡目染中传承革命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内化成乐观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刚健的品格去建设伟大的祖国。
3.2.2 演唱歌曲
学生熟悉的歌曲,可直接选择合唱的方式。唱红歌时,需要有领唱,最佳人选是任课老师,也可以选择几名唱歌比较好又比较活跃的学生作为领唱,刚开始时学生普遍比较羞涩,但是一旦有了领唱,整齐度和声音会有很大改善。适用的歌曲有《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自制红歌视频在课堂展示,还可以采用班级竞歌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丰富课堂形式,又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交流。对一些由流行歌曲改编的创新型红歌,比如《TG有点甜》,适合教师先介绍歌曲改编的背景,因为学生对原版的旋律熟悉,所以播放视频时,要求学生跟着字幕唱,增强参与感和感染力。
3.2.3 展示歌词,互动教学
中学阶段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考试而进行机械性识记,为了让学生对党史进行有温度的感悟、有深度的理解,对于一些歌词与主题直接契合、内涵丰富且需要加以解读或适宜于学生参与的歌曲,重点放在歌词的展示环节。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导入部分,首先播放歌曲《不忘初心》一分钟,展示歌词,然后设问:如何理解“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中的“来时路”?为什么说“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生死相依只为了那一句承诺”,什么承诺?歌词中的“你”“我”分别指代谁呢?学生参与讨论,引出主题;
然后在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时用歌曲《天下乡亲》进一步深化,先展示歌词“风也牵挂你 雨也惦记你 住过的小山村 我是否对得起你……”,设问“‘我’为什么对‘你’如此牵挂?”与学生互动,接着从歌词中找答案——“我来的时候 你倾其所有”“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同时配以淮海战役民工支前的史料,引导学生体验当时的场景。通过参与,党史学习既有体验感、沉浸感,又有神圣感、使命感,入脑入心、走进灵魂,从而让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播放或演唱红歌,更要讲出歌曲背后的中国故事及其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比如:在讲到抗日战争史时,结合徐州抗战,播放冼星海的《徐州是英雄的故乡》,讲述古老彭城在抗日战争期间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彭城儿女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
在讲到解放战争史时,以“淮海战役:我们为什么赢”为主题,从习近平总书记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就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为切入点,介绍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国民党、共产党在民心向背、理想信念方面的对比,中间插入学生收集来的史料,播放音乐剧《淮海儿女》片段,讲“十人桥”的故事,介绍梆子戏《人民·母亲》的故事,阐释淮海战役精神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重温红色历史时,认识上得到碰撞、升华,水到渠成地达到“学史明理”的教学目标。
运用红歌来讲党史,强调的是有机融入,而不是生硬地机械地组合。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既要充分讲授规定内容,又要在此过程中让教学双方都感到轻松。事实上,过于频繁地运用某一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倦怠感和抵触感。对于党史的某一阶段,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改革开放史,可用的红歌资源非常丰富,要有所取舍,而不是大量堆砌红歌,只图热闹,结果喧宾夺主。原则是:必需且够用。教学中,应牢记,所有教学素材的使用都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不能离开教学目标,否则就变成了音乐欣赏课了。
红歌语境经典,旋律悦耳且便于传唱,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积极的暗示作用。在对大学生进行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以红歌为载体进行教学,在深化学生对党史的认知的同时,还能唤起他们对美好、高尚、理想的强烈渴望,激发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和不断前行的动力。教无止境,唯有上下求索。如何更好地将红歌用于党史教育,是值得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红歌党史教育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心声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红歌串串烧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党史上的今天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苏区红歌串烧音乐教育与创作(2020年11期)2020-11-17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