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我不》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我不》读书报告
有一本书,不是“鸡汤”,却能给我鸡汤的滋润;有位作家,也许不如名家那般温文尔雅,却用心“看”世界,浪迹天涯写下一篇篇触碰内心的真人故事,他叫大冰,他的故事总能给我带来很多感悟。
大冰,一位人们口中“不务正业”的人,说他是作家,这不准确,他有很多身份:野生作家、说书人、电视主持人、民谣歌手、不敬业的酒吧掌柜、手鼓艺人、科班油画画师……他神出鬼没,此时此刻,他也许在云南,也许在西藏,也许在北京,又或许正猫在某个小店,说他是个奇怪的人,不如说他是个自由的人。“野生水”这个名字实在太贴切不过了。有谁会带读者去极地看极光?有哪个作者会在公众里发个语音慰问读者?有哪个作者会自讽“不敬业”?也就大冰了。他的文章也更是自由,他可以毫无原因地另起一段写故事,可以若无其事地加几句藏语再不忘加个注释。他骂得淋漓赞得真挚,尊重每个故事,尊重每一个有故事的人,正如他所说:“入世即俗人,但总有一些俗人,俗得和你我不太一样。” 在他的笔下,他告诉了我什么是孝。文题叫《我的东北兄弟》,一个东北汉子,能打能骂,讲仁讲义像极了《水浒》里的李逵,一分钟放倒一群小偷,像拖麻袋一样单手拖过去,又摞麻袋一样,把人码成堆,像极了黑社会。但当他得知母亲得了绝症时,这硬气的东北炮子在大马路上大声地擤起了鼻涕,崩溃得一塌糊涂,母亲的头发化疗时掉光了,他就和父亲一起剃成了光头,看着夜夜忍受化疗之苦的母
亲,他想通了,带上妈浪迹天涯,咱不遭罪了。株洲、凤凰、云蒙山、汴京,母亲想去的地方都玩个遍,包饺子、喝酒、见儿子各地的兄弟朋友,老太太想做的都做。有一种孝,不需要你一月给父母多少补贴,不需要你回家带多少礼物, “如果你二十岁,别跟我提什么浪远天涯,有本事的话,你既可以朝几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如果你已三十出头往四十上奔,别跟我说什么浪迹天涯,有本事你浪迹天涯的时候,也带上你妈。” 在他的笔下,告诉我什么是善。《小慈悲》主人公叫老潘,老文艺,壮得像头熊,会说北京话的那种。他曾是个支教老师,藏区支教汉语、教英语、教数学……和很多所谓的短期支教的志愿者不同,并非丰富人生阅历式支教旅行,也并非打着帮孩子开阔眼界的名义只去领孩子玩,那一整年时间里,他最多时带 9 个班,平均每周上 27 节课。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书店有两家,一家在海拔 4718 米的纳木错,一家在海拔 4850 米的扎达,全是他开的,一共开了 9 家,遍布高原,只是为了收养那些苦命的孩子们,为全民阅读事业在边疆普及做点贡献。收入甚少,最多赔了 60 多万,他收养和资助的孩子都过得很好,最后都很成功,但他却穿得像个流浪汉。一生都在救孩子,却往往忘记了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大冰,自称“不知道主旨竖立在哪里,不知道塑造了一个什么光辉形象”的故事,让我泪眼婆娑。要有足够的接受力,才能消化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打开方式;要有充分的理解力,才能明白一个老文艺的自我修养。
大冰的故事我很喜欢,他总是耐心地记录着每一个动人的故事,
他教我义教我孝教我情教我善。他话损心不损,每个故事的结局都圆满,每个故事都让人沉思,让人深信那是真的,像是你亲眼所见。《我不》中那光脚行走在山路上的小男孩,乐观地患病女孩,坚强的成都姑娘,真挚的老兵英雄……他们的身影象征着每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每一种不同的活法。
不论你年方几何,我都希望这本书对你而言,是一次寻找自我的孤独旅程,亦是一场发现同类的奇妙过程,那些温暖过我的,希望亦能温暖你,希望我们都能善意面对这个世界,善意直面自己,微笑着向命运说不。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