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学军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观也在发生变化,从原先的只关注学习成绩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利用科学数学观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数学并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数学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4-0121-03
数学观是近几年新出现的学术名词,目前尚未形成权威且统一的概念解释,因此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直观地理解为“数学”和“观念”的结合,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观念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和认识,由此可见数学观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看法和认识。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及学习成绩,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科学数学观,优化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巩固根基。
一、教学中数学观渗入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科学数学观的认识不够准确。当前多数小学数学教师仍旧将数学课看作是一门“知识学科”或“课堂练习课”,忽略了数学观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在备课环节多采用教学参考书或课本,并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也没有认识到数学观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也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例题讲解,并没有渗透数学观教学。即使教材中有明显的数学观和数学思维体现,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也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使多数学生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做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其次,教师尚未能够准确把握小学数学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数学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简单直接让学生做题然后统一讲解方法,学生大多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做题思路。其实数学是一门培养发散思维的学科,同一道题目可能有多种解答方法,教师应当科学利用数学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忽略数学的延伸性和拓展性,直接按照教材内容讲解。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的学习为例,教材中呈现出“可以将除数转化成整数”的学习思路,也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变中有不变”这一数学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教学目标,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自主尝试做题,然后直接讲解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将提高计算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也没有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无法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发现数学内涵,阻碍了科学数学观的形成。
最后,教师对数学观的应用过于浅显。加强对数学观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数学素养,还有助于学生数学綜合能力的提升,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学任务重、课时安排紧等客观因素影响,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将数学观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备课时间和教学时间均十分有限。另外,数学观具有主观性,教师尚且无法完全理解,更遑论小学生。因此多数教师认为,融合数学观的教学活动可能会出现无法预估的问题,不仅不会提升教学效率,还有可能降低教学效果,无法按时完成教学目标。
二、渗入数学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校、教育和书本都应当以生活为中心,否则教育就是死教育,书本也就是死书本。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生活化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与角》一课为例,一般分为两个课时讲解,第一课时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利用投影仪播放实际生活中的图片,例如斑马线两端都有顶点,就是线段;
路上行驶车辆的灯在亮着时的光会无限延伸,此时将车灯看作定点,光就是射线……第二课时认识“角”,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新课导入,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那些“角”,学生回答有金字塔、小红旗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鼓励并延伸,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课前制作一个钟表,在课上通过拨指针的方式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通过生活情境再现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三者的概念,不仅能够加深记忆,还能让学生看到数学生活化的一面,认识到数学除了刻板地做题之外,还可以形象有趣,学会在数学学习中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关联记忆,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二)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探究活动
综观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学生大多可以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打造更加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据处理》一课为例,在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不同类型的统计图。首先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长,课后到学校或家附近的菜市场调查常见蔬菜的价格,选出10种不同的蔬菜并统计价格,而后调查当天这10种蔬菜的销售情况,汇总后选择适合的统计图分别统计价格和销量情况。结果发现,多数小组选择用条形统计图统计蔬菜价格,优势是能够将蔬菜价格清楚地反映在统计图上,同时选择用折线统计图统计蔬菜销量,优势是能够直观看到哪种蔬菜销量最高,哪种蔬菜销量最低。只有1个小组选择用扇形统计图统计蔬菜销量,不仅可以反映出销量最好的蔬菜类别,还能清楚地看到销量占比。整个活动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极高,不仅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三种统计图的应用特点及优势,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调查能力等数学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看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打开数学新世界的大门。
(三)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由易到难,很多知识点之间都具有关联性。以数学为例,可以简单划分为代数、几何两个学习方向,对于小学生来说,完成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是学好小学数学的第一步,教师应当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不断回顾旧知识,从而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科学区分并记忆相似知识点,分辨知识点间的异同,避免相似数学概念的混淆,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一课为例,虽然这是一堂新课,但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过点、线、面和四边形,这些旧知识均可以和新知识相关联。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将平面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点重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几何图形概念,正确把握长方体的特点,构建平面几何图形、空间几何图形的知识体系框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串联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到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后续学习数学做好铺垫,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并掌握新知识。
(四)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
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但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运算时,便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更高的要求。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逐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在遇到一道较难的数学题目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针对这一道题讲解做题方法,那么学生在遇到下一道难题时同样不会解,只有将数学思维提升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数学观,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思维方式,提高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环节设置这样一道题目:“一根竹竿长374厘米,分成若干根36厘米长和24厘米长的短竹竿,剩余部分的竹竿最少是多少厘米?”这是一道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题目,对学生运算能力要求也较高,很多学生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毫无头绪,主要是因为学生尚未具备较好的数学思维,无法在拿到一道题目时清楚地形成有效解题思路。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充分发散思维,嘗试打开思路,而后学生提出了各种解题思路与方法。具体如下:①可以利用假设法,因为要求剩余竹竿最少,所以可以从1厘米开始假设,假设最后剩余竹竿是1厘米,则被分掉的竹竿长度为373厘米,而36和24都是偶数,373厘米是奇数,偶数的和是偶数,偶数的倍数也是偶数,所以竹竿剩余1厘米是不正确的,然后假设剩余竹竿是2厘米,则被分掉的竹竿长度为372厘米,用372除以24得到15余12,可以发现12加上24正好是36,所以最后结果就是可以将长竹竿分为14根24厘米长的短竹竿和1根36厘米长的短竹竿。这种方式虽然得出了最后结果,但运算过程较长,不适用于相似题目的运算。②通过分析374、36、24这三个题目中的数字可以发现,36和24都是4的倍数,如果要将长竹竿分成若干个36厘米和24厘米的短竹竿,则长竹竿的长度一定也是4的倍数,所以可以在小于374的所有数中找到最大的4的倍数,即372,因此剩余竹竿长度为2厘米(374-372=2)。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充分打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寻找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综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观是一种主观上对数学的认识和看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科学数学观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断加强对数学观的认识和应用,将科学数学观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数学的美,正确认识数学的学习价值,同时愿意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综合数学素养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波,姜立刚.构建小学数学文化课堂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6):69-72.
[2]卞洁.利用科学数学观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0(S1):21,23.
[3]张辉蓉,张桢,裴昌根.数学文化教学对小学生数学观影响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2):70-75.
[4]王鹏.浅论基于新型数学观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农家参谋,2019(5):169.
猜你喜欢教学策略小学数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9期)2020-10-28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写话教学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