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毛以林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胸痹主要是指胸部的闷痛,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有病程迁延、症状明显等特点,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病情加重患者可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能平卧等典型症状,且呈反复发作性,可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方面均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常规的西医疗法仅能够起到短暂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无法根治,停药后部分患者可复发,进而整体预后欠佳。近年来,中医在胸痹的防治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胸痹属脏腑痹症的范畴,且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
标实有寒凝、痰浊、血瘀、气滞,可相兼为病,胸部脏气不宣通,进而引起满闷疼痛。
导师毛以林教授为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国家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著有《经络辨证用药学》、《道少斋中医讲稿》及《步入中医之门》系列著作,在国内业界有较大影响,求诊患者遍及全国各地,亦不乏海外来者。毛教授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多年,学验丰富,对于胸痹的诊治颇有其独到见解,善用升陷汤化裁治疗胸痹,常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随导师跟诊,此文将结合临床实例对其辨治思路进行阐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张仲景在其所著《金匮要略》中第一次正式提出胸痹的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阐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1]。”“阳微阴弦”一指脉象,微为寸口脉微弱之象,谓阳气之不及;
弦即弦脉见于关后尺脉,谓阴气之太过。二曰上焦阳虚,下焦阴盛,其病位在心,却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2-3]。
张锡纯承汲内经之言,参悟仲景之说,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述道:“元气者,禀受先天,为胚胎之根基,大气肇始于先天,而培养于后天,为身体之桢干[4]。”强调了大气对于机体运行的重要性,认为肺之所以能够呼吸,是因为另有气贮存于胸中,此气即胸中大气。胸中大气包举于肺外,不但能司呼吸之气,更为全身诸气之纲领。人的一身无论四肢百骸的动作或思维意识活动均有赖于宗气的盛衰。
导师毛以林教授从张锡纯关于“大气下陷”的观点中得到启发, 认为“大气”是推动心脏搏动使血液在脉管运行的主要动力,大气亏虚,常导致血脉瘀滞,痹阻而痛。心系疾病之虚证多有大气下陷, 常见心悸、短气、乏力易疲等症, 不应错以为气逆而一味予降气之品,而当大量运用黄芪补气,辅以升麻、桔梗等药助气上行,升达一身。因此,在临床中若见心气亏虚者,毛老师甚少一味使用补益剂,而是从气血角度辨证进行治疗。遵循此原则,毛教授在临床诊疗中常将升陷汤化裁灵活运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衰、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及各类疑难杂症中,疗效颇佳。
临床上气虚血瘀胸痹患者多表现为胸部刺痛,疼痛固定不动不移,晚上更甚,有时候伴随胸闷心慌、心神不宁,舌质紫暗,脉诊沉涩等症状。宗气可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进而凡是机体气血的运行、心博的力量等均与其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宗气不足易导致血行瘀滞、凝而留止[5]。
“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患者久病不愈可致心脉不通,气血无法正常运行,气虚血瘀日渐加重,进而导师毛以林教授认为对于此类证型的胸痹患者,需注重气血同调,致使血脉流通。《灵枢·厥病篇》记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治疗需以固本益气为主,通络止痛、化瘀活血为辅。
王节斋云:“痰之本,水也,原于肾;
痰之动,失也,主于脾”,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为痰浊痹阻证患者的主要病机。脾虚失运,湿浊自生,聚积而生痰,痰湿上犯致使心脉痹阻;
另《景岳全书》中:“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
此外,体内瘀血易造成机体气血运行不畅,滞于经脉或者脏腑,津液停积进而为痰[6]。对于该证型的胸痹患者,导师毛以林教授认为豁痰通络、通阳泄浊是主要的治疗原则。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方组成: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该方以黄芪为君药,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可升补胸中大气;
柴胡为少阳之引经药,引肝气左升,宣发表里;
升麻为阳明之引经药,能引脾胃之气右升,升举阳明;
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五药并用,可治胸中大气下陷,皆心慌、气短不足息等症。张锡纯以知母之凉润制其热性,但临床患者常见阳虚不耐苦寒之药,故导师常去之,并常在原方基础上加入人参、丹参、炙甘草等药物以增益气活血之功。
补阳还五汤源于《医林改错》,其作为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性方剂,重用黄芪为君药,可使气旺血行,当归尾作为臣药,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功;
赤芍、川芎等为佐药,配以升陷汤能够共奏活血通络补气之效。
瓜蒌薤白半夏汤中栝楼、薤白、半夏、白酒是其原方组成,主要源于《金匮要略》,升陷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加减:瓜蒌皮、薤白能够发挥宣通心脉、化痰清热的作用;
另联合法半夏、枳实、茯苓、化橘红、竹茹、炙甘草、白参、黄芪、升麻、柴胡、桔梗,有温阳泻浊、通络行气的功效,进而致使胸痛得以缓解,符合治病求本之道。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补阳还五汤合升陷汤中的黄芪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物质,如黄芪多糖、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苷类等,可促进受损心肌新生,并有抑制心室重构、调节血液黏稠度、调节血压等多种作用,同时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7-9]。柴胡中的重要化学成分-柴胡皂苷,可有效减小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损伤,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积极意义[10-12]。桔梗中含有桔梗皂苷等活性成分,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抑制大鼠的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损伤程度,并能延缓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13-14]。升陷汤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作用机制的特征,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15-17]。另外,瓜蒌薤白半夏汤中的栝楼能够抑制缺血心肌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提升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薤白中的有效提取物-甲基烯丙基三硫能够抑制血栓素A2 的合成,增加血清中前列环素的浓度,进而在抗血小板聚集、血脂调节等方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中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18-19]。
李某,男,57 岁,2021 年2 月18 日初诊。诉胸闷,偶有胸中隐痛,气促,咳吐白色泡沫痰,腹部胀满。寐差,纳食可,口干,喜冷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结代。体查:血压150/100mmHg,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辅助检查:心脏彩超示全心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60mm、左心房内径(LA)52mm、肺动脉内径(PA)26mm、心脏射血分数(EF)60%;
NTpro-BNP:5920ng/L。既往有房颤病史,规律口服奥美沙坦酯片、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辨病为胸痹心痛,辨证为宗气不足,心脉瘀阻证,治以升阳举陷,益气养阴,方选升陷汤合生脉散加减,予黄芪30g,白参10g,升麻5g,柴胡5g,桔梗10g,麦冬10g,五味子6g,茯苓30g,薏苡仁30g,丹参10g,生姜皮10,大腹皮10g,共7 剂。
2 月25 日二诊。诉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仍偶有咳痰,予前方加白术10g,共14 剂。
3 月25 日三诊,腹胀、痰多等症消失,续予前方加三七粉5g 冲服,予14 剂。三诊服药后患者诉无特殊不适,守方调理。
按:张锡纯曰:“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该患者胸闷气促多年,因其大气不足无力鼓动肺脏,贯心脉之功减弱,血行无力而致不通则痛。故辨其病位在上焦心肺,病机关键属宗气亏虚。《灵枢·邪客篇》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20]。”是谓大气不但为诸气之纲领,也可统率周身血脉,故此案当以升陷汤升提宗气,使病人下陷大气得升,又引诸药归经,使心脉得养、心血得盈。患者小便黄,思冷饮,盖阴阳两虚,清代费伯雄在《医方论》中有云:“肺主气,心主血,生脉散养心肺之阴,使气血得以荣养一身[21]。”故合生脉散以益气养阴,增益补气之功;
丹参色赤入血,入手少阴、厥阴经,是心经与心包络的血分药,可破旧血、生新血以通心脉;
宗气下陷,则肺气虚损,津液布散失常,则常见水肿、腹胀、痞满之症,故用茯苓、薏米健脾渗湿,佐入大腹皮、生姜皮行皮里膜外之水。二诊胸闷气促之症大减,但仍诉痰多,是因肺气虚,气不布津,故而聚津为痰,故加白术10g 以益健脾之效,培土生金。三诊腹胀、痰多症无,加入三七粉5g 增益活血之功。
唐某,女,93 岁,2021 年4 月29 日初诊。诉胸闷、心悸、头痛,心悸常发于上午9 ~11 点,胃脘胀满,畏寒,乏力易疲,偶有自汗,咽喉痛,偶有咳嗽,咳少量黄粘痰。纳寐一般,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
频发室上性早搏;
左室面高电压;
胸导联R 波递增不良 ;
ST-T 改变。辨病为胸痹心痛,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治以升阳举陷,方选升陷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予黄芪20g,白参10g,升麻5g,柴胡5g,桔梗10g,川芎15g,桂枝10g,白芍10g,龙骨20g,牡蛎20g,炙甘草10g,生姜3 片,大枣10 枚,共7 剂。
5 月6 日二诊。诉胸闷、心悸症减,以前方加丹参10g,三七粉6g,共21 剂。
5 月27 日三诊。患者无明显胸闷、心悸之症,诉咽干、畏寒,查脉沉细,以前方加玄参10g,莲子10g,芡实10g,又予14 剂,未诉不适。
按:患者心悸多发于巳时,子午流注中属脾经循行之时,《灵枢·经脉》有云:“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是主脾所生病者……烦心,心下急痛……”由中可见若脾胃气虚,则气血之源无从化生,无力推动血脉循行,而致血行不畅,心失所养,发为心悸。故此案选用升陷汤,引宗气上行直入上焦心肺,使心有所依,胸中阳气得以宣发,瘀血得以随气行而化。患者偶有自汗,畏寒肢冷,故用桂枝汤祛邪出表,使寒湿之邪有出路,另可调和营卫,温阳通经。是因患者大气下陷,以升陷汤升提之后恐气机涣散,故用龙骨、牡蛎收敛固涩,又有化瘀散结之功,可使经内之血安于血府,经外之血尽化其滞。一诊7剂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又因心病日久,心气亏虚,不能行血,心脉必有瘀阻,故加丹参、三七粉活血通络。三诊时患者无明显胸闷、心悸之症,诉咽干、畏寒,故用玄参引火归原;
又云治病必顾护胃气,患者纳食欠佳,予莲子配伍芡实开胃,补益中焦气机。
刘某,男,45 岁,2017 年2 月28 日初诊。诉周身疲乏,气短,上下气不相续接,纳可,二便可,胸闷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体查:脉搏(P):64 次/分,血压(BP):116/76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及胸包摩擦音,心界叩诊扩大,心率64 次/分,S1 低钝,P2>A2,心率齐,闻及第三心音,余未见异常。既往史:2016 年因急性心肌梗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置入支架。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气虚衰证,治以升提宗气,予升陷汤加减:黄芪30g,白参10g,升麻5g,柴胡5g,桔梗10g,丹参10g,三七5g,当归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粉葛30g,红景天10g,共14 剂。
3 月14 日二诊。服前方后气短症状明显改善,纳食、睡眠可,无胸闷胸痛,无其他特殊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迟。守方20 剂。
4 月6 日三诊。服上方后症状明显改善,未诉特殊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守方14 剂。
按:患者系因急性心梗,予支架置入以解燃眉之急。然疾病本身、术中、术后病程迁延难免损伤正气。患者心气耗伤已极,则大气下陷,故见气短乏力,予升陷汤加减,补气养心,佐以活血化瘀。方中以黄芪为君,补气又升气;
柴胡、升麻共奏升举阳气之功;
桔梗为药中舟楫,载诸药达病所;
心气虚衰,故又加白参,以补气培本;
佐五味子之苦敛以防气之涣散;
去苦寒之知母以甘而微凉之麦冬相替以凉润以防参、芪过温;
用大剂量之葛根升清举陷。鼓舞中焦脾胃精气上升至肺,与大自然清气相合形成宗气;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推动无力,则易致心脉瘀滞,故以丹参、三七、当归、红景天以养血活血,而不用破血之峻品。大凡虚损之证,总宜缓缓以图之,故症除后仍服原方巩固。
毛以林教授行医数十载,对于胸痹及各类心系疾病的治疗各有心得。在临床诊治中,毛教授运用升陷汤治疗胸痹等疾病大有收效,对于各类疑难杂症也不乏疗效[22]。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眼所见此般案例,不由慨叹中医不在尽知天下诸方,而在熟知、参透经典名方,掌握其用药之奥义,善于化裁,方能举一隅反之以三隅,可为良医。
猜你喜欢宗气心脉升麻升麻的品种考证中成药(2022年7期)2022-12-02论“宗气不足”与勃起功能障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年4期)2021-03-28升麻之思辨及临床应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年7期)2020-01-13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10期)2017-07-09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年21期)2017-04-01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中医研究(2017年4期)2017-01-14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20期)2016-03-01二参降香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的疗效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4期)2016-01-0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