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考古学视角下月牙纹彩陶罐纹饰的解读

考古学视角下月牙纹彩陶罐纹饰的解读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3-31 18:00:02 推荐访问: 彩陶 纹饰 考古学

黄洋

1921年,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使仰韶文化成为中国第一个被正式定名的考古学文化。2021年,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之际,在代表仰韶文化鼎盛期的庙底沟遗址上,建立起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2023年春节期间,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美采用了庙底沟遗址出土彩陶上的“花瓣纹”元素,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热度飙升,成为备受大众关注的文化打卡地。

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内陈设着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器、石器、骨器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月牙纹彩陶罐,其完整的状态、简洁有力的器形、严谨且富有张力的纹饰,都令人赞叹不已,它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更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出土情况

1980年10—11月和1981年4—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渑池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仰韶村遗址开展了历史上的第三次考古发掘。

第三次发掘集中在通往寺沟村的道路两侧,发掘面积200余平方米,开挖探方4个、探沟4条,发现房基4座、窖穴41个,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613件。确认了仰韶村遗址包含4种考古学文化类型,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和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类型、三里桥类型。弄清了仰韶村遗址由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早期—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发展序列。出土器物方面最大的收获就是月牙纹彩陶罐。

月牙纹彩陶罐口径14.2厘米,腹径15.1厘米,底径7厘米,高11.5厘米。彩陶罐侈口,宽沿,束颈,折腹,平底,细泥红陶,表面打磨光滑,口沿内部可见明显的慢轮修整痕迹。外口沿饰白彩宽带纹,折腹处饰白彩窄带纹,口沿至折腹间饰有14枚白彩月牙纹,同时,亦可将红陶本色视为14枚红色月牙纹,白、红月牙纹交替出现。月牙纹彩陶罐白彩纹饰绘制严谨,间隔等距,艺术表现力高超,单体白彩月牙纹高约5厘米,最宽处1—1.3厘米,相邻白彩月牙纹间距在1.8—2厘米。

观月形,定历法,利农耕

学者们对月牙纹彩陶罐上的白彩月牙纹认识较为一致,即为写实的月牙纹饰,仰韶先民通过观测月相变化,如实将月形反映在陶器上,14枚白彩月牙分布严谨、等距,并不是随意为之。

古人通过观测太阳、月亮、星象等的变化,总结其变化规律,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周期关系,制定时间的序列,进而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历法。人们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以太阳为观测对象)所确定的历法称为阳历,以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规律(以月亮为观测对象)所确定的历法称为阴历。我国古代社会的农历(亦称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阴历中的月相盈亏为基础,明确月份(太阴历十二月),根据阳历明确五日一候、七十二候、三候一气、六气一时、四时一岁、一岁十二中气、十二节气等时间节点(太阳历二十四气),共同实现时候、气候、物候的对照统一,同时,采取添加闰月(闰余成岁法)的方式,实现了朔望月与太阳年之间相差时间的平衡和统一。

月牙纹彩陶罐上的白彩月牙纹是仰韶先民观测月相,记录月相,通过增加闰月的方法,协调阴阳历法相统一的结果。一个回归年中至少会出现12次月相周期,但12次月相周期的时间长度要少于一个回归年,古人经过长时间的测算和总结,采用了增加闰月的方法加以平衡,可采取每两年或三年增加1个闰月,每八年增加3个闰月,每十一年增加4个闰月,每十九年增加7个闰月等方式,使增加闰月的当年有13个月。“十九年七闰法”具體含义是,每年的12个朔望月周期时长,如果在19年周期内再增加7个闰月,则这235个朔望月周期时间再平均分配到19年中,每年所记录的时间为365.2395天,与一回归年的365.2422天几乎可以做到精准对照。如此准确的置闰方法,且在不晚于汉初就已明确的置闰规则,与月牙纹彩陶罐绘制14个月牙纹有所冲突,原因无外乎是“十九年七闰法”这一历法结论,还未被创造月牙纹彩陶罐的仰韶先民所掌握。

历法形成的朴素逻辑是首先要积累大量的观测数据,在数据基础上发现和总结规律,得出历法结论,最终形成符合实际的历法体系。“十九年七闰”是历法结论,但在积累精准且长期不断观测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干扰因素很多,如一定时间内的连续阴雨天气,就可能打断观测记录的过程;
若依赖气候、物候等作为观测标准又过于粗放,会造成较大偏差。可以想见,个人如果想要连续观测和记录数据19年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多代人的连续观测累积的数据,想要获知精准的闰月历法结论都是很困难的。14枚白彩月牙纹的由来,可能是仰韶先民在某年增加一个闰月后,发现仍然无法协调回归年和太阴年的误差,就只能再次增加一个闰月来实现“闰余成岁”,当年则会出现闰两个月的“十四月”现象。在历法不甚精准的前提下,闰两个月已经是“闰余成岁”的最大极限了。从侧面证据来看,商代青铜器及甲骨就出现了明确记录闰月的文物,文嫊己觥铭文就有“十月又三”的记录,《合集2653》与妇好相关的甲骨卜辞中有“十三月”的记录,西周早中晚各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出现了不少“十又三月”的记录,如中方鼎、臤尊、遣卣、小臣静卣、牧簋、吴虎鼎。西周时期的叔夨方鼎则有“十又四月”(十又亖月)的记录,西周邓公簋和宋《考古图》收录的鄀公鼎铭文,也都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十四月记录。可见叔夨方鼎、邓公簋、鄀公鼎所在的西周时期,古人也还未掌握将闰年严格限定在13个月的精准历法,会出现将闰一月仍不足的年份,再增加到14个月的做法。

仰韶先民利用增加闰月的方式实现太阴月与太阳年的相对统一,阴阳合历的思想雏形呼之欲出,后来的古人又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核心,观察总结四季周期内的日照长度、星象变化、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变化等,逐步完善了对节气的认知。不晚于春秋成书的《夏小正》就按12个月的顺序,总结记录了星象(主要是北斗星)、气象、物候,以及农业生产规律等信息,逐步形成了沿用至今的精准且符合农耕实际的农历(夏历)历法。

数字“7”和女性崇拜

月相的一个完整变化周期,是由朔月(月消失)到上弦月(半圆),上弦月到望月(圆月),望月到下弦月,下弦月到朔月,一个全周期为一个朔望月,时长为29.53天,四个发展周期的时间为7天左右,月亮和“7”牵手邂逅。月牙纹彩陶罐的月牙纹数量为14,在数学概念中14为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能够将其整除的因数还有2和7,那么14就可以按照2或7的规律进行分类了,可以将14枚白彩月牙纹理解为7组2个月牙纹的组合,或是2组7个月牙纹的组合,不论是分组或是每组的数量,绕不过去的就是数字“7”,那在古人语境中,数字“7”有所指吗?有,方向直指女性、雌性、母性,数字“7”和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帝内经·素问》:“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發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可见古人对女性生理的认识是以“7”为基础的;
女性的生理周期通常为28天,这里不仅有7,还与一个朔望月周期基本保持了一致。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里,特别提到女娲是“一日中七十化变”,也是围绕数字“7”来描述的。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对农历七月七节俗的记述。七月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有些地方更是直接唤做少女节、女节,甚至还有将七夕视为七个夫人,称为“七娘妈”的说法,敬奉礼物也以七件为准,七夕节女孩们进行穿针乞巧的节俗,也选在了月上柳梢的夜晚。包括七夕节由来的传说故事“天仙配”在内,我国大量民间传说、故事提到的女性形象都是“七仙女”“七姑娘”“七姊妹”等。由“月”到数字“7”再到“女性”,可谓联系密切,自成一体。

更何况月亮在古人的话语体系中天然就代表女性,月亮通常被称作蟾蜍、玉蟾,张衡《灵宪》记载:“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原因是蛙类的生育繁衍能力极强,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古人进行女性生殖崇拜的对象。两汉至唐大量出现的《伏羲女娲交尾图》,除了伏羲女娲形象外,值得注意的就是居上的太阳,内常有三足金乌,代表男性,居下的月亮,内常有蟾蜍、玉兔、桂树等,代表女性。《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云:“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看来中国传统的月亮神也是女神形象。同时,月相周期的盈亏变化又像极了蛙类肚皮循环往复的涨缩,更是象征着女性孕育和诞生新生命的全过程。月牙纹彩陶罐那一枚枚月牙正是女性崇拜的“图腾”。

为何绘制的是初五月形?

月牙纹彩陶罐的白彩月牙纹与阴历初五的月形基本一致,仰韶先民选用这种月形进行记录,主要文化意图我认为如下三点。

首先,泛泛来看,初五是一个月相周期的初始阶段,预示着勃勃生机,如少男少女般给人带来蓬勃向上的希望,创作者根据喜好和艺术创作需要,选择了月初月形中较为美观的初五月形。

其次,若要较为准确地认识为何一定要绘制初五月形,则需要提到一年当中最佳观月期—冬至日。冬至日在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夜时可逾14小时(7个时辰),白日近10小时,1个时辰又分前后两段,每段时长1小时,月牙纹彩陶罐的创作者可能在某年冬至日观月时,恰逢当晚是阴历初五,便以一个月牙纹指代1个时辰的前后某段,最终用14个白彩月牙纹代表了冬至日夜时的7个时辰,即14个小时。

最后,若只是将月牙纹彩陶罐14枚白彩月牙纹,与冬至日夜时的7个时辰、14个小时加以对照,而并没有存在冬至日恰逢初五的巧合,这初五月形的选用则有可能蕴含着创作者或所有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如出生日期信息、重要事件信息等。

通过月牙纹彩陶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信息,可以确认这件月牙纹彩陶罐并非仰韶先民的日用器物,虽然年代如此久远,但却以完整器的状态示人,与同时同地出土的彩陶器物碎片形成鲜明对比,可见仰韶先民对其十分珍视。

目前无法获知罐内残留物的成分,但可以想见,在北方粟作农业生产的大背景下,月牙纹彩陶罐极有可能是用来盛放拣选农作物种子的容器。加之月牙纹彩陶罐蕴含着天文历法、女性崇拜等传统文化信息,月牙纹彩陶罐应是祭祀女神的礼器,用于祈愿聚落的人口和农耕生产能够如少女般蓬勃向上,生生不息。

(作者为三门峡市博物馆文博馆员)

猜你喜欢仰韶月相历法冲刺百亿!仰韶做对了什么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22年8期)2022-08-16从走马楼西汉简歧异干支谈汉初历法混用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4期)2022-06-15月相历飞碟探索(2022年1期)2022-03-12制作月相盒小学科学(2022年1期)2022-03-03阅读理解专练(三)考试与评价·高二版(2021年3期)2021-09-10仰韶、仰韶,那一场美丽的邂逅农村.农业.农民(2020年21期)2020-12-29发明新历法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0期)2020-12-16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仰韶时期生产工具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2018年10期)2018-11-07解读你所不了解的月相表时尚北京(2014年11期)2014-11-10历法术语“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词义及相关考索语言与翻译(2014年2期)2014-07-12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