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紫涵 黄祖宏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时下,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变和重塑着人类社会生活,数字技术与日常生活结合密切,受到广泛关注。2022 年11 月16 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讨论数字转型问题时指出,要坚持发展优先,弥合数字鸿沟[1]。各国应该携手推动数字时代互联互通,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和素养,尤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融入数字化浪潮,努力消除数字鸿沟[1]。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 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5.6%,但数字技术的运用对老年人来说门槛颇高,我国60 岁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4.3%[2]。
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时代。国际上通常将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 402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8.70%,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9 06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3.50%[3]。说明我国人口结构老龄程度在进一步加深,已经正式步入老龄社会。尽管从总体来看,老年网民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但是相较于其他年龄群体,其仍然属于少数,在互联网接入与使用中依然属于弱势群体。
在这样一个老龄化与数字化并存的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使得社会运作更加高效,全社会的数字化融入已经势不可挡。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社会中绝大多数群体正在享受数字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之时,老年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由于在数字接入、数字利用等方面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问题,使得其被迫陷入数字鸿沟,成为“数字难民”。
数字鸿沟最初用于描述不同人群之间在获取新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通俗而言就是上网和不上网获取信息的人群之间的差距。一般来讲,数字鸿沟是指一定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或不同地域人们信息技术的使用差异,而狭义的数字鸿沟是指群体间对某一种信息技术采纳的差异[4]。由于群体间信息素养差异,数字鸿沟在不同群体间普遍存在,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这一鸿沟呈现出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网民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工具,为了深入探究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现状,本研究从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着手,采用半结构访谈方法,了解老年人的数字接入、数字设备使用、知识获取的具体情况,以摸清老年群体数字社会融入现状,并以三元交互决定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探讨城市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现实困境并分析其成因,试图提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老年人更快、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
“数字鸿沟”一词最早出现于1995 年Lloyd Morrisett 出版的《数字鸿沟的演变》一书,该书指出数字鸿沟是信息富有和信息贫穷之间的差异[5]。国外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普遍认为经济、教育、年龄等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数字鸿沟。Hsieh 等[6]研究发现,能够更好地使用数字信息技术的人往往是经济状况更好的人。Wilson 等[7]认为受过更高教育的人比仅受过少量教育的人在运用数字技术学习方面更加顺利。Czaja 等[8]指出相较于其他群体来说,老年人由于认知障碍等因素在掌握数字技术方面更容易受到影响。在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方面,国外也进行了许多研究。有学者从社区伙伴关系角度介绍了通过建立社区-大学伙伴关系来缩小城市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战略,目标是通过使用在线健康信息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9]。Spears 等[10]从个体自我效能感角度分析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并提出有效提高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国内学者对于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数字鸿沟的表现、影响因素、弥合对策等方面。在数字鸿沟的表现方面,有学者将数字鸿沟划分为三道,分别是使用沟、接入沟、知识沟,这三道鸿沟相互联系且层层递进,其中接入沟是基础,使用沟是过程,知识沟是结果[11]。在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方面,认为老年人与数字时代的隔阂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黄晨熹[11]认为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形成是个人、家庭、社会、科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学术界主要探讨了经济因素[12]、家庭因素[13]、技术因素[14]、主客观因素[4]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也为数字鸿沟的弥合提供了指导方向。第三个方面研究旨在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其尽快融入数字社会,研究者从政府、市场、家庭以及老年人自身等多元主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5]。
综上所述,已有相关研究对老年人数字鸿沟成因、弥合路径等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层面、家庭层面以及老年人个体层面进行了分析,但是对老年人个体、行为与外部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此,本文从当前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出发,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结合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围绕个人、行为、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并通过构建三元逻辑框架提出弥合路径,以期为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提供参考。
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班杜拉强调,学习行为的产生不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人在环境中的认知因素也非常重要,人的行为不单是认知的结果,也并不是单纯因环境所产生,人的行为受环境的影响,环境也能够影响人的行为与认知,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16]。他认为,人的内部因素、人的行为与外部环境三者彼此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相互决定的。在该理论中,“三元”指个体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人的认知能力、思维、生理机能等;
行为因素指主体所采取的行动;
环境因素则指个体所处的情境;
“交互”则定义为三个因素相互之间的作用与影响。该理论揭示了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行为发生的内在规律,三个因素中,每两者之间都存在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被视为理解个体行为的理论基础,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16]。
图1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
该理论对个体行为具有较强解释力,较多运用到图书馆学、教育学等领域,如马捷等[17]将三元交互决定论运用于阅读推广领域,构建了交互因果关系模型,并引入自我效能理论,以此提升阅读推广效果;
吴遐等[18]将其引入到教学评估领域,通过构建同伴互评的三元交互模型,从互评个体、互评环境、互评行为的角度设计程序,并验证其有效性;
金凌志等[19]将三元交互决定论应用于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汤璇等[20]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研究网络共读机制,并从三元交互决定论指出其具有环境、读者、行动交织的特征。
通过梳理文献和理论分析,笔者认为三元交互决定论与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结合为本研究探究老年人数字鸿沟困境、剖析困境成因及提出相应对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跨越数字鸿沟是个体因素、行动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既受老年人个体行为动机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这一理论对本研究具有适切性,可以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老年人的上网情况不直接等同于该群体所面临的数字鸿沟状况,但老年人上网情况可以有效反映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情况[21]。由此,本研究以老年群体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为切入点,通过电话访谈收集相关材料,调研该群体的数字社会参与现状。在实际采访过程中,为了营造更为自由、开放的交谈环境,整个访谈并未完全局限于标准的提问方式,也没有完全遵照访谈提纲的问题顺序。每个访谈对象平均访谈时间约40 分钟。
为了深入了解老龄化+数字化双背景下老年群体所面临的数字鸿沟情况,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以安徽省合肥市的多个社区为调研地点,深度访谈了多位老年人。考虑到不同年龄、学历、曾任职业等因素,最后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5 位60 岁以上退休老年人的访谈材料作为文本分析对象,其中男性老人7 位,女性老人8 位,访谈对象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1. 语义网络分析
将访谈所得的文本资料导入ROST-CM6 的语义网络和社会网络生成工具中,通过构建概念和语义关系的网络图来直观展现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语义网络关系图见图2。整体来看,语义网络图展现出一种“核心-边缘”结构,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即核心层,主题词包含手机、智能、孩子、时间、眼睛、环境等,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与子女、自身身体条件、外部环境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第二层主题词主要包括年纪、社会、方便、打发、新闻、年轻人、功能等,可以看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求也有所不同,需要系统看待这些问题。第三层所涉及到的主题词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是与家庭成员有关的词语,包括孙子、女儿、小孩、儿子等;
第二类是与手机使用偏好相关的词语,包括打电话、电视、软件、游戏、功能等;
第三类是与使用体验与所面临问题有关的词语,如无聊、不怎么、熟练、麻烦等。
图2 数字鸿沟语义网络关系图
2. 编码
使用Nvivo11 Pro 对15 位访谈对象的文本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基于扎根理论,自下而上边阅读边编码。通过对访谈所获得的文本资料进行逐句阅读并标签,从而发现并归纳出初始概念,在编码过程中,遵循了“本土性原则”,力求最大程度还原受访者的语意。具体编码步骤如下:首先,将选取的15 位受访者的访谈文本资料导入Nvivo 中;
其次,对导入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部分编码之后形成节点,形成三级编码;
再次,将高度重复的文本内容进行归纳合并得出二级编码;
最后,将核心概念同属于一个二级编码的进行归纳得出一级编码,经最终梳理归纳后完成编码。
3. 文本编码解析
采用三级编码方式,逐字逐句研读文本内容,最终将所有编码变量分为两大类,作为编码的一级节点:个体主观认识与整体社会环境,最终编码结果如表2 所示。其中个体主观认识的二级节点包括个体综合能力、老年人口特质、生理特征、使用动机、自身身份认同;
整体社会环境的二级节点包括家庭支持、社会文化因素、同辈群体、网络环境。编码参考数的多少代表其影响力的大小,编码参考数越多代表影响力越大,编码参考数越少代表影响力越小。其中,“使用动机”“生理特征”是个体主观认识中影响力较大的节点;
“网络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支持”是整体社会环境中影响力较大的节点。
表2 一级节点及其下属二级节点的编码参考点
续表 2
利用ROST-CM6 的“分词”与“词频分析”功能对高频词进行统计,筛选分别反映数字鸿沟中的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的高频词,并结合三元交互理论中的个人、行为、环境三因素构建表格,具体内容如表3 所示,反映三元交互理论下老年人数字鸿沟在个人、行为、环境层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表3 三元交互理论下老年人数字鸿沟的表现
1. 接入沟:数字设备接入困难
老年群体的接入沟是相对于年轻群体而言的,主要指老年群体在接入数字设备、获取数字资源与服务上与年轻群体存在的机会差异。第51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0 岁以上网民仅占总体网民的14.3%,许多老年人在数字设备接入方面仍然存在问题[2]。在个人层面,老年群体多处于退休阶段,收入来源相对单一,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同时,受限于普遍较低的受教育水平以及日渐衰弱的身体状况,老年人在数字设备的接入上困难重重,进而抗拒接触数字产品。
2. 使用沟:数字设备使用困难
使用沟也叫技能沟,指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技术的方式、程度、技能等方面与年轻群体存在的差异。在个人层面,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减导致学习能力降低致使其在使用数字设备时存在困难,难以掌握复杂的数字技能;
在环境层面,在使用过程中,家庭成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耐心指导老年人学习使用数字设备,致使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除此之外,企业在设计和生产数字产品时,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忽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独特需求,字体过小、操作复杂等使老年人对数字技术望而生畏。
3. 知识沟:数字信息获取困难
知识沟指的是老年人由于接入沟和使用沟的差别导致的在知识获取方面与年轻群体的差异。在个人层面,受知识水平限制和个人认知偏差等因素影响,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普遍相对低下。在环境层面,网络监管政策法规等尚未完善,叠加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导致老年人在数字信息获取方面较为困难。
老年人数字融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且持续的过程。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产生是老年人个体本身、行为因素以及整个社会环境互相影响的结果,三要素中每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决定和互动关系,具体理论框架如图3 所示。
图3 个体、行为、环境三元交互作用逻辑图
1. 认知因素影响
认知对个体行为起着指导和决定的作用。认知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机能认知”与“社会身份认知”上。
(1)生理机能认知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会逐渐衰退。对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视力退化、听力减弱、记忆力衰退等问题,许多还患有脑血栓、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在访谈中得知,老年人由于视觉、听觉、触觉等的衰退,导致其眼睛调节能力、视觉灵敏度、手指灵活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现在智能终端的使用上主要是手机屏幕上的字太小看不清楚、打字困难等。
访谈对象4 说:“自己这么大年纪了,眼睛也看不太清东西,手机上的字这么小,我实在是看不见,一把年纪了用不来那年轻人用的东西。”
(2)社会身份认知
老年人对自己的社会身份认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年轻人相比,认为自己是时代的“落伍者”。老年人普遍认为自身学习能力减弱,难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自觉地将自身视为不应该接触与学习数字技术的群体,将智能手机视为年轻人的专属品,因而不愿主动学习,甚至带有一种强烈的排斥心理。二是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使得老年人在对个人身份的认知上产生了偏差。在受访的老年群体中,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占大多数,文化水平的制约使其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在访谈中,老年人普遍强调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并将这一因素视为其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访谈对象7 说:“智能手机这种高科技的东西,不适合我们这些老年人用咯,这不就是设计来给年轻人的吗,我们字都不认识几个,怎么能学会呢?”
2. 环境因素影响
(1)社会文化环境
首先,受社会变迁的影响,人们不必经由老年人的言传身教就能获得知识,使得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积累而产生的老龄权威受到冲击。其次,当今社会中不乏存在着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衰弱、多病、守旧成为许多人给老年人贴上的标签,老年人被认为是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的群体,这样的社会环境导致老年人不自觉地开始自我否定,从而降低了自我效能感。最后,企业在设计与生产数字产品、提供数字服务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客观上忽视了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这种数字产品设计和服务供给上的偏好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机能衰弱以及数字素养普遍偏低等因素叠加之后,进一步加大了老年人适应数字产品的难度,导致老年人对数字产品的排斥更加严重,接入沟与使用沟也由此进一步深化。
同时,在我国传统社会文化中,人们通常认为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求,就做到了“老有所养”,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老年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主体,有自身的独特需求。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设备,常常被视为年轻人的专属,自然地将老年人排除在使用范围之外。对老年人来说,退休之后,帮助子女减轻生活压力,例如给他们带孩子,做家务,空闲时间散步养生等才是其应有的生活方式。
访谈对象12 说:“我不怎么用智能手机,感觉都是设计来给他们年轻人用的,微信、抖音都只适合年轻人,字体也那么小,我们老年人根本看不清嘛,根本没法用。”
(2)网络环境
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数字社会,与当下的网络环境紧密相关,需要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且公平的网络信息环境。一方面,老年人在甄别网络信息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面对杂乱无序的网络信息环境,需要政府引导大众与企业重视数字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多方联动,共同为想要步入数字生活、融入数字社会的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适老、公平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现行法律的实施效果依然不够理想,需要基于社会现实情况和法律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弱点进行不断完善。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滋生,需要国家层面从完善网络环境的监管制度与法律法规方面介入,营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访谈对象3 说:“我偶尔用用智能手机,也就是刷刷抖音、跟小孩打个视频电话,其他的我不敢乱用,经常看到那种新闻,点了别人发的东西,银行卡里钱就全没有了。”
访谈对象5 说:“比如说我要下载什么东西的时候下载不了,也不敢乱动,有时候弹出来一些,担心我点到什么被骗这种情况,肯定还是怕这种。”
(3)家庭环境
老年人退休之后,家庭就成为其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所提供的环境氛围与家庭成员的态度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行为。有些老年群体有使用智能设备的想法,甚至主动进行过尝试,但是最终却又放弃。老年人在家庭中较少获得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帮助是其放弃的主要原因。在访谈中,许多老年人表示,在手机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通常首先是寻求家庭成员的帮助。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家庭成员并没有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支持。此外,在一些家庭中,尽管其他家庭成员愿意帮助老年人解决相应问题,但是受其精力等的限制,无法及时为老年人提供面对面和更加深入的支持与帮助,导致老年人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长此以往老年人接入数字设备的意愿会大大降低。由此,生活在同一家庭场域中的老年人与其家庭成员更容易产生数字代际鸿沟,反哺行为欠缺导致未能形成良好家庭氛围使得老年人的数字融入更加困难。
访谈对象10 表示:“智能手机我就只会接打个电话,其他的都不会用,认识的字不多,家里孩子们都忙,没时间教我,而且我们老了脑子也笨,记不住,干脆就用来打电话算了。”
3. 个人认知、环境、行为交互作用
(1)认知与行为的交互作用:接入沟的产生
一方面,老年人个体的自我认知对其行为具有激发或者阻碍的作用。老年人与数字社会的融入首先需要其接入智能设备,而智能设备的接入水平又与其个体的自我认知紧密相关。在自我认知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衰退而容易对自身产生消极思想,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记忆力衰退、听觉、视觉减弱等身体病状致使其对数字化生活望而却步,从而对智能手机等设备产生抵触心理,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使用的。另一方面,个体的行为对其认知也会产生作用。接入并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会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达到认知的改变与能力的提升。相反,如果老年人产生抵触行为,会导致其拒绝接触相关产品,接入沟进一步加深。
(2)行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用沟的产生
数字产品研发具有一定的偏好性,企业追求市场利益至上使得其在研发时往往只考虑绝大多数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而忽视老年群体参与数字生活、使用数字产品的需求。这种偏好理念使得设计出来的数字产品能够适合老年群体使用的少之又少,无疑加剧了数字鸿沟。相应地,老年人个体行为的主动性也会对所处环境产生影响。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22]。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果愿意主动接触数字设备,首先解决使用沟问题,接着积极融入数字社会,积极向家庭成员、社区人员寻求帮助,并主动帮助自己的同辈群体,就能够激活周围的环境,营造出积极参与数字生活的社会氛围。
(3)环境与认知的交互作用:认知会影响特定的社会环境
一方面,老年群体的自我认知会影响社会环境。拥有积极自我认知的老年人会对其家庭环境产生正向影响,老年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活跃家庭氛围,使家庭成员对其有积极的认知。另一方面,社会环境也会对个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刻板印象、老年歧视等不友好的社会环境会影响老年人的自我评价,导致老年人容易将自身与无能、弱势等消极词语关联起来,自我效能感被降低,不利于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形成是老年人个体、行为、所处环境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上述分析来看,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参与数字社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需要老年人个体动机、行为、环境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作用。
1. 转变个人观念,提升学习动力
老年群体对智能设备、网络接入的排斥,叠加对自身的消极认知,是该群体产生数字鸿沟、难以融入数字社会的重要原因。生理机能的衰退是不可逆转的自然现象,但是心理上的自我认知却是老年人可以自我选择的。因此,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需要帮助老年人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不断强化积极的心理暗示,克服自身对于数字设备的排斥心理,激活其接触与使用数字设备的动机与能力,逐渐认识到数字社会给其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从而慢慢接受并融入数字社会。
2. 提升使用动机,主动接入数字设备
使用动机是驱使老年人接入、使用数字设备行为产生的根本要素。要提高老年人对于数字设备的接受动机,就需要各方采取相应措施,帮助老年人增加使用数字技术、融入网络社会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在关爱和支持老年人在数字融入上的社会作用。社区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上门服务、组织活动等方式鼓励老年人参与进来,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其次,数字产品供应商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深入探索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需求,了解其使用偏好,设计和生产出操作简单、页面简介的适老化数字产品,以此扩大老年人的数字生活参与度,提升其数字满意度。
从本质上说,学习是一种在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是人们通过多途径、多方法获取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从而实现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社会有责任帮助老年人克服恐惧心理,通过强化社会参与来学习数字知识,掌握数字技能。
1. 克服恐惧心理,敢于学习数字知识
老年人要想顺利跨越数字鸿沟,首先需要改变畏难心态,转变消极观念,克服对数字技术的恐惧,敢于融入数字生活,学习数字技术。其次,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尝试新鲜事物,强化对数字技术的认可与支持,认识到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便利性和易用性,明确自身能够通过掌握数字技术提升生活质量。
2. 加强社会参与,主动掌握数字技能
社会参与是老年人连接社会、避免不断被边缘化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在敢于学习数字知识的同时,也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观念,通过加强社会参与,积极寻求家庭成员、朋辈群体、社区等主体的帮助,主动学习数字知识,掌握数字设备的使用方法。
老年人想要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数字社会,除了靠个人意识与行为改变外,还需要来自家庭的鼓励和社会的支持。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发力,为老年人参与数字化生活营造一个安全、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持续推进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各种功能,确保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1. 多方共建网络安全环境,完善网络安全立法
安全和谐的网络信息环境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数字社会的基础。政府需要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为想要融入数字社会的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网络环境。首先,政府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引导大众与企业重视数字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境,为多方联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面对杂乱无序的网络信息环境,需要政府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严厉打击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等违法犯罪行为。多种举措,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促进网络适老化改造,化解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数字鸿沟”难题,以确保老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的安全、舒适、便捷。
2. 提升家庭反哺意识,助力老年代际学习
家庭中的代际支持是老年人所能获得的最直接、最快捷的支持方式,因此家庭要成为为老年人创造数字媒介使用情境的主要力量。老年代际学习是由年轻一代将知识传递给年长一代的学习过程。在家庭层面,首先需要提升家庭成员的数字反哺意识,主动关注老年人在接触数字设备时遇到的困难,主动为其答疑解惑,耐心提供帮助,使老年人消除对数字设备与技能的畏难心理。其次,在反哺过程中,要尽可能帮助老年人下载安装适老化APP,并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操作步骤,帮助其理解内在逻辑,并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练习,使其真正做到能够独立使用数字设备,进而跨越使用沟。通过代际反哺,完善家庭支持系统,弘扬孝亲美德,加强敬老、孝老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在我国老龄化愈发严峻的社会背景下,老年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数字化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老年人在数字融入中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了解当下老年群体所面临的数字融入困境,分析其数字鸿沟产生原因并提出对策,一方面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数字技术的人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成为数字社会的受益者。三元交互决定论从个体、行为、环境三个方面,为分析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提供了理论基础,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也需要从老年人个体认知、积极参与行动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整体分析。老年人数字融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且持续的过程,具体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鸿沟群体老年人认识老年人跌倒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鸿沟为界小火炬·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3-04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中学生(2015年3期)2015-03-01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