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运河:流动的国家记忆

大运河:流动的国家记忆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4-11 16:16:01 推荐访问: 大运河 流动 流动人口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段、隋唐大运河段和浙东运河段,全长3200多公里,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在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1100多个世界遗产项目中,中国大运河以其时间跨度之长、辐射面积之广、涉及人口之多,而居于独一无二的地位。

邗沟开凿是大运河的开端

大运河的开凿并非一个朝代完成,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开凿而形成的。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天的扬州附近开通了一条邗沟,沟通淮河和长江。这就是后来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一段。邗沟开通之后,吴王夫差以它运兵运粮,北上伐齐,打败齐国之后成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霸。邗沟的开凿也被视为中国大运河的开端,我们说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有2500多年,就是以此为根据。

战国七雄同样和大运河相关。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以大梁为首都,大梁就是今天的开封。魏国修了一条郑州和商丘之间的运河,名为鸿沟。鸿沟的开凿方便了魏国农业的灌溉和商品贸易的往来,所以,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邦国。后来楚汉争霸时,项羽和刘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这也是后来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由来。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运河整体的变化并不大。然而,由于北方经常发生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大规模迁移到南方,中国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这也直接影响了随后中国政局的发展。

对隋唐大运河的历史评价不一

隋朝重新统一了中国后,大运河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隋炀帝为了派兵北上攻打高句丽,同时源源不断地从南方获取财富,便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运河,即隋唐大运河。隋朝建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而西安至洛阳之间的运道非常凶险,运粮极其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隋炀帝在洛阳的大运河附近修筑了很多粮仓,包括洛口仓、回洛仓和含嘉仓。含嘉仓是当时天下第一大粮仓,根据考古发现推断,含嘉仓储粮可达4.6亿斤。

关于隋唐大运河的评价,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观点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中央权力延伸到江南地区,江南的财富成了中央政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蓄水池”,所以说“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也有人认为,这条大运河修得非常好。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也就是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简直可以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

隋朝非常“短命”,没有享受到大运河的好处,而大运河的红利被唐朝继承了。由于长安人口众多,从洛阳运粮到长安的难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唐朝皇帝只能越来越频繁地到洛阳“就食”。所谓“就食”,就是皇帝带着一大群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到洛阳去解决吃饭问题。唐高宗在位34年,在洛阳“就食”长达14年;
武则天在位15年,除两年在长安外,其余都在洛阳“就食”。

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南方通道经常受阻。唐德宗时,因为漕粮没有按时到达,皇帝的禁军神策军发生哗变造反,后来江南送来了粮食,唐德宗得知消息后急忙跑到东宫告诉太子:“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神策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山呼万岁,危机解除。由此可见,大运河对于唐朝统治的安危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说,盛唐气象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隋炀帝所开凿的这条大运河。

“北京是大运河上漂来的城市”

北宋定都开封,有效地避开了将粮食运往洛阳和长安的风险。北宋时期,每年通过运河运到开封的漕粮多达600万-700万石,这是中国漕运史上的巅峰时期。由于南方的物资不断运来,当时的开封极度繁华。

南宋偏安江南,以临安(今天的杭州)为首都,获取漕粮更加便捷。这一时期,浙东大运河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浙东大运河实际上从春秋战国以来就不断被开凿和利用,它连接杭州和宁波,南宋的物资可以通过这条运河直达海上,顺利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以北京作为首都建立了元朝。为保证北京首都的物资供应,元朝最初采取的是海运。与此同时,在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的领导下,以隋唐大运河为基础,截弯取直,开凿了京杭大运河,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京杭大运河的基本面貌。京杭大運河开通后,从南到北有效连接了五大水系,包括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把中国北方主要的河流全部连通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不过他对于南京作为都城并不满意,他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朕本欲迁都,今因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然而,朱元璋迁都的想法被他的儿子朱棣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完成了。

朱元璋在位期间分封自己的几个儿子到各地,其中燕王就是分封到北京的朱棣。朱元璋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孙子建文帝,但建文帝上台不久,朱棣就起兵造反,夺得了皇位。所以,朱棣称帝后很快就启动了营建北京和迁都北京的巨大工程。

北京的营建工程极其浩大,朱棣花了14年,从全国各地征调人力和物力。北京几乎所有的物资都是靠全国支援。这些物资大部分都是通过运河运到北京的。北京营建完之后,同样还需要大运河从南方运来景德镇的瓷器以及江南的丝绸、漕粮、茶叶等物资,供皇帝使用。所以,有人说,“北京是大运河上漂来的城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曾说过,“北京什么也不生产,但什么也不缺少”。

京杭大运河为北京的大繁荣、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是物质基础,还提供了充足的人口。据史料记载,北京的土著居民不到十之一二,其余都是从外地来的。到明朝中后期,北京人口已经达到200多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这一趋势到了清朝依然延续,法国著名的年鉴学派史学家布罗代尔在他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里写道:“1793年,北京的面积远不如伦敦,但人口是伦敦人口的二到三倍。”

大运河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特性

大运河是一条政治之河、经济之河、文化之河,它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像梁启超所言:“自运河既通以后,而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此后千余年间,分裂者不过百年耳。”在大运河修建之前的千余年,中国经常发生四分五裂的情况,可是大运河修建之后,中国分裂的时间不过百余年。中国之所以能保持大一统,就在于大运河提供了基础,让中国保持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

不可否认,近代大运河衰落了。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大运河重新得到再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有很大一段借用了运河河道,今天苏北运河段仍然是非常繁忙的黄金水道,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每年运煤的吞吐量在3亿吨以上,相当于3条京沪铁路的运量。

2022年,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向大运河灌水,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当时社会上有人质疑这样做不划算、不经济。其实,大运河不能不算经济账,但是大运河也不能只算经济账。大运河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一旦想到大运河所赋予的这些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科技意义,我们就无法用划算或不划算来简单地判断。大运河不应该仅仅停留于文字和史料记载中,它应该成为鲜活的、奔腾不息的国家记忆、民族记忆,永远留存下去。

(摘自《解放日报》倪玉平)

猜你喜欢大运河洛阳运河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洛阳正大剧院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华人时刊(2022年21期)2022-02-15文化,让运河“活”起来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中国运河志》简介历史地理研究(2020年4期)2021-01-18如泰运河谣黄河之声(2020年11期)2020-07-16大运河:最后的绝唱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人大建设(2019年9期)2019-12-27洛阳自古繁华海峡影艺(2019年1期)2019-06-24放歌大运河民族音乐(2016年4期)2016-12-06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