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22年15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抽样看,中考命题遵循了教学评一致性原则,高度重视“革命文化”在中考试卷中的占比和命题实践。抽样试卷从“熟知艰辛历程,珍惜幸福当下”“学习英雄模范,培育民族气节”“厚植理想信念,培育责任担当”三个方面涉及了全部革命文化的主题内容。命题涉及了丰富的文章体裁、人物事件和命题形式等载体。命题在语料选择和试题立意上注重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革命文化。
关键词:革命文化;
中考命题;
主题内容
“革命文化”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并列的三种文化形态之一,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在教材中应占60%~70%,考试命题需要关注学生对这三种文化的体认。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注重“教一学一评”一致性要求,抽样2022年15个省市中考试卷,聚焦弘扬和传承“革命文化”相关试题,从主题覆盖、载体形式和命题立意等角度展开分析,为今后弘扬和传承革命文化命题立意提供参考。
一、教学评的一致性
(一)基本概念解释
本文涉及的基本概念“革命文化”,学界有多种不同解释。但依据课程标准的表述,初中语文教学和中考命题语境中的革命文化有特定内涵和范围限定。从主题内容看,紧扣“伟大建党精神”,注重反映革命传统。从作品内容所指向的时间范围看,作品要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建设历程等不在“革命文化”范畴之内。从人物看,指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他们写的或写他们的,均在此列。从载体形式看,指向各类形式作品、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等。本文,笔者按照课程标准表述的如上特征,遵照教学和评价一致性原则确定内容并展开分析。
(二)样本选择说明
为了保证分析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们在选择样本时考虑了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地域覆盖面尽可能广。有东部省份的广东、福建、苏州、杭州、北京,有中部省份的安徽、河南、山西、江西、长沙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西部省份的陕西、云南、四川德阳和贵州铜仁。二是省统一命题和分市命题试卷均有选择。我们既选择了广东、福建等九省统一命题试卷,也选择了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六套市级命题试卷。三是考试时长和试卷总分值具有代表性。15套试卷中,考试时长150分钟和120分钟的各占10和5套,满分150和120的各占4和9套,另苏州卷和北京卷满分分别为130和100分。以上考虑,基本保证了样本的典型性,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三)基本数据分析
抽样的15套试卷,全部有涉及革命文化内容的试题,抽样试卷100%考查了革命文化内容。从分值占比看,15套试卷涉及革命文化的试题总分约为155,占全部试卷总分值的8.1%。从试题在试卷中的整体布局看,革命文化在试卷中的呈现形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以大阅读形式呈现,革命文化是突出的考查内容。此种情况有福建、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长沙和四川德阳六套试卷。这些试卷均选用了篇章相对完整的革命文化主题语料,在版面上接近或超过一个页面,试题分值占比超过8%,其中江西和安徽卷占比在15%左右。第二类以板块的局部形式呈现,革命文化是相对集中的考查内容。此种情况如北京卷、广东卷等。这些试卷在阅读、综合性学习或整本书阅读中的某个部分考查革命文化内容。例如北京卷在议论文阅读的选文和试题中相对集中涉及了革命文化内容,广东卷在综合性学习中用考查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考查革命文化内容。第三类是将革命文化考查融入其他试题之中,呈现方式相对分散,但重视程度并不降低。此种情况如杭州卷、陕西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卷等。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卷为例,试卷在诗词填空中考查毛泽东《沁园春·雪》,在整本书阅读中涉及《红星照耀中国》,在作文中用鲁迅、毛泽东等人言行作为导语,较为广泛地涉及革命文化。以上抽样分析告诉我们,革命文化作为三种文化形态之一,在2022年中考命题中得到了应有重视,命题落实了课程标准“教一学一评”一致性要求,用积极的考试评价呼应革命文化的育人功用。
二、主题覆盖的全面性
依据课程标准阐述,革命文化的内容主题主要包括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这些内容主题,在抽样的15分试卷中全部都有所呈现,概括起来,命题大致从如下三个方面弘扬和引导学生传承革命传统。
(一)熟知艰辛历程,珍惜幸福当下
这一类主题着眼于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艰苦、艰难和艰辛的过程,以引导学生熟知这段历史,从而“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学生对革命者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珍惜当下幸福生活。这类主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出革命生活的艰苦和艰辛。例如广东卷选用的《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语料描述了红小鬼“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江西卷选用的《延安交响》描述了曾经的延安“干瘪”“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这让学生在理解艰难困苦中珍惜我们党百年来所创造的“翠绿的”“湿润的”“水晶晶的”“江南一样的”延安生活。二是突出革命斗争过程的艰苦卓绝。例如安徽卷的选文《红船女子》描述了中共一大召开过程的艰难处境和惊心动魄,四川德阳卷借助《梅岭三章》介绍了陈毅同志负伤被围梅岭的生死遭遇和不屈斗争,这让学生在知晓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中产生对革命领袖和革命者的崇敬之情,从而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學习英雄模范,培育民族气节
这一类主题着眼于英雄模范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精神,以激发学生学习英雄模范的意愿和行动,增强爱党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育民族气节。这类主题主要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英雄模范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例如福建卷选文《潞安城》,突出革命英雄人物民运部长黄镇“建造着抗战的人的长城、人的堡垒”,表现他英勇抗战的精神。杭州卷介绍了江竹筠(江姐原型)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的表现。贵州铜仁卷介绍了陈树湘牺牲时高呼“告诉你们,我永远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气概。这些英雄人物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有力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养育着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二是突出英雄模范在面对名利时所表现出的毫不利己的忘我牺牲精神。长沙卷选文《军号》中的刘娃子,解放后“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回到故乡刘家坳,在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江西卷介绍了许光达写《降衔申请》,请求中央“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甘祖昌主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职务,回乡带领乡亲们搞基础建设;
钱学森为救国放弃所热爱的专业改学航空工程等。这些英雄人物所表现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国”的精神,无形中塑造着学生的名利观和价值观,激发着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三是突出英雄模范所表现出的永恒的生命价值。例如陕西卷选文《三秦思语》,用“站在庄严肃穆的张思德墓碑前”情境,突出英雄模范人物张思德“他还活着”“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的永恒生命价值,引导读者思考“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的命题,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三)厚植理想信念,培育责任担当
这一类主题着眼于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所表现出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精神,以此厚植学生的理想信念,培植他们的责任担当精神。一是侧重表现理想信念的主题。例如北京卷的议论文阅读,用“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闻一多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饱含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为例,唤起学生报国的理想信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卷引导学生从鲁迅、毛泽东读书中获得启发,谈读书对理想信念的滋养,养育学生“致远”之理想信念。二是侧重表现责任担当的主题。例如河南卷的选文《谈青年的责任担当》,用李大钊、马克思、鲁迅等人的言行激励青年人的担当作为,号召青年人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杭州卷选用语料,引导考生忆“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从而挺身而出,攻坚克难,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三、载体形式的丰富性
抽样的15份试卷,在反映革命文化主题内容时,使用了丰富的载体形式,具体表现在文本体裁、人物事件和命题形式等三个方面。
(一)文本体裁丰富
从文体角度看,15份试卷中反映革命文化的作品涉及到所有常见的文体。一是散文,如福建卷选用的吴伯萧《潞安城》,江西卷选用的刘成章《延安交响》,陕西卷选用的陈风波《三秦思语》等。二是议论文,如北京卷的“论坚持奋斗”,河南卷的《谈青年的责任担当》等。三是信息类文本,如四川德阳卷选用的主题为红色旅游的非连续性文本语料等。四是长篇纪实作品节选,如广东、苏州、杭州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卷涉及的《红星照耀中国》等。五是小说,如安徽卷选用的佟继萍《红船女子》,长沙卷选用的《号魂》等。六是诗词,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卷考查的毛泽东《沁园春·雪》,陕西卷考查的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以上六类,前四类是写实作品,后两类是虚构作品。写实作品,真实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现实和历史遗存。虚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艰苦卓绝、浪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以上分析告诉我们,从文体角度看,革命文化作品的考查呈现出文体样式多、种类全,以写实作品为主、以虚构作品为辅的基本特征。
(二)人物事件丰富
革命文化的载体形式,从内容上看涉及到人物、事件和实物等,这些内容在抽样的15份试卷中均有丰富的体现。一是涉及到近30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文章作者,如毛泽东、陈毅等;
有的是文章主角,如王会悟、黄镇、张思德等。有的是革命领袖,如毛泽东;
有的是革命英雄,如陈树湘,还有普通人,如红小鬼。有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开创者,如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李达等;
有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如鲁迅、闻一多等。有革命烈士,如江姐、张思德;
有文学巨匠,如鲁迅、闻一多、贺敬之等。丰富的人物形象,承载了丰富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二是涉及到百余年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如北京卷提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重要的背景事件“五四运动”,安徽卷《红船女子》描述了“中共一大”历史事实,山西卷选用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早期的历史语料,广东卷涉及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福建卷选用的吴伯萧《潞安城》记录了“抗日战争”,长沙卷选用的小说《号魂》再现了从“抗日战争”到“脱贫攻坚”的漫长历史变迁,江西卷选用的刘成章《延安交响》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辉煌”。以上试卷中涉及到的丰富历史事件,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全程,承载了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脉络。三是涉及到较多的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如江西卷中描写的“立定天地精神”的革命圣地延安,福建卷中记录的像“受伤的将军”的革命旧址潞安城,安徽卷中塑造的象征中共一大的嘉兴南湖红船,陕西卷中写到的见证“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张思德墓碑,四川德阳卷中提及的长沙橘子洲、广州起义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等诸多红色景点,云南卷中引用的西南联合大学校训“刚毅坚卓”图片等,这些丰富的实物载体记录和见证着中国革命的厚重史实和精神丰碑。
(三)命题形式丰富
从试题的载体形式看,15套试卷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一是分散在试卷的不同板块考查。有在大阅读中考查的,如福建卷等。有在综合性学习中考查的,如云南卷。有在整本书阅读中考查的,如广东卷。有在作文中考查的,如广西北部湾卷和贵州铜仁卷。有在诗词填空中考查的,如陕西卷。二是有着不同的语料形式。有完整篇章的语料,如安徽卷的《红船女子》;
有相对独立的片段语料,如四川德阳卷涉及的红色旅游语料;
有融合在相关文本中的语料,如北京卷的议论文语料“论坚持奋斗”;
有与试题相关的链接语料,如贵州铜仁卷在试题中链接了“陈树湘壮烈牺牲”语料。还有选择题、填空题中涉及到碎片式语料,如四川德阳卷选择题选项涉及到的陈毅《梅岭三章》语料。三是有着不同的试题形式。考查革命文化的试题以简答题为主,如安徽卷要求考生赏析句子“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中的词语“字斟句酌”和“异口同声”的表达效果。此外,还有填空题、选择题、作文题等。丰富的命题形式,承载着丰富的革命文化内容,有效地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全领域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渗透,落实着课程标准以文化人要求。
四、弘扬传承的导向性
从抽样的15套试卷看,命题在语料的选择和试题的命制上,不仅有全面覆盖的革命文化主题内容,有文章體裁、人物事件和命题形式等丰富的载体形式,还充分体现了革命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导向。
(一)语料选用体现传承
15分试卷共有革命文化语料25则,部分语料自身蕴含着传承立意,突出革命精神世代相传的时代要求。一是用写实作品介绍革命文化传承事实。例如山西卷选用的语料在解释中国的“航天员”为什么不叫“宇航员”时,突出受毛泽东主席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启发,表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得以飞速发展的重要“精神密码”。又如四川德阳卷所选语料,介绍红色旅游作为精神文化消费重要方式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渐成常态,突出了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再如陕西卷选文,以“我”站在革命圣地延安张思德墓碑前的行文方式,追思毛泽东对张思德的评价和张思德身上所表现出的崇高革命精神,以表达传承之信念。二是用论述性文章阐明传承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例如河南卷选用的议论文《谈青年的责任担当》,阐述了青年人要传承李大钊、鲁迅等人所表现出的责任担当精神,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又如北京卷选文“论坚持奋斗”,用立论方式阐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革命文化的继承,阐述了新时代青年人继承革命领袖毛泽东立志救国、坚持不懈高尚品质与坚毅精神的重要意义。三是用文学作品艺术化表现革命文化的传承发展。例如江西卷中的散文《延安交响》,在“寻找那绝美的伏笔”“重温滚烫的初心”中突出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又如长沙卷中的小说《军号》,以“军号”为线索,以抗日战争为基础和起点,写和平建设时期、脱贫攻坚时期对抗战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二)试题立意导向传承
从试题立意看,试题除具备考查学生语文素养属性外,还具有较为鲜明的价值导向性,意在引导学生传承和发展革命文化。一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传承。例如广东卷用“致敬榜样”的形式,让学生从青春榜样“红小鬼”身上学习和传承“坚韧不拔,一心向党”的精神品质;
安徽卷考查《红船女子》,引导学生在分析描写、赏析语言和评价人物中“缅怀历史,致敬先辈”,学习和传承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二是引导学生在思辨中传承。例如北京卷议论文阅读,让学生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提炼革命事件、革命人物等身上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也就是文章的核心观点,突出传承的立意;
北京卷议论文阅读的第24题,要求学生为论点选择恰当论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革命人物身上所蕴含的不同品质,突出传承引领之意。三是引导学生在理解中传承。例如福建卷散文阅读,引导学生在赏析语言、探究意义中理解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长沙卷小说阅读,引导学生分析“号魂”的多重意蕴,理解坚毅顽强和无私奉献的革命信念在战争年代、建设年代和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四是引导学生在写作表达中传承。例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卷,用鲁迅先生、毛泽东主席、保尔读书的案例引导学生传承红色精神,以“最是书香能致远”为题写作文,表达经典名著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从而坚定信仰,传承文化;
又如贵州铜仁卷创设“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讲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邀请函写作,以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践行和传承五四精神;
再如杭州卷要求学生紧扣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选一个人物,写一句话,表现一种精神,弘扬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
综上所述,革命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形態,在2022年的中考命题中得到了充分重视。命题涉及了较为全面的革命文化主题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且在命题立意上重视了革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导向性。从命题实践看,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充分重视了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日常教学充分重视用革命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EB/OL].(2021-1-19)[2222-8-27].http:// www. moe. gov. cn / srcsite / A26 / s8001 / 202102 / t20210203_512359.html.
(作者:杨和平,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北部分院副院长,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责编:夏家顺;
校对:胡承佼]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