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7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7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透过商不变的规律、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的复习,帮忙学生意识到商不变规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7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篇1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透过商不变的规律、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的复习,帮忙学生意识到商不变规律与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定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采用学生自己亲自观察、操作,再分析怎样做的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先进行基本练习,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透过应用拓展,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运用情景引入和猜测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透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篇2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透过商不变的规律、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的复习,帮忙学生意识到商不变规律与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定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用故事情景引入,增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采用学生自己亲自观察、操作,再分析怎样做的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先进行基本练习,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透过应用拓展,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运用情景引入和猜测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透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篇3

一、教材简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简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西师大版)第十册第15-16页的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2、教材处理

以前,教师通常把《分数的基本性质》看作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先用几个例子让学生较快地概括出规律,然后更多地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巩固应用规律,着眼于规律的结论和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问题较碎,步子较小,放手不够,探究的过程体现不够充分。《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思路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新的理念,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着眼点,不能只是规律的结论和应用,而应有意识地突出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课件设计意图

场景一:故事引人,揭示课题。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三分之一,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的九分之三。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纸,通过师生折、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兄弟分得的一样多。

一上课,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场景二:发现问题,突出质疑。

既然三兄弟分得的一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土地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引入新课:下面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

场景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1)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2)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再翻开教科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集体讨论,归纳性质。

(1)从左往右看,由1/4到2/8,分子、分母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出:把1/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2/8。原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2/8。

(2)3/4是怎样变化成9/12的呢?怎么填?学生回答后填空。

(3)引导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数的大小不变。

(4)在其它几组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6)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出示的思考题是学生探求新知、独立思考的指南,教师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结论。

3、出示例2: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要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不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举例,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新知化归旧知。

场景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口答。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运用反馈片判断,错的要求说明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哪几个字不相符。

3、在下面()内填上合适的数。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通过举例,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篇4

1、教学资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能够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表示一个整体,)白话文○(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所以,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供给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

之后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终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之后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很多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教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一样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必须会创造出不一样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篇5

1、教学资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能够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表示一个整体,)白话文○(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所以,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供给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

之后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终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之后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很多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教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一样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必须会创造出不一样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篇6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上午好好!我是自由路小学的王瑞霞。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安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比一比三个活动”。意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中学习、体验、感受数学。

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学生情况的思考,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猜一猜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和比较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和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1、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三张

2、学具:不同形状的手工制、彩笔、尺子

【教法】

教师

(组织 引导 合作)

创 (创设情境)

导 (设疑导入)

动 (动手操作)

悟 (体验感悟)

【学法】“

学生

(主体)

感知(观察生疑)

理解 (自主操作)

探索 (合作发现)

应用 (巩固提升)

(一)、创设情境

1、结合九九重阳节出示一幅生活情景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两人准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两人都满意?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二)探索新知

1、认识

设疑: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 ,另一份呢?(也是它的 ) 它指的是谁?

2、加深理解

(1)折纸游戏:让学生动手折各种图形来表示出 ,体验不同折法。

(2)、展示作品:追问: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 相同吗?为什么?

(3)、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分数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丰富 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以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完成,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知识点的学习,着眼于设疑和解惑,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4)、判断: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反例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以便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很巧妙的引出 】

3、 深入探究分数

(1)、认识

①折一折正方形纸的

②画一画正方形纸的

③说一说 的含义

④写一写 这个分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 的含义,并通过辨析明白:为什么图形相同,折法不同,每份都用表示 ,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2)猜一猜

我们认识了 和 ,猜一猜还可能有几分之一?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在猜测验证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4、比较分数的大小

像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分数也能比大小,谁能任意选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再认识中比较分数,在比较中巩固分数的认识”,体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小。】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做一个课堂小结,转到学生解决问题中。“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认识了分数 。相信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面的练习。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

1、加深认识: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书93页第1题)

(2)填、 或 =(93页第2题)

2、体验创新

(1)、你能看到几分之一

(2)、水天一色,能感觉到几分之一

(3)

3、拓展延伸 魔法箱(课件)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刚学的知识,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4、欣赏短片,谈谈感想。(课件)

【教学理念: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收集到的生活资料,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整体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学生是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又将带着生活问号走出课堂?这样的数学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智慧的行囊,生命的启迪。】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评课稿篇7

一、教材简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简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西师大版)第十册第15-16页的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2、教材处理

以前,教师通常把《分数的基本性质》看作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先用几个例子让学生较快地概括出规律,然后更多地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巩固应用规律,着眼于规律的结论和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问题较碎,步子较小,放手不够,探究的过程体现不够充分。《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思路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新的理念,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着眼点,不能只是规律的结论和应用,而应有意识地突出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课件设计意图

场景一:故事引人,揭示课题。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三分之一,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的九分之三。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纸,通过师生折、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兄弟分得的一样多。

一上课,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场景二:发现问题,突出质疑。

既然三兄弟分得的一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土地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引入新课:下面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

场景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1)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2)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再翻开教科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集体讨论,归纳性质。

(1)从左往右看,由1/4到2/8,分子、分母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出:把1/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2/8。原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2/8。

(2)3/4是怎样变化成9/12的呢?怎么填?学生回答后填空。

(3)引导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数的大小不变。

(4)在其它几组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6)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出示的思考题是学生探求新知、独立思考的指南,教师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结论。

3、出示例2: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要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不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举例,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新知化归旧知。

场景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口答。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运用反馈片判断,错的要求说明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哪几个字不相符。

3、在下面()内填上合适的数。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通过举例,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