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9篇(精选文档)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9篇(精选文档)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4-19 18:32:01 推荐访问: 202 2020 2020-0216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良好的家风是由和谐充实的家庭生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构成的,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9篇,供大家参考。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9篇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篇1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良好的家风是由和谐充实的家庭生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构成的,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辛苦抚养我们长大,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回报父母。

我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在父亲“百善孝为先”的言传身教下,我懂得了要孝敬长辈,身体力行的道理。奶奶因为常年劳累,导致腿部疼痛,行走困难,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父亲除了要外出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外,还要用自行车带着奶奶四处求医治疗腿疾,但父亲从来没有过怨言。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正好碰到父亲带奶奶看病回家,天下起大雨,父亲在泥泞的小路上带着奶奶找地方躲雨,那一幕至今回想起来都令我的眼眶湿润,似乎从那时候起“百善孝为先”的种子已经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在父亲“百善孝为先”的谆谆教诲和对奶奶孝敬行为的潜移默化下,我从小就懂得父母生活的艰辛,要孝敬父母。父亲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除过外出打工,还在家种了几亩辣椒地,以增加家庭收入。采摘辣椒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我和哥哥总会高高兴兴的帮助父母摘辣椒,时常听母亲说:她记得有一次到了采摘辣椒的季节,一天晚上她和父亲将采摘装袋的辣椒用架子车分次往家里拉,让我和哥哥在地里等着他们,等到后来她和父亲返回地里时,看到我和哥哥早已铺着袋子在地上睡熟了。母亲在诉说这些往事时脸上充满了对自己孩子的心疼,但是我对此确没有太多的记忆,也许那时我已经懂得了能为父母分忧是一件快乐的事。

如今,我已经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大人,这些年离家外出求学,加之参加工作后工作地又离老家比较远,对父母的陪伴越来越少,心中时常充满着对父母深深的亏欠。每次回家,母亲总会翘首以盼,还没离家返回工作地母亲就会急切地询问下一次归家的时间。2019年,母亲因为常年劳累导致腿部膝盖疼痛几乎无法行走,我和家人带着母亲在西安做了详细检查,医生强烈建议为母亲做膝关节置换手术,我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难过,不忍母亲年纪大了还要经历如此疼痛的过程。但是,我和家人思考再三后,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还是决定给母亲在老家市医院做手术希望母亲可以痊愈,安享晚年。手术后住院期间,母亲无法下床,因为是夏季,天气比较热,且病人不能使用空调,母亲经常全身衣服都被汗水浸湿,我就帮母亲擦拭身体,并按医生嘱咐每隔一小时为母亲用冰袋冷敷双腿膝盖,在我和家人不分昼夜的悉心照顾下,母亲终于在两周后出院了。但是出院后,母亲仍然无法正常行走,需要家人照顾起居,因为哥哥在外地工作无法回家,嫂子又需要照顾两个年幼的侄女,我主动提出将母亲接到身边照顾。母亲到来后,我几乎都是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为母亲准备早点,晚上下班后,回家陪伴母亲做康复训练,之后再为母亲准备洗脚水泡脚。如今,距离母亲做完手术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在日复一日的平凡而充实的工作和生活中,虽然有时感觉也很累,但是我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母亲从做手术到现在慢慢康复的变化,看到母亲脸上欣慰的笑容,这也弥补了这些年我因外出求学无法陪伴父母的遗憾。

“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在所有的人性品德当中,孝心是第一位,因为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所以说我们要拥有孝心,拥有孝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将会像父亲一样,将“百善孝为先”的良好家风身体力行的一代代传承下去。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篇2

7月21日下午4点至7月22日凌晨3点,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宋庄镇47个行政村中有35个村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其中邢各庄村大部分农田被淹、河道水位上涨迅速,突如其来的大风降雨,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刘文革带领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抢险救援第一线,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提前布置,预防在前

21日上午接到镇政府下发的《预防暴雨的紧急通知》后,刘文革立即召开“两委”班子会议,部署村内防汛工作预案,确保提前谋划,预防在前。按照村内情况,刘文革成立了三个防汛小组,一组负责疏导工作,主要疏导村西口、村积水处的交通安全以及人员安全,防止出现车辆和行人的溺水事故。二组负责抽水工作,在低洼处架两台水泵,随时准备抽水,保证不出现严重积水。三组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在大队值班进行广播宣传。同时安排联防队进行值班,针对出现危房和进水的家庭进行人员疏导,避免出现人员伤亡。

二、坚守一线,抢险救灾

暴雨到来时,刘文革一直坚持在第一线,对全村情况进行巡查,并按照预先布置好的方案开展工作,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多次联系镇重点办、宋郎路施工单位一起商讨应对雨水的方案,并组织党员干部坚守工作岗位。同时,组织挖掘机对出现水流不畅的地方进行疏挖,使汛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此期间,由于部分村民家中出现进水的情况,一些村民情绪激动,对村干部不理解,刘文革不急不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三、积极走访,做好善后工作

22日暴雨过后,刘文革立即组织召开“两委”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一方面,组织村民代表下到各户统计暴雨造成的损失情况,宣传防雨自救的相关知识,并组织购买防汛物资,给容易进水的村民每户配发沙袋,引导村民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工作;另一方面,组织村干部到村中走访,深入了解群众所面临的困难,并向群众详细介绍村“两委”班子下一步救灾措施,使群众理解和支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

面对自然灾害,刘文革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篇3

“如果有需要,我们再来……”

江新洲水位暴涨!一封告游子书让3000多名游子返回家乡,保卫家园。水情汛情也牵动不少非江洲籍的爱心人士。他们放下手中工作,坐上渡船,参与这份光荣的保家卫国的行动。

自带200个馒头来防汛

_年_月_日,雨后骄阳下的江新洲北堤柳洲村地段,见到杨家生时,他正和60余名队友在装沙袋、垒筑子坝和子坝撑托,早上7时到下午4时,他们已经装了几千个沙袋,垒筑了500米子坝撑托。

杨家生是柴桑区岷山乡人,在城区开了个卖家电的铺子,这几天朋友圈都在转发《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了解到江新洲水情如此危急,柴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家电行业微信群里号召后,他主动报名参加。到江边,看到排起长龙等着坐汽渡的汽车,再看到江水已经将岸边低矮地段的房子淹没,特别是到江新洲北堤看到九洲尾江水都已漫过堤坝,才发现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为不给村里增加负担,他们还自带了200个馒头,用来解决午餐。下午4时,准备离开的杨家生对记者说:“如果有需要,我们再来,希望水能早点退,大家都能回归正常生活。”

“席地而睡 48小时守护江新洲”

在江新洲41.36公里的堤坝上,有一个18人组成的“部队”,有南昌的、有广州的、有山西的,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车间工人、有文职人员、有管理人员,在一个企业工作。7月11日下午4点半,他们响应柴桑区商务局号召赶到了江新洲,一到堤坝,马不停蹄参与九洲场排灌站闸门的堵塞工作。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在技术专家的指引下,18个男子汉都撸起袖子,先用水泥闸门竖起来,再用沙袋垒筑起支撑墙,不到40分钟就堵塞住了排水口,防止了江水倒灌。

夜晚,简简单单的凉席铺在冰凉的水泥地,这就是18人“部队”的“床”。7月12日早上5时40分,他们早早起床,扛着铁锹到了堤坝,迅速投入到防汛工作中。他们上午先是对已经漫堤的地段紧急抢险,垒筑子坝;下午全线拉开,将400余米的堤坝全部垒筑高0.8米的子坝,进行一整天的烈日暴晒,许多队员已经晒伤。队长胡志望说:“虽然不是出生在江洲,但是同站一片国土,能搭把手绝对会帮忙的。”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篇4

自7月21日张家湾镇发生特大自然灾害以来,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和积极倡导下,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扬“风雨同舟 互帮互助”的张家湾精神,积极帮助受灾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村党支部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到进一步深化,灾难面前形成的张家湾精神为区域化党建注入了新的内涵。

“天灾无情人有情,助人为乐显真情”,这是张湾镇村党支部送给张湾村党总支部一面锦旗上的真情感言。7月21日深夜,由于河水倒灌,张湾镇村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得知这一消息后,邻近的张湾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感同身受,立即向张湾镇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党总支书记刘国利的带领下,一支50人的施工队伍火速赶往张湾镇村。此时,张湾镇村的街道已成为一片,村民家中的积水也已没过膝盖。面对灾情,来不及细想,50名汉子组成的施工队立即分头行动,迅速展开救灾工作。首先是帮助受灾家庭转移屋内家具,接着又全力向外疏排积水。脏水带来的恶臭令人作呕,但50名抢险队员没有一个嫌脏嫌累,顾不得吃一口饭,顾不得喝一口水,一直从深夜忙碌到中午。仅用两天时间,张湾镇村内的积水就被完全排除。随后,他们又投入到更为紧张忙碌的灾后重建工作当中,全力以赴帮助受灾村民修复毁损的房屋。经过连续五天的奋战,张湾村义务救灾施工队帮助张湾镇村完成了各项重建任务。虽然都瘦了一圈,但看到张湾镇村的乡亲们又过上了安定熟悉的生活,50名抢险队员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场面让人觉得温暖而感动。

张湾村义务施工队还未撤离,附近的村党支部就纷纷加入了张湾镇村灾后重建的帮扶队伍中来。有捐款的,有捐物的,有前去慰问的,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各村广大党员群众对受灾村群众的一份深情厚谊。灾情发生后,中街村党支部主动为张湾镇村送去2万元慰问金,紧接着大高力庄村又送去了2万元,随后宽街村、施园村党支部也都向张湾镇村捐款1万元,真正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天灾无情人有情”。

张湾村对张湾镇村的支援只是全镇村级支部之间灾后对口帮扶的一个缩影。灾情发生后,南姚园村党支部第一时间就出动两辆挖掘机和六辆翻斗清运车帮助重灾村大辛庄村清理灾后垃圾;瓜厂村党支部向大辛庄村送去1万元慰问金;齐善庄村组织党员群众为大辛庄受灾群众捐款3000余元;北许场村为重灾村南许场村送去1万元捐款;并不宽裕的前南关村向受灾村小北关村送去5000元慰问金……其他一些村党支部也纷纷向镇党委提出,要求帮助重灾村恢复重建。面对大家这种迫切的心情,镇党委及时组织召开灾后对口帮扶工作会,会上镇党委充分肯定了部分村党支部自发帮助受灾村恢复重建所做的各项工作,并就对口帮扶工作做了进一步安排,号召所有未受灾或受灾较轻的村党支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受灾较重的村尽快实现正常生产生活,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截止到7月29日,全镇共有40个村党支部行动了起来。其中,后街村、中街村分别派出几十人组成的义务施工队,帮助大北关村、垡头村进行房屋修复;梁各庄村、东定福庄村、烧酒巷村分别向西定福庄村送去了1万元慰问金。贾各庄村作为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也拿出1万元帮助何各庄村恢复重建。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笔“大额支出”,贾各庄村内的党员、村民代表表示一致同意,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篇5

自7月21日张家湾镇发生特大自然灾害以来,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和积极倡导下,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扬“风雨同舟 互帮互助”的张家湾精神,积极帮助受灾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村党支部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到进一步深化,灾难面前形成的张家湾精神为区域化党建注入了新的内涵。

“天灾无情人有情,助人为乐显真情”,这是张湾镇村党支部送给张湾村党总支部一面锦旗上的真情感言。7月21日深夜,由于河水倒灌,张湾镇村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得知这一消息后,邻近的张湾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感同身受,立即向张湾镇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党总支书记刘国利的带领下,一支50人的施工队伍火速赶往张湾镇村。此时,张湾镇村的街道已成为一片,村民家中的积水也已没过膝盖。面对灾情,来不及细想,50名汉子组成的施工队立即分头行动,迅速展开救灾工作。首先是帮助受灾家庭转移屋内家具,接着又全力向外疏排积水。脏水带来的恶臭令人作呕,但50名抢险队员没有一个嫌脏嫌累,顾不得吃一口饭,顾不得喝一口水,一直从深夜忙碌到中午。仅用两天时间,张湾镇村内的积水就被完全排除。随后,他们又投入到更为紧张忙碌的灾后重建工作当中,全力以赴帮助受灾村民修复毁损的房屋。经过连续五天的奋战,张湾村义务救灾施工队帮助张湾镇村完成了各项重建任务。虽然都瘦了一圈,但看到张湾镇村的乡亲们又过上了安定熟悉的生活,50名抢险队员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场面让人觉得温暖而感动。

张湾村义务施工队还未撤离,附近的村党支部就纷纷加入了张湾镇村灾后重建的帮扶队伍中来。有捐款的,有捐物的,有前去慰问的,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各村广大党员群众对受灾村群众的一份深情厚谊。灾情发生后,中街村党支部主动为张湾镇村送去2万元慰问金,紧接着大高力庄村又送去了2万元,随后宽街村、施园村党支部也都向张湾镇村捐款1万元,真正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天灾无情人有情”。

张湾村对张湾镇村的支援只是全镇村级支部之间灾后对口帮扶的一个缩影。灾情发生后,南姚园村党支部第一时间就出动两辆挖掘机和六辆翻斗清运车帮助重灾村大辛庄村清理灾后垃圾;瓜厂村党支部向大辛庄村送去1万元慰问金;齐善庄村组织党员群众为大辛庄受灾群众捐款3000余元;北许场村为重灾村南许场村送去1万元捐款;并不宽裕的前南关村向受灾村小北关村送去5000元慰问金……其他一些村党支部也纷纷向镇党委提出,要求帮助重灾村恢复重建。面对大家这种迫切的心情,镇党委及时组织召开灾后对口帮扶工作会,会上镇党委充分肯定了部分村党支部自发帮助受灾村恢复重建所做的各项工作,并就对口帮扶工作做了进一步安排,号召所有未受灾或受灾较轻的村党支部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受灾较重的村尽快实现正常生产生活,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截止到7月29日,全镇共有40个村党支部行动了起来。其中,后街村、中街村分别派出几十人组成的义务施工队,帮助大北关村、垡头村进行房屋修复;梁各庄村、东定福庄村、烧酒巷村分别向西定福庄村送去了1万元慰问金。贾各庄村作为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也拿出1万元帮助何各庄村恢复重建。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笔“大额支出”,贾各庄村内的党员、村民代表表示一致同意,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篇6

7月21日下午4点至7月22日凌晨3点,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宋庄镇47个行政村中有35个村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其中邢各庄村大部分农田被淹、河道水位上涨迅速,突如其来的大风降雨,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刘文革带领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抢险救援第一线,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提前布置,预防在前

21日上午接到镇政府下发的《预防暴雨的紧急通知》后,刘文革立即召开“两委”班子会议,部署村内防汛工作预案,确保提前谋划,预防在前。按照村内情况,刘文革成立了三个防汛小组,一组负责疏导工作,主要疏导村西口、村积水处的交通安全以及人员安全,防止出现车辆和行人的溺水事故。二组负责抽水工作,在低洼处架两台水泵,随时准备抽水,保证不出现严重积水。三组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在大队值班进行广播宣传。同时安排联防队进行值班,针对出现危房和进水的家庭进行人员疏导,避免出现人员伤亡。

二、坚守一线,抢险救灾

暴雨到来时,刘文革一直坚持在第一线,对全村情况进行巡查,并按照预先布置好的方案开展工作,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多次联系镇重点办、宋郎路施工单位一起商讨应对雨水的方案,并组织党员干部坚守工作岗位。同时,组织挖掘机对出现水流不畅的地方进行疏挖,使汛情得到有效控制。在此期间,由于部分村民家中出现进水的情况,一些村民情绪激动,对村干部不理解,刘文革不急不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三、积极走访,做好善后工作

22日暴雨过后,刘文革立即组织召开“两委”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一方面,组织村民代表下到各户统计暴雨造成的损失情况,宣传防雨自救的相关知识,并组织购买防汛物资,给容易进水的村民每户配发沙袋,引导村民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工作;另一方面,组织村干部到村中走访,深入了解群众所面临的困难,并向群众详细介绍村“两委”班子下一步救灾措施,使群众理解和支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

面对自然灾害,刘文革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篇7

李兵叶,男,197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鸡泽县韩固村党支部书记。

韩固村现有人口3600人,党员81名。村两委干部8人,其中,支部成员5名,村委成员5名,交叉任职2名。

7月19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打破了韩固村群众平静地生活,也彻底打破了李兵叶同志的工作节奏……

按照上级要求,李兵叶带领村“两委”干部开始连夜转移群众。他先是通过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赶紧转移,嗓子都喊哑了。但他没有休息一分钟,就与其他村干部一道挨门挨户叫醒睡梦中的乡亲们。

91岁的建国前老党员张天保,家中人员非老即傻,李兵叶安排专人护送转移;80岁的李振兴,患偏瘫卧床不起,子女全部在外地打工,李兵叶主动安排人员帮助转移;李在社,患脑梗行动不便,李兵叶组织人员将其抬上车送到安置点……

最终,除村“两委”干部和本村水性好、有抗洪经验的抢险队员外,其他人员全部撤离到了安置点和安全地带。

李兵叶一方面组织群众转移,一方面组织由本村青壮年组成的抢险队进行护堤。

洺河流经韩固村段长达1000多米,为了护村,李兵叶带领抢险队员沿河全部筑起了1米高的防洪堤坝。他担心洪水万一决堤从村庄北侧进村,他带领群众在村庄北侧筑起了三道高约1.5米总长近千米的防洪堤坝。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兵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7月21日下午洪水在村庄冲毁了堤坝,疯狂地洪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四处乱窜。当抵达村北堤坝时,由于堤坝阻拦流速明显变慢,在接连冲破两道堤坝后,在第三道堤坝面前停了下来,使村庄得以保全。

7月21日上午,洺河的水位达到峰值。韩固村东有一座通往县城方向的桥,洪水已淹没桥面50多厘米。从上游顺流而下的柴草、树枝和杂物全部被桥南侧的栏杆阻拦,使洪水无法正常流向下游,更糟糕的是桥东侧还有一堵长约20米的墙头,严重阻挡了河水,河水几乎要平岸了。只有把墙头推倒,把树枝、杂物全部清理,才能使水流畅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场的消队队员因为对地形不熟悉,准备调救生艇过来,乘救生艇前去,但需要时间,而当时的情形已是刻不容缓。当地群众对地形熟悉,但由于水流太大、太急,无人敢去。在这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李兵叶同志挺身而出,只身涉水前往。他在洪水中艰难地向着墙头前进。近了,近了,更近了……最于到了墙头下。他使尽全身力气去推,但墙头纹丝不动。当时,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为了村庄不被淹,为了群众的财产不受损失,今天豁出去了!”只见李兵叶奋力地用肩撞、用肘砸。肩膀痛了,他不停歇,肘部流血,他顾不上。一块砖、两块砖……一米、两米……终于,随着“轰”地一声响,李兵叶同志在茫茫的洪水中,以一人之力,将20米长的砖墙踩在了脚下,使得洪峰顺利通过!两岸的干部群众几乎在同一时间,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这掌声代表了干部群众对李兵叶同志感人事迹的高度赞誉,代表了大家对李兵叶同志万分感激,更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比崇敬!

当时,在场的县公安局长李树强,对李兵叶同志竖起大拇指,说:“你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在李兵叶同志的带领下,韩固村在这场30年一遇的大洪灾中,村庄没有进水,人民群众的财产最大限度地得到了保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得到进一步确立,更加突显了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县、镇领导对李兵叶同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李兵叶同志的先进事迹也在十里八乡被广为传颂,一时成为佳话。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篇8

我出生于1995年,因为小时候父母都是军人,所以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我的家庭在部队那种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中培育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自立自强的良好家风,特别是从我记事起,爷爷奶奶就教育我的父母要恪守“诚实守信、厚德载物、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家训,祖辈们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节约”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家规之一。作为一名90后的独生子,应该说从小就衣食无忧,没有吃过什么大苦。但在节约这个问题上,家人一直要求很严,特别是我的奶奶一辈子生活简朴,定了许多规矩。记得小时候,每次到奶奶家,她都会给我讲以前生活的贫苦,儿时穿着的衣服,不但补丁摞补丁,而且多是兄弟姐妹辗转相传下来的。如今条件好了,但奶奶从不讲究吃和穿,她常说:“做人一定要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即便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要节衣缩食,没有必要讲这样那样的排场。”这些话语从小就为我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打下了基础。中学的时候,我一位好同学来家里吃饭,吃完饭放下碗,一看别人吃干干净净,她碗里饭菜剩了一半,赶快又拿起碗把那剩饭扒到嘴里,又一低头把吃了一半的鸡腿,偷偷捡起,塞到嘴里。那个模样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从这件事情我发现原来节约也是会传染的。2000年初,带粘扣的沙滩凉鞋风靡一时,几乎所有的孩子夏天都穿着沙滩凉鞋,款式新潮,非常时尚,我也问母亲要钱在咸宁商场买了一双,虽然价格没有别人的贵也算跟风买了一双,不至于太过落伍,为这一双鞋我高兴许久,穿了两年,鞋子脱胶断裂,家人说要给我买一双新的,我坚持要修补一下,直至修补了三次,满是修补痕迹,鞋底老化掉渣才作罢,至今我还保留着它。

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一般,但是在学习知识方面,父母毫不吝啬,给我报了多种学习训练班,一天赶场子一样,参加各种培训。其他同学们手机、游戏机、玩具样样不缺,我那时什么都没有,但也从不羡慕。奶奶启蒙教育要节俭,学校老师也教育我们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物质能给你带来短暂的快乐,金钱也带你走向欲望的深渊。我遇见许多艰苦朴素的人活得非常快乐,也见过腰缠万贯的人过的非常烦恼,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终身追求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生活条件也好了起来,我也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家风作为一种润物无声的品德,时刻净化着我的心灵,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无声的力量。但是一旦脱离这种氛围的熏陶,如果自身意志力不够坚强,就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侵蚀。我差一点就误入歧途,那是我大学毕业前实习那段时间,我在一家服装公司上班,作为大学生刚刚拿到属于自己赚到的6000多元工资,又没有房贷车贷等生活压力。从小艰苦朴素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花钱的快乐,开始盲目追求物质生活。摩托是买一辆卖一辆,球鞋是越买越高端,短短的半年花光了实习期和大学时所有的积蓄,直到要用钱的时候看见银行卡余额剩了几毛钱时才深深感到自责。回想起父亲,还在买淘宝的平价衣服,母亲还在用我送的千元智能机,已经九十岁高龄的奶奶,还是一如既往的用着五六十年代的老物件,那个艰苦朴素的我却不见了踪影。把心思都用到了玩乐和消费,贪图享乐,消磨了意志,忘记了艰苦朴素,忘记了奋斗目标。于是我暗下决心重新校准人生目标,摆脱物质诱惑,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标,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体现人生价值。去年,我通过艰苦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我们年轻一代要保持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为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创造平安稳定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优秀篇9

7月24日晚,黑暗笼罩下的张家湾镇大辛庄寂静无声,经过“7·21”特大自然灾害的侵袭,这里已是残破不堪,电力、水力的中断更是让村民在黑暗中难以入眠。忽然,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来电了!”一瞬间,窗户里亮起的灯光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通州供电公司总工程师尚博渗着汗珠的脸颊。此时,他已经连续奋战了62小时。

决策:坚定果敢 运筹帷幄

7月21日14时许,暴雨狂袭北京,通州区受灾严重,张家湾镇局部地区更是受到了11级飓风的袭击。狂风暴雨造成了大面积断电,严重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尚博第一时间赶到公司应急指挥部坐镇指挥。在了解受灾情况后,他立即制订抢险方案,组织应急抢修队15支、人员337人、抢修车55辆,并派出专人对防汛重点线路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巡视工作。随后,他立即与通州区应急办取得联系,共同应对暴雨期间电网的各种突发事件。

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已经是晚上9点多,没有顾得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尚博只说了一句:“走,去现场”,就与工作人员顶着暴雨开车赶赴受灾严重的10千伏牛枣路、枣林路沿线和35千伏张马路沿线。现场附近白茫茫一片,路面被淹没,倒塔位于玉米地深处,抢修车辆无法接近。尚博二话不说冒着生命危险从齐腰深的水中涉水前往;行动胜过语言,抢修人员迅速跟上,没有一人停下脚步。

35千伏张马线现场飓风过处树木被连根拔起,屋顶被揭开,34#双杆在风雨中歪斜着,35#、36#号铁塔被拦腰折断倒在田地里。边上有人说,先等等吧,可尚博说:“不行,早一分钟抢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少受一分损失”。

决断:坚持作战 心系百姓

7月22日,雨过天晴,受灾后的张家湾镇大辛庄村在烈日的照射下更显残破。尚博下达命令: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居民用电。他知道,只有有了光亮,老百姓心里才能踏实。

临近中午,抢修人员已轮换休息了几次,可尚博却已经在夜晚的暴风雨和中午的烈日下站立了近二十个小时。在场的抢修人员很是心疼,纷纷劝他休息一会儿,可他却摇摇头说:“抢修完了再说”。

夜幕降临,尚博仍然一丝不苟地指挥着救灾工作,协调车辆、安排人员、制订方案,样样亲力亲为。晚上8时许,村庄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来电了!此时此刻,尚博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随着大片的电力恢复,尚博带领电力抢修队伍点亮了万家灯火,让人们在灾后的黑夜里看到了光明。

决心:坚守奉献 率先垂范

初战告捷,但抢修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7月23日凌晨1时,各类抢修物资陆续运抵35千伏张马路沿线现场,可是杆塔被水冲入田地里,就算是人都很难接近,更别说是抢修机械。16个重达400多斤的塔材,怎么运到距离千米外的铁塔下,没有抢修物资怎么抢修?关键时刻尚博振臂一呼:“同志们,考验我们电力人的时候到了!今天就是用手拖用肩扛,也要在天亮之前把材料运到组塔!”言毕,他带领抢修队员人工抢运物资,单薄的身躯在黑夜里倍显伟岸。凌晨5时,各种沉重的抢修物资搬运完毕,顾不得休息的尚博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下一个抢修现场。

7月24日凌晨2时,随着张马线的发电,这次重大灾害电力抢修工作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可在尚博的心里又开始计划灾后电网重建的事了。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