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精神的论文三篇
【范文大全】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抗美援朝精神的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抗美援朝精神的论文1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把多年积淀的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开始着手宣传抗美援朝,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重新学习和认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有了这种认知和定位,我开始了解我居住的社区周边有关抗美援朝方面的讯息。在一起登山的朋友得知,磨盘山有大连凌水烈士陵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8月15日,我登上了磨盘山,寻找到了烈士陵园,进行了瞻仰。凌水烈士陵园,向世人展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内容的浮雕及碑文,安葬78名大连参加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遗骨,青山松柏,鲜花簇簇,抚慰烈士的英灵。随之我写了一篇散文《瞻仰凌水烈士陵园》,并制作了美篇,以充分表达对英雄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8月29日,我
再登磨盘山,再次拜谒凌水烈士陵园,重新拍照和撰文,写了一个专访《磨盘山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重点突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役,英雄人物和相关资料,以及由抗美援朝战争衍生的经典歌曲和影像作
品,同样制作了美篇。两个美篇图文并茂,配上经典歌曲《英雄战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激昂慷慨的旋律中,激荡人心,涌起情感上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年已70岁的我,越发激起对70年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感。记住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再次致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精神的论文2今年是抗美援朝出战70周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老一辈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志愿军将士及英雄模范们的功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应当让热爱和平成为一种常态,行动起来珍惜来自本人的和平世界。
继承先烈遗志,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赶走了列强,用自己的智慧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用汗水浇灌这片热土,7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极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魏巍耸立,而今,困扰祖祖辈辈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即将被消除,全面同步小康将在我们这一代实现,而青少年,将在未来成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由他们托起,这就需要强化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将优良的革命传统继承下去,发扬开来。
青年一代要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
和平应该被世界各个民族所共同维护,因为只有和平才能幸福和谐的生活。我们放眼至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国家,全国上下满目疮痍,举国境内生灵涂炭,对于他们而言最为珍贵的不是金钱而是和平。普通群众群众,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的儿童所拥有的是
恐惧而不是快乐。我们不会容忍这些悲剧发生在我们的民族之中。
如今全球一体化的程度不断的加深,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也愈发的密切起来,贸易和国民交流也日愈加深,但我们要充分的认知到事物的双面性,合作往往伴随着竞争,诸如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战争。
我们定然会坚守我们的发展成果,维护好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传承先烈红色基因,让热爱个屁成为一种常态。
抗美援朝精神的论文3近日,习总书记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形势和环境更加复杂。应对来自国际敌对势力的挑战与威胁,中国人民可以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得到历史的借鉴和斗争的智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要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以战为魂引领,把“今夜就战”的思想立起来。一是学习历史文化。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等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化,传承文化记忆。二是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眼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才会在工作中奋勇当先,并在逆境中学会生存,才能够站稳立场,坚持原则,百炼成钢。
实践培塑催生,把“备战打仗”的斗志鼓起来。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努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尤其在在错综代表斗争中,鼓舞“士气”,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敢胜。
点滴养成磨砺,把“冲拼硬上”的血性强起来。无论是应对疫情的挑战,还是经济发展的阻碍,抑或是打造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就是斗争精神,必须要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信心和勇气,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越要敢于投身于各种斗争中去,磨意志、练胆
魄、长才干。
强军文化涵养,把“亮剑决胜”的士气提起来。经过抗美援朝这一战争,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必胜的血性铁骨。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抗美援朝的精神不会改变,斗争精神不会忘记,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面对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面对各种的阻力压力,中国人民总能展现大智大勇、锐意开拓进取,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
铭记历史,赓续抗美援朝精神-议论文800字相关作文
血与火交织而成的史诗响彻在硝烟弥漫的鸭绿江,断壁残垣下的枯骨遗骸无声诉说着先辈们前仆后继的跋涉。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不惧,以利剑划破暗夜长空,以热血拯救涂炭生灵,创造出永垂不朽的奇迹。而今国内外局势暗潮汹涌,在此风云激荡之际,吾辈理应铭记历史,赓续抗美援朝精神,心中有志,慨然前行。
龚自珍有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七十一年前,面对贪暴者的无耻行径,无数热血志士勇赴国难,向死而生。鸭绿江畔,长津湖旁,上甘岭地,勇士与阵地同在,英雄与日月同辉。君可见,邱少云面对熊熊烈火,峁然不动,任凭火焰灼身,不发出一丝声响;君可见,黄继光勇堵敌军枪眼炮火,以尔之丹心赤血,挽既倒之狂澜,“苟利于国,何惜此身”,为后续我方夺得高地做出巨大贡献。艰苦鏖战,万里山河,先辈们的鲜血染红了鸭绿江;蚍蜉撼树,力守高地,英雄们的呐喊声震寰宇。七十一年后,山河无恙,大地皆安,仍记烈士功勋,光辉不灭,千古永垂!
“忠魂埋风骨,吾辈需铭记”。历时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孕育了抗美援朝精神,她是英雄烈士们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志愿军战士为国捐躯,抛洒热血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御外敌的团进奋进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守卫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卅载光阴过,精神始终存。抗美援朝精神,历万年祀,与天地同壤久,共三光而永光。
昔日精神仍长存,今朝承志迎挑战。当今局势纵横捭阖,暗潮涌动。国外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思想虎视眈眈,大行其道;国内“台独”、“港独”势力别有用心,企图分裂中国,吾辈应承先人抗美援朝精神之火燎原,启后世灼灼韶华之奋进——面对自身发展,弘扬志愿局战士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战斗精神;面对波云诡谲的国际形势,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致力于维护世界多极化发展,守护正义和平。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从哀鸿遍野,满目疮痍的战场到今日葳蕤蓬勃的新时代,有人不惧炮火,血洒黄沙;有人躬
身案牍,投身建设。身为当代青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更应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迎接挑战,砥砺前行!
抗美援朝议论文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的历史里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利益和尊严,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抗美援朝的背景、历史、原因及其影响。
首先,抗美援朝的背景是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半岛的政治局势十分紧张。重要力量之一的美国在朝鲜建立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基地,亚洲后勤事务总部设在东京,通过垄断、奴役朝鲜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压迫朝鲜人民。这种霸权行为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注。
其次,中国参加朝鲜战争又是如何的?1950年10月19日,美军在朝鲜半岛南部越过了三八线,进入了朝鲜。中国政府随即宣布抗美援朝。当时,中国军队规模不大,缺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战斗技术,但以决心、组织和战斗力为支撑,确保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说,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一次光荣的“小巨人之战”。
第三,什么是抗美援朝的原因?首先,朝鲜战争是一场代表正义的战争。由于美国的介入,朝鲜成了美国压迫的对象,并且美国疯狂侵略中国的一部分领土,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因此,中国人民决定参加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
其次,抗美援朝也是中国在建立声望和地位方面的重要平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这场胜利,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声望和地位。
最后,抗美援朝的影响是什么?第一,在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政治地位方面,抗美援朝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威望,为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埋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中国的军事实力方面,抗美援朝为中国的军事实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第三,在中国的文化和民族主义方面,抗美援朝加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事件。它代表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尊严,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在历史上,它为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并加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文化和民族主义。今天,抗美援朝的胜利依然是中国民族自尊心的象征,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发展和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抗美援朝战争论文
论抗美缓朝战争
摘要:抗美缓朝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反美帝国主义战争中一次重大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再次向世界展现了我军的实力和意志,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出近代史上壮丽的一页。同时,抗美缓朝战争是世界尊重中国的开始。本文通过分析朝鲜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以便更加清楚了解抗美缓朝战争。
一抗美援朝的原因:
(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二)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1950年6月七日杜鲁门再度命令美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另外,美国对中国国内进行各方面的渗透和破坏。大有要将我新中国颠覆的企图。因此,我们不得不战。
(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美军方面,由于担心朝鲜情报人员及破坏分子混入南逃难民,因此对成群的难民进行扫射。经公开的美军屠杀平民行为有老根里事件,以及信川郡大屠杀。此外美国飞机还对城市及平民目标进行了轰炸。韩国军队方面,在韩国军队收复的本国领土以及随后占领的朝鲜城市及乡村中组织“治安队”、“灭共团”等组织,对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被怀疑为亲共人士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处决。
(四)美国妄图借朝鲜为跳板,对新中国进行更严重的破坏和侵略。我国领导人深悟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决定出兵。
二:抗美援朝的经过:
抗美援朝期间我军历次的大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发起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该次战役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其中著名的战役“云山战斗”中重创美军"开国元勋师"此战,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和南朝鲜军15团大部,毙伤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坚定了志愿军的战斗信心。第一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面告捷结束。
第二次战役
清川江围歼战:最可爱的人美誉神州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教育了几代人的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著名的清川江围歼战中。清川江围歼战给予美第9军以重创,粉碎了联合国军意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言,在志愿军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面临全部被歼的危险”,可是一次失利并不能将美国吓倒。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志愿军发动了第二次战役。
激战中,112师335团3连进至松骨峰后,与敌遭遇,该连立即占领路旁高地,在毫无工事依托的阵地上,与蜂拥而至的美军激战5个多小时,始终未让美军前进一步。美军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下,集中数十门火炮和近20辆坦克对该连阵地猛烈轰击,并以飞机投下了凝固汽油弹,将高地打成一片火海,步兵随后一拥而上。3连在人员伤亡较大、粮弹殆尽的严峻情况下,毫不畏惧,所有能战斗的人员,包括伤员,带着满身的火焰,奋勇扑向敌军,用枪托、刺刀、石头,甚至用牙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肉搏,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后来,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据3连的英雄事迹,写成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3连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此,祖国人民把一个崇高的称号---最可爱的人,送给了志愿军全体将士。
第三次战役
此战著名战役“高阳追击战”
1950年12月31日黄昏,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向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并很快突破其防线向纵深发展。
此时,已连续遭受志愿军两次战役打击的联合国军已成惊弓之鸟,对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攻势稍作抵抗,就仓惶逃跑,像决了堤的洪水一般……联合国军被迫于1951年1月2日开始实施全线撤退,只留一部兵力在汉城以北进行掩护,继续阻止志愿军进攻。志愿军乘胜追击,直逼汉城,1月4日下午,志愿军攻占汉城。而此时杜鲁门政府的另一个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半岛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4月11日,杜鲁门最定免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马修·李奇微将军接任。
第四次战役
著名战役“横城反击战”:天兵天将敌胆寒
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一次作战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他所说的这次战斗,就是志愿军第四次战役中著名的横城反击作战。
联合国军重整旗鼓,于1951年1月25日开始,集中其所有地面部队23万人,在空军支援配合下,全线发起了反攻。
此时,志愿军已连续打了三次战役,部队减员严重,物资补给十分困难,刚刚进入休整。鉴于美军的猖狂进攻,志愿军总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决定发起第四次战役,命令各部队停止休整,采取西顶东反的方针,转入防御作战。由于缺空现代化空军编制,使得志愿军在
朝鲜战场上没有所谓前线与后勤的区别,整个战线几乎曝露于美军的狂轰滥炸,空袭猛烈之下,只能利用夜战突击。战场上缺乏新鲜果蔬,我们的志愿军普遍患有夜盲症,更不利于作战。由于我们的后勤供应落后,志愿军的士兵只能背负五天的粮食,到了第七天弹尽粮绝,不得不停止进攻,联军趁机发动“屠夫作战”和“撕裂作战”,志愿军在联合国军的立体作战的炮火下挨打,损失异常惨重,士兵经常整营的战死。51年3月14日,志愿军放弃汉城。第四次战役以失败告终,但是志愿军仍然将联合国军阻滞在三八线附近,消灭联合国军78000多人。
上甘岭战役:迫使美军最后认输
黄继光,一个值得中国军人骄傲的英雄。这位用胸膛堵枪眼的特级战斗英雄,就产生于上甘岭战役。为了挽救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提高谈判桌上的要价,同时给参加联合国军的其它国家一点胜利刺激,以便让他们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生命,联合国军决定发动金化攻势。为粉碎金化攻势,志愿军进行了著名的上甘岭坚守防御作战。
在上甘岭这块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了3个多师6万余人、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山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然而,志愿军的阵地屹然未动。这次战役,共毙伤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4架。参与策划这次进攻的美国军事专家哀叹: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上甘岭的志愿军部队全部消灭。
金城战役:抗美援朝最后一战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和我军历史上惟一一次向坚固阵地之敌发起的进攻战役,创造了阵地进攻战的经验。此次战役,志愿军火炮和炮火的密度达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高水平,整个战役消耗弹药1.9万吨,相当于志愿军前五次战役消耗弹药总和的2.2倍,充分表明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1953年7月13日黄昏,志愿军撼天动地的大炮轰鸣声拉开了战役帷幕。西集团203师穿插分队先头侦察班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化装成南朝鲜军,通过了重重哨卡,摸到了南朝鲜
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侦察班立即发起突然袭击,打毁了该团的指挥系统。部署于周围的南朝鲜军失去了指挥,迅速溃乱。这就是后来在国内广泛流传的奇袭白虎团。志愿军的攻势震惊了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第三任司令官克拉克亲自飞临前线督战,并调集了8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支援下全力反攻,企图夺回失地。志愿军遂转入防御,与敌展开了反复的阵地争夺战,共击退敌军反扑1000余次。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此战,共歼敌5.3万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三抗美援朝的意义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二)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美国妄图以朝鲜为跳板来对新中国进行侵略的想法得以灰飞烟灭,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
(三)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更是我们意识到要想独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坚强的现代化军队。这对我国军队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不复存在了。”不仅如此,此战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爱国情怀,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自豪的事情。
(五)建立巩固的国防。富国和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抗美援朝
吴利娜
10101910107很早就知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故事,大概的印象就是美国打朝鲜,中国认为美国的目标在于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毅然派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最终,中国志愿军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虽然有这样一个概念,但是对于抗美援朝战争还是存在一些疑问。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政权还未稳定,安定求发展无疑是当时中国的主要任务,为什么中国要与当时的超级大国美国发生如此正面的冲突,如此拼命的跟美国打这一仗?除此之外,中国在武器条件如此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到底是怎么战胜强大的美国的?这场战争的胜利,又到底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查史料,试图重新走回当时的战场。
据中方刊物统计,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万余人次,阵亡、病故171,687人,负伤22万人(扣除多次负伤人次),合计伤亡39万人,中朝军队伤亡总人数约63万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整个朝鲜战争中,中国还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的,那么中国到底为什么不惜代价援助朝鲜呢?
目前国内有些观点认为:为挽救朝鲜而进行抗美援朝得不偿失,对中国带来一场长期的灾难。美国干涉朝鲜战争旨在解决朝鲜问题,对中国没有第一,加入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当观众的话,完全可以与美国发展关系,抓住对外开放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
但是,仔细推敲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采取的一系列行为,不难发现,美国不会威胁中国安全的说法,是不成立的。美国占领朝鲜半岛后立刻进攻中国东北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美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本身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就构成了威胁。当一个并非朋友的人扛着枪炮在你的身边炫耀武力的时候,却硬要你相信他并不对你构成危险,这显然是难以信服的。
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一开始就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美国武装力量多次侵犯中国凌空,扫射轰炸中国人民,破坏中国商船在公海上的航行权利,进行强
制检查,其扩大东方战争的企图很明显。在美国企图越过三八线,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时,中国已经必须对此采取措施,抗美援朝成为捍卫国家安全的唯一正确选择。
那么,一方是因连年战争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人民急需休养生息、军队基本上没有海空军、战士长期靠炒面果腹的中国,一方是GDP总量占全世界的80%以上,战争经验极为丰富、武器装备最为精良、后勤保障无比充裕的强大国家集团。为什么中国志愿军可以取得胜利,逼得美国不得不和呢?
首先,美国的自大和轻视,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刚开始美方并没有将中国军队看成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对手,首任司令官麦克阿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警告置若罔闻,后来终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一次会议中,杜鲁门问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您认为苏联和中国干涉的可能性如何?麦克阿瑟坚决的、不容怀疑的态度让在场的人于事后的多年中依然印象深刻:可能性很小。如果他们在头一两个月进行干涉的话,那将是决定性的。我们已不再担心他们参战。我们已不再卑躬屈膝。中国人在满洲有三十万部队,其中部署
在鸭绿江沿岸的大概不会超过十至十二万人。只有五至六万人可以越过鸭绿江。他们没有空军。现在我们的空军在朝鲜有基地,如果中国南下到平壤,那一定会遭受极为惨重的伤亡。可见,美国从一开始就太小看中国军队的捍卫国家的决心和潜力了。
除此之外,中国领导集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系列正确的决策和志愿军无比的勇气和捍卫国家的决心都是取得这场胜利的主要原因。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志愿军不断实施的近战、夜战、肉搏战等战法,不但使联合国军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和其他重武器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也猛烈冲撞着所有敌军的心理防线
。尽管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志愿军们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对孤立分散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
毫无疑问,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集体出兵朝鲜的决策勇气和意志,特别是志愿军指战员在朝鲜战场上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视作“纸老虎”的战争勇气,是赢得朝鲜战争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我觉得有一篇史料的总结十分准确:“朝鲜战争的和
局是这场战争(中国称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其胜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和局,是美国等侵略军败退、中朝两军推进到“三八线”地区后的和局。对美国等侵略者来说,“和”就意味着失败,它只是避免了更大的失败,而不是有没有败的问题;对中朝人民来说,“和”就意味着胜利,是相当伟大的胜利,而不是有没有胜的问题。”
这场战争最终以“和”为结束。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整个战争对于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走向独立自主的开始,也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但是与此同时,中美两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长达20年的敌对状态,使中国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有利机会,除此之外,中国被联合国长期拒之门外,并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与遏制,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尽管中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但是,这场战争是在当时那种情形下捍卫国家主权,保卫领土完整唯一的方法,我们现在的自由生活和中国志愿军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是分不开的,而在战场上失去宝贵生命的人,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