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胃肠道胀气,中医有妙招

胃肠道胀气,中医有妙招

蔡冬

胃肠道胀气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属于消化内科的诊治范畴,其诱因非常多,而且治疗也相对困难,常常是治了又犯、犯了又治,着实让人苦恼。那么,如何缓解乃至根治胃肠道胀气呢?笔者总结了一些中医学方法,如果您正好被胃肠胀气所困扰,或许对您有所帮助。

多种原因可导致胃肠道胀气

胃肠道是人体进行食物消化的重要器官。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内,被胃酸初步溶解,形成食物残渣,然后进入小肠,在消化液的帮助下,由小肠在持续的蠕动中吸收其中的能量(淀粉、碳水化合物、麦芽糖)及其他物质,随后在大肠中形成粪便,最后排出体外。在肠道蠕动功能下降情况下,食物残渣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可增加气体形成,且肠道蠕动功能降低导致气体排出不畅,就出现了胃肠道胀气。

临床观察发现,以下几种情况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或降低,进而引发胃肠胀气: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会造成消化不良,引发胃肠胀气症状;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下,胃肠道内可因为菌群异常而产生过多气体,且无论是菌群紊乱还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均会造成胃肠道活动能力减弱,形成胃肠道胀气;
食用含纤维素较多的粗糙食物可增加肠腔容量并影响正常蠕动从而导致胃肠道胀气;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而致食物发酵产生气体,从而导致胃肠道胀气;
便秘、肠梗阻或肠壁张力减弱时,肠道内可积聚过量气体、液体或者固体粪便,从而导致胃肠道胀气;
熬夜可造成生物昼夜节律失调,影响消化系统的昼夜节律,可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肠道积气。

此外,吞气症患者会在下咽食物时吞入大量空气;
精神因素或某些胃肠道疾病使唾液增加时,也可随唾液吞入较多空气;
大量饮水或饮料时,也易吞入较多空气,这些情况会造成暂时性或偶发性的胃肠道胀气。

胃肠道胀气的主要表现为嗳气(打嗝)、腹胀、腹痛、矢气(放屁)。症状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可能会伴有晨起口干、口臭、咽喉不适、久坐腹部不适、腹部胀大等表现。

揉按腹部,快速缓解胃肠道胀气

依据胃肠道发生时间的不同,笔者在这里将其分为餐后胀气和日常胀气两类(非医学分类,主要是便于区分)。

餐后胀气的发生一般是肠道本身存在积气,在饮食后食物对胃肠道形成压迫,导致胀气感明显。中医学一般主张按揉腹部经络来缓解胀气,但非专业人士可能无法记得相关经络穴位。那么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先将手搓热(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这一点特别重要),然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揉腹部,以增加对局部组织的刺激,起到类似推拿针灸的效果,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气体排出,以缓解不适。

日常胀气一般是指餐后2小时或更久时间之后出现胃肠道胀气。这种情况通常也可采用腹部按揉方式缓解,但是效果一般;
如果环境允许,建议进行抱膝屈曲,重复几次,可以压迫肠道气体排出,以缓解腹胀。

中医妙治胃肠道胀气

中医学认为胃肠道胀气与肝郁气滞和脾虚气滞相关,多由日常生活节律失常、情绪不畅、饮食不当引发。因此治疗需要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如尽量规律作息,不熬夜;
多运动,保持好心情,戒烟戒酒;
三餐定时定量,吃饭细嚼慢咽,避免或少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萝卜、卷心菜、西兰花、甘蓝、红薯、韭菜、芹菜、洋葱、苹果、瓜类以及较咸的食物;
少喝碳酸饮料及奶类(乳糖不耐受者);
不嚼口香糖、槟榔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请专业中医师辨证施予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中医外治法 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非口服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式包括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耳穴压丸等。这些治疗方式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通络调气,从而畅达人体气机。例如,针灸治疗可以选择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脾腧穴、胃腧穴等穴位来调理脾胃,促进胃肠蠕动,以减少胃肠道胀气的症状;
中药穴位贴敷主要选择具有温通或行气作用的中药,打粉后调成膏状贴敷至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等穴位,从而起到行气通腑,缓解胃肠道胀气的作用。

中药内服法 中医学讲究内外并治,因此在外治法的基础上可以联合一些行气、通腑的中成药来治疗胃肠道胀气。常用的药物有气滞胃痛颗粒、开胸顺气丸、沉香舒气丸、木香顺气丸、四磨汤口服液、加味四消丸、六味安消胶囊等。此类药物的优点是方便携带,安全可靠。

如果是久治不愈的胃肠道胀气,可请专业的中医师结合临床查体、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处方针对性的中药方剂。比如,症见腹胀、两胁胀满、攻窜不定,打嗝,叹气,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者,多为肝郁气滞证,可选用疏肝解郁、行气导滞的方药治疗,如木香顺气散;
症见腹胀、口苦口臭、大便黏腻不爽、肢体困重、口干、口渴但不愿饮水者,多為脾胃湿热证,可选用清热祛湿、理气消滞的方药治疗,如三黄泻心汤、枳实导滞丸等;
症见腹胀、厌食、反酸、口苦、打饱嗝,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臭、大便不爽者,多为饮食停滞证,可选用具有消食和胃、理气化滞作用的方药进行治疗,如保和丸加减;
症见腹胀肠鸣、脘腹胀满、心烦口苦、恶心、大便溏泻者,多属寒热错杂证,可选用消胀散痞、药性平和的清热祛寒药物治疗,如半夏泻心汤加减;
症见腹胀、食少、大便溏而黏腻不爽、肢体困倦等症状者可能责于脾虚湿阻,可选用具有健脾和中、化湿理气的方药治疗,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症见腹部胀满、遇冷加重、喜热饮、喜热敷、四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等症状者,多为中焦虚寒证,可选用温补脾阳、行气消胀的方药治疗,如理中汤、平胃散等;
症见腹胀,伴有大便干燥、口干或口臭、喜欢喝水者,多是肠燥津亏,可选用增液养津、清热润燥的方药进行治疗,如麻子仁丸、增液承气汤加减。

总之,胃肠道胀气的原因较多,西医通常将其作为胃肠疾病的附属症状来治疗,而临床有大量患者经过检查并未发现确切的胃肠道器质性病变,但却长期存在腹胀、嗳气、矢气等症状,针对这类患者中医则主张通过调和脾胃气机来改善胃肠功能。中医外治法可快速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安全快捷的优势;
辨证服用中药则为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副作用小;
中医外治加辨证内服可谓内外并修,标本兼治,可使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猜你喜欢 症见行气方药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3期)2022-11-24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家庭医学(2022年2期)2022-03-24《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基层中医药(2021年10期)2021-06-05家庭解酒方药集锦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家庭医药(2020年21期)2020-01-03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人人健康(2017年17期)2017-10-20腰背痛:揉按委中穴人人健康(2017年7期)2017-04-11“体-量-效”方药关系应用探讨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年3期)2015-07-31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法方药研究进展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