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蔡爱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能源安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盐城把建设绿色能源之城作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盐城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布局盐城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建设绿色能源支撑。
一、盐城打造绿色能源之城的基础
盐城东临黄海,区位优势明显,风光资源禀赋丰厚,新能源产业基础扎实,多重发展战略叠加,为建设绿色能源之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优势突出的先天条件
盐城在资源禀赋、要素集聚、发展战略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为建设绿色能源之城提供了先天条件。
一是风光资源异常丰富。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683万亩沿海滩涂,具有巨大的风光资源。全市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接近8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达3000-3600小时,是江苏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沿海风电可开发总量占江苏风电可开发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另外,盐城是江苏太阳能资源富集之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达1400至1600千瓦时/平方米,年平均光照时间在2280小时左右,年发电利用小时数1200小时左右。无限的风光资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也为建设绿色能源之城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是区域优势不断凸显。随着高铁的全面开通,盐城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加速改变了盐城区域发展格局,“1+8”高铁布局使盐城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个重要的高铁枢纽。盐城四个港区全部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南洋国际机场开通韩日全货机航线,覆盖国内千万级枢纽机场。伴随交通条件的改变,盐城区位优势不断突显,盐城成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韩(盐城)产业园或国务院批复设立,一批优势资源正不断涌现盐城,为绿色能源之城建设提供了优势资源要素。
三是重大战略叠加融合。目前,盐城面临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融合,这些重大战略机遇为盐城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连接东北亚和长三角两大市场的重大枢纽,建设长三角北翼能源高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撑。而且,盐城是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良好的品牌优势为未来盐城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千载难遇的时代机遇
“双碳”目标新使命、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盐城建设绿色能源之城提供了千载难遇的新机遇。
一是“双碳”目标赋予了盐城绿色能源之城新使命。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国向世界做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双碳”目标的提出赋予了盐城新的使命。近年来,盐城大力实施“风电与光电立体布局、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战略,自觉将自身的产业有机融入世界产业链条,强化新能源风电光伏领域龙头领军企业招引,全力拉长新能源产业链条,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双碳”目标赋予了盐城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新的使命,也为盐城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是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赋予了盐城绿色能源之城新动力。根据世界能源发展新格局、新趋势,我国审时度势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将全面推动我国能源产业从传统化石能源向绿色新能源转变。盐城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布局早、规模大、体系全、配套优,必将在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背景下获得更快发展。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也必将为盐城绿色能源之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是“双循环”发展格局赋予了盐城绿色能源之城新空间。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着眼新发展阶段,适时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格局。“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能源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另外,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国家大循环格局,在国际范围内扩大新能源产业供给链和产业链。当前,盐城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占全球十分之一,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具有显著优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空间,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三)初具规模的产业根基
经过多年的深耕厚植,盐城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业规模不断增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技術创新不断突破,产业配套不断完备。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增大。截止2022年底,全市共有新能源规上企业157家,其中晶硅光伏产业链规上企业69家,包括光伏装备企业44家,光伏发电企业25家。157家新能源规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501亿元。截止2023年6月底,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17.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总装机、风电装机规模列全省第一,光伏装机规模列全省第二。“十四五”末,全市海上风电规划容量3297万千瓦,光伏规划容量2710万千瓦,超过全省70%。
二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近年来,持续推进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和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东台、大丰、射阳、阜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大新能源重点板块,重点打造晶硅光伏、风电装备两条地标产业链,加快向科技研发、检验检测、运维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打造全球新能源产业基地。天合光能、阿特斯、协鑫、润阳、悦阳、正泰新能源等一大批光伏龙头装备制造企业竣工投产。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中车电机、中材科技、时代新材、京冶轴承、长风海工等一大批风电装备企业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三是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近年来,盐城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相继建成了金风科技大型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华能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中车电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海上风电实训平台、风电领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内CIGS-BIPV项目等多个项目成为国内、省内“首个”创新示范工程。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方面多家企业获得几百项发明专利。
四是产业配套不断完善。盐城一方面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一方面持续完善产业配套。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盐城累计完成电网基建项目142个,总投资152亿元,建成投产500千伏滨响、丰汇、九龙口输变电工程,220千伏电网分为南、北两片运行,形成安全可靠的环网结构。全力推进500千伏沿海二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海上三峡”输电平台,推动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演变,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盐城新型电力系统,充分保障海上风电向中远海域拓展、大规模连片开发的需求。另外,盐城及时出台了《盐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规划》等产业配套政策,推进新能源产业有序发展。
二、盐城建设绿色能源之城的短板
盐城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产业链、要素保障、消纳能力、交易机制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能源之城建设。
(一)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当前,无论是风电产业还是光伏产业,产业链都存在一定的短板。风电产业链方面,一些核心零部件还不能实现自足。例如,配套大兆瓦机型的主轴轴承和变流器的核心部件国内不能自主生产,需要高度依赖国外进口。光伏产业链方面,盐城主要还是集中在装备制造环节,研发设计、检测检验、运维服务等环节都相对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另外,全市新能源企业中绝大数企业自身没有研发中心,公共研发、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也严重缺乏,这些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要素保障亟待加强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配套设施、物流、资源约束等方面的要素保障要求非常高。但是,从盐城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来看,新能源产业要素保障亟待加强。例如,人才要素方面,高层次管理人才、研发人才、特种设备操作维护人才都相对缺乏。本地高等院校在新能源产业培养方面相对滞后,不能有效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配套设施方面,由于施工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大一级自然环境的言行,风电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要素方面,由于内河航道等级以及一些县市区道路条件限制,一些大型风电设备运输出现严重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三)消纳能力亟需提高
盐城新能源产业不仅面临着大规模开发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消纳能力的挑战。一方面,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大,而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消纳体系不完善,电网消纳能力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电网消纳能力方面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配套接网工程和电网加强工程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于新能源本体工程建设进度。二是输送能力相对不足。由于配套电源建设滞后或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限制,盐城新能源电力输出的供给能力大于江苏电网北电南送的运输能力,电力输送存在一定的缺口。
(四)交易机制有待创新
随着电力市场化建设深入推进,传统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不能满足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亟待进一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创新市场交易机制。由于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电量不断扩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火电平均上网电价水平,对新能源企业“保量不保价”部分电量盈利空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新能源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模式还不够明确,新能源发电企业仅能作为辅助服务费用分摊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盐城建设绿色能源之城的路径
放眼未来,盐城应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瞄准新能源产业技术装备前沿,按照高端、集聚、多元、协同原则,积极构建“风光火气氢”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绿色能源之城。
(一)优化总体布局,建强载体平台
绿色低碳是国际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盐城建设绿色能源之城符合世界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盐城应结合绿色能源之城建设目标,从全市能源禀赋、产业根基等方面综合考量,不断优化全市新能源产业总体布局。首先,按照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要求,在全市域构建新能源产业空间协作体系。围绕风电和光伏两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和光伏产业集群两大优势产业集群。其次,按照各县市区现有新能源产业发展实际,優化建设大丰风电产业园、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射阳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园、东台风电产业园、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园、滨海风电产业园、响水风电产业园、建湖光伏产业园等八大园区,为盐城建设绿色能源之城提供高质量载体平台。
(二)做强风光产业,突出竞争优势
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是盐城新能源产业的优势。盐城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进一步做强两大产业,突出竞争优势。风电产业方面,加快推进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风场开发、工程安装、运维服务等风电全产业链建设,推动传统风电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跃升。根据风能资源分布,有序推进近海、远海风能开发。围绕高端产品、关键技术和缺失环节,聚焦风电产业链重点发展领域,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积极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光伏产业方面,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有序发展集中式光伏。创新“光伏+交通”、“光伏+建筑”、“光伏+农业”、“光伏+旅游”、“光伏+工业”等新型应用模式,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光伏智能制造和光伏装备制造,推动光伏装备制造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瞄准未来方向,拓展产业空间
盐城应瞄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加快布局培育储能、氢能等未来产业。储能产业方面,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电网侧储能合理布局、用户侧储能项目建设,推动储能多元应用。创新储能商业模式,推动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规划储能园区建设,招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全力打造集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储能集成、运行检测为一体的储能全产业链。氢能产业方面,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优化氢能產业空间布局,围绕氢气制备与提纯环节、储运环节、氢燃料电池环节,加大招引氢气制备与提纯制造设备、低温液态及高压气态储氢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核心环节的重点企业,夯实氢能产业发展根基。
(四)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能力
聚焦新能源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以成套化、智能化、高端化为目标,以现有电力电器装备制造企业为基础,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优化自主配套业务服务,增强配套服务能力。电力配套产业方面,积极招引国际国内知名电力电气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压输电电缆、智能变电站、配电变压器等输变配电电力系统与装备,推动输变配电装备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综合能源服务方面,加快构建现代能源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全力发展一体化功能、效能管理、售电运营、充电服务、电能托管等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加快形成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新业态。
(五)推动多元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盐城应推动新能源多元创新,拓宽新能源应用场景,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海上风电方面,推动海上“能源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实现海洋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在全国率先启动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光伏方面,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开发光伏一体化( BIPV)项目、“光伏+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光伏+”项目,延伸光伏产业链条。市场交易方面,加快建设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平台,创新分布式发电直接交易产品,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交易试点建设。坚持数字赋能,加快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和创新运用。
(六)强化要素保障,筑牢基础支撑
紧紧围绕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实际,加快补齐要素保障短板。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新能源接网工程,优化新能源接网管理流程,构建灵活调度体系,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持续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和能力。服务体系方面,联合国内外新能源领域领先的行业领军企业、高端研发机构,聚集创新要素,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打造特色专业孵化器,搭建技术创新联盟,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融资、物流、用能等生产经营性成本。人才引培方面,紧扣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海内外招引优秀新能源人才和团队。依托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开设新能源专业,采取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快补齐人才短板。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涵
猜你喜欢 盐城风电新能源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非遗盐城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东方湿地之都”——盐城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海上风电跃进隐忧能源(2018年6期)2018-08-01分散式风电破“局”能源(2018年6期)2018-08-01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能源(2018年8期)2018-01-15买不买新能源汽车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40期)2016-11-02重齿风电风能(2016年12期)2016-02-25“新能源门”的背后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