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斯
抗生素滥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背后可以发现,人们普遍对于抗生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本期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常用抗生素的剂型
抗生素剂型众多,主要包括——
●口服药:治疗全身性的各种细菌、霉菌感染,例如肺部、腹部、泌尿道感染等等。
●外用药:主要用于皮肤疾病。
●针剂:严重感染或无法口服的病人。
●眼药水:治疗眼睛细菌感染,例如细菌性结膜炎。
●耳滴剂:治疗外耳道细菌感染。
●植入物:常用于骨骼感染。
抗生素应用是有原则的
? 严格掌握适应证: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才使用抗生素,需要医护人员通过症状、体征及一些专业的实验室和病原微生物检查来确定。可以明确的几个基本常识是:病毒性感染的疾病、无条件的预防性用药、无感染征象的发热都不是抗生素的应用指征。
? 根据药物敏感情况选择用药:有条件的尽量做病原学和药敏试验,条件不允许的凭经验选择可能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避免长时间大剂量的应用广谱抗生素。能口服用药的尽量选择口服,最后才选择静脉用药。
? 选择正确的服药方式:每种药物进入身体被吸收到血液中都有一定的浓度,即血药浓度,只有达到有效浓度时,病情才会好转。近年来,有关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理论已得到临床验证。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是指抗菌药物的抗菌效应主要取决于其血药浓度高于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当其杀菌效应达到饱和状态时,再继续增加血药浓度,其杀菌效应不会相应增加。这类药物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除外)、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万古霉素、氯林可霉素与氟胞嘧啶类等。使用此类药物时,采取多次给药或持续脉给药方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是指抗菌药物的抗菌效应主要取决于其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具有浓度依赖性。这类药物主要包括甲硝唑、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使用此类药物时,每日单次足量给药可有效提高抗菌疗效,同时可有效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延长抗菌药物后效应、降低毒性。
? 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和方法:一般情况下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如因手术要预防使用,也要严格遵循原卫生部颁布的预防用抗生素的应用指导原则。
? 合理选择联用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的指征,如因病情必须联用两种或以上抗生素以增强抗菌效果时,应避免联用毒性反应有叠加、相互间疗效产生影响或同一类型的药物。比如青霉素类G与红霉素联用,疗效反而会降低。
? 尽量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因外用易引起耐药菌的产生,同时还可能导致变态反应。
应用抗生素需了解过敏史
? 详细了解过敏史: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用药是否出现过敏情况及家族中其他人使用抗生素的过敏情况,避免再次使用曾经出现过不良反应的药品。严格执行皮试常规,尤其是现在一些口服的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也需要做皮试,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要求用药。
? 特殊人群谨慎使用:对儿童、老人、孕妇及肝肾功能不良的这一类特殊患者来说,在服用抗生素时有各自不同的注意事项。比如:老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使药物代谢减慢,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因此,用药剂量和用药的间隔时间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调节。随着合成功能的减退,老年人体内维生素生成较前减少,此时如长期应用抗生素会进一步抑制维生素的合成,引发口腔溃疡、舌炎等,且老年患者服用药物种类多,有时会对抗生素的疗效、代谢产生影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诱发原有的疾病。
一些食物可能影响药效
? 食物的影响:一些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啤酒会增强红霉素的疗效,同时另一些食物如葡萄柚、柳橙汁因诱导红霉素在体内代谢加快,也能降低红霉素的疗效;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赛普沙辛),不能和有咖啡因的食物共用,会增加心悸的风险;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能跟乳制品、钙片一起吃,否则会大大降低吸收效果。此类抗生素会和牛奶、钙片中的金属离子螯合,降低吸收及疗效。如果要吃上述食物或保健品,至少要跟抗生素间隔2小时。
服用含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等)期间严禁饮酒,应该注意的是在停用此类抗生素药物14天内,均应避免饮酒或进食含酒精制品(如黄酒、啤酒、酒芯巧克力等),也应避免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尤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
? 药物间相互作用:如青霉素有不能与碳酸氢钠配伍的禁忌,因其通过抑制或者诱导肝药酶的功能,影响抗生素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如大环内酯类、抗真菌药物多是肝药酶的抑制剂,与其联用的其他抗生素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可导致药效增强,也可使副作用增多;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西咪替丁等则是肝药酶诱导剂,与其联用的抗生素代谢增快,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减少,疗效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