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佳敏 祝姚玲
12岁男孩说:“有同学欺负我!”
父母说:“别计较。”
后来,孩子变得沉默、顶嘴、厌学。
前不久,12岁的晨晨(化名)因反复头痛但检查不出原因,被父母带到浙大儿院心理科就诊。一开始,面对陌生的医生和着急的父母,晨晨异常沉默,一言不发,直到父母离开,在心理治疗师陈纹共情的理解和耐心的引导下,他才开始吐露心声。
原来,他对父母的不满和不信任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萌生。那段时间,晨晨在学校过得并不开心,觉得有同学有意无意地欺负他。满腔愤懑的他回家告诉父母自己也要重重反击回去,然而并没有得到父母支持。
他清晰地记得,父母跟他说:“不要太计较,不理那些人就好了。”还没等他回复,父母紧接着说:“与其关注这点小事,还不如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学习好就不会被欺负了。”
父母的话,让他分外委屈,自己的苦楚不被理解,遇到困难只能孤军奋战。这件事让他记忆深刻,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事,让他有同样的感受,甚至很多时候他都记不清究竟有哪些事了,但内心的感觉却是一样的。他觉得,所有事情似乎都在证明一件事情:“从小到大,他们只关心我的成绩,根本不关心我”“他们从不听我的”“也许他们根本不爱我”。正因为如此,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后来什么事都不愿和父母说。慢慢地,开始跟父母对着干,他们让他向东,他就向西,再到后来,父母越想他学习好,他就越不想去上学。
了解到晨晨满腹抱怨背后藏着诸多对父母的期待,征得孩子同意后,于是,陈纹便邀请父母进入心理治疗室谈谈。
“刚开始我们只是觉得他话变少了,做作业变拖拉了一些,后来一跟他谈话他就说我们根本不理解他,脾气特别大,当时以为是青春期‘叛逆,过去了就好,没想到后面慢慢就开始抗拒上学了。”晨晨妈妈说。
从隐形对抗到正面冲突,已有大半年时间,是从哪件事开始的,晨晨妈妈也说不上来:“我们小时候,父母都在地里干农活,根本也没时间管我们,一有事就又打又骂的,我们现在已经比我们父母那时好多了。他爸爸工作很忙,周末基本也在工作赚钱养家,孩子的事几乎都是我在管,我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这样。”
得知孩子内心的委屈与无助,晨晨妈妈忍不住落泪:“听到孩子被人欺负,我其实当时内心也是很生气的,但我不知道怎么帮他,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处理的,而且同学间发生矛盾冲突也是常有的事,我以为让他别理那些人就好了,事情就过去了,没想到会这样……”
9岁女孩说:“有同学欺负我!”
父母立马冲去学校,后来,孩子也是变得越来越沉默。
如果说上个案例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支持太过匮乏,那么接下来的父母却展现了另一个极端。
9岁的倩倩(化名)是家里的独生女,平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对她非常宝贝,生怕她在外边受了委屈。有一次,上了三年级的倩倩满脸委屈、泪眼婆娑地回到家说:“有同学总是不经我的同意就拿我的笔,乱翻我的书,还经常跟其他同学说我坏话,有些同学现在都不跟我玩了!”
安慰完孩子,父母觉得倩倩在学校受到了莫大的欺凌,于是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跑去学校,质问老师、同学,恶狠狠地出了一口气。
然而事态并没有按照父母想象的那样发展。自此,同学们似乎更加有意无意地远离倩倩,背后还偷偷说她“难搞”。
倩倩内心感到无比委屈,她告诉父母有人欺负她、有同学和她闹矛盾,只是想要倾诉一番,得到安慰,并未想过要父母代替自己处理此事,没想到爸爸妈妈一起冲去学校,还让老师和同学都下不来台,导致很多同学都觉得她很难相处,对她敬而远之。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向父母提起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了,变得越来越沉默。再后来,因为各种类似的事情,她慢慢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不在意,只一味觉得是对自己好而从不过问自己的想法。父母也察觉到了乖巧的女儿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却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心理治疗师:他们都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
心理治疗师陈纹表示,第一对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太过匮乏,而另外的一对父母则过度干涉,他们都在努力且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情感和真正的需求,最终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缺乏支持的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视,被过度干涉的孩子则感到被束缚,无法自主。充满爱意的父母却因不懂孩子的“心”而最终变成孩子的“枷锁”,让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心理医生建议,遇到类似事件,家长首先要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认真聆听、理解、安抚孩子情绪。与老师、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应对,陪伴孩子面对,必要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避免让孩子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另外,如果孩子因霸凌事件而出现情绪行为问题,适时到心理科就诊寻求专业的帮助。
心理医生表示: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大多数父母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面对各种养育的挑战,他们也是新手。他们在尽力做好父母,但由于自身的压力、个人经历、教育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可能并非故意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而是受到自身局限性的限制。这种局限性导致他们无法准确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从而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
临床工作中,她经常能听到很多父母表示“自己的父母小时候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无形中,这种被“情感忽略”的创伤就这么被代际传递下来了。
“家庭环境是土壤,孩子是种子。如果家庭内部氛围是正向的,那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动力,反之则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和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把孩子打败了。”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心理医生建议做好以下四点:想做好父母,先做好自己。家长在家庭中是榜样,只有父母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把良好的情绪传递给孩子,才会有智慧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耳濡目染学会排解情绪及自我照料。
避免家庭角色缺位,牢记夫妻关系才是核心。父亲和母亲应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各司其职承担家庭分工。一旦父亲角色缺位,可能会导致母亲变得更加焦虑和控制,造成“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的家庭困境。再者,处理好夫妻关系对于处理好亲子关系至关重要。父母应该作为家庭中的同盟,对子女教育保持一致性,否则会让孩子陷入“忠诚分裂”:“一个是我妈,一个是我爸,我到底该听谁的?”
适当了解孩子的感受跟想法,倾听孩子言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定期主动和孩子沟通,关怀他们的生活琐事。比如,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如果孩子遇到难题,不要急于判断对错,秉持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让爱与规则并行,滋养孩子的成长。
培育自省的能力,做反思型父母。持续地觉察、审视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并从中学习和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作为父母也不例外。然而,通过自省与反思,父母有机会打破“创伤”的代际传递,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治疗师内心情绪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青年歌声(2020年2期)2020-02-27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上海护理(2019年12期)2019-02-11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2期)2018-02-26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6期)2018-02-14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5期)2018-02-14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上海护理(2017年4期)2017-04-02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上海护理(2015年1期)2015-04-03情绪认同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