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媛媛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十四五”以来,以“农家书屋”“文化驿站”为代表的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踏上了依托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带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不断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内动力,乡村文化业态健康发展,一系列重要举措共同促进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和乡村阅读推广的快速推进。
尽管乡村文化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乡村阅读作为促进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尚存在发展短板。根据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2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均比2021年度略有提高,分别达到68.5%、50.0%,说明城乡差距明显,提升农村居民阅读率仍是推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新旅途、新征程、新赛道,如何乘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构建之东风,开创全新的乡村阅读领域,让广大民众沉浸在更加丰富、充实、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公共文化阅读空间在地理位置设计和布局方面,通常是远离热闹区域,采用封闭式建筑,类似单独僻静场馆的形式存在。这种传统模式下的公共文化阅读空间往往被形容为“孤岛”,主要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寻求精神满足的空间。然而,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打破了这种封闭性,更多位于热闹商圈、社区街道和文创园区等人流密集区域。这些新型空间不仅拥有多样的用户,还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甚至激发用户未曾预料的需求。
以安徽定远县蒋集镇的“农家书屋+”为例,该地带头进行了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的建设,与传统农家书屋不同,投入了数字技术,实现了多功能自助借还图书,从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时间习惯。这种时间上的变革不仅是数字上的改变,而且还将深刻影响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轨迹。村民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光进行阅读,无论是在黄昏时分还是清晨,以满足个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自我修养和知识水平。在空间设计上,蒋集镇的“农家书屋+”不仅是一个阅读空间,还兼具农村特色商业空间(销售农产品及手工艺品)、社区空间(举办农村活动如农民集市)以及社交空间(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等集中特质。这种多功能性的设计使得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时空交互得以实现,凸显了其创新之处。
传统的公共文化阅读空间通常由政府主导,采用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确保了公共文化空间的公益性质,有助于推动书香文化氛围的发展,为所有城乡居民提供了平等公正的参与机会,得到了一定的认可。然而,在当前消费市场逐渐成为主导的大环境下,仅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已经不足以满足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的运作需求。因此,在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的培育和建设过程中,运营主体的性质问题成为需要突破的难题。为了促进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的发展,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新的模式逐渐涌现,政府的角色也开始向服务型参与者转变。通过吸引企业、个人、文化社团、社区等各界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促进公益体系内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推动新型城市文化阅读空间实现持续发展的“双循环”。
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农民合作社和当地政府的协力共建有着密切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合作模式在农村兴起的典型案例。农家书屋依托农民合作社和政府支持,引入了现代化的阅读设备,如声书柜、听读机等,以丰富村民的文化体验,增进村民与公共文化空间的互动,从而提升农村的文化软实力。另外,在一些地方如安徽省芜湖市,一些农家书屋也吸引了公益团体、社区文化组织以及商业联盟的参与。政府提供基础资源和支持,而公益团体和社区文化组织的加入为书屋注入了更多的社区参与和文化活动元素。与此同时,商业联盟的营销也为农家书屋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资源,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总而言之,合作伙伴的多元化有助于塑造一个融合生活、美学、阅读和文化的多维文化阅读空间。这种新型模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也有助于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如今在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的实际场馆设计中,设计者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美学风格,而突破传统的“元素单一”问题。如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在这些空间中融合、再生,旨在通过这些元素的碰撞和重新组合,营造出与以往体验截然不同的全新视觉场景。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突出科技与美学的融合,利用视听技术手段,采用村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受众提供沉浸式的场景体验,这种阅读新形式正逐步在乡村推广,让村民以更多的阅读方式去学习知识。
沉浸式场景体验强调观众与展览空间内各种信息的双向对话,这种互动式对话通过感官和行为的交互,塑造了受众的感知、情感和思考体验,从而促进了更深层次的沟通。在沉浸式场景中,村民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与展览空间内的物体实现互动,实现了连贯而无缝的体验,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思维的更高阶段,如想象,从而推动了审美体验过程中主体自发感知认知层面的提升。此外,沉浸式场景体验不仅能帮助个人摆脱日常琐事的干扰,更能拉近村民与文化的距离,形成对多元价值的更深刻认知。这种体验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文化感知,还能够提升个体在认知上的多维度发展。
我国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试锋芒,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进程,目前正面临从有到优的转型期,文化惠民工程得到切实执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与日俱增,为现代化的乡村阅读活动提出更多可能性。
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恰逢好时机,新时代、新征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各地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乡村阅读工作,推出多种形式的高品质读物吸引读者,提升读者的鉴赏力,从而大力推进科技文化兴邦。加强数字化技术赋能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给予读者便捷的阅读方式,更培养其阅读的积极性。近几年安徽省注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多种公共阅读场所引入智能化技术,如“3D互动阅读”“智慧立体阅读”等科技服务,为读者提供多类型的阅读场景服务,促进阅读本质回归。经常举行广泛的阅读活动,以使乡村阅读常态化、广泛化、普遍化,倡导终身学习,真正营造出人人参与乡村阅读的美好氛围。
在乡村阅读活动中,需注意阅读活动通常包含娱乐消遣、学习以及研究等不同层次。尽管三者在层次上有所区分,但在读者身上却常相互交叉渗透,并大体呈现缓步上升态势。随着农村百姓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也随之更上一层楼,对阅读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提升阅读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保障提供给读者的文化产品质量,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所提供的阅读内容具备高水准和高品质。打造新时代阅读精品,壮大数字文化产业,加强新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致力于乡村阅读品质提升。以安徽省为例,“助力乡村振兴出版计划”由安徽省委宣传部主持策划、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实施的大型融媒体出版工程,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大振兴展开,共有100种出版物,分为“乡村治理与农业发展”“新型农业与科技管理”“现代农民职业技能”“现代农业与信息化技术”“生态农业与应用”5个子系列,历时3年完成出版工作。同时,配套建设了“助力乡村振兴数字资源库”,提供超过400h的音视频资源供公众使用,成为“三农”工作从业者和农民朋友的“移动参谋”。这一举措将大力推动乡村阅读品质的提升,不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国内外经典读物、当代先进理念以及科学创新技术等内容送至农民手中。农民品位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拓展其心灵视野,更能够激发其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的热情。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将在“十四五”末期基本建成,切实构建开发多元高效、覆盖范围更广的新型文化服务新格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意味着乡村阅读活动将经历革新。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具备更高效能,以满足民众基础需求,并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唯有不断完善、创新和增强整体服务效能,才能更快速地建立覆盖城乡的全面乡村阅读服务体系,以更高效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村民百姓提供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阅读条件,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文化内容为核心,技术为支持手段的策略推动文化数字化,并辅以5G技术,凭借其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等优势,创建一个具备实时更新和持续复用功能的庞大数据库,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和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是推动图书资源管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就安徽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而言,主要分为2方面,继续增大对安徽省乡村阅读活动的资金投入和完善乡村阅读保障机制,构建完整的文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保证有便捷的公共阅读资源与充足的公共阅读空间,加强媒介教养教育、数字教养教育,满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视力障碍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阅读需要;
加速数字化建设,充分运用“乐龄听书”“书香安徽喜马拉雅”有声阅读平台,支持开发安徽省内数字阅读平台,不断优化“数字安徽”“数字农家书屋”等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高质量数字内容在乡村阅读推广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数字阅读活动在安徽农村的常态化。另外,安徽省坚持以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基础,建立乡村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资源平台,旨在确保村民能够方便获取和利用这些数字文化资源。
阅读不仅意味着获取信息,其本身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从阅读中往往可以看到社会的发展变化。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确实为阅读带来了更丰富的场景、内容和形式,但同时也引发了阅读速食化、碎片化和浅表化等不可忽视的问题。与过去相比,随着全媒体、智媒体、区块链、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等新概念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海量的阅读信息几乎无处不在。这使得人们很难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因而产生了阅读焦虑。乡村阅读工作需正视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为了缓解信息碎片化问题,可以通过创建多样化的阅读场景来应对,让阅读回归最淳朴、最本真的状态,即获取信息、启智增慧。在书店、图书馆、农家书屋等传统公共阅读场景中,要利用好其现有“存量”的优势,不断对其功能进行优化转型,让其成为有吸引力的、村民喜欢的、有品位、有格调的社交聚会场所,利用实体阅读空间创造沉浸式感官体验和线下阅读活动的社群式体验,重新点燃村民对纸质书的热情,通过对自己喜欢内容的阅读、线下社群的讨论与分享,让村民获得充实的满足感与乐趣,让阅读成为现代乡村社交与消遣生活的一种文化时尚,促使村民享受传统阅读方式。而在乡村数字阅读场景中,需根据村民不同的文化需求,根据阅读媒介和平台的不同特点,制作多样化阅读产品,设计更为人性化、自然化的媒介功能,为沉浸于不同时空的读者提供智能化服务,保证读者能够专注于阅读的内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并非2个独立体系,相反,二者的融合势必是未来的趋势。乡村新型公共阅读场景会继续以村民为中心,融入智慧服务、协同发展、需求导向、服务个性化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为纵深乡村阅读,促进全体国民参与阅读活动,应鼓励各组织或群体优秀代表作为榜样人物引领人们投身乡村阅读活动中,打造书香社会。安徽省利辛县为加强乡村文化振兴,推广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数字技术普及和红色阅读辅导活动,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不仅加强了自身的理论武装与思想深度,同时也为发挥引领作用持续蓄力,把美好乡村发展成为学习型村镇、书香家园,加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助力。乡村阅读推广的主体不仅是全体国民中的优秀代表,各类读物的生产、传播机构,如新闻出版单位、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同样是乡村阅读推广的主体,不仅要吸纳并推送优质阅读内容,还可举办书展、博览会、读书会、签售会、阅读演讲、阅读竞赛等多样化阅读活动,以及与广播电视合作开展网络阅读节目、群体性诵读等创新活动,以吸引更多村民参与,重新点燃其对纸质书的热情。除了以上措施,各地政府和机关应大力促进建立各级各类社会阅读组织,尤其是全国性和地方性的乡村阅读协会、学会。同时,还应设立和完善乡村阅读的推广、评估以及考核奖励机制,为乡村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乡村阅读工作还要从年轻一代抓起,尤其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年轻人要更加热爱阅读,不断提高其文化素养,积极开拓阅读的深度与广度,用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引领乡村阅读的新风尚,建设新型乡村阅读社会。在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新媒体舆论场也异常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下,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需要引领舆论走向正确方向。各级主流媒体、专业媒体要牢牢把握住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向心力,利用融媒体、智媒体等新手段拓展新型阅读空间,进行乡村阅读的正能量引导和推广,通过“农家书屋”线上线下联展、“乡村阅读大讲堂”等多种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分享知识和阅读经验,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阅读服务体系作用于不同阅读层次的乡村读者,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打造一个更适合于乡村阅读的书香氛围,坚定“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里,书声琅琅,书香氤氲,成为乡村文化的标志,深化乡村阅读工作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精神动力。通过安徽省部分地区的乡村阅读发展状况看出,政府作为乡村阅读推广的主要推动者,应建立健全新型乡村阅读服务政策体系,深度挖掘优秀的阅读资源及推广方式方法,融入新型乡村文化空间建设,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打造乡村互联网文化平台,优化阅读空间,提升服务成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文化强国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发展将把乡村阅读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猜你喜欢 书屋村民空间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篽箖·上野书屋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期)2021-03-29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梦幻书屋小学生导刊(2018年16期)2018-07-02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02-28“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中国火炬(2015年4期)2015-07-31QQ空间那点事学与玩(2009年6期)2009-07-03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