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设计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多重作用,分析其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改善及国际形象塑造方面的影响力。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设计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在推广中华文化、增强科技互动性、提升经济活力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实践和成效,并分析设计在国际交流中如何增强中国的软实力。结果:研究发现,设计能够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设计能够助力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融合,增强文化传播力;
在科技创新中,能够改善用户体验,加速新科技应用;
在经济发展上,能够提升产品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国际舞台上,能够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结论:设计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设计能够促进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强化文化自信,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设计赋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文化传承;
科技创新;
社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3
0 引言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聚焦文化自信,应处理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传统和现代、中国和世界、一体和多元、系统和要素四组关系,实现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时代升华[1]。设计在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设计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设计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既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和再创造,也是文化价值的传递和普及渠道。然而,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挑战。在科技创新领域,设计作为连接科技与用户的桥梁,不仅要实现功能和美观的统一,还要考虑科技的人性化和社会责任,这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1 设计赋能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起源于18世纪中期的殖民活动,现代设计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的包豪斯学派。包豪斯为应对激增的城市人口对现代商品的需求,开启了现代设计的初步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包豪斯理念传入美国,现代设计从功能转向商业价值,进入第二阶段。随着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现代化进入全球化新阶段,现代设计的第三个阶段到来。信息技术革命和跨学科合作重新定义了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现代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各国根据自身文化、历史和政经条件,走向了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以中国为例,其现代设计不仅体现了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还深刻融入文化与社会背景,展现了传统与现代需求的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涉及“中华民族”和“现代文明”两个概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超越文明的“古今之争”和“中西之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2]。在探讨中国现代设计时,要考虑其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独特角色。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如何满足市场需求,还要注重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元素。这种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结合,赋予中国的现代设计独特的魅力和竞争力。因此,中国现代设计既反映了国际化的趋势,又保留了本土文化特性,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设计赋能下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的挑战
现代文明潮涌,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科技创新为例,特别强调了须摒弃西方模式,探索独具特色的中国科技创新途径,最终构筑一个别具特色的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突出彰显自主性和中国化的重要性。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1.13万美元,与1978年相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3]。面对全球人口结构变局和经济政治出现的巨大变化,设计领域需要从长期和全局视角重新考虑其战略。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在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并传承中华文明”。这对设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设计师不仅在技术和美学上创新,还要在文化理解和表达上深化,必须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
3 设计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1 设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传播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精神力量[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蕴含着守正与创新并举、理想与现实交融、民族与世界相通的鲜明特点[5]。设计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在传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传统的中国结、蓝印花布、剪纸等元素,经过现代设计师的重新诠释和创新,不仅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文化传承方面,设计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将古代艺术与现代生活用品结合,创造出既有历史意义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这些设计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然而,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也面临挑战,即如何保持传统元素的原始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未来,设计应关注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创新表达,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3.2 设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推动科技进步,激发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创新广度显著拓展、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人类逐渐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互联时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入人类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6]。设计的作用不仅仅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美化外观,更重要的是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的人性化。以华为的手机设计为例,其简洁的界面设计和流畅的操作体验使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使用手机。这种设计不仅使科技产品更容易上手,还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创新在推动科技进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还激发了科技领域的创新思维。以虚拟现实(VR)技术为例,设计在其头戴设备的外观、舒适性和用户界面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并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设计思维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帮助解决复杂的科技问题,使解决方案更人性化和可持续。设计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也面临挑战,如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
3.3 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提升吸引力,推动销售
设计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再限于美观,而是成为竞争优势。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够提升吸引力,激发购买欲,推动销售和市场扩张。例如,华为通过创新手机设计赢得全球市场,树立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国际形象;
阿里巴巴通过对用户友好的网站和应用设计成为电商领导者,推动了电子商务繁荣,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设计对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须不断创新,以维持竞争力。设计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传统产业改革和新兴产业崛起。例如,中国高铁设计和制造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设计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这些实践展示了设计的多重作用,其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也是产业升级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加强设计教育和研究,增强社会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建设和谐、美好未来至关重要。设计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工作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应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3.4 设计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可持续设计理念,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设计在提升生活质量、城市美观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中起着核心作用。它不仅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保护地球。在公共生活领域,设计能够对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设计变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城市设计不仅关乎建筑和道路布局,还关乎居民生活质量。例如,上海外滩的改造提升了城市美观度和吸引力。中国城市鼓励绿色出行和可持续设计,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在家居环境领域,繁荣的中国家居设计市场,反映了消费者对生活美学和舒适度的重视。设计师应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提供个性化和具有文化深度的家居环境。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设计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中国通过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如建设节能建筑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等,减少碳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在实践教学中实施“美丽中国”设计行动,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共建美好城市和美丽乡村,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中国将继续发挥设计的创新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塑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3.5 设计与国际形象的塑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在跨文化传播中,塑造国家形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动以本国为传播主体的自我形象塑造;
另一种是国家形象被动地被他国塑造[8]。自塑犹如自我独白,他塑则像一面镜子,折射他者认知[9]。因此,在自塑形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包括传统绘画、工艺品制作、传统建筑等,这些传统元素在设计中得到了创新和传承。在进行相关项目设计中,要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浸润式传播,积极挖掘和呈现传播符号建构中的人性叙事,运用数字化、交互化、商品化等融合传播形态,在内容接触场景、商品消费场景、仪式参与场景,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智能媒介所带来的文化感知。要促进民众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情感共鸣、知识获取和文化认同[10]。例如,中国的传统绘画元素如水墨画、山水画等被巧妙地融入现代设计中,创作出独具魅力的作品。
设计在国家品牌建设中扮演核心角色,不仅能塑造国家象征,还能传递文化和价值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设计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成为文化外交的工具,能够促进国际理解和交流。未来,设计将继续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品牌建设作出贡献。我们应重视设计的影响力,促进其创新和发展,以展示一个更加美好和多元化的中国。
4 结语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设计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设计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桥梁,其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国际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设计在文化传承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不仅能使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还可以通过创新的传播方式,加深公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科技创新领域,设计能够优化用户体验,加速科技产品的市场应用,提升新技术的普及和接受度。在经济发展方面,设计通过提升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可以直接推动销售增长和市场扩张。设计不仅能够增强产品的功能性和美观性,还能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从而驱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国际舞台上,设计作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增强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设计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不仅能够展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能力,也能促进国际文化和经济合作。总之,设计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影响力远超视觉艺术的范畴,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来,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深入发展,设计将持续发挥其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为此,设计从业者和研究者要持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响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保设计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凤亮,涂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三重自信[J].学术研究,2023(10):1-7.
[2] 李双套.文明立场范式批判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J].浙江学刊,2023(5):48-55.
[3] 段胜峰,李敏敏.转向与面向:设计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力量[J].美术观察,2023(2):14-16.
[4] 尹立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主题:基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分析[J].科技与出版,2023(11):25-34.
[5] 慕延滨,宋珍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鲜明特点[J].理论探索,2023(6):22-27.
[6] 张成岗.数字文明时代的科技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国科技论坛,2022(5):17.
[7] 高洪.美育: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力量[J].艺术教育,2023(11):13-16.
[8] 丁柏铨.论新闻媒体“展形象”的使命任务[J].新闻与写作,2018(12):64-67.
[9] 张敏.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与他塑[J].今传媒,2018,26(8):66-67.
[10] 张志安,吕伟松.符号、形态与场景:面向青年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浸润式传播[J].青年探索,2023(5):5-15.
作者简介:王丽 (1988—),女,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空间展示设计、动画及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分析(1)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分析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关于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的探讨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3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科学与财富(2016年15期)2016-11-24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10期)2016-11-14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