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游戏也可以玩成病——谈谈游戏障碍

游戏也可以玩成病——谈谈游戏障碍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9-01 19:48:01 推荐访问: 游戏 游戏中的道理作文 游戏作文三年级(3篇)

文/孙岩 郑宏 编辑/丙乙

2019年5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简称ICD-11)将“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作为新增精神疾病列入。2019年7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等五个学术组织联合发布《游戏障碍防治的专家共识(2019版)》,对游戏障碍的定义、临床特征、评估、诊断、治疗、康复等进行了系统梳理。

时间来到四年后的今天,游戏障碍仍然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这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手机、电子游戏、短视频的进一步普及,游戏障碍的患病率有所上升,虽然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线下活动受限,导致部分青少年游戏时间增加,但游戏时间的增加也并非导致游戏障碍的唯一因素。面对现状,我们有必要谈谈游戏障碍,毕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游戏障碍是一种对电子游戏或视频游戏的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模式,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游戏障碍的诊断——失控、优先、损害。

失控:即对于玩游戏的时间、频率、强度失去有效控制。例如,原本防沉迷系统限制小明同学每天只能玩1个小时的游戏,但小明想尽各种办法突破防沉迷系统,经常玩三四小时,甚至通宵达旦,无论父母如何劝说也停不下来。因此父母经常和小明发生争执,小明自己也无法控制这些行为。

优先:即日常生活以游戏为中心,将玩游戏优先于其他日常生活需求之上。作为初三学生的小明,现阶段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备战中考,但是小明整日沉迷于游戏之中,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游戏,作业拖到深夜还没有完成,周末同学叫他去打篮球也不去,晚上熬夜打游戏,觉也不睡,打游戏打到一种忘往我的状态。

损害:即游戏行为导致个人、家庭、职业等社会功能遭到严重损害。小明同学成绩一落千丈,模拟测试成绩班里倒数。沉迷于网络世界的他似乎和现实世界隔绝了,原本一起打篮球的小伙伴也不再约他。父母不停地被班主任约谈,母亲常常大发脾气,家里鸡飞狗跳的状态也不在少数,家庭氛围紧张至极。

当以上三个关键条件持续一年以上时,就要考虑诊断游戏障碍并且寻求专业帮助的可能了。

不过不少家长肯定会发问,“我的孩子一放假就过度打游戏,这种情况到底是不是游戏障碍呢?”其实,“游戏障碍”和“过度玩游戏”行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但也存在区别。

“过度玩游戏”泛指游戏时间过长,无法自我控制地进行大量游戏,也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学习。但这种状态可能只是暂时的,发展成为游戏障碍还有一个过程,诊断游戏障碍需要由精神科医生综合判断做出结论。

虽然,在游戏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之一的当下,相比过度游戏行为,真正被诊断为游戏障碍的患者其实并不多(综合既往相关研究结果,游戏成瘾的高发群体以青少年为主,患病率平均约为5%,且亚洲地区发病率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只要能控制游戏时间、合理使用、不影响个人及社会功能,公众及家长没有必要太担心。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过度游戏带来的消极影响。毕竟,任何疾病都要以预防为主,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游戏障碍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身心影响,比如视力下降、体重增加、肌肉萎缩、下肢静脉栓塞等身体健康方面的;
焦虑、抑郁、易怒、逃避、攻击行为、社交恐惧症等心理健康方面的;
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冲突等社交功能,多个方面的损害。

虽然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游戏障碍,但这些重点人群值得关注。第一是青少年,青少年是游戏的主要消费群体,再加上青少年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控制冲动和自我控制的部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面对诱人的游戏的冲动控制和长远规划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游戏中各种各样“短期奖励”和“冲动行为”的驱使,也更容易出现过度游戏和游戏障碍的情况。第二是男性,研究发现,男性的大脑中与奖赏和快感相关的物质多巴胺传递系统活性通常高于女性,这可能使男性因更容易获得游戏的即时奖赏感而产生依赖。另外,男性左右脑协调能力稍弱,冲动控制区域的活性较低,这也被认为是男性容易“成瘾”的神经基础之一。第三是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的人群,例如抑郁症、焦虑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游戏障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或将游戏作为一种(或者唯一一种)逃避现实和处理压力的方式。此外,缺乏社会链接、情感需求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满足的人群,往往只有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才可以暂时安顿那份不被重视的心情,因此也更容易出现游戏障碍。

以上这些群体特征可能有更高的游戏障碍患病风险,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符合以上人群特征,需要重点关注!除此之外,游戏障碍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还包括生物学、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坚持预防为主”,这是《游戏障碍防治的专家共识(2019版)》中针对游戏障碍进行综合干预总体原则的第一条。虽然目前还没有特效干预手段,但鉴于从娱乐性游戏行为、过度性游戏行为发展到游戏障碍有一定过程,针对高发人群加强预防就尤为重要。预防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就家长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知”“信”“行”三个方面入手。

知:科学认识游戏及游戏障碍

家长需要科学地、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游戏障碍,包括它的特征、表现形式、危害、早期发现、预防方法。

信: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健康观

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游戏本身并不是问题,甚至可以作为一种医学治疗手段。问题在于过度沉迷游戏可能带来负面后果。家长需要明确自己对游戏的态度,并树立正确的观念。身教胜于言传,要用心引导好青少年。

行:建立健康的游戏行为,掌握相关的技巧

家长要采取实际行动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游戏行为和习惯,比如设立合理的游戏时间限制,鼓励孩子自我管理,及时有效地进行鼓励和夸奖,与孩子一起参与其他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此外,家长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的技巧,并教授给孩子。与孩子建立深度的心理连结,鼓励开放式地沟通,多听多陪伴,不要让游戏成为了孩子唯一的选择。最后,必要时也不要畏惧寻求专业帮助等。

总之,游戏障碍是一个复杂的健康问题,值得并需要家庭、学校、医院、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守护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失控优先 “位置优先”与“元素优先”的选择策略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2022年6期)2022-06-30一场吵架是如何失控的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16期)2022-05-09定身法失控趣味(语文)(2020年6期)2020-11-1640年,教育优先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多端传播,何者优先?传媒评论(2018年5期)2018-07-09从“五个更加”认识“老区优先”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3期)2017-01-15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失控中国储运(2015年3期)2015-11-22失控还是管控?军工文化(2015年10期)2015-05-14失控的乌克兰决策与信息(2014年16期)2014-12-07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