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小斌 沈珂
关键词:跨界创新;
可持续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
因果推理;
效果推理
VUCA时代下,中小企业如何在高频创新的竞争环境中打破资源束缚并避免竞争优势衰减,成为维系其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可持续竞争优势作为对手无法复制的独特优势,不仅帮助中小企业在现有市场竞争中胜出,还为其开拓新市场提供了有利支撑[1]。资源基础观强调企业拥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是引致竞争优势差异的根源[2],而跨行业或技术边界的创新是开发异质性资源的重要手段[3],对企业塑造全新价值获得领先地位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借助跨界创新拓宽异质性资源获取渠道并加速产品更新[4],还聚焦用户需求对创新资源进行灵活解构和跨界整合,有效建立竞争对手模仿壁垒[3]。为此,探讨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重要性。
虽然既有研究初步探索了外部知识或资源对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5],并强调跨界创新较好地契合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逻辑[6],但仍存在以下研究空间。首先,已有研究多从单一视角出发,关注跨界创新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线性逻辑,且尚未区分不同跨界创新策略的作用差异,引发关于跨界创新的结果作用正向、负向等矛盾结论[7-8]。虽然以往学者从行业边界[9]、组织边界[5]、技术边界[10]等视角区分不同的跨界创新维度,但均没有解释跨界创新的创新性质或程度差异。为此,王德胜等[11]基于创新性质和程度区分渐进式和突破式两种跨界创新策略,认为两者在管理实践、发展过程、创新风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启发本文基于上述两维度对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展开深入探讨。其次,决策理性理论指出,企业采用的决策理性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行动路线与决策标准帮助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12]。而企业在运用不同的跨界创新策略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中面临不同的创新风险与行动复杂性,多变的决策情境需要企业根据不同类型的跨界创新策略选择与之匹配的决策理性。但以往研究多从环境层面(如环境动态性[13]、国际化程度[14])和组织层面(如冗余资源[15]、组织柔性[16])探究跨界创新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忽视了管理者认知因素的重要影响。仅有少数学者注意到中小企业在跨界创新过程中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管理者需借助效果推理应对复杂环境变化[17],但忽视了因果推理下竞争分析和机会识别的重要作用,未能全面考虑企业采取不同跨界创新策略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决策情境。最后,基于双元理论,单一决策逻辑往往难以实现最优结果,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的作用原理和适应情境迥异[18],在跨界创新过程中权衡利用双元决策理性有助于企业获得多样化知识并避免陷入决策极端,促使企业运用差异化跨界创新策略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然而,目前学界少有学者探讨双元决策理性视角下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权变作用机制。
弥合以上缺口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第一,从渐进式和突破式跨界创新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可洞察跨界创新作用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差异化内在机理,调和既有研究矛盾。第二,基于决策理性视角探讨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对不同跨界创新策略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的差异化调节作用,拓展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的边界条件认知。第三,由于单一决策理性无法满足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平衡计划与目标、短期生存与未来发展的需求,双元决策理性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对双元决策理性的深入探索为引导企业有效实施跨界创新策略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本文整合资源基础观与决策理性理论,探讨渐进式和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以及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丰富跨界创新、可持续竞争优势以及决策理性等相关研究,为不确定环境下的中小企业实施跨界创新以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跨界创新
边界作为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限,在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保护机制的同时,也削弱了其获取资源与抵抗风险的能力[4],为此,企业需要跨越边界并与其他组织建立连接来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19]。有研究强调跨界创新是企业跨越原有的产业领域或技术边界,通过连接与整合界外资源重构管理模式或经营方式[3]。鉴于企业边界具有多角度、多视野等特征,学者们围绕行业边界[9]、组织边界[5]、技术边界[10]等展开探讨,并引发了关于企业跨界创新效果究竟是正向[7]、负向[8]还是非线性作用的分歧。究其原因,可能是以往研究过于强调跨界创新的边界类型,却忽视了从影响机制角度考察跨界创新的构念维度。基于创新性质和程度划分的渐进式和突破式两类跨界创新策略在资源配置、技术演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11],这对明晰跨界创新策略影响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论机理带来启发。因此,本研究借鉴王德胜等[11]的研究将跨界创新划分为渐进式跨界创新和突破式跨界创新。其中,渐进式跨界创新是基于跨场域资源的整合对已有技术范式或管理模式的拓展与升级,从而逐步扩张新市场的过程;
突破式跨界创新是企业通过吸收跨界资源,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技术范式,实现产品性能的巨大跃迁与组织系统(目标、结构、制度等)的重大变革,从而创造新市场的过程。
1.2 决策理性
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两种基本决策逻辑[20]。因果推理(causal reasoning)是企业通过市场预测与竞争分析避免突发事件,致力于寻求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优路径[21]。然而,环境的持续变动导致计划与预测失效,目标导向的因果推理面临挑战[22]。基于此,Sarasvathy[23]提出效果推理(effectual reasoning),即决策者锚定既有手段,在企业可承受损失范围内投入资源,灵活利用意外事件以创造可能结果。学界普遍强调效果推理有助于企业在开展跨界创新时降低不确定性[20],但因果推理在不确定环境中机会识别与竞争分析的重要作用关注较少。尽管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在概念、原则和适用范围上存在较大差异[24],诸多学者肯定了两者的独立可共存关系[25],即因果推理为效果推理提供一致目标与具体指导,效果推理缓解因果推理易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威胁,两种决策理性整合既能获得多样化信息又能避免陷入决策的极端情境[26],有必要探讨双元决策理性的协同效应在跨界创新领域的应用。为了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冲击,企业亟需根据不同的跨界创新策略选择与之匹配的决策逻辑[22],并从利用单一决策理性过渡到整合两种决策理性,推动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
1.3 中小企业渐进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
适度的渐进式跨界创新有利于中小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第一,渐进式跨界创新通过保持外部嵌入性获得知识溢出。中小企业通过渐进式跨界创新借鉴其他行业的成熟经验与先进技术,扩展知识边界,使其在跨界产品开发、新市场扩张中获取竞争优势[11]。第二,渐进式跨界创新优化既有产品与服务,构建竞争壁垒。渐进式的跨界创新互动持续跟踪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丰富原有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增加用户“转换成本”,借以稳固已有消费市场[27]。第三,渐进式跨界创新依托企业原有的知识基础强化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凭借固有的技术优势与业务基础,进行异质性资源积累与跨场域知识整合[7],深化竞争优势的粘滞性与独特性,增加竞争对手的模仿难度[28]。
然而,当渐进式跨界创新超过一定阈值时,对可持续竞争优势产生负面影响。第一,过度的渐进式跨界创新强调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之间的双向深度嵌入,合作网络中存在的核心技术外溢风险使其在已有市场中面临机会主义威胁,并在扩张市场的过程中落后于高频创新的竞争对手[10],错失机会窗口与领先优势。第二,过度的渐进式跨界创新受制于用户需求的被动响应而持续迭代既有产品,无法开拓新产品引领市场变化[28],限制其全面预测产品和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三,渐进式跨界创新利用界外资源与经验持续优化现有产品或服务,但过度局限于现有核心产品领域,催生路径依赖[11],导致企业难以脱离已有范式,忽视探寻新颖知识和发展机遇,不利于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故提出假设:
H1a:渐进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倒U形影响。
1.4 中小企业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
适度的突破式跨界创新有利于中小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第一,突破式跨界创新摆脱传统技术轨道与认知枷锁,有效克服路径依赖[29]。突破式跨界创新通过跨界资源流动为企业另辟技术轨道提供技术支持与资源储备,突破路径依赖和市场位势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30]。第二,突破式跨界创新实现产品性能大幅跃迁,占据行业领先地位[11]。中小企业开展突破式跨界创新实现跨界资源融合,推出新的主导产品服务,深入满足用户需求[15],催生的示范效应和先发优势对现有产业及市场基础产生创造性破坏[31],重塑独特优势。第三,突破式跨界创新通过全方位变革组织结构和运营流程提升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开展突破式跨界创新将先进技术与创新资源嵌入于组织行动中,形成跨职能、跨现有业务体系的新模式,提高运行效率[32],为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然而,当突破式跨界创新超过一定阈值时,对可持续竞争优势产生负面影响。第一,过度的突破式跨界创新打破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和沟通渠道,造成跨领域合作“制度记忆”的流失,高昂的沟通成本和协调成本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10],对可持续竞争优势产生冲击。第二,过度的突破式跨界创新面临不同行业技术标准与资源配置的高度差异,加剧技术融合与跨界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诱发的内部管理挑战超出中小企业的吸收能力负载和风险管理能力[33],进一步降低其管理效率。第三,过度的突破式跨界创新面临较低的业务相关性,中小企业固有的行业地位在新进入的行业中被否认,产生的认知缺陷和信任缺失诱发跨界冲突[34],制约企业跨界技术迁移与知识共享,难以在新市场中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用以立足。故本文提出假设:
H1b: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倒U形影响。
1.5 决策理性的调节作用
1.5.1 因果推理的调节作用
因果推理包含目标导向、避免意外、竞争分析和预期回报等原则。当渐进式跨界创新程度较低时,因果推理会强化渐进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第一,目标导向原则引导中小企业围绕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目标制定规划,推动企业在渐进式跨界创新的过程中持续获得市场份额与用户认可,积累竞争优势[35]。第二,预期回报原则强调收益最大化,中小企业依托既有产品服务的优化来稳固收益模式[36],强化利己市场的竞争壁垒。第三,全面的竞争分析提高中小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把握[37],有利于企业立足用户需求推出跨界新产品,领先竞争对手填补市场空白。第四,规避风险的倾向越强,越有利于企业围绕已有创新范式萃取相关知识,在渐进式跨界创新的过程中强化对自身能力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利用[26]。
然而,当中小企业过度开展渐进式跨界创新时,因果推理强化渐进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负向作用。第一,目标导向原则推动企业按照计划实现目标[38],放大其对固有技术轨道的依赖,导致创新进度滞缓。第二,预期回报原则推动企业选择收益最大的路径[22],增加渐进式跨界创新锁定机会认知逻辑的可能,加速竞争优势沦为核心刚性的步伐。第三,过度的渐进式跨界创新囿于对用户需求的过度响应而诱发市场短视行为,竞争分析深化中小企业对既有市场的把控[25],阻碍其探索新市场以获取新竞争优势。第四,避免意外原则削弱决策灵活性[38],导致中小企业在过度的渐进式跨界创新中错失扩张市场的有利时机,难以保持竞争优势。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2a:因果推理强化渐进式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倒U形关系;
与渐进式跨界创新不同,当突破式跨界创新程度较低时,因果推理削弱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第一,高度的目标导向使中小企业认知僵化[37],在突破式跨界创新的过程中难以灵活应对不确定环境,无法捕捉竞争优势新动向。第二,预期回报最大化原则使中小企业耗费时间精力处理市场信息[39],注意力分散导致其错失突破市场、构建领先地位的最佳时机。第三,强调竞争的中小企业对利益相关者采取防御态度[40],导致企业在跨界创新并突破市场的过程中缺乏资源支持,难以获得突破性的创新产出并占据新市场。第四,避免意外原则约束突破式跨界创新的视野[26],管理者或将突破式跨界创新的新颖性和引领性视为风险与不确定的来源,降低其构建竞争优势的意愿。
然而,当中小企业过度开展突破式跨界创新时,因果推理削弱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负向作用。第一,目标导向原则有利于中小企业集中资源,合理控制预算[41],增强企业基于过度突破式跨界创新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掌控感。第二,预期回报原则增进中小企业对现有资源价值的认知[36],统筹资源优化配置以提升突破式跨界创新的运行效率。第三,竞争分析披露技术更新信号与市场潜在需求[39],中小企业在开展突破式跨界创新时能及时推出新的主导产品,深入满足用户需求,保障跨界产品的独特竞争优势。第四,避免意外原则使中小企业的决策更加谨慎[42],通过专注于计划目标降低过度突破式跨界创新伴随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避免额外成本投入。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2b:因果推理削弱突破式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倒U形关系。
1.5.2 效果推理的调节作用
效果推理包含试验、柔性、预先承诺和可承受损失等原则。当突破式跨界创新程度较低时,效果推理强化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第一,试验原则鼓励中小企业在试错学习的过程中探索未来,为突破技术轨道、构建竞争优势积累经验[43]。第二,柔性原则引导中小企业利用意外事件[44],推出独特跨界产品,及时把握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机会窗口。第三,可承受损失原则限制企业能够承担的上行风险[22],有效控制突破式跨界创新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能风险与资源投入。第四,联盟伙伴的预先承诺为中小企业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资源投入[18],降低其跨界突破市场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助推企业克服合法性劣势。
然而,当中小企业过度开展突破式跨界创新时,效果推理强化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负向作用。第一,试验原则使中小企业决策更加冒险[45],这种冒险倾向增加过度跨界面临的研发风险,透支其塑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二,柔性原则强调对企业固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大量调整[21],导致企业在开展突破式跨界创新的过程中管理秩序紊乱乃至失控,不利于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第三,联盟伙伴的预先承诺增加关系维护成本和协调难度[46],挤出中小企业应对跨界冲突的精力,加剧其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面临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第四,过度的突破式跨界创新对企业的资源投入和风险承担提出更高要求[11],聚焦可控损失的中小企业可能落后于高频创新的竞争对手。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3a:效果推理强化突破式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倒U形关系;
与突破式跨界创新不同,当渐进式跨界创新程度较低时,效果推理削弱渐进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积极关系。第一,在中小企业逐步积累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迭代试验分散研发资源、降低创新水平,难以树立可靠的企业形象来获得外部认可[43]。第二,柔性原则偏好对意外事件的利用[46],中小企业无法锚定核心竞争力进行渐进式的深入挖掘,难以凭借市场规模的扩大来获取竞争优势。第三,联盟伙伴为中小企业带来异质性资源投入[18],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与内部竞争优势不匹配,阻碍其发挥核心竞争力。第四,渐进式跨界创新通过跨界资源融合深化既有技术范式,难以摆脱传统技术轨道,此趋势在可承受损失作用下更明显[22],制约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塑造。
然而,当中小企业过度开展渐进式跨界创新时,效果推理削弱了渐进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负面作用。第一,得益于试验原则,中小企业积极跨越行业或技术边界探索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路径[43],缓解过度渐进式跨界创新对已有惯例和静态优势的依赖。第二,柔性原则刺激中小企业灵活跟进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等多方面信息,及时把握获取竞争优势的机会窗口[43],打破渐进式跨界创新面临的技术锁定与认知僵化。第三,预先承诺被视为联盟伙伴对未来选择的一种自愿承担且无法调整的约束[23],避免过度渐进的跨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机会主义威胁。第四,可承受损失原则通过持续获取现金流弥补过度渐进式跨界创新催生的“转换成本”,维稳盈利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46]。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3b:效果推理削弱渐进式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倒U形关系。
1.5.3 双元决策理性的调节作用
当渐进式跨界创新程度较低时,双元决策理性强化渐进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第一,目标导向原则推动企业通过渐进式跨界创新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活动的有序开展,但会增加竞争优势沦为核心刚性的可能,而试验原则引导其快速进行资源的探索与组合[42],为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新思路。第二,双元决策理性强化中小企业对资源的有效管理[45]。预期回报原则促使企业仔细权衡成本与收益,柔性原则推动企业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二者协同调整渐进式跨界创新的频率以响应市场需求,提高市场份额。第三,双元决策理性补充联盟伙伴的市场竞争分析,为目标导向的战略规划提供支持[18],满足渐进式跨界创新对技术资源和市场信息的需求[20],增加竞争对手的模仿难度。当中小企业过度开展渐进式跨界创新时,双元决策理性强化渐进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消极作用。第一,目标导向原则确立的长期目标与柔性原则强调的灵活目标存在矛盾[46],削弱渐进式跨界创新的决策灵活性,增加其捕捉机会窗口、构建领先地位的难度。第二,致力于全面掌握信息的双元决策理性消耗企业资源[18],侵占研发投入,中小企业利用跨界资源优化既有产品的时间延长,面临高频创新的竞争对手,过度的渐进式跨界创新所产生的创新成果可能已经失去优势。第三,控制损失及回避意外的态度均引导企业采取稳定性资源捆绑,升级改造现有产品[40],强化过度渐进式跨界创新对传统竞争优势路径的依赖。
当突破式跨界创新的程度较低时,双元决策理性加强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第一,双元决策理性关注联盟伙伴和竞争对手的动态,积极拓宽知识技术边界,为企业基于突破式跨界创新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拓宽资源获取渠道[21]。第二,双元决策理性全面评估突破式跨界创新可能面临的下行风险,并引导中小企业在可承受损失范围内进行决策,使其在开拓新市场的过程中避免危险的极端情况[20]。第三,双元决策理性从不同视角探寻市场、技术信息[40-41],中小企业将其整合到突破式跨界创新的决策过程中,优化内外资源配置,精炼跨界产品价值,积累潜在用户资源以构建竞争优势。然而,当中小企业过度开展突破式跨界创新时,双元决策理性加强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消极作用。第一,因果推理与效果推理在具体作用机制上存在张力[20],中小企业囿于管理水平有限难以应对两者的矛盾,加剧企业在过度的突破式跨界创新过程中面临的管理挑战。第二,双元决策理性存在争夺稀缺资源的可能[20],突破式跨界创新面临更长的创新周期与更高的资本投入,导致企业在变革经营模式、跨界创造市场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源储备,竞争优势后续动力不足。第三,过度的突破式跨界创新具备更强的新颖性与风险性,双元决策理性下同时计算预期收益及可承受损失的难度与不确定性显著增加[26],企业面临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确定等诸多外部风险,通过突破式跨界创新获取竞争优势以立足界外市场的难度攀升。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4a:双元决策理性强化渐进式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倒U形关系;
H4b:双元决策理性强化突破式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倒U形关系。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和假设推导,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两业融合背景下,要素与资源的流动有效破除资本密集的制造业与劳动和知识密集的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壁垒。因此,本文调研对象主要为创新较活跃并拥有跨界创新经历的中小企业,包括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电子通信等制造业与基于互联网的批发零售、科技金融等服务业。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08份。将样本中小企业特征与没有参与调查的中小企业进行对比,发现中小企业特征变量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调查结果不存在回答者偏误。样本统计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
2.2 变量测量
本研究采用五级量表打分,1和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完全同意。
可持续竞争优势(SCA)。参考杨苗苗和王娟茹[1]的研究,从产品与服务、研发能力等6个方面对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测量。
跨界创新。借鉴王德胜等[11]的研究,用“逐渐改进产品功能或外观式样”等三个题项测量渐进式跨界创新(ICI);
用“开发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等三个题项测量突破式跨界创新(RCI)。
决策理性。参考Chandler 等[42],用7 个题项(如“中小企业分析并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未来发展机会”等)测量因果推理(C);
用12 个题项测量效果推理(E),包括试验(3 个题项)和可承受损失(3 个题项)、柔性(4 个题项)、战略联盟(2 个题项),并取以上各维度的均值代表效果推理;
对因果和效果推理分别进行中心化处理,用二者乘积E ×C 代表双元决策理性[20]。
控制变量。参考以往研究[1,15],企业规模(Size)用样本企业员工人数取自然对数来测量,企业年龄(Age)以成立年限来衡量,企业所属行业(Industry)用虚拟变量表示(1 代表传统制造业、2 代表传统服务业、3 代表现代服务业、4 代表高新技术业,5 代表其他行业),研发投入(R&D)的测量用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取自然对数。
3 数据分析
3.1 信度与效度检验
从表2 可知,关键变量的Cronbach"s α 系数均大于0.7,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各因子载荷均接近或大于0.7,量表的聚合效度较好。各变量的AVE 和CR 值均处于可接受范围,说明各变量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为验证关键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借助AMO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五因子的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其他四组模型,表明变量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3.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如表4所示,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0.6,随后借助回归分析来检验假设。
3.3 回归分析
本研究借助层级回归方法检验假设,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表5中模型1是基础模型,模型2~6分别在此基础上添加自变量、调节变量、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交互项。
从模型2可知,渐进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次项系数为正且显著(β=0.264,p<0.001),平方项系数为负且显著(β=-0.141,p<0.05);
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次项系数为正且显著(β=0.200,p<0.01),平方项系数为负且显著(β=-0.148,p<0.05)。
假设H1a和H1b得到验证。
从模型4和模型5可知,因果推理与渐进式/突破式跨界创新的一次项交互系数分别为β1=0.135(p<0.05)和β2=-0.199(p<0.01),平方项交互系数分别为β1=-0.220(p<0.05)和β2=0.371(p<0.01),假设H2a 和H2b 得到验证。类似地,效果推理与渐进式/突破式跨界创新的一次项交互系数分别为β1=-0.123(p<0.05)和β2=0.161(p<0.05),平方项交互系数分别为β1=0.171(p<0.05)和β2=-0.351(p<0.001),假设H3a和H3b得到验证。最后,模型6中,双元决策理性与渐进式和突破式跨界创新的一次项交互系数分别为β1=0.128(p<0.05)和β2=0.145(p<0.05),平方项交互系数分别为β1=-0.190(p<0.01)和β2=-0.160(p<0.05),故H4a和H4b得以验证。
3.4 稳健性检验
为增强结论的可靠性,本文通过筛选样本、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47],稳健性检验结果都与前文基准模型结果保持高度一致(受篇幅所限,数据过程留存备索),佐证了本文核心结论。
4 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渐进式跨界创新和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均有倒U形影响,即中小企业过度开展渐进式或突破式跨界创新均不利于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第二,决策理性在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即因果推理强化渐进式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倒U形关系,但削弱突破式跨界创新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非线性影响;
效果推理的调节作用与此相反。第三,双元决策理性增强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倒U形关系,当中小企业跨界创新程度较低时,双元决策理性会强化跨界创新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跨界创新超过一定程度之后双元决策理性会强化两者之间的消极作用。
4.2 理论贡献
本文的理论贡献有三点:第一,验证了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澄清了徐升华等[7]、刘辉等[8]学者关于跨界创新作用结果的分歧。同时本文基于多层视角揭示渐进式和突破式跨界创新策略对中小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构建的差异化影响,为其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解释路径。这不仅回应了学者们关于跨界创新多层次理论研究的呼吁[4],还将跨界创新的理论研究拓展到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域,丰富了可持续竞争优势前因的相关研究。第二,本研究在Sarasvathy[23]、Chandler等[42]管理者认知研究基础上发现双元决策理性对跨界创新策略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的差异化调节作用,探索出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与跨界创新策略间的最佳匹配方式,拓宽了决策理性理论在中小企业跨界创新影响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边界条件,是不确定环境下对决策理性研究的有益拓展。第三,从双元决策理性视角探索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对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的联合调节作用,突破了单一决策理性对跨界创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影响的制约,验证了学界“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具有一定的协同互补性”的观点[20],推动双元决策理性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4.3 管理启示
第一,中小企业应保持适度的跨界创新,避免“过犹不及”。中小企业整合跨界资源优化升级既有产品服务时,需避免核心竞争优势过时的风险;
同时,中小企业实力薄弱,需要警惕过度跨界研发新产品和突破旧市场所伴随的高成本与高风险压力。第二,中小企业应注重管理者的决策理性与跨界创新策略的适配性。运用因果推理与渐进式跨界创新的匹配以及效果推理与突破式跨界创新的交互,促进企业通过跨界资源整合优化产品或开发新产品等方面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第三,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将双元决策理性纳入管理思维,无论是通过融合跨界资源、优化产品服务来逐步拓宽新市场,还是整合跨界资源实现突破性的创新产出来迅速突破市场,均需权衡利用双元决策理性,更好地运用差异化跨界创新策略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