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逐渐为人所认知,尤其是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视角下,借助旅游业开发和保护优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使之在当代实现活化传承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其中,道真自治县聚居着广大的仡佬族人民,其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历史悠久,文化意蕴丰富,具备了吸引游客和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其文旅产业开发更是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针对道真仡佬族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充分展开调研和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主动采取措施开发特色文旅产业,在打破产业壁垒的基础上充分拓展多重样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模式,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文旅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活化传承;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5—031—03
引言
道真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文化资源丰富,既有“三幺台”这种历史悠久、习俗独特的饮食文化,同时也有审美独特、寄托美好精神愿景的民俗戏曲文化,其经历时间长河的涤荡,在当代焕发出更多发展活力,并成为当地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驱动力。以往传统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而通过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能够将非遗文化同文旅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在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也能满足当地保护非遗文化的现实需求,从而创造出更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传承创新的社会环境。在寻求相关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广大文旅企业和文化保护工作者要主动行动,就道真当地特色的仡佬族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探究,为相关的优质文旅项目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一、活化传承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当前,大众就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已经达成普遍共识。贵州道真仡佬族有着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必须加快开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和继承工作。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分布有55个少数民族,其多样化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共同构成了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要求,在维护和传承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记忆的同时,保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并促进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自豪感发展,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所有民族串联起来,避免一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在社会发展中逐渐灭失。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贵州道真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我国西南山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一些珍贵的民俗文化形式和活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渐消失,失去传承,而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视角下,充分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性,将其与旅游业、手工业、餐饮行业等进行糅合发展,以建设特色旅游村寨、特色民俗公园、特色民俗文化档案馆等多种形式,来让更多社会大众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并充分发挥其助力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仡佬族人民继续奔向幸福美满的现代生活添砖加瓦。
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道真仡佬族的发展历史,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当地人民共同的精神记忆,更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源泉。作为道真仡佬族人民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如“三幺台”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仡佬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价值观,其为当地的仡佬族人民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文化认同感,在当地百姓心中形成了共同的情感联结和文化纽带,在激发当地人民文化自豪感的同时,也有助于营造团结友爱、和谐幸福的社会氛围,不断促进民族文化在当代实现活化发展,在丰富社会民俗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充分展现我国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现状
(一)种类众多,分布广泛
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分布着广泛的仡佬族人民,其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传统民俗文化种类多样,文化底蕴深厚,并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在饮食文化方面,道真仡佬族地方有“三幺台”,这一食俗礼仪十分奇特,“三幺台”为贵州方言的说法,即一台宴席分三次吃完,是道真仡佬族人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待客盛典。“三幺台”在坐席方向、碗筷排列、上菜次序等方面都十分讲究,将饮食文化同传统礼仪文化实现了深度结合,并构成了仡佬族食俗文化的鲜明特色,充分展现出仡佬族人民好客友爱的伦理精神。“三幺台”分为茶席、酒席和饭席,第一台茶席主要是品尝仡佬族特色油茶,配有各色点心茶果,第二台酒席以仡佬族人民自家酿的白酒为主,配有各种下酒小菜,第三台饭席最为隆重,食物种类丰富,美味可口,是当地仡佬族人民婚丧嫁娶、宴请重要客人的礼仪,配以各种蒸、炖、炒、汤菜等,食物的数量更是以九数安排。“三幺台”的场面十分盛大隆重,流传至今,仍然是仡佬族人民招待客人的重要方式,并作为一项特色民俗体验活动而受到欢迎。
如在民间戏曲文化方面,道真仡佬族有“梓潼戏”等传统戏曲。梓潼戏等传统的仡佬族戏剧形式历经发展,时至今天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民俗表演活动,受到社会大众和游客们的喜爱。
(二)内涵深厚,民族特色鲜明
道真仡佬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形式同仡佬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精神娱乐生活实现了紧密的结合,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仡佬族人民的精神血脉之中,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如展现出仡佬族人民重礼仪重人情的美好品格,无论是“三幺台”的盛大还是“梓潼戏”的庄重,仡佬族人民都将这些习俗礼仪视作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严格履行相关的习俗礼仪,迎接健康美满的生活,或是在婚礼等大喜的场合以最为隆重和丰盛的“三幺台”来招呼贵客,严格按照地方饮食习俗和礼仪习惯来展开整个宴席聚会。总体上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形式有非常强的观赏性和体验性,涵盖了饮食、音乐戏曲、民间习俗等各方面,博大精深,同时与仡佬族的文化等进行紧密结合,全方位地展现了仡佬族丰富的民俗文化,为开发优质旅游服务和项目提供了充足的文化资源保障。
(三)政策支持,发展前景良好
当前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相关部门主导和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道真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如当地相关部门针对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民俗文化资源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政策,要求相关文化工作者深入乡镇基层,与仡佬族人民、与传统民俗文化艺人等展开对话交流,收集了丰富的图像影音、文字实物等资源,并建立起专业的民俗文化档案馆、资料陈列库等,对辖区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展开了全面的调研和保护。如针对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其与本地的旅游业、手工业、餐饮业等进行融合发展,开发了优质民俗活动体验项目和旅游项目,游客不仅能与传承人展开对话,了解一手文化资料,还能通过现场观看,直接参与的形式体验相应的民俗文化,总体来看,在发展特色文旅产业方面其具有鲜明的优势和良好前景。
三、文旅融合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措施
(一)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模式,丰富文化资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其表现形式十分丰富,为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实现传承和创新,必须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模式,要坚持以道真仡佬族本地文化资源为依托,不断丰富文化资产。如探索民俗体验参与模式,主要对民俗文化风情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展现文化底蕴,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尝试建设非遗特色小镇、民俗风情街、非遗文化体验馆等形式,将优质的文化资源同文旅项目实现深度结合,并依托当地的饮食文化、戏曲演艺文化、服饰文化等为受众提供多元选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性同现代文旅产业的消费特质进行结合,从而吸引更多体验人群。如探索文创产品消费模式,以文化+“周边”的形式来设计生产相应的衍生消费品,以有形实体物的形式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如探索戏剧演艺观赏模式和特色文化体验模式,将传统的戏曲文化表演、民俗活动仪式同现代化的舞台表演、实地体验等结合,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蓝本开发相应的戏曲表演项目,让观众观赏并参与到其中,或是建设相应的非物质文化体验馆、博物展览馆等,为游客提供直观的视觉服务,充分展现道真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纯真的状态。这些活化模式将不同的产业形态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相结合,赋予了非遗文化生命力。
(二)非遗文化保护与旅游产业配套,提升服务层次
产业互补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活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要主动通过布局旅游产业,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来促进非遗文化发展。首先,要在充分整合本地非遗文化资源,了解资源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配套建设相应的旅游产业,如开发特色村寨旅游区,将传统的饮食文化资源、社会习俗资源、音乐戏曲等艺术资源进行糅合,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为游客提供丰富的选择。并配套完善相应的基础服务设施,如公共交通服务、饮食住宿服务、旅游导引服务、文化产品体验服务等,通过完善旅游业和旅游产业配套服务,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三)进行非遗文化遗产研究,开发特色文创周边
为了传承好共同的文化记忆,保留道真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核心,不断完善相应的档案资料,并以开发特色文创周边和衍生产品的形式来实现高质量的资源利用。如在有关部门的主导下,牵头地方高校、文化研究机构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工作,深入当地一线与大众进行深入交流,收集并整理好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档案资料和历史文物等,加强信息采集和处理,从而形成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数据库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依据民俗文化特点设计各种创意产品,吸引大众购买,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宣传,培植文化影响力
除了借助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宣传道真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通过专业有力的社会宣传来帮助更多当地人民、外来游客和广大青少年了解其丰富的非遗文化,以培植道真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如在提供特色旅游服务、民俗仪式体验服务的同时提供相应的讲解服务,以专业人员讲解的形式让游客了解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和发展保护现状,充分激发其兴趣。或是以传承人进校园、开展社会宣讲活动的形式,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了解道真仡佬族丰富的民俗文化形式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无形之中培植道真仡佬族非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结语
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尤其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旅游业成为了保护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在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开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将其与实体产业进行融合,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尤其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应在深刻把握仡佬族非遗文化特性的基础上,挖掘优质非遗文化资源,以旅游者为主要依托,同时兼顾非遗文化遗产资料研究、文化资产保护与开发等,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开发更多优质文化服务产品,为道真仡佬族非遗文化传承,打造靓丽文旅名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曦.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古镇旅游的融合策略探究[J].旅游与摄影,2023(18).
[2]李瑞环.文旅融合背景下喀什土陶的保护与传承[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8).
[3]武媛,刘雅芬.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2023(3).
[4]王怡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5]莫非.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基于文化认同视角[J].齐鲁艺苑,2022(3).
作者简介:李扬超(1978—),男,苗族,本科,贵州道真人,馆员(中级),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民族民间文艺研究。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实践策略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6期)2018-08-15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国绿色画报(2018年4期)2018-08-09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35期)2017-12-05“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当代党员(2017年22期)2017-11-27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综述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12期)2017-01-18试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小学教育的对接东方教育(2016年15期)2017-01-1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北方文学·下旬(2016年9期)2016-12-20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俪人·教师版(2016年15期)2016-11-22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