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亚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亚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9-03 15:48:02 推荐访问: 大学生 大学生(15篇) 大学生(1合集)

赵一潇 李苏

摘 要:随着短视频的盛行,“亚文化”逐渐在短视频领域体现。本研究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SOR)模型,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析了“亚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群体的行为影响,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亚文化”短视频;
情绪认同;
行为;
问卷调查;
S-O-R模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6-0153-04

一、引 言

“亚文化”是一种流行于网络社交媒体的新兴青年文化,它传达出一种消沉、颓废、悲观的生活方式与态度[1]。近几年,“亚文化”常以表情包、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符号形式活跃于社交网络。

截至2023年6月,本研究以“亚文化”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得到470余篇相关文章,但鲜有研究探讨“亚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有的从文学角度看待“亚文化”问题,例如,黄馨怡以priest的三部都市言情网络小说为例解读“亚文化”,让“亚”显露出另一重含义[2]。也有关注“亚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比如焦虑、抑郁等方面。例如,代俭英、张君玲提出,为避免青年陷入“亚文化”的沼泽,要对青年思想行为进行干预和引导,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压力,进而消除“亚文化”给青年带来的负面影响[3]。

二、研究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S-O-R模型

S-O-R(Stimulus-Organism-Response)理论模型指出,当人们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Stimulus)时,心理状态(Organism)会随之改变,进而影响其行为结果(Reaction)[4]。本研究认为,“亚文化”群体在使用短视频APP时,会因内容刺激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情绪认同,进而影响自己的行为结果、行为选择或是刺激后的主动反馈、被动反馈。这一过程适合于S-O-R模型的应用[5]。因此,本研究以S-O-R理论模型为框架,对“亚文化”短视频中引起情绪认同的因素及引发的行为进行探究。

(二)“亚文化”短视频传播的影响因素

短视频具有传播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作为数字媒介时代的新兴视听媒介,能够为大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随时随地提供视听体验,更加贴合当下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是大学生群体展示自我、释放个性的重要载体。“亚文化”通过短视频平台这一介质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首先,媒介接触对大学生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视频接触方式与频率、视频内容、视频表现形式是三大重要影响因素。1973年,GeorgeGerbner提出涵化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现实观[6]。因此,视频接触时长和频率对于行为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对“亚文化”短视频接触时间越长,频率越高,更容易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新媒体时代,涵化理论出现了嬗变,平台中出现了越来越多非线性、非对称和抵消涵化的传播效果。在涵化过程中,大学生会判断认知对象在网络环境与真实生活中的可接近性,并按照较容易获得的途径进行认知[7]。从视频内容与表现形式层面来说,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与自己实际生活相似的视频。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与短视频接触频率越高,视频内容和表现形式与自身实际生活越相似,越容易引发情绪认同,进而影响自身行为。故提出如下假设:

H1:视频接触方式与频率显著影响情绪认同。

H2:视频内容显著影响情绪认同。

H3:视频表现形式显著影响情绪认同。

H8:视频接触方式与频率显著影响行为。

H9:视频内容显著影响行为。

H10:视频表现形式显著影响行为。

其次,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行为有着重要影响。Kurt·Lewin认为,环境在人的行为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强调要意识到传播效果或受众行为的复杂性,充分考虑环境诸要素对传播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和作用[8]。家庭环境包括情感支持、价值观和冲突压力等,会影响个体对情绪的认同,进而对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学校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作为一种微观社会环境,它与社会大环境经常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各种社会信息都能及时传入学校,从而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同的影响[9]。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观念、价值观以及群体压力等也会对个体的情绪认同产生影响。例如,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反之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因此,社会支持与环境能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10]。此外,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网络给他们提供的不仅是“资讯产品”,更多的是价值观念,会在无形中影响、冲击着他们尚未成熟的价值观体系,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精神世界和行为。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环境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使其一定程度上产生负面心理,这种认知和心理将会使大学生在观看“亚文化”短视频时,产生对负面情绪的情绪认同,进而作用于其行为。故提出如下假设:

H4:家庭环境显著影响情绪认同。

H5:学校环境显著影响情绪认同。

H6:社会环境显著影响情绪认同。

H7:网络环境显著影响情绪认同。

H11:家庭环境显著影响行为。

H12:学校环境显著影响行为。

H13:社会环境显著影响行为。

H14:网络环境显著影响行为。

(三)情绪认同对行为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情绪认同是指情感上的共鸣与赞同,具体是指大学生群体在观看“亚文化”短视频后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共鸣,这种情绪将会影响行为。行为是指用户在观看“亚文化”短视频后所产生的媒体交互行为和生活行为。例如,对视频进行点赞、评论、转发等。赵志强等在其基于设计属性的移动出行应用用户粘性分析研究中表明,当受众的认知与接收到的信息内容相一致时,或信息满足了他们的内在动机和需求时,就会产生情绪认同[11]。在本研究中,视频因素本身和受众所处的环境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观看视频后的情绪反应,而在满足了一定的情绪反应后,则会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Harwood等学者支持这一观点,指出心理上的认同投入会导致情感和身体上的行为(如口碑活动)[12];
Fang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情绪的参与对参与行为的直接影响是显著的[13]。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情绪认同水平越高,行为也会越受到情绪认同的影响。故提出如下假设:

H15:情绪认同在自变量对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四)研究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以S-O-R理论模型为框架,对“亚文化”短视频中引起情绪认同的因素及引发的行为进行探究,并分析哪些因素会刺激大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认同以及消极行为。所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收集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利用问卷星制作并发放问卷,样本的获取保持公开透明,以减少偏差。

从可行性及高效性出发,问卷发放对象选择各地区高校的学生。本研究也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清洗,在问卷的删选上,排除不完整和不真实的无效问卷39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59份,有效率达90.37%。

从样本人口统计特征来看,本研究样本的组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调查对象的特征和结构。表1为样本的人口统计信息具体情况。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问卷主要由四部分题目构成:一是对自变量视频观看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探析,二是对中介变量情绪认同进行测量,三是对因变量行为进行测量,四是受众的基本信息。

问卷调查题目包括三种题型:单项选择题、李克特量表和填空题,其中李克特量表每个问题的不同态度设定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完全同意,相应分值设为1、2、3、4、5。

调查问卷的设计遵循四个步骤:首先,根据研究问题设计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这包括确定需要收集的信息和问题的顺序。其次,通过前测方式对问卷进行改进和修正。前测可以帮助发现问卷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正和改进。再次,在设计问卷时基于受众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问题,确保问卷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尽力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四、数据分析

(一)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前测结果对问卷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修正,基于受众角度完善问卷措辞后,再次发布问卷,并对最终回收的359份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本研究中量表采用Cronbachα系数对量表信度进行测量,各个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7以上,表明各量表内在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具有较高信度。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同时,本研究采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对量表进行结构效度测量,分别测量视频观看因素与环境因素中7个变量,其中球性检验P值为0.000,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根据KMO检验,各量表因素KMO值均大于0.7,表明量表各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具体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二)实证研究数据

1.直接效应分析

本研究以视频接触、视频内容、视频表现形式、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为自变量,情绪认同为因变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视频接触、视频内容、视频表现形式、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与情绪认同的回归检验中P值均小于0.001,说明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上,视频接触、视频内容、视频表现形式、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对情绪认同的正向影响显著,即假设H1-H7成立。

同时,以视频接触、视频内容、视频表现形式、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为自变量,行为为因变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其中,视频接触、视频内容、学校环境、网络环境与情绪认同的回归检验中P值均小于0.000,说明在0.000的显著性水平上,视频接触、视频内容、学校环境、网络环境对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即假设H8、H9、H12、H14成立,假设H10、H11、H13、H15不成立。

2.中介效应检验

情绪认同的中介效应检验:由模型1可知,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正向影响显著(p<0.05);
由模型2可知,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 05);
由模型3可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p<0.05),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仍然显著(p<0.05),说明情绪认同在自变量(视频接触、视频内容、视频表现形式、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和行为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角色,这一结论支持了假设H15。

五、结 语

本研究旨在探讨“亚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观看“亚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亚文化”短视频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产生自我怀疑和迷茫,进而影响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亚文化”短视频中的消极现象,大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念,并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追求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业和价值。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大学生在观看短视频时要保持审慎和理性。他们应该意识到短视频中所传递的消极态度并不代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同时,大学生应该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并将其应用到学习和个人发展中。

最后,尽管本文对“亚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有益的扩展,但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我们鼓励未来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进行更多的研究,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亚文化”短视频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杜冀巍.“亚文化”现象及传播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23.

[2] 黄馨怡.“自我的苦难”与作为自我反身性的“丧”———以priest网络小说为例解读“亚文化”[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1):154-166.

[3] 代俭英,张君玲.警惕“亚文化”侵蚀青年[J].人民论坛,2019(4):128-129.

[4] MEHRABIANA,RUSSELLJA.AnApproachtoEnvironmentalPsychology[M].Cambridge:MITPress,1974.

[5] 包家帅.基于S-O-R模型的新浪微博用户倦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0.

[6] 乔治·格伯纳,拉理·戈罗斯,石义彬,等.与电视共同成长:涵化过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0):88-100+233.

[7] 石长顺,周莉.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的模式转变[J].国际新闻界,2008(6):56-59.

[8] KurtLewinandPaulGrabbe,“Conduct,Knowledge,andAcceptanceofNewValues”Journalofsocial lssues,1(3):53-64(1948).

[9] 杨新惠.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25-28.

[10] 苗春霞,周崔红,孙泓,等.社会支持与环境作用大学生心理:行为的中介效应[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4):313-316.

[11] FangJ,ZhaoZ,WenC,etal.Designandperformance attributesdrivingmobiletravelapplicationengage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17,37(4):269-283.

[12] HarwoodTGT.Aninvestigationintogamification asacustomerengagementexperienceenvironment[J].JournalofServicesMarketing,2015,29(6/7):801-806.

[13] FangJ,ZhaoZ,WenC,etal.Designandperformanceattributesdrivingmobiletravelapplicationengage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7.

[责任编辑:李慕荷]

猜你喜欢 亚文化问卷情绪 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2期)2018-02-26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6期)2018-02-14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5期)2018-02-14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玩具世界(2017年10期)2018-01-22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时代人物(新教育家)(2017年10期)2017-12-18问卷网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7年1期)2017-02-13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期)2016-08-23“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公民与法治(2016年8期)2016-05-17问卷大调查创新作文·初中版(2015年1期)2015-03-11情绪认同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