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深化拓展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深化拓展

王 先 俊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新时代”在党的一百多年历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时代。如何认识和评价新时代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及其在党的百余年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党的文献、党的领导人讲话已有论述。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突出强调了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贡献,明确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各项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7。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延续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基本思路,并将新时代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概括为十三个方面,强调这些重大成就表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90。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3]4,取得了“十六个方面”重大成就,强调这十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3]22,第一次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对新时代的历史地位作出评价,这是一个新的角度。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学术界。

中国现代化首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其探索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第一个百年”,中国现代化是一种被动的、防御式的现代化,总体上走的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其过程举步维艰,其结果收效甚微。据统计,1937年前,中国工业产品的自给率很低,只有丝织品(自给率200%)、植物油(自给率237.8%)、火柴(自给率101.5%)、卷烟(自给率98.8%)、针织品(自给率98.3%)等可以自给,其余无一可以自给;连纺织品的自给率也只有79%,而重工业品如石油(自给率0%)、钢铁(自给率5%)、车辆船艇(自给率16.5%)、毛纺织品(自给率26.5%)、纸张(自给率38.9%)、砂糖(自给率40.4%)、电器(自给率49.6%)等大部分甚至全部需要进口[4]。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在谈到当时的中国经济时指出,中国大约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这是进步的,这是和古代不同的”,而另外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这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5]1430。这就是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经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留给我们的全部家产。这种状况表明,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在中国根本走不通,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另寻新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现代化努力失败的必然,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便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使命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建设构想紧密联系起来思考,不仅作出了“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5]1471的正确选择,而且明确指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创造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这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通过革命的方法“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5]1375。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而且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开拓的根本转变。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八大,中国现代化的推进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先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捍卫国家安全、恢复国民经济,使新中国在异常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接着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推进国家工业化。党的八大以后,我们党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并对其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还明确提出“第二次结合”的思想,强调“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6]。正如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所指出的,在这个时期“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2]31。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些曲折,甚至犯过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错误,但我们党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无疑“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34。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现代化提到中国最大政治高度来认识,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并对其基本内涵、总体目标和布局、战略步骤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回答,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办”[7]3。“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8]“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7]110“无论什么时候,中国都永远不称霸。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9]总之,“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符合中国情况的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为定向的现代化,也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0]13,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10]7,战略安排是分“三步走”。如此多个方面综合在一起表明,在这个时期我们党不仅在对“中国式的现代化”的认识上实现了新飞跃,而且在实践中已经找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2]44,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深化拓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理论基础和物质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11]中国现代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和“完整的事业”,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不能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改革”的历史来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更不能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割裂开来而相互否定,这才是我们在分析和阐释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和深化拓展时,所应该坚持的正确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

中国现代化既是连续的又是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一种新的话语叙事,中国现代化历史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24。紧紧围绕目标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成功推进和深化拓展。

(一)调整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2]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了十九大的安排,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24。这一战略安排把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安排中“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对其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充实完善。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13]等分领域目标,使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更加多元立体化,步骤更加明了清晰。

(二)分析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根本性质、主要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22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的深刻揭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句话“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14]58。中国式现代化主要特征集中表现在5个方面,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3]22-23。除此以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是叠加发展的”[14]65。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不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用“九句话”作了界定,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3]23-24。九句话涵盖九个方面内容,涉及中国式现代化政治保障、方向道路、“五大建设”、人类发展、文化使命等多方面的要求,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的重大论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考验。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3]236-27。“五大原则”是我们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三)突出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及其要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中的“第一个原则”,其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15]没有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取得成功。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进一步分析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意义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尤其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六大关系[16]。“六大关系”既是对中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代继续推进和深化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四)提出和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曾经指出:“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二十年翻两番。二十年是从一九八一年算起,到本世纪末。大体上分两步走,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7]9党的十八大以后,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重点和重要战略举措。比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28-30;“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3]34-36;“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3]37-39;“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法治社会”[3]40-42;“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3]43-45;“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46-48;“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3]50;“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3]52-54;“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军事治理”[3]55-56;“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3]64-67;等等。这些明晰的战略重点和重要战略举措,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深化拓展规划出了具体的“路线图”,设定了“任务书”。

总之,在新时代“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3]6。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何以成功?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原因,比如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以科技创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强大精神动力,等等,这些方面也确确实实是重要原因;但在根本上,坚持科学理论指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人民至上这几个方面则是更为关键的成功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17]“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1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党的指导理论创新置于重要地位,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在新的时代习近平同志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2]48。这“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就是“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48。紧紧围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思想观点,科学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本质要求、目标任务、战略安排、实践步骤、重大原则、重要关系、文化使命、具体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和深化拓展提供了正确而直接的科学理论指引。科学理论指引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取得无数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和深化拓展的思想保证。

现代化与政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已是人们的共识;像中国这样一个现代化后发国家,政党与现代化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现代化探索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多世纪,之所以进展缓慢、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来组织和推动,这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式启动。此后,又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造就了今天的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两相比较,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19]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的美丽图景,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会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自身建设面临新的问题,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置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第一位的高度加以认识,强调“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14]59。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结论,更是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总的遵循。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性历史命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会被卷入其中,但由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不同,所以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式、步骤等也会不同,照搬照抄他人的现代化模式从来不会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受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14]66中国现代化是在五千多年文明史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化,是在旧中国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各方面叠加的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此种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我们既不能走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也不能走一些新兴国家“依附性”现代化之路,只能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不同模式、不同道路之争愈加激烈,西方国家集团对中国的渗透、演变和围堵愈加严重,为此,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就不仅关涉中国式现代化能否成功,更关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13世界现代化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3]19,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4]55。

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财富增长和价值增值成为现代化的根本追求,“人的解放”被置于实现财富增长、价值增值的手段和工具而颠倒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一个重要的不同则是,既利用资本的力量发展生产力,又约束和控制资本“野蛮增长”,“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22,视人的发展为现代化的根本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4]296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基础上,续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大奇迹”,在一个东方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共享者与所有者,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进而激发出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保证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深化拓展。

无论是从世界现代化的角度看,还是从中国现代化自身看,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深化拓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拟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贡献和文明意义两个方面作一重点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新时代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14]30。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20]。

从世界现代化理论发展看,西方现代化理论经历了从“原初现代化理论”到“经典现代化理论”,再到“依附论”“世界体系论”和“后工业社会理论”等阶段的演变,每一种样态的现代化理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都提供了或多或少的有益参考,但总体上说,这些现代化理论多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为基本素材,企图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来论证和诠释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依附论”“世界体系论”“后工业社会理论”等虽然对“原初现代化理论”和“经典现代化理论”作了某种程度的修正,强调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但对这条路究竟是什么路,依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则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不仅破解了现代化等同于选择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道路的思维定式,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经典理论的超越,而且开辟了现代化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为像中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怎样实现现代化给出了明确答案,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选择。

从中国现代化理论发展进程看,新中国成立前,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南京政府,基本上是照搬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理论,走的是一条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段时间里,虽然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知不断丰富拓展,也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目标,并对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诸如“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两条腿走路”等思想观点,但总体上这些思想观点仍归属于“工业化理论”范畴。从邓小平同志到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中国现代化理论内容逐步丰富,对诸如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具体路径、工作重点等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但是,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一个时代重大课题提炼出来,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重要而明确的话语叙事,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目标任务、重要原则、实现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学理化、体系化阐释,成就一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则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这当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不仅破解了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现代化长期茫然失措、曲折反复的难题,而且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化理论从最初探索到逐步丰富,再到概念明确、体系化构建、学理化阐释的跃迁。在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和创新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方面,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文明意义,其集中表现就在于,它创造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当今世界有多种文明存在,但从文明的性质来说,主要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文明形态。对于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步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强调,资本主义文明只是一种历史性存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文明以“物”为目的,具有“天生”的异己性和排他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主义文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基础上的,它无法克服和消除文明下的野蛮本性……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现代化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其骨子里的资本至上、弱肉强食、两极分化、霸道强权的本性没有任何改变,其弊端愈益明显。”[14]294这表明,资本主义文明必然会被一种更高级文明体系所取代。这种更高级的文明体系不是别的什么文明,而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文明。如果中国的现代化是欧美现代化的翻版,那么它也就成不了人类文明新的形态。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又与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不同,它既吸收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成功经验,又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中诸如单一公有制、单一计划经济、单一按劳分配方式等桎梏,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机统一起来,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还根植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基础之上,具有“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14]292。它强调不同文明包容共存,着力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概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充分吸收了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又根植于中华传统文明之上,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文明。它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人类文明共同体等先进理念,超越“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和“零和博弈论”,展现出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涵化力,是一种社会主义“新文明”。当然,任何一种文明的形成都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社会主义“新文明”仍需同时也必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神秘的混沌理论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12-14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中国式失败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