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铃
高职院校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坚持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理念,为学风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重要指导。高职院校承担着育人职责,文章以A职业学院学生评价综合改革为例,首先简要地分析了“五育并举”和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接着分析“五育并举”学风建设思路,最后重点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学风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现阶段,高职院校将学风建设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为实现学生评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根据教育部门颁发的相关政策,要求学风建设和学生综合评价工作有效结合,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对此,教师融合“五育”内容,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加强学风建设工作,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五育并举”和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
“五育并举”和学风建设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立德树人”的重点内容,从“五育并举”的视角分析,加强学生建设工作,为学生评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二者相互促进,助力学生道德品质、优良学风的建设。
1.1 目标的一致性
“五育并举”和学风建设工作的推进,作为学生评价综合改革的首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育人方针,加强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所以“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学风建设,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符合国家对于技术类人才建设的客观要求,全面反映了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而学风建设的意义是通过外界的科学引导,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态度,最终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因此,“五育并举”学风建设和学生评价综合改革工作,虽然在育人的重点上有所差异,但是在育人的目标、方向上相同,都是希望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1.2 教育内涵的衔接性
“五育并举”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符合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有着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习、就业工作的有效衔接,校园、社会成为工作衔接的重点。“五育并举”坚持生本理念,培养具有爱国意识、道德涵养的高素质人才。学风建设的内涵则是解答“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引导学生从“个人”走向“集体”,打造一种思想融合的大趋势。由此可见,“五育并举”的内涵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凭借五育中优秀元素,实现二者在教育内涵上的深度衔接。
1.3 教学效果的互助性
“五育并举”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理念,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思想认知观念愈加成熟,并且让学生对自我有清楚的认知,为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条件。结合“五育并举”的育人效果,要求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实践,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品德、方法、态度、环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将这种学习理念不断内化为一种思想观念,最终形成一种特色化的学习风向标。学风建设的推进要求有“五育并举”的指导,而学风建设和学生评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进有紧密联系,为达到1+1>2的效果,激发学生潜力,形成正确的学习品德,从建设效果而言,能看出二者的互助性特征。
2 高职院校“五育并举”学风建设思路——以A职业学院学生评价综合改革为例
2.1 融合维度,完善知识结构
“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学风建设工作,各有侧重点,它们相互促进,和谐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动态发展的良好模式,实现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结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坚持“德育”为先,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
坚持“智育”本心,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坚持“体育”健身,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
坚持“美育”培元,评价学生的审美水平;
坚持“劳育”务实,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高职院校发挥出教学、管理、实践为一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将“五育并举”转变为学风优势,赋予学风建设更强的人文内涵,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
2.2 主体维度,打造协同育人机制
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学生委员、专业教师和校外资源进行有效结合,通过管理、服务、创新等方式,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一方面,发挥出各级党委的组织、协调工作,教师首先是接受良好的教育培训,从思想、组织等方面,通过党风建设,引导学风,提升高职院校的“四为”服务,坚定职工为党育人的良好品德。另一方面,结合不同育人主体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从不同维度、结合各自岗位的相关要求,在学风建设中体现育人优势,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
2.3 整体维度,实现课堂梦幻联动
“五育并举”所看重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实现,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方式。学风建设工作坚持“五育并举”的理念,打造联合育人体系,不仅要坚持课上育人优势,还要拓展课外资源,以及打造网络育人平台,实现校内外、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真正将学风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其中,通过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提高学风建设的效果。
3 高职院校“五育并举”学风建设路径——以A职业学院学生评价综合改革为例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遵循教育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坚持“五育并举”理念,完善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深化相应评价改革工作,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
3.1 坚持“德育”为先,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
“德育”是学风建设的灵魂、核心,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学校挖掘德育内涵,做好相应的宣传、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
(1)A职业院校学生评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进,将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法治观念、道德内涵等纳入德育的范围,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懂得尊重、理解他人,随着德育评价改革工作的推进,还衍生出家长评价,对德育评价进行适当补充、说明,提升家长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实现课内外工作的有效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基于他人评价的基础上,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相关行为进行科学指导,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行为总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A职业学院学生德育日常教育工作,发挥校内场地优势,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如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起到文化育人的效果,将传统的文化知识、职业素质等融入日常的教学中。A职业学院确定特色的校园文化,将传统文化、企业文化、高职育人理念和学风建设融合一体,形成具有特色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将其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助推者,也是德育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对学生起到精神激励和价值引导的作用,潜移默化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以A职业院校为例,对学生德育素质的评价工作,兼顾多个层面的内容。尤其是在“五育并举”的视角下,高职院校坚持德育为先,促使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不再过分看重学生的专业成绩,而是结合先进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交际能力、道德素质、学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德育评价中树立自信心,成为独立自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的评价中,一般是对学生课上的纪律表现、品德情况进行评价。而在就业、创业指导活动,教师评价学生在企业内的实习情况,学校通过多元化的教育评价工作,不断创新和优化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系统认知,由此促进高职学生的不断成长。
3.2 坚持“智育”本心,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智育”本心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在“五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学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做好科学文化的探究工作,促进学生智力、思维、创新精神的发展。A职业学院的学风建设工作,不仅要设置合理的学习积分制度,还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落实党政领导、辅导员听课制度,通过上课考勤表检查学生的出勤率,不断规范社会秩序。例如A职业院校通过“手机入袋”制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手机袋”由36方格或42方格组成,数字标号代表学生学号的尾号,学生按照学号放置个人手机,教师按照手机放置情况进行考勤。其目的是让学生远离手机,专心听课,将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这样也方便教师授课。随着这项举措的推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手机袋”的推进,有效落实学风督查工作的推进,避免学生出现心理懈怠的情况,最大程度保证学习效果。而且从实践效果而言,通过线下巡视,视频观察,发现学生课上玩手机的行为减少,有助于提高学风的建设工作,助力学生评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育并举”中的德育内容评价工作不局限于教材,课堂内的教学内容要求不断扩大,让“智育”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类教育。高职学生“智育”质量评价中,结合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过程+结果”的评价模式,把学生课上表现、学术论文、课后实训等情况纳入评价的标准,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激励、导向优势。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采用自评×20%+互评×30%+导员评价×50%的方式计算,最终得出结果作为学生“智育”的评价依据。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约束、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按照要求梳理、总结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认真添加德育评价手册,提供个人资料,这种方法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而言,需要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了解原因,通过评价反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
3.3 坚持“体育”健身,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作为“五育并举”学风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点,对学生德育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升、劳动技能的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体”健身,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通过结合教学、勤加训练、常规竞赛等方式,将日常训练、体质测试和专项技能测试有效结合,作为体育评价机制的重要内容。结合“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相关要求,将体育素养作为学生评价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评选出各种优秀奖项,将学生最终的体测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的范畴,用于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在常规竞赛的评价中,组织趣味性的运动会、拔河竞赛、小型马拉松等互动性强的群体类活动,学生喜欢参与阳光体育活动,开始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下互联网、走进现实生活,开始“动起来”,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发展趋势,享受运动传递的快乐,改善当下的精神状态,构建优良学风。
为评价A职业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在体育活动中采用逐级考核+数据标准的评价模式。课程考核作为改善教风、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方式,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分析,真正让教学评价回归本心,成为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体育活动开始之初,教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采用逐级评价方式,组长一般是负责分级评测,小组内每月会组织一次身体素质的测评活动,做好学生的日常身体素质评价工作,其中包含了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教师担任裁判的角色,做好学生的监督、指导工作。专项的技术教学评价则是采用“梯次”评价模式,改变以往集中考核的方式。考核前期,加强对学生的跟进工作,现场考试的时候,有着严格的评价标准,仰卧起坐、跳远等项目通过数据评价的方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梯次的记录方式,了解学生的变化情况,健全评价体系,助力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3.4 坚持“美育”培元,评价学生的审美水平
“美育”以审美、人文素养的内涵为中心,通过艺术、诗歌等方式进行创作,提高学生感知、享受、欣赏美的能力,真正在实践、感悟的过程中拓展自身的认知视野,对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以“美”育人,加强对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艺术演出、美育课堂实践,多角度完善育人体系。再者,发挥校内的人文、艺术、建筑等学科优势,凭借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认知能力。新时期美育下的学风建设和学生评价体系的建设,还需要从思想、方式、技术三个维度进行有效推进。
(1)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美育评价。“树人”的核心是坚持人本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职业学院的美育评价工作,坚持全面育人的理念,注重对学生人格、品德的评价,例如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艺术训练特长等内容,以及包含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评价。为实现校内外资源整合,校内组织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例如参与文艺团、博物馆等,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后,根据实践中的表现情况完成体验报告,对学生的美育实践情况进行合理评价。而在校外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将美育资源进行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过程性评价。美育的重点是心灵的发展,其最终效果难以通过单一的艺术知识、技能来评价。所以A职业学院通过过程性评价模式,突破单一的数量评价模式,融合一些成长性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要求师生之间有效互动,不仅是对课上学生表现的评价,还要实现教师、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例如,辅导员从学生入学、毕业,假期、课上、课下的审美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学生自接受美育知识后,人格魅力、审美水平的发展情况。例如学生现实生活中对于某些问题的判断能力、学生文化观念的形成等,这些都是衡量、分析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依据。
(3)利用大数据进行美育评价。大数据+美育评价作为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学校上传学生的美育评价报告,根据专业人员对于A职业学院美育工作的调查情况,检验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确保美育评价改革工作的有效推进。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审美实践体验活动,形成了完整的报告,从而完成抽样调查任务,检验学生的美育实践工作是否到位,学年的活动结束后,对学生日常作业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学生美育评价工作出现形式化的现象。
3.5 坚持“劳育”务实,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范畴,向广大学生开设劳动必修课程,将生产劳动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深度结合。职业院校组织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顺带从中积累职业实践的经验,助力学生双创能力的发展。A职业学院将“劳育”作为重点内容,为学生安排合适的劳动教育时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策划、组织劳动活动,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则,打造本土化的劳动育人体系。例如劳动教育和德智体美四育课程的相互结合,开设劳动专题板块,根据学生的学时学分,纳入毕业条件的范畴。随着劳动教育选修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挖掘劳动元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一方面,构建完善的协调发展机制,要求细化工作内容,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分工明确,打造协作育人的良好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完善劳动育人模式,拓展劳动育人的载体,优化教育的环境,提升“劳育”的实效性。A职业学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多方合作、交流,开展劳动技能活动,达到人才共育的效果,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另一方面,完善评价制度。学生评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进,要求将劳动教育涵盖在内,体现出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导向作用。首先,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结合,打造良好的考核评价标准。按照职业教育的目标,确定考核的内容,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通过“过程+结果”的评价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再者,完善激励制度,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对劳动教育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在校内进行广泛宣传,体现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将劳动教育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标准,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入团、入党的参考依据。
4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合理确定德智体美劳各评价指标所占比重,将“五育并举”理念渗透于学校学风建设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依托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情况,不断创新学风建设工作思路、路径,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优化学生评价综合改革,致力于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为我国职业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系校级辅导员课题“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优良学风路径研究——以A职业学院学生评价综合改革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MJZYf2023006。
(作者单位: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五育学风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22年10期)2022-10-31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内蒙古教育(2021年14期)2021-02-12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潍坊学院学报(2020年2期)2021-01-18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中小学管理(2018年10期)2018-11-21蔡元培五育并举对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启发科教导刊(2015年32期)2015-12-10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6期)2014-07-12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