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思政课讲好工匠故事的价值意蕴、内容定位及路径选择

高职思政课讲好工匠故事的价值意蕴、内容定位及路径选择

李晓敏 谭丹

作者简介:李晓敏(1987—),女,博士,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
谭丹(2000—),女,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金项目:重庆师范大学202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编号:202302)

摘要:工匠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构成,也是高职思政课的重要资源。讲好工匠故事,有助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应工匠精神培育现实挑战,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通过讲好工匠故事,讲清楚工匠精神的实践本质、奉献特质和创新实质,讲清楚工匠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以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的方式,将工匠精神深深扎根于学生心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工匠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6-0038-06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讲好工匠故事,既是深化思政课内涵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一、高职思政课讲好工匠故事的价值意蕴

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1]。将工匠故事讲好,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对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挑战、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工匠故事,帮助学生加强技能学习、提升道德修养,是培养德技兼修的大国工匠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方面,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培育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亟需培育大批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主要责任。高职思政课教师通过讲述工匠模范努力钻研、打磨技术和提高技能的事迹,将工匠精神植根于学生心底,教育、激励和引导高职学生加强自我提升,积极投身于制造强国事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早日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2]。

另一方面,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培育高素质人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必须纠正重视技能培训而轻视道德品质培养的倾向,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突出育人导向,重点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培育,着力构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修养良好的大国工匠。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全过程,落实于管理、教学和实习等各环节,让学生自觉向大国工匠看齐。

(二)回应工匠精神培育挑战的现实要求

高职思政课讲好工匠故事,有利于正确阐释工匠精神,重申工匠精神的具象性、价值性和现实性。

第一,彰显工匠精神的具象性。概括提出并科学阐释工匠精神是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但部分学生对工匠精神还是一知半解。一方面,是受思政课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学生难以将工匠精神理论转化为专业实践,继而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标。这从侧面反映出,高职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增强工匠精神的青年化阐释,把工匠人物讲得有烟火气,把工匠故事讲得接地气,把工匠精神讲得有底气,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突出工匠精神的价值性。网络为思政课教学创造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部分网民受资本渗透影响,以金钱为唯一标准,误导青年学生以质疑、戏谑甚至否定的态度看待工匠精神,从而引发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价值形态“被消解”的风险。利益至上的取向、急功近利的心态裹挟了青年学生,使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刻苦钻研,提升技术。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创新工匠精神的阐释方式,占领网络舆论高地,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三,强调工匠精神的现实性。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高职学生对社会的新发展产生了新困惑:新技术是否会带来失业风险?面对新风险是否有能力应对?似乎工匠精神并不能切实解决学生的就业、衣食住行问题,不具有现实性。其实不然,工匠精神产生于现实,也反作用于现实。小到个人的具体工作,如打好每一次铁、拧好每一粒螺丝、刻好每一座木雕,大到“十四五”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如科技创新、民生福祉、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依赖工匠精神来付诸实践。通过讲述工匠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故事,帮助学生增强内在定力,走出迷茫和焦虑。

(三)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任务主要在思政课上完成,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思政课深入探寻工匠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彰显育人实效。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说服力。工匠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中积淀形成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关涉传统工匠精神的历史脉络、文化基因、发展特征,又关涉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场域、理论逻辑、内在价值,还关涉工匠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厘清工匠精神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坚持以工匠故事为教学载体,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客观的史料支撑和立体生动的现实素材,进一步有效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

第二,提升教学趣味,增强思政课亲和力。思政课亲和力表现为思政课教学对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的一种关照和尊重[3]。教师如果只会冷冰冰地“平铺直叙”或干巴巴地“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对思政课敬而远之,远而疏之。工匠故事重视情境的具体性、情节的生动性和语言的艺术性,在有趣、感染和共情中,传达工匠精神的内涵、立场和观点。学生可以在故事的情感体验中领悟到工匠们超乎常人的坚定信念、崇高品质和职业追求,自觉地去找寻自身与工匠的社会一致性与情绪共通性。通过工匠故事展开思政课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在课上的参与度,也增强了学生对内容的认可度。

第三,彰显育人实效,增强思政课影响力。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思政课上讲故事,最终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课堂上的故事必须具有极强的价值指向和思想深度。教师在选择故事原始素材的基础上,要通过思政课教师身份的“在场”,对原有素材进行深度“挖掘”与“重构”,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情节中制造学生与工匠在情感、观念和生活上的共鸣,引导学生理解、认同和践行工匠精神,争做有梦想、有追求、有境界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二、高职院校讲好工匠故事的内容定位

高职思政课讲好工匠故事,关键是要在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困惑的基础上,重点解决“讲什么”的问题。这需要思政课教师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议题。

(一)讲清楚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

工匠精神,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4]。短小精悍的十六个字,表明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高职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讲清楚工匠精神蕴含的实践本质、奉献特质和创新实质,帮助学生立匠心、琢匠技、从匠行。

实践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工匠精神看似是一个理论问题,实则从其产生伊始就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工匠精神始于手工业者对器物的制作,是“在器物制作过程中整体上表现出的对器物品质超功利的无限追求,是一种长期而稳定的精神特质”[5]。而在现代,工匠精神所涉领域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科研、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领域,关涉主体从手工业者扩大到各行业劳动者群体。虽然工匠精神的外延在拓展,但依旧没有改变其实践本质。无论是工匠精神的产生、发展还是传承,都依旧离不开人的具体实践。因此,工匠精神从来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不只是一种值得学习和了悟的精神,而是一个个微小但倔强的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故事,是他们选择的一种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生活方式。

奉献是工匠精神的特质。纵观中国历史,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类工匠,社会地位都较低。然而几千年来,还是有无数工匠乐于将技艺作为立身之本,精进、创新和传承,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工艺史。奉献也因此成为工匠精神的底色,直到今天依旧历久弥新,涌现出“金手天焊”高凤林、港航界“金字招牌”许振超、矿山“华佗”李杰等一批新时代大国工匠。从航空航天、高铁动车到文物修复、文艺传承,从“大国重器”到“微米发丝”,都体现着现代工匠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辛勤付出,践行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铮铮誓言。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实质。传统工匠精神强调手艺代代相传,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新时代工匠精神对工匠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创新是工匠个人及现代制造业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无论是产品的开发、技艺的革新,还是工艺的更新,都离不开工匠的创新。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的工匠,才有可能大胆创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讲清楚工匠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讲好工匠故事,就要讲清楚弘扬工匠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理解“讲好工匠故事”的使命任务。

工匠精神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坚持精益求精,实施精准化管理,生产高精尖产品,提供精细化服务。一方面,数字强国的建设、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都以信息技术突破、算法创新和大数据应用为基础,其发展提升和更新迭代都迫切需要大量掌握先进技术、理论知识和网络技能的数字工匠作为人才支撑。另一方面,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集中力量攻克原创性技术、引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前沿科技和产业领域的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都离不开大批大国工匠呕心沥血的谋划、勤勤恳恳的钻研、锲而不舍的探索。

工匠精神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也就必然包含工匠精神的现代化。传统工匠精神通过建筑、服饰、文艺品等器物承载,包含着“知行合一”的理念、“精益求精”的追求、“德艺双馨”的境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实现工匠精神的现代化。一方面,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工匠精神引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生产出令人民满意的精神产品,实现物质的全面丰富和精神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工匠精神的现代化,进一步推动以工匠精神为重要内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建立起具有深厚历史根基和强大引领能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突出社会主义属性。

工匠精神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标识。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兼顾社会物质富足与人的精神富有为要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工匠故事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凸显出对人的认同和尊重,对劳动的赞美和尊崇,从而让劳动者在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

三、高职思政课讲好工匠故事的路径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6]。高职思政课要讲好工匠故事必须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讲事实

真实性是工匠故事的生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别是在故事素材的选取上,要以详细的史实、真切的现实和确切的事实为依据,讲好工匠故事。

首先,注重考察史实,掌握一手资料。工匠精神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劳动史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大量的工匠故事和历史文本。这些工匠故事、可供考察的文本依据,为思政课教师讲好工匠故事提供了充足的史料资源,也为新时代厘清工匠精神的文化源流、发展脉络、现实关照提供了重要参考。因而,思政课教师要讲好工匠故事,就要广泛搜集和分类整理工匠精神的相关史料,考察相关的经典案例和解读评价,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其次,深入挖掘现实,呈现故事原貌。工匠故事是思政课的重要资源,除了讲述好历史故事,还要利用好现实故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博物馆、文化匠人馆、非遗保护中心、民间个人工作室、工厂车间等,寻访文物修复师、非遗文化传承人、民间手艺人、技术工人,全方位梳理新时代的工匠故事,讲述好各行各业的匠人故事,打破学生对工匠故事只停留于“高精尖技术”的刻板印象,缩短学生与工匠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觉思考工匠精神的内涵。

最后,坚持实事求是,抵制错误思潮。思政课讲好工匠故事要求既要考察史实、挖掘现实,又要实事求是。对无中生有、歪曲捏造、断章取义等失实传播,要及时予以澄清;
对恶意解读工匠行为、故意丑化工匠形象、蓄意诋毁工匠精神、肆意谩骂工匠人物等行为,要严厉禁止;
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纷繁复杂的错误思潮,要坚决抵制。通过坚决捍卫工匠故事的价值导向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讲形象

生动性是故事的灵魂。将枯燥、抽象、晦涩的理论化为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是讲故事的教学方式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的特别之处。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研究案例,抓取故事的细节特征,还原故事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从情景交融的细节呈现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

第一,注重展示工匠故事的真实情节。真实可感、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很多工匠故事发生在古代,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吸引力可能不足,甚至还有些许疏离感。但要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来源于每一个真实存在过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时代洪流中挣扎过、痛苦过,也坚守过。人们今天为之痛苦迷茫的事,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人经历过。他们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古老的人生经验。斯人已逝,但其精神历久弥坚。此外,思政课还要讲身边的人,讲千千万万坚守着一颗匠心的平凡人。他可能是长征火箭“心脏”的焊接人,也可能是一锤定一生的打铁人,可能是常年穿梭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也可能是四季坐守尘埃里的老鞋匠。通过情节的打造,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那些默默坚守的寂静时光和催人泪下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力量。

第二,着重刻画工匠故事的感人细节。一个好故事的诞生,不仅包含完整的真实情节,还包含微小的感人细节。细节之处往往最动人,因而,思政课教师在宏观讲述工匠故事的同时,也要注重所处环境、人物心理、行为表现等相关细节的描述,加强学生对工匠故事的印象,增强工匠故事直击心灵的力量。例如,在讲述“玩转洋设备”的大国工匠王树军的故事时,可以突出他那股不服输的倔劲。细致反映工匠的真实心态和心路历程,更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悟工匠的艰辛与不易。

第三,重视阐释工匠故事的时代背景。伟大故事蕴含伟大精神,伟大精神诞生于伟大实践。讲好工匠故事,首先要讲明白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例如,毛泽东同志称赞劳模工匠“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7]的背景是什么?邓小平同志为何要提出劳动群众和革命骨干“至今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团结的核心”[8]?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又进一步指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9]?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党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历史足迹,对所选工匠故事的时代背景进行阐释,让学生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更加明晰工匠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个人选择,领悟其蕴含的深层道理。

(三)讲情感

高职思政课讲好工匠故事要求“明理”与“共情”兼具。忽视道理的透彻性,就是本末倒置,育人目标不达;
忽视情感的共鸣性,就是照本宣科,育人实效不足。只有以情明理、以理共情、情理交融,才能使学生情有所动、思有所发、悟有所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技术要稳、道理要深、情怀要真,在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现场领悟式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技术讲出劳模工匠故事的历史厚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

首先,创新技术手段,再现故事情境,创设沉浸式教学。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需要搭建贯通的渠道。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偏弱,更倾向于接受直观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和故事主题,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方式,借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利用AR(增强现实)、VR(模拟现实)、MR(混合现实)、全息幻影成像等技术还原故事发生的历史情境,积极搭建情感互动机制,开展情境沉浸式教学,实现思政课教学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从单一场域到多维场域的转变,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和参与感。

其次,线上线下结合,强化师生交流,展开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改变了教师堂上讲、学生坐下听的单方面灌输模式,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又能快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准备有关工匠精神内容的课程时,围绕“系列故事讲活精神”这一主旨,探索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形成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基础知识)和课堂故事拓展学习(理论深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而在具体讲述工匠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就业准备、现实困惑等增设讨论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理性分析和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让课堂所学真正能为现实所用。

最后,展开实地调研,熟悉故事历史,形成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直达故事发生的第一现场,既能增强专业的实践性,又能在实地直观地传达信息,除疑解惑。尤其是对于重实践教学的高职院校来讲,要利用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顶岗实习接触企业和社会的机会,将嵌入工匠文化的思政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在现场教学中帮助学生体悟工匠精神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在劳模工匠资源上的有效对接,让学生在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与劳模工匠展开对话。

(四)讲道理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讲故事,不能停留于讲故事表面。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将道理融进故事,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学生,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在工匠故事中传达思想主张和价值观念,突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价值性。

首先,故事选材上要以小见大,把道理讲深。选材要关照受众,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阶段、文化水平、专业基础,以及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呈现的心理特征、思想动向、选择偏好,在故事选材上下功夫,从小处着手。选人物可以起于微末,但讲道理决不能浮于表面。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基于历史视野、现实洞察、未来眼光,选取身边的非遗文化、手艺传承、匠心独守等有烟火气的工匠故事,从小细节、小人物、小案例洞见大图景、大成就、大历史,把道理讲深刻。

其次,故事讲述中坚持问题导向,把道理讲透。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及时回应时代困惑正是思政课实践性和现实性的生动体现。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从工匠故事中找到答案。比如,思政课教师在提出“中国必须弘扬工匠精神”这一宏大命题时,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思考,为什么近代中国“师夷长技”却无法“制夷”?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为什么在新时代我们仍然要践行工匠精神?先将问题抛出,让学生在听故事时便有所思考,教师再用清晰的学理逻辑解答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从而把故事背后的道理讲透彻。

最后,故事讲述后要总结升华,把道理讲活。对故事的升华可以增强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反思,体现故事的现实启示和时代价值。教师除了使用在课堂上设问—讨论—讲解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之外,还要通过总结提炼、筛选观点、价值判断等方式将学生的思考内容嵌入教学目标的轨道,讲清楚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
讲清楚工匠精神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讲清楚工匠精神作为人的优秀品质,是人的现代化的现实表征。

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把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讲好,把工匠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讲透,是高职思政课教师讲好工匠故事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4]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02).

[2]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N].人民日报,2020-12-11(01).

[3]尹禹文,牛涛.叙事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逻辑和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66-69.

[5]杨松超.主体性视角工匠精神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20.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5.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4.

[9]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74.

(责任编辑:张宇平)

Value Implication, Content Positioning and Path Selection of Telling Craftsman"s Story Well in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LI Xiao-min, TAN Dan

(1.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2.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Abstract:
The craftsman"s stor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story and also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lling the story of craftsman well will hel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respond to the realistic challenges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and promote the full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By telling the story of craftsmen well, the practical essence, d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 essence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raftsman spirit and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can be explained. The craftsman spirit should be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students in the way of telling facts, images, emotions and reasons to cultivate talents for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raftsman"s story;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思政课高职院校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共产党员·下(2021年1期)2021-02-07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13期)2021-01-14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29期)2020-09-14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8期)2016-09-28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