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雨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2023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印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为我市打造教育强市,加快办优办强吉林市基础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吉林市持续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一是普惠水平大幅提高。圆满完成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3所,新增公办普惠性幼儿园保教学位2.1 万个,全面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72%提高到97.3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园覆盖率分别达到48.59%和81.33%。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9 所,维修改造校园舍90 所,为440 所学校购置高标准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新建校舍、改造塑胶运动场、更换桌椅等项目实施,有效提升全市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和办学能力。三是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双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实现课后服务双覆盖,学生参与率和家长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98.38%,校外培训办学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公参民”改革任务稳步推进、严格落地,免试就近入学“阳光行动”“公民同招”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择校热”明显降温。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形成,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四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深化义务教育大学区、学前教育大园区管理改革,建立大学区77 个、大园区46 个,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停课不停学”案例被评为全国在线教学典型经验。2019—2022 年吉林市考生连续四年获得全省理科第一名,2021 年包揽全省文理科第一名,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双一流”大学入学率屡创新高。聋人高考连续29 年位居东北三省同类校升学总人数第一名。
基础教育最能体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成色和水平,学生、家长和社会也最为关心、关注。一是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在整体提升上下功夫。制定《吉林市中心城区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根据区域内人口变化情况,提早谋划学前普惠幼儿园学位供给,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补齐短板,切实解决适龄儿童入园远、入园贵的问题。2024 年将新建公办园6 所,扩充学位1260 个,普惠园覆盖率力争达到83%。积极推进“幼小衔接”适应教育,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继续推动“大园区”管理改革,以优质园带动薄弱园,整体提升区域内学前教育质量。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促进教育公平上下功夫。以优质均衡为发展目标,制定《吉林市“十四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阳光行动”,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促进教育公平。深入开展吉林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工程,加快新建项目建设进度,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推动九中西校区2024 年秋季投入使用,加快船营25 小分校项目建设,完善中东区域教育链条;推动东山实验初中部、丰满二实验分校等项目建设,满足东山片区、南部新城教育需求。支持强校引领组建教育协作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解决城区新建住宅集中区学位不足问题。持续深化“大学区”管理改革,通过教学管理主题交流活动、区域课堂观摩等方式使教育教学质量有更大提高。高标准实施“薄改”项目,撤并整合空壳学校和散弱村小80 所,持续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城乡一体化水平。三是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立足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加强普通高中基础学科建设,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抓好新课程实施2 个示范区和5 所示范校建设。推广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发挥吉林一中等名校强校优势,通过输出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师资等方式,确保集团内学校办学质量整体提升。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落实好省、市两级县中托管帮扶项目。坚持“一校一案、分类发展”,支持普通高中在人文、科技、数理、艺体、语言和长链条人才培养等方面激发活力、办出特色、提升品质,持续打造一批更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强校。四是推进“双减”取得新成效,在减轻学生家长负担上下功夫。在校内,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双提升”,完善作业管理,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不断完善静态作业和动态社团相结合的多样化课后服务模式,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开展教学管理先进校、优秀教务主任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校、在课堂就能把知识点学懂弄通。在校外,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治理行动,动态清理“隐形变异”学科培训行为,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形成部门联合执法、互动监管的工作机制,有效维护学生及家长利益。
基础教育不仅是国民教育的起点,更是教育公平的主阵地。围绕这一重点,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夯实教育事业发展基础。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好“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教育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抓好学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学校党建、思政、意识形态、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统一部署、推进和落实,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立德树人的大学校、大课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持续提高德育质量、提升智育水平、扩大体育成效、强化美育熏陶、增强劳育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三是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写入“教育数字化”,具有深远的战略考量。吉林市将加快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整合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吉林市在线学习中心”,实施教育惠民“码”上行动,探索“吉问吉答”在线辅导应用,扩大全学段全学科在线课程覆盖面。构建数字化赋能“大学区”改革应用体系,在大学区实施“线上+线下”教育发展共同体,实现“双师”线上线下常态融合。四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吉林市“名优教师培养建设工程”,通过培训提升、示范引领等措施,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正能量的人民教师队伍。2024 年,在第40个教师节开展系列庆祝活动,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继续实施“教师关爱工程”,完善对优秀教师、班主任激励奖励机制,在津贴补贴等方面保障教师切身利益,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其职业荣誉感。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师德师风方面的违规违纪问题防范与查处工作体系,持续整治在职教师违规办班补课等行为。五是加大人才引进和交流力度。突出轮岗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活动,轮岗交流校长教师每年力争达到700 人以上。通过实施“优师计划”“特岗”教师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等计划,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补充教师数量,逐步缓解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师资不足问题,持续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六是全面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宣传国家和省、市关于基础教育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强舆论引导,注重宣传好典型、正能量,引导全社会理解、尊重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引领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于基础教育。党的二十大已为教育发展锚定新方向,下一步,吉林市教育系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吉林省教育强省规划为方向,立足基础教育,关注教育公平,努力为江城人民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吉林市学校建设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中小学校长(2022年12期)2022-12-30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中国粮食经济(2018年3期)2018-12-27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化工科技(2014年1期)2014-06-09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弹性体(2014年1期)2014-05-21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