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灿标,陶超平,徐乐铱
(浙江省绍兴市生态环境局上虞分局,浙江 绍兴 312300)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监测不仅能够对环境进行检测,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方案,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与优化,只有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技术,才能够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价值。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类型进行分析,并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优化措施进行研究。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不断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也成了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通过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1]。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明确当前的环境状况,并结合生态环境监测结果制定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只有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应用,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当前的生态环境污染程度以及污染类型,并对污染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从而为制定环保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此外,还可以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效果,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也导致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要制定完善的监测方案,明确监测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将监测数据信息作为基础,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并有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3]。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环节,对实现绿色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监测,还需要对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我国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4]。
物理化学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物理化学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是国内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
(1)气相色谱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然后通过气体的色谱,分析出其中的成分。在此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气相色谱柱,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适合于许多物质的分析。
(2)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利用金属阳离子吸收紫外线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测定水中游离态金属元素的含量来了解水质污染状况。
(3)液相色谱法是一种能够将溶质与溶剂分离开来的技术。在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液相色谱柱,并将样品转移到柱上,然后利用不同的溶剂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分离,最后使用色谱法进行分析,可以测定水中的有机污染物[5]。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测定环境中微量有机物的含量,通过测定物质的光谱吸收曲线来判断物质的含量。由于其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物质含量,因此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利用元素的特征吸收波长,检测元素的含量,可以准确地反映环境污染程度。但由于其属于直接测定方法,需要根据样品的光谱吸收曲线来确定物质的含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分析对象。
生物监测技术是基于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进行的,利用生物来检测污染物质,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这种方法是根据生物在环境中的反应来进行的,其对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有很强的检测能力,可以直接检测出环境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能够有效避免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生物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核技术:利用一种能够携带DNA的生物来检测环境污染情况,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检测出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在检测后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情况进一步扩大。
(2)PCR技术:PCR技术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利用生物酶对DNA进行处理,并利用荧光检测仪来检测DNA的数量。在此过程中,需要先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然后再利用PCR技术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情况进一步扩大[6]。
(3)生物大分子标记:大分子标记是一种能够反映生物遗传特征的技术,它是利用生物大分子的遗传特性进行的。这种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准确反映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然后再利用生物标记来检测污染物。
(4)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生物传感器对污染物进行检测,能够更好地掌握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S技术是指RS、GIS和GPS,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在具体工作中,监测人员可以通过3S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包括监测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状况以及水域情况等。通过3S技术可以准确掌握生态环境的基本信息,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撑。3S技术可以将单一化的环境监测工作和内容有机结合,高效处理从各种环境中获取的环境监测信息,从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效率。此外,将信息技术与3S技术结合使用,对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量化处理,能够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管理能力和数据分析与监测的精准度[7]。
信息化监测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其不仅可以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监测,还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准确依据,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多与3S技术结合使用。通过这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例如:在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监测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对城市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形成报告,再传递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时,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来获取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以此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8]。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纳入法律体系之中,以此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增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权威性。同时还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监测工作的独立性和科学性。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还要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监督机制,通过强化监督管理来提升执法效率和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相应的监管标准和制度要求,以此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对生态环境监测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以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注重全面性原则。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以全面、科学的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
(2)要注重系统性原则。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以系统的方式来对工作进行管理;
(3)要注重科学性原则。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以科学的方式来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要注重系统性原则。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以系统性的方式来提升监测效果。
现阶段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通过采集数据来完成的,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处理也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能力,这样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并且为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分析。在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提升数据采集和处理效率,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时,可以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来有效提高监测效率,降低监测成本。在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中,主要应用环境污染现场快速检测技术、采样分析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等,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时,还可以应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便携式快速检测技术等,来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在现场快速检测中还可以应用流动分析法、比色法等来进行样品的测定。在应急监测中应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现场快速检测的质量和效率。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环境预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预警体系,对于监测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以顺利开展。首先,构建完善的预警系统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其次,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能够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开展工作,通过有效的措施来降低事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政府作为生态环境监测的责任主体,需要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设备购置方面、人员培训方面等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对现有的监测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并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到生态环境监测中来。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信息共享平台。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将监测网络进行拓展,以此来扩大监测范围,在大范围内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监测。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以此来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
要想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就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是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进行人员培训时,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培训的效果。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而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本文阐述了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环境监测的优化措施,旨在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环境保护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4期)2018-01-22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4期)2018-01-22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互联网天地(2016年2期)2016-05-04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互联网天地(2016年1期)2016-05-04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年12期)2016-01-22新《环境保护法》解读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