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婷, 王秀影
(衡水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媒体行业不断变化,对高校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不再限于广播电视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全媒体口语传播、思想价值引领、标准语言审美示范等能力和素养成为播音主持人才新的培养侧重点。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包含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定位、创作的原则和目的、创作的标准和任务、具体的创作方法等内容,主要解决学生在播音主持创作中出发点和立足点的问题。为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播音主持创作道路,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势在必行。
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到网络节目主播、自媒体人、草根主持人、网红主播等,这些不断丰富的职业角色,给高校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对播音主持人才加强专业认知、职业操守、政治素质的教育,成为培育新媒体传播人才的必然要求。
媒介环境不断变化,学生对播音主持专业认知不足、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定位不清晰、传播目的不明确,就会在价值引领方面出现偏差。不管媒体环境如何变化,我国的广播电视传媒,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播音员、主持人正是这桥梁和纽带的凝结点,是桥梁纽带的形象的体现[1]32。这一地位和作用,要求播音主持人才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树立全局意识,坚持正确的播音主持创作道路,坚守上传下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职责,这是播音主持人才不变的职业操守。因此,加强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是培育新媒体传播人才的需要。
美国斯隆基金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新文科倡议”,主张在大学教育中把定量推理和技术放在中心位置,现代素质教育的毕业生要能够在其所生活的技术世界里,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2018年我国在启动新文科建设时,也明确提到“新文科建设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2]。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为新文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文科注重多学科融合、大文化观、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更强调文科与新技术革命的融合发展。
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涉及语言学、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同时,播音主持专业也是伴随传播技术发展而来的一个专业,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都会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从传统媒体宣传员转换为主流价值引领示范者和社会情绪的稳定员,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才具备深刻的社会洞察能力,能够迅速捕捉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细微变化,审时度势,引导主流价值,传播中国精神。同时,播音员、主持人还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优质的传播内容,能够公正客观地对待网络舆论生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优先,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只有具备多学科文化素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做好文化宣传员和文化交流的使者。播音主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的任务是把文字稿件或腹稿,转化成目的明确的有声语言[3]。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就是教授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进行口语表达二度创作的专业基础课程。文字稿件背后呈现的是思想和文化,不但要表达思想感情,还要发挥其社会功能,给人以德、智、美等方面的启迪和感染,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播音主持创作,把稿件的内容、思想情感、传播目的由己达人,达到“以事醒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美愉人”的效果。因此,加强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厚植播音主持人才的多学科文化素养,提升其传播先进文化的专业能力。
近年来,教育部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4]。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5]播音员、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也是思想、政治、文化传播者,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价值观。
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传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电台、电视台代言人的身份直接与观众见面,成为传输与反馈双向交流的纽带。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应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上传下达,完成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任务[1]32。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在《陕北台播音组关于训练和培养播音员的意见》和《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训练播音员的方法》中,都把“要有一定的政治水平”和“定期传达党的宣传方针、宣传策略”列为播音员的必备条件和选择播音员的标准[1]199。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萧岩是带着“播音工作是最重要的政治工作”的认识走上播音岗位的。播音员齐越说:“我是中国人民的播音员、中国共产党的播音员。我传达的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传达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我以此引为自豪。”[6]1461952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播音工作研究座谈会更是做出了清晰明确的表述 :“播音员应是有着丰富的政治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宣传鼓动家。”[7]强调了播音工作的重要性,对播音员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提出了要求。齐越在谈到播音工作的基本原则时提到,“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统帅播音创作的全过程。播音员的党性强,政策水平高,热爱生活,对稿件的理解和感受就会深,态度更鲜明,感情更真挚,表达会更准确且有分寸”[6]70。由播音员、主持人工作要求可以看出,播音员、主持人肩负着思想政治传播的使命,他们的政治素质、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影响着播音主持工作。
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的运用,把文字稿件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语言文化的精神实质,展现时代风貌、充满人文关怀,发挥广播电视教育、鼓舞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对稿件的深刻理解和真实感受中把握主题思想、明确宣传目的、引发态度情感,用有声语言技巧表情达意,发挥媒体的新闻宣传和社教功能。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新闻消息、新闻评论、新闻通讯、主持词、节目文稿、文学类稿件等大多是思政素材。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再现稿件和节目的思想精神,使它们产生感染人、教育人的效果。同时,播音主持创作本身也是一种思政学习活动。齐越在谈到播通讯的创作体会时,教育青年播音员:“无论什么节目,播音员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创作观是起决定作用的。要把向人民群众学习当作一辈子的事,力求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6]105由此可见,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必然也是必须。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理论讲授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主持有稿件和无稿件的口语表达技巧,在语音和发声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播音创作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也为完成媒体语言传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规划既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又要兼具实操性和可测性。
课程思政的任务是课程育人,虽然各个专业有共同的思政教育元素,如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等,但是每个专业的育人目标又各不相同,因此,凝练本专业的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目标相结合,并构建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体系。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中国媒体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传媒人才。《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指出,“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所从事的事业,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8]。2022年1月26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意见》的通知中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的形象代表,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职责。要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高尚道德品质、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专业人才队伍”[9]。
高校作为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什么样的媒体工作者和口语传播者,是其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必须回答的问题。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传播媒介更加多元,为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侧重于拥有全媒体思维、熟悉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特点,掌握播、说、讲、评、诵等口语表达技巧,以及采、写、编、播、摄等策划、演播、剪辑、制作技能,毕业后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各类自媒体平台或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新闻播音、节目主持、新闻采制、影视配音、专业解说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媒体传播具有的广泛性和公开性特点,使得播音主持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与人发生的不是物质关系,而是一种审美意义的精神价值关系。他们在信息传播、文化服务、价值引领、社会治理、产业运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高雅文化和标准语言的审美示范、地方文化生产和经济生产的推广宣传等责任。
因此,从行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凝练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使思政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配,通过人才培养目标一级指标点到专业核心素养二级指标点的细化,围绕思政主题在各门专业课程中展开课程思政教学,才能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育人。建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目标: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团队合作。提炼出播音主持人才的核心素养: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政治立场,高尚道德品质,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课程思政目标、专业核心素养为播音主持专业各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依据。
挖掘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思政主题与教学大纲相结合,让思政元素涵盖各章节,确立各个章节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从大纲编写、教学进度安排入手,总体布局课程思政目标,设计安排课程思政主题,统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作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旨在训练学生掌握播音主持创作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运用内部技巧(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以及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对散文、诗歌、新闻消息、评论、通讯、解说词、主持词等不同体裁的稿件进行创作,完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创作过程。用心用情用功讲好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中国故事,讲好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时代精神的故事。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尤其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培植,使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播音主持创作道路,坚持播音主持创作的党性原则。通过不同体裁稿件的创作和学习,积累文学素养,提高艺术修养,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因此,课程提炼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美丽中国、社会责任、法治意识、国际视野、艺术素养;坚持正确导向、继承播音精神、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职业理想、语言审美示范等思政元素,并将其与课程教学要点相结合(见表1)。同时,在课程的实践项目教学中,采用了确定思政主题的项目实训模式,把思政主题融入到新闻播报、评论播读、散文演播、诗歌朗诵、配音解说、主题演讲、主持训练、台词表演等实训项目中(见表2)。思政主题与实训项目结合,学生可根据主题自主策划“故事里的中国”实训作品展演,“那人·那事·那星光”主题朗诵会,并对《吹号者》、《红岩魂》等作品进行改编和再创作。思政主题实践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表1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表2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实践项目课程思政内容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思想价值为引领、以实践产出为导向、以专业竞赛为抓手、以服务地方为目的。这一理念把“育德”放在首要位置,把思政育人与专业教学设计在一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教学内容融入思政育人。
运用BOPPPS模型来设计课堂教学,实现思政育人隐性与显性相结合。首先是课前,专业教师挖掘与提炼思政元素,找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点,在教学设计时强化自身的思政意识。思政元素虽然已经在课程目标和教案里进行了集中设计,但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重新分散地渗透进知识技能的传授中,如盐入水,不着痕迹。其次是课中,专业教师“融情入境”,把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对学生成人成才的殷殷期盼,融汇为强烈的情感态度,带进课堂,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打造有“温度”的课堂。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本身情感色彩就比较浓厚,在对相关内容的讲授、讨论、分析、示范、指导、点评等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涉及到的事物、道理的鲜明态度与情感,或激情的颂扬、或深沉的感动、或沉浸其中的体味、或鞭辟入里的分析,让课堂氤氲出生命的活力,对学生形成一种熏染与陶冶,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最后是课后,把思政育人从课堂拓展到学生的课外活动、对接行业企业的实践课堂,课程思政教育在课程之间、课内与课外形成系统。可以说,从纵向上,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形成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的学习路线;从横向上,则通过课程思政活动把课堂教学、实践训练、专业竞赛、行业实践、社会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创作产出”的人才培养链条。
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相混合,实现课程育人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具体到一堂课中,课程育人通过“感、思、听、说、导、产”六个步骤展开,融入到导入案例、提出问题、内容讲解、主题讨论或朗诵展示、课程总结、项目实践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导”这一环节的思政主题升华,学生在“产”这一环节的项目实践产出,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展开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关键(见图1)。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参与式学习和实践训练、课后完成实践作品,产出课程成果,包括主题朗诵、主题演讲、有声小说录制、配音等。这些课程产出成果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或在喜马拉雅、今日头条有声小说专栏上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自信心。
图1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流程
课程思政的开展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贯穿在实践训练、专业竞赛、行业实践、社会服务等多方面。比如在课后的项目实践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具有思政元素的新闻消息、评论、通讯、主持词、文学作品等,让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自觉接受思政教育;在指导学生备赛中,从参赛作品的选材、作品思想主旨的把握、作品的表达创作的各个环节融入思政教育;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讲解服务、语言服务来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传播地方文化等等。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贯彻OBE理念,用项目产出来检验学生的思政目标达成度。通过录制音视频作业案例、阶段性的成果展演,构建学生的成长档案资源库,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同时,通过学生与传媒公司、电视台共同录制有声小说、广播剧,并在媒体平台播出,实现课内教学实践到行业的对接。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能够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其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持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主持人语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1期)2021-03-29主持人语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4期)2020-08-24主持人语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1期)2020-03-25主持人语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1期)2020-03-2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新闻传播(2015年10期)2015-07-1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