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现实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现实困境与策略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9-11 15:32:01 推荐访问: 困境 困境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方案 意识形态

胡俊欢,梁灵玲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互联网的使用也逐渐成了生活日常技能。大学生群体大部分都会经常使用互联网,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是互联网中最活跃的群体。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在生活之中已不仅限于为工具,而是深刻地走进了情感与思维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表达的形态与交往的法则。随着大量自媒体的出现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泛滥,新时代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利益诉求以及通过网络浏览各类大量信息,有时候不小心造成网络舆情事件或者发表不当言论等,这都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控和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再加上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内容通过互联网有意渗透,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一定的误导。因此,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显得愈发重要,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中发现困境和不足并提出优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对增强大学生防范意识有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警惕性不高

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内容通过互联网有意渗透,如果大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警惕性不高就比较容易被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随着自媒体平台和大量网红的信息传播以及大量的急功近利“成功学”出现,导致在互联网较易充斥各种追名逐利思想,大学生在这样的网络大环境中极易逐渐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容易产生以不当方式追求名利并形成不正确的价值判断。大学生是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更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实力量。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事关国家和民族事业兴危,大学生如果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警惕性不高,容易让西方意识形态势力有机可乘。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和谐校园的关键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平台、维护和谐校园的新阵地。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学生占比21%,且基础类、网络娱乐类应用使用的占比保持稳健增长[1]。由此可见,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大群体。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中接触到怎样的思想、受到怎样的价值熏陶是意识形态安全需要重点关注的,互联网已是意识形态争夺的主战场[2]。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重要的一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是和谐校园的关键。

(三)互联网缩短交流距离,加快意识形态斗争速度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为主流的价值观念传播拓展了空间,大大拉近了传播距离,主流价值观在得以快速弘扬的同时也为西方不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各种意识形态的“短兵相接”,各类文化频繁碰撞,促使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3]。新媒介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在网络平台上能随时随地发声,也为意识形态安全防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世界各国民众可以自由地、随心所欲地传播某些价值观或通过讨论、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人,进一步加快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速度。

西方国家网络起步比较早网络技术较有优势,常以技术优势干涉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通过在互联网上欺骗性地塑造西方美好生活场景和隐蔽宣传不正当的成功之道,来扭曲我国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渗透的目的。再加上国内少数功利主义者,为了利益故意抹黑,给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四)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保障

传递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小部分,而在传递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塑造健全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安全教育,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如果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形态变得模糊,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将会荡然无存,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也无疑会被大大地弱化[4]。树立正确的三观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有正确的“三观”,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规律,辨明是非。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教育对象的意识形态,以筑牢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阵地。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是事关民族复兴、国家凝心聚力,事关民族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大事,高校教育中要进一步引导和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大学生是容易被功利思想和社会某些负面因素影响的群体,也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在攻防的过程中,高校成了社会舆情的“风向标”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战场”。如何在“主战场”上进一步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是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方向。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越来越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美好生活的展现也进一步招致西方敌对势力的嫉妒,进一步刺激了西方势力的渗透。西方势力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同情心以恶意编排、夸大、曲解简单事件来激发出大学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发展,妨碍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

(一)信息爆炸:严肃议题的遗落与娱乐倾向的泛滥

互联网在不断扩展的同时提高了认知维度,但也带来了数据爆炸的负面影响。在每日更新迭代的网络信息中,少数大学生陷入“奶头乐”的陷阱无法自拔,成了“泛娱乐化”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数据洪流铺天盖地,习惯沉溺在虚拟世界中的视觉冲击与情绪发表、碎片化信息与猎奇的形式,导致接触单条信息的平均时间大幅缩短,那些承载着思想力量的厚物被遗忘在角落归为沉寂。社会议题不可避免,鲜明的娱乐化倾向直接暴露于社会,人们在冲浪的快感里找不着北,沉溺的过程会导致大学生信仰崩塌、精神荒芜以及理想的世俗。信息不等于眼界,大学生成为“愚乐”的附庸需引起高度警惕。

(二)思想风潮:社会思潮迸发与缺乏甄别能力

在互联网发达、信息量指数级增长的时代,高校学生可以在微博、QQ、微信等诸多软件接触到国内外琳琅满目的新闻。国内在向大学生构建意识形态的同时,外部也在不断渗透输入。西方不良媒体利用网络空间表达自由的便利,不断渗透影响大学生,通过大数据连环式传播效应快速发布系列信息,从而引导社会舆论。在不良导向的牵引下,抹黑历史、崇洋媚外、虚无主义等扭曲的思想和价值观随着各种不经考察推送的文章或帖子泥沙俱下,这容易对社会阅历不足、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造成情绪波动,在来不及判断自身言论是否正确、自身态度是否有所偏颇、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时就使用虚拟ID快速阐论,在不经意间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渐渐生成信息茧房,这将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平台刺激:对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教育引导不够

新时代带来新发展,5G的出现也进一步加快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管理方向的挑战。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交流和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微博、微信、QQ、快手、抖音等,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和表达诉求提供了平台,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5]。以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与时俱进和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有效路径。但是很多高校还停留在依靠传统媒介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阶段,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不够,未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传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新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四)短板缺陷:教育固化与工作欠缺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高校各机制的合力,进而加强意识形态力量。首先,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意识形态治理模式,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多为党政领导宏观指导和理论论述等单向输出的教育形式,无法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较少直接组织展开大学生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导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性较难充分被意识到。其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治理工作往往以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为主,其中辅导员是开展和落实行动的中坚力量。囿于知识结构、专业素养、教育内容更新不足等难以顺利进行,其到达“理想王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开放、及时的特性,多收集问题和学生沟通,实现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过渡。

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重点是找准切入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提高意识形态安全警惕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实现大学生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的改变。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能有效避免因为思想不成熟而产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深刻学习与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够提高认知度和自身抵抗力,能更好地避免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首要场所,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有重要的教育作用[6]。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促进大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和公共课程学习中加强思政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意识形态,深入剖析西方意识形态在网络上传播的危害性,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警惕。

(二)筛选渠道,甄别信息

虚拟网络中信息鱼龙混杂,如果我们不加以有意识地鉴别并有针对性地掌控,导致的严重后果可能就是容易误信传言,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产生羊群效应,人云亦云迷失自我。因此,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不可或缺,只有提高了其素养能力,学会分辨和批判,做到理性思考、慎思明辨,方能保持独立、守护本心。此外,高校应建立健全涵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制度体系,明确分工,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提供刚性支柱和基本保障。加强信息平台审核,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由量转向质,提取精华,防止信息过度,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特别是意识形态信息甄别的教育和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的教育,促进学生对涉及意识形态的信息能有效甄别。

(三)加以管控,筑牢阵地

追寻泛娱乐化的本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即内部心理构架和外部环境因素。其一,理想信仰的模糊。娱乐化提高了感官的自由系数,容易造成追求低浅的狂欢,陷入赫胥黎式文化。高校教职员工需精准把握大学生价值取向,科学抉择,多方位实现价值引导,坚定理想信念,让其在表达中学会坚守[7]。其二,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把控好自己娱乐化的程度,防止醉心于娱乐化层面。逐步深入,全面地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质,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压缩负面信息空间,追求真善美。网络泛娱乐化现象亟须高校指引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文化素养,把握网络空间自主权,构建良性的网络生态,加强舆情引导,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及时了解大学生上网时的思想动态,准确判断,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对大学生错误的网络行为和言论进行指引并疏导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尽可能地降低负面网络舆情信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消除网络舆情危机,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四)善用资源,注重形式

新时代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需要重视教育的方式。对于新媒体的发展,坚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使知识的获取与整合效率大幅提升。把握好网络空间,积极提高媒介认知能力,丰富并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善用巧用网络资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多角度多方面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学习。在畅享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也要警惕数据抓取、隐私泄露等安全隐患,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蔓延,利用好网络舆情引导的特殊性,让网络舆情在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新时代大学生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群体,高校应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学生也应自觉自律,坚定信念,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氛围。在张弛有度的网络空间中不断突破思维局限,拓宽认知维度,为未来景象拉开序幕。发挥高校党、团、学工干部以及辅导员、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形成“大思政”格局,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各门课教学协同作用,同向同行,形成合力,确保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4期)2022-04-28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公民与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6年2期)2016-06-15知名企业的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6年6期)2016-05-14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