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杰,俞祖华
(鲁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1923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国际劳动节示威运动,并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劳动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奠定了中国工人的最高领导机构,表明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和国际主义精神[1]。全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党报党刊,都在“五一”节前后发表文章予以纪念。《新华日报》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每个“五一”纪念日,都会刊发文章纪念国际劳动节。1938年和1939年5月1日前后,《新华日报》更是以连发三版社论的形式,表达对“五一”劳动节的重视,而且每年的社论文章,都放在当日头版头条的位置。虽然,1942年《新华日报》第1版用于刊发广告类内容,社论及纪念文章移至第2版,但在每年的“五一”纪念日,第1版的广告也会有“五一”纪念活动的内容,如“51劳动节廉价一天”[2]的图书打折促销活动。《新华日报》的纪念文章内容与抗日斗争紧密结合,通过宣传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精神,以实现动员全国民众抗战救国的热情,完成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时代任务,构建了特征鲜明的抗日话语,达到了利用革命纪念日为抗战服务的目的。
《新华日报》在每年的“五一”纪念日刊登数篇文章,除纪念劳动节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纪念活动实现抗日话语的广泛传播。《新华日报》建构了全面抗战、工人在抗日救亡中的先锋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抗日话语。
《新华日报》创刊时,处于全面抗战初期,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新华日报》把“五一”纪念话语与抗战救国的时代任务紧密联系,形成了特征鲜明的抗日话语体系。《新华日报》创刊后的第一个“五一”纪念日就刊发了数篇纪念文章,其核心话语围绕抗击日寇展开。1938年4月30日发表的社论写道:“中国工人,在这伟大的国际劳动节日,首先应该对当前的全民族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表示不共戴天之仇恨。”[3]文章明确指出当下“五一”纪念的主要内容就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我们的抗日斗争也是一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除社论外,朱学范在《中国劳工抗战与国际工人反日运动》中强调,“我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不仅是在于力求抗战一方面之军事的胜利,而在于更能从事于建国大业的完成”[4]。陈绍禹在谈到维持世界的和平的因素时也说,“特别是要给世界上最野蛮、最残暴的日本法西斯军阀以致命的打击,因为他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来,破坏国际条约,破坏国际联盟,是法西斯扰乱世界和平的祸首”[5]。
《新华日报》“五一”纪念文章具有鲜明的抗日话语。正如列宁所说:“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6]244通过抗日话语向全国民众传达当下主要任务是动员人民积极参加对日斗争。1939年“五一”纪念日来临之际,吴克坚在《纪念五月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中说,要“坚持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7]。董必武在纪念文章中强调“野蛮狡猾至极的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军阀,蹂躏我国领土,屠戮我国居民,掠取我国最繁华的城市,掠夺我国较丰富的资源……”[8],进一步揭露日本侵略者企图灭亡中华民族的野心。这些纪念文章的目的是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壮大抗日阵营。
在全面抗战的背景下,《新华日报》的文章以抗日为主题,号召工人阶级继承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抗战到底,并借助“五一”纪念,强调工人是抗战救国的主力。
自“二七”以来,中国工人“英勇的为着争取民族解放与本身利益而奋斗,甚至流血牺牲”[9]。孙中山指出,“工人是‘全国人的指导’和‘国民的先锋’”[10]480。1938年《新华日报》“五一”纪念社论强调,“中国工人在抗战中表示了自己的无限忠实与英勇,他可以而且应该成为神圣自卫抗战的中间部分”[11]。吴玉章在文章中说“在抗日救国的民族革命大战争中,工人阶级一定会展出他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力量,我希望工人阶级坚固地团结起来,组织自己的工会来做民众组织的模范,来做抗日建国的中心力量”[12]。1939年的“五一”纪念社论认为,“五一”纪念的意义是“提高其民族意识,使他们认识工人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使他们发挥工人的团结精神,增强工人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增强其对劳工本身解放事业胜利的信心”[13]。凯丰在文中说,“中国工人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它总是站在运动的前锋,它表现对自己的民族的酷爱和忠诚,它表现无限的英勇和自我的牺牲,它表现了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伟大的作用”[14]。1940年的“五一”纪念日社论中写到,“中国工人永远是站在反帝斗争的先锋队的地位上的,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中国工人最深切地感受着帝国主义的残酷的压迫和惨无人道的剥削”,“正因为这样,所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对于中国工人阶级是切身最首要的职责”[15]。上海的工人利用工会积极组织反抗日寇和汉奸的斗争[16]。西南各省的工人,“使烟囱一座座的竖立起来,使铁路公路一条条建成起来,使地下的宝藏能为我们所利用,使生产品一批批供给战时的需要”[17]。陕甘宁边区已有“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工人积极参加自卫军的组织,更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工人英勇地加入了抗日武装队伍,直接与敌作战”,边区工人“以强烈的劳动热忱在边区总工会领导下参加生产大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量”[18]。对此,1942年的“五一”纪念社论称赞工人阶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是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力量,是肃清法西斯匪帮的先锋与中坚”[19]。但 “中国的民族团结与民主改革还未实现,中国人民的力量还未能广泛地深刻地动员起来,这是万分严重的现象”,工人阶级“应当采取一切可能的形式团结自己,应当积极地参加各种促进民主的运动,以改善职工的生活与社会地位”[20]。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新华日报》在每年的“五一”纪念中都对工人阶级发出号召,希望中国工人阶级发挥其在抗战中的先锋作用,开展以抗日为核心的工人运动。
《新华日报》发出抗日号召,旨在动员全国民众积极投身抗战救国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毛泽东指出:“挽救危机的唯一道路,就是实行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即‘唤醒民众’四个字。”[21]745为此,需要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携手合作、摒弃纷争,齐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新华日报》“五一”纪念文章中,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精神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结合,阐述工人阶级之间的团结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以此号召工人阶级以团结促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巩固与发展。《新华日报》在1938年的“五一”纪念社论中指出,“当下全中国各党派各团体都在抗日的目标之下团结,那么中国工人阶级更应表现自己是团结和统一的模范,首先工人阶级的本身,应当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不分帮口,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性别的一致统一起来,工人的力量愈能统一,则抗日的力量愈能增加,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愈能坚固”[11]。“需要更广泛的更坚强的团结工人,以增强抗战力量。只有训练了劳工,组织了劳工,结合了并扩大了工人的统一战线,才能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扩大和巩固,才能使抗战的人力和物力大大的增加”[22]。
团结是工人和工人运动的精神内涵之一,“我们追忆过去光荣的历史,虔诚邀请全国工人,亲密团结,以统一的力量,为民族解放,工人解放而努力”[23]。工人作为抗日民族战线的主体力量之一,“只有工人阶级化除疆界彼此精诚团结,只有统一的中国工人,才能更坚固全民族的团结,才能发挥工人在抗战中的伟大力量和作用”[11]。《新华日报》在1940年的“五一”纪念社论中指出,“当下放在中国工人面前最主要的政治的任务,就是要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克服投降分裂的危机。中国工人将和一切主张坚持抗战到底的力量团结一起,来粉碎敌人离间挑拨诱降的计划,来打碎分裂投降的罪恶活动,来继续高举抗战的旗帜走向民族解放的成功”[24]。毛泽东说:“中国是否能从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将决定于这个统一战线的发展状况。”[21]364
“‘五一’不仅是鼓舞和激励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参加抗战救国的纪念日,也是国际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进行联合战线,反对国际法西斯蒂的斗争日”[25]。正如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五一”纪念专刊题词中写道:“中国工人阶级纪念‘五一’,实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全中国工人阶级应努力于民族解放以谋求自身的解放,另一方面应联合全世界工人阶级反抗暴日的侵略以保障世界和平。”[26]421
中国的抗战要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就必须使其认识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以及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所起的重要作用。《新华日报》“五一”纪念文章将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革命运动紧密联系,强调中国抗战在粉碎法西斯侵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1939年的“五一”纪念社论指出,“中国是处在国际反侵略斗争的远东第一线上。中国工人正在国际工人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重要战线上,进行着英勇的搏斗”[13]。戈宝权在纪念文章中说,“我们特向各国的劳动大众呼吁,使他们知道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为了争取自己的民族独立与自由,同时也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和平,为了整个世界爱好和平的人类而奋斗”[27]。1940年的“五一”纪念社论强调“中国工人的解放运动,是全世界工人解放运动的一环,就是说全世界工人解放运动的斗争,是与中国工人的解放运动血肉相关的。正像全世界都是在同情与援助中国工人的抗日斗争一样,中国工人也应当同情世界各国工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15]。“伟大的‘五一’节,本来就是一个号召国际劳工团结奋斗,并且是检阅自己力量的日子。全世界的劳工们,在这法西斯狂涛汹涌的时候,要更加紧的在一个目标上,联合起来,共同奋斗,以争取反法西斯的胜利”[23]。我们要“加强中国工人和国际工人的联系,以统一的力量,一致的步伐,争取中国抗战的胜利,争取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13]。《新中华报》的“五一”纪念文章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紧密联系,构建了国际工人阶级力量联合的话语。
全面抗战期间,《新华日报》对“五一”抗日话语的宣传,唤醒了工人阶级的抗战意识,实现了最广泛的阶级联合,加强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之间的联系,对于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华日报》刊登的“五一”纪念文章,使工人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紧密相连。《新华日报》借助“五一”纪念,宣传“工人阶级是抗战营垒内最坚定最彻底的一支先锋队伍”[13],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挽救民族危亡。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而“中国工人阶级要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抗日民族统―战线中最坚决最彻底的力量,把全国工人职员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不分职业团结起来,形成统一的工人阶级的力量,努力参加全民族抗战建国的大业”[28]。陕甘宁边区的工人“拿起他们的武装,训练着他们自己,他们时刻准备着上前方,去消减日寇,同时他们在后方也要加紧的防卫自己的领土,不许一个敌探混到边区去,并不许一个汉奸在中国领土上有任何的活动,他们用着他们的生命,不顾一切的在政府领导之下保卫他们的家乡,保卫西北,保卫全中国,把日本强盗逐出中国去”[29];
西南大后方的工人在积极的修建铁路与公路、建设矿山与工厂[17],他们都在以实际行动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华日报》在其纪念文章中强调,“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在一起,在抗战中尽了最坚决光荣的责任,做了最壮烈的牺牲”[30],他们没有辜负国家和民众的期望。
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很难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历史任务,只有团结全国各阶层的群众,实现最广泛的阶级联合,才能完成抗战建国的目标。
首先,农民、商人、学生和工人阶级结成联合战线,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行动。1939年5月1日,延安在举行“五一”劳动节大会时,有党政军民工农商学各界群众3万余人到场参会。当天全市党政军民机关放假1天,于南门外公共体育场,整装出发游行,沿途高呼“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最后胜利”[28]的口号。与此同时,重庆纪念“五一”节,社会各界举行火炬游行以作庆祝[31]。其次,借助“五一”纪念,中国共产党号召妇女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新华日报》在“五一”纪念话语中,明确表明劳动妇女“应该积极参加抗战工作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努力改良生活状况”“统一妇女劳动组织”[32]。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妇女在“百般困难中创造自己的组织,如成立了第一个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32]。全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借助“五一”纪念,将工人阶级、农民、学生、妇女、商人等都纳入抗战范围内,扩大了抗战力量,实现了最广泛的阶级联合。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加强中国工人和国际工人的联系,以统一的力量,一致的步伐,争取中国抗战的胜利,争取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13]。我们的革命,是半殖民地革命,我们的革命运动,与世界革命运动,不可分离,我们抗日战争的力量,与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也是相互配合的。在这种共识之下,世界各国的工人阶级纷纷进行对华援助,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工人“秘密地举行着集会,散发着传单,援助中国的抗战”[13];
英、美、法等国家的工人阶级,在援华运动中,“以拒运军火原料给日本,抵制日货,援华募捐等行动,展示了工人阶级国际的团结精神”[13];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是“外援中最多最切实际帮助的,它是人所周知和公认的”[30]。各国工人阶级之间在反法西斯行动上的联合,充分体现了反侵略斗争的国际性。因而“我们坚决打下去,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致命的打击,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自然的,将给世界革命运动以极大的推动”[33]。
“中国是世界的一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就是全世界人民,首先是各国劳动者的胜利。我们希望全世界的劳动者向我们伸出同情的手,同为了世界的正义与和平,同为了减弱法西斯强盗在东南与西欧的猖狂而斗争”[27],尤其要使“正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国际无产阶级与坚持抗战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密切地联系起来”[24],实现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联合作战。在《新华日报》的“五一”纪念抗日话语传播中,多次强调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之间的联系,以赢得国际工人阶级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与援助。
全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作为唯一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中共机关报,其通过发表纪念文章形成的抗日话语体系,并没有从单一国别和阶级的角度来纪念“五一”或者阐释“五一”的历史和内涵,而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战整体的视角出发,将“五一”纪念与抗日需求相结合,赋予“五一”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抗日话语体系,也实现了《新华日报》坚持抗日、服务抗战的宗旨。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工人阶级斗争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1期)2019-11-25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幽默大师(漫话国学)(2018年6期)2018-11-06正当防卫正当斗争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中国记者(2014年3期)2014-05-14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1期)2014-03-11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军事历史(1993年4期)1993-08-15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军事历史(1991年1期)1991-08-20添笔游戏青年文摘·上半月(1985年2期)1985-11-0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