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昫澄,王酉琪
(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2.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5)
截至2021 年底,全国持证残疾人有3804.9万人,就业人数为881.6 万人,就业人数约占残疾人总数的23.2%,残疾人就业比率总体相对低下。因自身行动不便、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用人单位对残疾人的外在歧视与内在排斥等,残疾群体难以融入社会生产[1]。全国残联第三十五次会议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把握好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指出,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相对于传统的市场就业,创业可让残疾人选择合适的办公场所,解决自身行动不便的问题[2]。同时可根据其自身需求进行职业规划,在创造经济收入的同时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兼具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3],是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可行途径。当前残疾人创业质量相对较低,多处于低水平的生存型创业阶段。但也不能忽视部分残疾人通过机会型创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因此,探明残疾人从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机制,对提升创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残疾人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成功的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残疾人创业跃迁的理论模型,试图提出助推残疾人创业跃迁的政策建议,为残疾创业者开展机会型创业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撑平台。
残疾人创业不仅能缓解经济压力,还能促进自我发展[4-5]。然而当前残疾人创业质量相对较低,大多是被动投入低水平的生存型创业。Martínez-León 等[6]表明残疾人创业的主要原因是生存需要。通常情况下他们收入低,医疗康复费用高,需借助创业缓解经济压力。Caldwell等[7]认为残疾人创业主要是为了应对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态度障碍、进入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因残疾人身心以及经历的“特殊性”,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与非残疾创业者存在区别。创业过程中,残疾人面临更多的困难,也会有更高的风险[8]。但在应对失败、压力和不确定性挑战时,他们比非残疾创业者更有韧性和毅力[9-10]。基于对残疾人消极负面的刻板形象,国内外对残疾人创业层次的研究仍停留在低质性普遍化的阶段。我们通过比对非残疾人创业行为发现,残疾人创业表现出一些特殊现象和独特规律,并得出“残障者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比非残障者更强”的补偿性刻板印象。
从创业类型划分的角度,Reynolds 等[11]创造性地提出了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这两个新概念。生存型创业是因没有就业选择或对就业不满而被动展开的创业活动;
机会型创业是为了寻求独立或追求商业机会而主动选择的创业活动[12]。除了创业动机不同,两者在促进经济[13]、推动创新、带动就业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Mrożewski 和Kratzer[14]利用GEM 中96 个国家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两种创业类型对国家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机会型创业对国家创新有积极作用,而生存型创业与创新水平呈负相关。吴江[15]指出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都能产生就业倍增效应,但机会型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大于生存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相比,机会型创业的贡献不仅表现在激发创业活力、改善就业上,也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社会效益上。
“跃迁”这一术语源于量子力学中的量子跃迁概念,该理论认为当达到跃迁的条件时,量子会从一种状态跳跃至另一状态。由于跃迁所阐释的动态现象与创业过程中的诸多现象类似,因此,学术界借鉴跃迁的思维模式解释创业活动,将该理论运用于创业跃迁[16-17]。伴随跃迁过程,残疾创业者由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变。
多数学者认为创业机会是区分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的主要依据。但是,创业者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做出创业抉择时更多的是基于理性判断,不会盲目做出决策。如果生存型创业者没有考虑到市场机会,或明知没有市场机会却一意孤行选择创业,产生盲目的创业行为,也不可能成功[18]。无论是生存型创业者还是机会型创业者,都是因创业具有可行性才从事创业活动。因此,创业机会作为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鉴定标准这一论断值得商榷。本文从创业动机、经营方式、发展程度、效益贡献这四个角度,将厘清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的具体维度,以为后续案例选取提供理论支撑。
1.创业动机
“维持生计”是生存型创业的诱因,“追求机会”是机会型创业的驱动力,这是目前创业研究领域的主流观点[19-20]。有学者指出个体的创业动机是非常复杂的,生存与机会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李爱国和曾庆[21]基于认知动机理论,指出生存型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也包含满足发展需要等社会性动机,但满足生存需要的经济性动机占主导地位;
机会型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则与之相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社会性动机。随着创业活动的发展,创业动机从以经济性动机为主导向社会性动机为主导演变[22]。基于创业动机的视角,创业跃迁的维度包括从以经济性动机为主导向以社会性动机为主导演变。
2.经营方式
生存型创业通常发生在传统或非正式经济组织[23]。生存型创业是为了保障创业者就业而产生的行为,是避免失业的无奈之举。大多表现为“自我雇佣”或以家庭为单元的小规模组织形式,常见的方式包括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等。机会型创业一般发生在现代或正式经济组织。机会型创业为业务发展需雇佣大量员工[24],主要表现为“自己当老板”等大规模经营方式,常见的方式包括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等。从经营方式的角度出发,创业跃迁的维度包括从个体经营单元向公司等经营组织演变。
3.发展程度
生存型创业者由于资源匮乏、能力贫乏,倾向于进入高度饱和的现有市场开展模仿型创业,步入低效益、低风险、低质量的传统行业[25]。而机会型创业者在资源、能力等方面均优于生存型创业者,为追求发展,创业者主动承担风险,瞄准新兴市场,通过创新活动实现对新市场的开拓,是依托创新启动创业行为的过程。所以机会型创业者多选择进入高效益、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兴市场。根据发展程度的比较,创业跃迁的维度包含从开发现有市场向开拓新市场演变。
4.效益贡献
生存型创业多是个体“自我雇佣”或家庭单元的经营形式,仅满足创业者个人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提升[26],其社会效益有限。而机会型创业规模相对较大,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且对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因此,机会型创业不仅可提高创业者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还能推动社会经济提质增效。鉴于两种创业类型的效益贡献,创业跃迁的维度包含从实现个人效益向实现社会效益演变。
综上,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的维度包括:(1)创业动机:从以经济性需求为主导向以社会性需求为主导演变;
(2)经营方式:从个体经营单元向公司等经营组织演变;
(3)发展程度:从开发现有市场向开拓新兴市场演变;
(4)效益贡献:从实现个人效益向实现社会效益演变。
学术界对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力图突破其泾渭分明的界限[27-28]。但并未对残疾人创业跃迁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现有理论无力解释部分残疾创业者实现高质量创业的具体情境。普遍认为当前残疾人创业属于生存型创业,忽略了部分残疾人已实现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变的事例。综上所述,针对残疾人创业跃迁的理论匮乏和实践需要,本文尝试突破现有研究的成规,探讨残疾人的创业跃迁机制与一般创业活动是否具有共性或者独特之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残疾人创业跃迁的典型案例进行质性分析,以期在该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本研究旨在揭示残疾人创业跃迁的要素和路径,属于探索性研究。而扎根理论是围绕经验事实构建理论模型的研究方法[29]。适合探索微观主体活动的机理,有助于洞察问题背后的深层含义,探明现象之下的本质规律,解答本研究探讨的“如何”问题[30]。因此,本研究借助扎根理论对有关残疾人创业跃迁的动态演化机理展开研究。
选取案例时须重视样本的理论贡献度和信息丰富度,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符合残疾人创业跃迁这一条件,满足创业跃迁的四个维度,案例具有代表性;
需着眼于创业的动态历程提炼关键信息,创业过程的描述应具备完整性;
案例资料的实际可获得性。根据以上标准,本研究将杨淑亭创业团队的创业历程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原因一是,杨淑亭从为还清债务开淘宝店、仿真花工厂,到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创办合作社、公司,企业成立“七语七诗”箱包品牌,实现了创业跃迁的四个维度,符合残疾人创业跃迁这一条件;
二是,杨淑亭创业团队的创业事迹在残疾人创业群体中具有典型性,媒体报道等二手数据丰富,满足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获得性。样本简介如下:
2011 年,杨淑亭因一场车祸造成胸部以下高位截瘫,成为重度残疾青年,原本贫困的家庭欠下近三十万元的外债。创业准备:2012 年,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杨淑亭开始接触电商,尝试淘宝客服、游戏代练等工作,并开了一家服装网店。通过接触各行各业,她掌握了丰富的市场信息,同时察觉到仿真花这一潜在商机。初期发展:2014 年经营仿真花工艺品网店,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在家筹建了“万红花业仿真花厂”,并在年底试产成功。中期壮大:为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2015 年注册“万红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目前合作社一共设置生产车间2 个,花卉组装代理点三十余个,产品主要销往国外。2016—2019 年,合作社通过吸纳扶贫小额信贷,共结对帮扶40 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每年每户分红平均为5000元。从2019 年开始,1086 人入股合作社,每人每年分红200 元,分红五年。后期成熟:2016 年创办“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体育用品、箱包、皮具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出口型企业。公司自创建以来,先后参加了国际工艺品展销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多个大型展会,产品远销东南亚、南美、欧美、中东、南非国家,外贸出口额最高达4200 万。公司发展至今,车间人员86 人,研发人员3 人。2020 年公司成立“七语七诗”品牌,七七科技从代加工工厂转型成拥有自主品牌和设计能力的创新公司。
自2015 年以来,合作社与公司共建立了3 个扶贫车间,带动了1386 人就业增收,其中包括66名残疾人和1291 名贫困户。不仅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都能拿到固定分红,还让乡亲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杨淑亭团队的创业历程可见图1:
图1 杨淑亭创业团队的创业历程
图2 残疾人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模型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种(如表1 所示):一为实地结构化访谈资料,来自与企业管理人员、员工、当地政府人员面谈,以及微信聊天、电话采访等途径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二为公开渠道的二手数据资料,如企业简介宣传栏、政府汇报材料、互联网媒体对团队创业事迹的采访报道及视频等,互联网资料主要选取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表1 资料搜集情况
本文按照数据来源进行数据编码,对于一手资料,将受访的六位相关人员编码为S,二手资料统一编码为C。通过贴标签、概念化、范畴化,从资料中共得到148 个标签、35 个概念、16 个范畴。表2 是开放性编码的示例:
表2 开放性编码示例
在开放性编码阶段所得到的概念、范畴并非完全独立、互不相关,范畴是对多个概念的精炼归纳得出的,是属于更高层级、更抽象的概念。范畴的简要释义如表3 所示:
表3 范畴基本释义
主轴编码阶段需厘清各个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典范模型分析工具将其聚类联结,形成更大的类属,凝练成主范畴。借助“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或策略—结果”这一分析工具将范畴串联起来[31],概括得出3 个主范畴:动机形成、能力构建、机会利用。主轴编码过程和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主轴编码结果
以原始材料为支撑,阐述主范畴的逻辑主线,揭示其提炼过程。
1.动机形成
乐观自强的杨淑亭经历了创伤事件后,并未就此消沉,而是主动投身于劳动市场,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在参与生产实践时,杨淑亭发现极具市场潜力的商机,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产生了通过创业增加家庭收入的意愿。杨淑亭通过数次尝试判定创业项目具有可行性。为了回报乡亲,杨淑亭萌生了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念头,衍生出机会型创业动机。在家人支持下,杨淑亭创业的信心与意愿也愈发增强,最终强化了机会型创业的动机,开始走向从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之路。
原始材料:杨淑亭逐渐明白要活得比完整的人更加精彩(C1),决定自谋出路(C2)。自强拼搏的她没日没夜地做淘宝客服和游戏代练(S2),第一个月的七块七毛钱也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C3)。并在2013 年与朋友开了一家服装网店(S3)。在接触各种各样工作的过程中,杨淑亭发现了仿真花的商机(S4)。为了多赚点钱还清家里的债务,杨淑亭又开了一家仿真花网店(S5)。看到淘宝店生意还不错,杨淑亭想着自己做仿真花赚更多的钱(S6),2014 年在家旁边搭建了“万红花业仿真花厂”(S7),于年底试产成功。历经多次的实践尝试,杨淑亭发觉仿真花这个项目是可以推广的(S8),想把仿真花的生产放到村里来,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以此回报乡亲们在自己受伤后的无私帮助(S9),这时堂哥的支持也要让杨淑亭增强了创业的决心(C9)。
2.能力塑造
产生机会型创业动机的杨淑亭展开了一系列创业行为,在创业活动发展中不断寻求创办实体的发展要素,以谋求新创企业运营的优势。基于创业者精神,以及政府、社会和其他企业的联合助力,获取了创业活动所需的战略资源。杨淑亭创业团队通过与成功企业、优秀创业者的学习交流,汲取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将认知转化为实践,实现了企业的有效管理。杨淑亭团队利用合作社与公司等创业实践,不断累积经验,提高创业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后续跃迁积蓄力量。
原始材料:为了成立“万红花卉专业合作社”,杨淑亭到处寻求场地、设备(C12)、劳动力(C13)、资金(S10)等资源。面对周边人的质疑,杨淑亭坚信自己能做到(C10)。家人(S13)、朋友(S14)辞职帮忙合作社的修建工作,政府(S11)担保贷款,让杨淑亭将厂房创办了起来,合作社开始运转(S16)。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合作社成立初期,杨淑亭坐着轮椅去外地洽谈业务、找寻客户(S20),客户的质疑与拒绝(S21)使得合作社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乡亲们的工资难以发放(S22),而乡亲们的信任(S23)让杨淑亭更加坚定了不能放弃的决心(C15)。参加各种展览会、比赛(S28),为合作社带来了订单(S29),再加上社会组织(S24)以及政府(S33)的扶持,合作社越办越好。然而杨淑亭并没有止步于此,只有办更大的产业,才能帮助更多的人(C22)。杨淑亭主动探索新的业务——足球(S35)和箱包(S36),2016 年开办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37)。政府对公司的扶持也越来越大(C33),在商务部的协助下,公司作为城步重点扶贫企业,免费获得广交会的展位(S38),通过广交会公司订单日益增多(S39)。因公司产品质量问题被要求返工(C27),认真负责的杨淑亭与员工们在湿寒的车间加班加点赶工(C29),为提高产品质量,杨淑亭团队前往全国各地寻求知名企业与专家的意见(C30),随着企业的努力业务一天天好了起来(C32)。企业的壮大,也使得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例如招聘研发人员(S50)、管理人员(S51)、举办团建活动(S71)等。并通过政府的搭线,公司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日益深入(S65),杨淑亭团队多次去阿里总部(S66)及其他优秀企业(S68)交流学习,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3.机会利用
由于创业过程中能力的不断发展,公司逐渐不满足于现状,提高企业起点的需求随着实际发展状况愈加增大。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发展波动明显,甚至遭遇瓶颈,引发了对未来局势的极大不确定性。借鉴其他企业发展成功的经验,杨淑亭创业团队深化了对企业发展前景的认知,识别企业发展短板,快速顺应外部发展趋势,依托支持网络,寻求合作。通过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的方式拓展业务,冲破传统发展模式的禁锢,开辟新路,抓住机会实现了企业质的转变与升级,跃迁成机会型创业活动。
原始材料:受疫情影响(S76),原本面向国外市场的公司出现产品滞销(S77),严重亏损的情况(S78),企业开始寻求出口转内销的策略(S79)。顺应国内消费者外出购物不便(S80)、电商兴起(C49)等形势,杨淑亭团队借助与快手直播平台的合作(S81),尝试利用直播为自己公司的产品带货(S83),发现通过直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能把产品销售出去,企业也就开始重视直播(S84)。不仅如此,公司不断拓展业务,与苗绣传承基地合作开发箱包(S92)、与其他公司联合注册新企业(S93)、计划与南山国家公园合作开发旅游项目(S96)等等。除此之外,杨淑亭团队还意识到仅依靠代加工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发展(S88),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于是企业在2020 年成立“七语七诗”品牌(S89),依托阿里的资源,与国内知名设计师潘虎一起合作设计了“七语七诗”品牌箱包(S90),薇娅直播也为该品牌的推广起到了助推作用(S94),公司从代加工工厂转型成拥有自主品牌和设计能力的创新公司(C51),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选择性编码通过对原始材料、概念、范畴以及主范畴的不断梳理、比对与分析,归纳提炼出核心范畴,并用“故事线”的形式加以联结。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动机形成、能力构建和机会利用这三个主范畴,进一步提炼开发出“残疾人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这一核心范畴。
核心范畴“残疾人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的故事线为:衍生机会型创业动机的杨淑亭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获取战略资源,不断学习交流,发展企业竞争力;
把握转型时机,构建合作,发展业务,实现机会型创业活动。
动机形成、能力塑造和机会利用均对创业跃迁产生重要作用。但是,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同作用于跃迁行为的产生。那么,残疾创业者的创业跃迁行为何以形成?本文基于DBO 理论,构建了一个由动机形成、能力塑造、机会利用3 个主范畴、资源获取、创业学习、有效管理3 个支持范畴构成的残疾人创业跃迁模型,初步解释了残疾创业者从生存型创业跃迁成机会型创业的动态过程。
不同的创业动机产生不同的创业行为,不同的创业行为形成不同的创业模式[32]。实现残疾人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跃迁,首先要将残疾创业者开展创业的动机,从以经济性需求为主导向以社会性需求为主导演变。
创伤事件可作为诱因,使残疾人的生活轨迹出现新的分支[33],即创伤事件对部分残疾人是一股螺旋式下降的推动力,使其对生活悲观消极;
对具有拼搏、乐观等个人特质的残疾人来说,其复原力有助于克服逆境[34-35]。经历了创伤事件的残疾人家庭面临重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不可避免地陷入生活困境,职业发展是残疾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融入社会生活的首要途径。因此创伤事件会促使高复原力的残疾人主动参与就业创业[36-37],通过隐含的市场信息捕获商机。此外,就业收入低难以满足个体需求、市场歧视和排斥等因素迫使残疾人创业。然而残疾创业者局限于模糊风险“厌恶性”,更愿“保守”地利用现存的“利润机会”满足经济需求,不愿且不能展开大规模的创业活动,模仿他人选择进入投入小、风险低、运作模式简单的生存型创业行列。创业实践提升了残疾创业者对市场的敏感度和控制力,降低再创业的风险性。且创业动机不可能游离于环境之外,“真空”地存在于个体之中。基于传统社会“回报”的观念,经历了创伤事件的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不同,需回报那些给予过帮助的人,这对残疾人再创业的动机产生了影响。初创业成功的残疾人在再创业时,回报他人的心态与强烈的成就需求促使其倾向于承担具有适度挑战性的任务,抑或促使他们冒更大的风险改变创业发展方向,其潜在的机会型创业动机得以激发。
创业跃迁并非仅凭强烈的动机就能实现,残疾创业者须有一定的前期积累,对行业有较丰富的知识、经验与资源,即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对诱发的动机做出回应。残疾创业者在寻求网络、资源等关键性要素的同时,也要加强学习交流增强自身“内功”,为跃迁提供软实力。
1.资源获取
尽管残疾创业者在生存型创业阶段积累了资金、技能等资源,但这些资源不足以支撑机会型创业的开展[38]。资源获取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体寻求。在充满艰难险阻的创业活动中,残疾创业者过人的意志和韧性可助力其克服创业困难[39]。这种“特殊性”使其在寻求资源时更易从情感入手,更易获得对方的认可和信任,提高了资源持有者的合作意向。二是,支持网络的外部供给[40]。创业者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取各种资源[41]。创业初期,残疾创业者依托的网络关系主要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具有“强关系”特征的个体网络。个体关系可提供情感支撑和物质支持[42],如资金、人力、鼓励和关怀等。随着创业活动的深入发展,仅依赖个体关系网不能满足残疾创业者的需求,残疾创业者需突破个体关系网的界限,搭建商业关系网络、政治网络寻求互补性资源[43],例如寻求政策扶持、技术支持、订单等。
2.创业学习
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其构建与提升在本质上就是学习的过程[44]。生存型创业阶段,残疾创业者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存,而机会型创业需要更多或更高水平的知识。创业学习能够帮助残疾创业者弥补这种缺陷,为创业跃迁提供智力基础。通过汲取行业专家与优秀企业家的经验、技能与知识,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的发展。同时残疾创业者能够有效利用商业伙伴的反馈来塑造竞争力,增强企业内生发展能力。此外,创业实践过程也伴随着创业学习。残疾创业者与非残疾创业者所面临的创业情境具有较大差异,他人经验不能直接运用于残疾人的创业活动中,残疾创业者需通过实践活动来修正他人经验对自身创业情境的不适,通过边干边学,完善已有知识体系并从中汲取符合自身情景的知识,在持续的知识更迭中提升自我能力。
3.有效管理
生存型创业活动的规模小,残疾创业者可以快速组建一个简单的组织结构投入生产经营。该阶段残疾创业者只关注短期利益而非长期战略,对组织管理并不重视,多采取粗放式管理方式。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管理方式必然不适配当下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战略。这意味着原本“随意”的管理不再适用,企业需要更科学、更专业的管理模式。这是一个破立的过程,残疾创业者先要打破原有管理方式的桎梏,构建一个更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残疾创业者因独特个性和心理特质,在企业管理中通常会营造平等与融洽的氛围,实施民主式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地成长,为残疾创业者赢得跃迁优势。
随着创业活动的不断发展,残疾创业者受自身能力提升和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影响,已有的战略定位需调整转型。为了实现机会型创业,他们不再满足于捕捉已有的“利润机会”,而是转向开拓新兴市场,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
残疾创业者通过关注市场信息,把握宏观发展趋势,分析企业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短板,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企业成长走向后,残疾创业者需主动联合利益相关者实现新发展。残疾创业者基于前期发展和网络关系的支持吸引合作伙伴,借助宏观环境趋势把握跃迁机会,有效整合双方资源,进一步创造新产品新技术,踏入新市场新业务,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实现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当前战略阶段,残疾创业者吸引相关企业进行商业合作,主要是想借助支持网络、合作伙伴的力量以及所提供的资金与技术,促进市场接受、认可企业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推动新业务的发展。这样既有效利用双方的商业价值,又能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因此,关系网络的支持甚至商务伙伴的合作许诺,进一步强化了残疾创业者对机会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这对残疾创业者利用跃迁机会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上述残疾人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模型,主要结论如下:残疾人创业迁跃是动机形成、能力塑造与机会利用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动机形成是残疾人创业跃迁的内在驱动力,能力塑造对残疾人创业跃迁起着支撑作用,机会利用是残疾人创业迁跃的关键出路;
资源获取、创业学习、有效管理是塑造残疾人创业跃迁能力的重要因素。残疾人创业跃迁模型为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创业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解释框架,我们围绕模型将提出促进残疾人创业迁跃的决策依据和政策参考。
第一,发扬机会型创业精神。鼓励残疾创业者突破闭环式的生存型创业,开展机会型创业。第二,重视家庭支持。在我国,为残疾人服务的主导力量是家庭[45],家庭支持能够增强成员韧性,赋予成员抵抗压力的能量[46]。应促进家庭成员关系的正面发展,以帮助残疾创业者克服心理障碍和创业恐惧感,增强创业的心理安全感。第三,激发优势潜能,打破思维定式,将“问题视角”转变为“优势视角”[47],协助残疾人发现自身优势,引导残疾人将潜在优势融入实际行动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1.发展创业继续教育
当前残疾人创业培训的重点在技能培训,例如插画艺术培训、面点制作培训、医疗和保健按摩特色培训等。针对后续发展的课程较少,不能满足高质量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应在现行残疾人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创业继续教育,加强对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可通过政府直接参与、间接资助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公益性,推动残疾人创业继续教育发展。可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创业继续教育线上培训,聘请一批高校教师、职业康复指导人员、优秀企业家和心理学者等,组建专业创业培训团,通过持续性的、全方位的残疾人创业后教育,增强残疾创业者自身造血功能。
2.提升资源的可得性
与非残疾人相比,残疾人在资源充裕程度方面存在劣势,加之我国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双重因素使得本处于弱势的残疾创业者融资问题更为突出。为了提升财务资源的可得性,《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指出,残疾人创业可享受税费减免、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等帮扶政策。此外,还应当积极开发融资渠道,培育成熟的创业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面向残疾人创业的融资体系,如设立残疾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残疾人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企业投资残疾人创业项目等,拆除妨碍民间投融资发展的各种藩篱,为残疾人机会型创业松绑。
3.构建社会帮扶机制
汇聚社会力量凝成残疾人创业支持网络的强大合力,发挥各界优势集聚残疾人创业帮扶资源。构建集残疾人创业社群、残疾人一站式创业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为残疾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共享、政务代理、发展规划、产销对接等一条龙服务,提高残疾人生存型创业的成活率,为残疾人机会型创业保驾护航。
首先,增加机会型创业项目。采取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和有偿设计等环节,征集、优选出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为残疾人输送更多的创业机会。鼓励残疾创业者汇集优秀人才,或采取合作联盟的形式,实现内外资源优势的有效结合,提高“二次创业”的起点。其次,充分发挥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对残疾人创业的支持、服务与引导功能。从前期工程建设到品牌系统搭建再到场地选择,孵化基地都给予指导和支持。最后,完善残疾人创业风险抵御体系。鼓励各界建立残疾人创业失败救助基金、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网络、拓宽残疾人再就业创业渠道、开发残疾人创业保险等方式,降低创业失败风险。
创业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有益探索,兼顾保障与发展功能的机会型创业在缓解残疾人就业压力、保障残疾人经济收入、实现残疾人自我价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当前残疾人创业存在“重生存,轻发展”的现象,大多进入低门槛、低效益的传统行业,持有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定势思维,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推动残疾人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将有助于残疾人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财富。从残疾人群体的角度出发,引导其不断挖掘、展现自身潜力,不断强化、扩展其优势,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对社会而言,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为残疾人创业编织一个牢靠的安全网,为促进残疾人从求生存向谋发展的方向努力。
基于此,本文选取了始于资料、终于理论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多种来源、多种形式搜集案例样本创业历程的资料,对原始资料依次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提炼出概念范畴,开发出残疾人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跃迁的理论模型,并基于跃迁路径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通过比对既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我国残疾人创业跃迁表现出一些特殊现象和独特规律,对其进行探索性分析对完善当前残疾人创业研究十分有必要。
当然,本文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扎根理论虽然有着科学、规范、严谨的研究流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研究者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二是,鉴于扎根研究普适性问题,囿于时间和条件,本研究只针对单一的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进行了初步研究,未能选取更多的案例进行深入广泛的分析,其结论的有效性与普适性显然低于多案例研究。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研究提出的残疾人创业跃迁理论模型只是针对当前研究条件下的一个假说,未来研究可通过比较分析多个残疾人创业案例或者基于大样本调查,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丰富和完善。
猜你喜欢 生存型杨淑残疾 九九寒冬至,“梅花”独盛开中学时代(2022年12期)2023-01-15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江海学刊(2020年6期)2020-12-17我国社会保障模式转型研究北方经济(2020年10期)2020-11-19晒晒我的语文作业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2019年7期)2019-09-26厦门破狱成功的女豪杰——杨淑和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化的机制与路径重庆社会科学(2017年12期)2017-02-06广西民族学校发展类型的文化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期)2016-03-19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中国火炬(2010年4期)2010-07-25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