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嘉琪 吴成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共建国家企业进行区域化经济合作急需复合型国际化技术人才,“中文+职业教育”由此提上日程。陕西省共有42所高职院校,有8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其中4所学校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总数量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陕西高职的核心竞争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陕西省始终坚持推动高职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目前已有8 所高职院校积极致力于建设国际化办学平台,其中6 所院校与中文联盟签署了合作协议,开设了“中文+职业教育”线上课程。本文以陕西省国家级和省级“双高”院校为例,聚焦高职院校“中文+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助力“中文+职业教育”有机融合走出去,探索适合“双高”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特色路径,提升中国语言文化与技术技能的国际影响力。
促进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的合作交流是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境外合作办学是一种高效的发展模式。国内有不少企业在国外经营时遇到了人力资源短缺与实验实训设备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2016 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中资企业和8 所兄弟院校着手组建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向当地输送了32 台数控机床设备并派出近70 名教师。2019 年,经赞比亚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该校正式成立并举办开学典礼。目前,已培养冶炼、采矿等当地紧缺的职业人才600 余人,建成了赞比亚当地技术设备先进、图书资源丰富的职业学院,开启了校企海外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快速提升了当地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有效缓解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瓶颈。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双高”专业铁路技术为支撑在海外创建了两个鲁班工坊:一是与恒华职业学院在卢旺达共建了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二是在肯尼亚与肯尼亚铁路局建成了陕铁院肯尼亚铁路培训中心。该校还入选了“中文+职业教育”合作单位,建立了菲律宾亚洲圣多米尼克学院“一带一路”工程教育中心,全力推进“双高”建设国际交流核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陕西省“双高”院校充分发挥5G、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优势,借助中文联盟平台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了多个职业技术类教学资源库,为“中文+职业教育”开展奠定了教学资源基础。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借力中文联盟优质平台,统筹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资源教师队伍,从教学实践中选取素材,建成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与应用》双语慕课,该课程共15 章、44 课时,以“直播+点播”的形式进行,目前课程点击量已高达2 万余次,推进了职业类慕课国际化进程。此外,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赞比亚企业的用人需求编写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6 本双语活页教材,建成“先进制造技术”等15 门双语核心在线课程,推广了工业汉语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曼谷职教中心合作成立了“中泰轨道交通学院”,开设了“中文+轨道供用电技术职业技能”线上课程,以21 名泰国学生为教学对象,建设结合中国文化及先进技术在内的特色教学资源库。
2022 年,陕西省高职院校与东南亚及非洲国家的学校积极开展各类线上人文交流活动,达到了“民心相通”的效果。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于2021、2022 年以中文联盟为依托在线上开展了汉语桥“中文+职业教育”线上研习营活动,与60 名西班牙青少年、85 位老挝学校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内容包括西安历史文化展示、中国当代国情介绍、汉语基础知识讲练等,此外该校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旅游礼仪、创新创业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增强了海外学生对留学陕西高职的关注度。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旨在打造“留学咸职”品牌,与乌干达坎帕拉国际大学合作开展了“中文+职业技术”培训活动,通过直播课的方式向20 多名海外师生讲授初级水平的中文课,展示中国汉字的魅力和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并介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技术专业,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中国的职业教育要走出去,其中的重要一项是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在海外的建立与推广。中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制定的,不能直接照搬到海外去,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标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入调研,结合赞比亚的教学需求开发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的课程标准,该标准现已成为赞比亚国家的官方教学标准,实现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首次进入主权国家国民教育体系。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开发了铁路线路、桥隧、通信、信号、供电、运输、调车及高速铁道工程技术8 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和66 门课程标准,现已被肯尼亚RTI 铁路培训学院、俄罗斯萨马拉国立交通大学和菲律宾国家铁路局认可采用。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批了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的“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建设单位,成功立项了电力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员4级、电子设备装配与维修技术员6 级、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员5级标准开发项目,未来将与坦方专家合作,以期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岗位标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我国职业教育要走出去,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不可忽视,但陕西省“中文+职业教育”项目的开展缺少政府和企业的参与,多数是学校在“单打独斗”,未能形成政—校—企联动机制。对此,政府可以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企业则可以从资金和设备上给予支持,若这两者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再加上学校本身缺乏“走出去”的办学经验,会使得“中文+职业教育”难以建立一个稳定牢固的办学平台。
自2018 年提出发展“中文+职业教育”项目以来,陕西省各高职院校一直紧随“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开展各种尝试,但因时空限制以及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条件的欠缺,根据陕西省42 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显示,目前只有8 所院校启动了该项目,且真正开始实施的学校仅有6所。其中,只有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外省学校实现了海外办学,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数量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余学校均处于起步阶段,学历留学生数量极少,只是开展了一些短期语言文化体验项目,或是建立了个别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没有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国际中文教师缺乏。高职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与本科院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在招聘时很少招收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拥有“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导致在开展“中文+职业教育”的中文教学环节时,缺少专业的国际中文教学指导,大部分教师都是从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临时抽出来进行国际中文教学,显得力不从心,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很棘手。二是企业实践经历缺乏。高职院校重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只有短暂的国内企业实践经历,对于国外企业的发展状况及用人需求不了解,调研不充分,缺乏针对性强的技术教学。三是团队建设缺乏。在“中文+职业教育”项目教师团队中,不仅需要国际中文教师,还需要技术技能专业教师,甚至还需要英语教师承担双语教材的建设,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国际化视野、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领导带领团队共同承担任务,而从当前来看,国际交流处的领导也处于探索当中,缺乏相关组织经验,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学校未能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合作紧密的教学团队。
一是“中文+职业教育”难度较高,增加了中文与技术教育融合的难度。技术技能教学涉及很多学术和专业词汇,对于初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因此不少学校选择用英语教学+中文字幕的方式讲授技术类课程,中文未能成为承载教学工作的主要语言工具。二是起步阶段仍以通用汉语教学为主,未发展到用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阶段。当前,针对国内留学生的教学及短期项目的教学,大部分都停留在“通用汉语”阶段,学生的中文学习水平未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致使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未纳入中文教学中,在教技术的时候还需借助其他语言来完成,中文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难以深度有机融合,还处于“两张皮”的状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同时呼吁行业部门和社会企业携手地方高职院校共同培养经济发展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政府、学校和企业应该联合起来,从服务国际产能用人需求的角度建设海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政府可以从制度上发挥保障作用,在政策上发挥扶持作用,做好海内外官方沟通的纽带,协同学校和企业建立政—校—企“三结合”机制。学校作为“中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阵地,要积极调研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接国别化的社会用人标准,输出国际化职业标准。企业要主动联系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条件与机会,为学校教学提供一线实践的机会,还可以结合海外用人需求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用人标准,以精准对标社会岗位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区域化经济发展。
在开展“中文+职业教育”项目时,应首先定好育人目标。从国际中文教育的角度看,随着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原先的通用汉语教学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专业学习需求,需结合学生所要从事的职业拓展其汉语能力,使学生不仅会用汉语在生活中与人交际,还会在实训及职业场景中用汉语工作。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专门用途汉语教学。
从企业和社会用人角度看,单纯懂汉语的学生并不能满足用人需求,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是既懂得企业文化,又有一定技术技能水平的人才。因此,在海外人才培养中,在打好中文水平的基础上,应该更加重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要懂得本国文化,还要懂得中国文化,特别是了解双方国家企业文化的差异。除此之外,最终要落脚到使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给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上,让其将所学的技术知识真正转化为技术能力,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高职国际中文教师的匮乏是制约“中文+职业教育”高效发展的一大瓶颈。现有的师资队伍中,国际中文教师大部分只懂中文教学,不懂专业技术,而专业技术类的教师只懂技术教学,不懂语言和文化教学。而“中文+职业教育”更需要的是“双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培养。一是可以请技术教师给国际中文教师讲授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提升国际中文教师的专业技术素养;
二是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深入了解真实的职业场景;
三是可以请英语教师、部分专业技术教师参加国际中文教师相关培训,考取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扩大师资队伍的专业涉及面,同时,要激励各行各类教师参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以丰富教师来源,调动教师参与国际化教学的热情。
高职院校要从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中文+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意义,更加重视“中文+职业教育”项目的开展。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对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具体的岗位要求订立职业教育标准,建立完善的留学生教学与管理规章制度,统筹安排汉语、文化及技术课程,规范“中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工作。各高职院校应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例如铁路类高职院校可以着力发展轨道、铁路维修等专业;
工业类高职院校可以凸显在机械制造专业方面的优势;
财经类院校可以着重提高商务汉语及专业课教学质量;
医学类院校可以突出中医方面的教学,等等。总之高职学校应树立品牌意识,发挥各自技术技能优势,以中文为教学语言载体,助力“中文+职业教育”有机融合走出去。
陕西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也是陆上丝绸之路起点所在省份,吸引着诸多共建国家技术企业和中文学习者的目光。本文以陕西省“中文+职业教育”项目开展情况为研究切入点,结合陕西省地域特点,突出陕西省高职专业特色,深入挖掘陕西省各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以及国际交流新闻中的文本和数据,从政—校—企联合力度、教育教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融合程度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中文+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对策,旨在为其他省份高职院校开展“中文+职业教育”提供借鉴。未来高职院校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政策、资金及人力上给予“中文+职业教育”更多支持,在充分了解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实践与理论方面的研究,特别重视有关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问题,进而推动高职院校“中文+职业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猜你喜欢 汉语院校职业 学汉语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追剧宅女教汉语课堂内外(高中版)(2017年9期)2018-02-24汉语不能成为“乱炖”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我爱的职业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3-29“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25期)2014-01-23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19期)2014-01-2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