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李苏沙 刘潇濛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泊头市 06215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劳动与劳动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我国历来重视劳动教育,比如整理内务等生活劳动、实习实训等生产劳动、志愿活动等服务劳动。2021 年9 月,大中小学响应国家政策开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学生高度肯定劳动教育的价值,在劳动故事、劳动模范的身上感受到了劳动精神,但据调查研究部分学生对劳动本身的认识不足,对劳动教育的教学形式不太满意。当前,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虽在高职院校已经设立,但是对于劳动教育在具体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而言,仍然需要漫长的实践去解决。在展开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劳动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2.1 国家对劳动教育与“1+X 证书”制度的政策支持

2020 年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关于全国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1],这些文件都表明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学生在锻炼各种专业技能的同时其实也是劳动的过程,通过各个专业领域的劳动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技能型劳动者,可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意义深远。直至今天,劳动教育虽在各学校如火如荼开展着,却也存在创新不足、特色不够鲜明、劳动与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等共性问题。如何才能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结合专业特色提升劳动实效,如何才能将新产业、新规范、新业态渗透于劳动中,如何才能通过学生的出力流汗培养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劳动精神呢?笔者在“1+X 证书”制度的学习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2019 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是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 证书”制度即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本研究所指的1+X 证书是指2021 年随着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部分职业院校申报的教育部1+X“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证书。笔者作为这一证书的考评员,在研究中发现学生为了考取证书,助力于自身职业选择,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因而依托这一证书考试助力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职业技能。

2.2 “1+X 证书”制度与项目化学习的内在联系

项目学习英文为 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 PBL,其名称也有多种翻译版本,例如:“项目式教学”、“项目化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专题式学习”等,这一学术概念来自1958 年美国医学院多科会诊疑难杂症的做法,[3]之后逐渐开始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在众多学者的观点中,虽观点不同但有共同之处,他们都把项目化学习界定为教与学的一种方式,都指向了基于真实情境下学生的探究学习。

本研究的项目化学习主要是基于教育部1+X“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实施”中的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以项目化学习方式落实青少年劳动教育。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劳动教育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遵循项目管理的科学内涵,通过真实情境下的学生劳动,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

2.3 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的积极探索

劳动教育是否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呢?众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中小学领域也取得了实践性成果。在高职院校中以项目化学习开展劳动教育,笔者认为也是可以的,首先,从项目的定义来看,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可见,劳动教育的活动具有项目的特征,比如生产劳动“跟着24 节气去劳动”,有明确的目标,在特定的时间、预算内完成,最后物化为一定的劳动成果。

其次,从项目化学习的内涵来看,项目化学习是基于问题情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4,5]这和劳动教育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劳动教育也同样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基于驱动性问题,比如服务性劳动“清理海滩垃圾,守护碧海蓝天”就是基于真实情境,注重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注重手脑并用,强化实践体验,实现知行合一。

再者,在《纲要》中明确提出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包括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这些都表明劳动教育的活动是可以项目化的,是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思维和工具的。

3.1 明确劳动教育目标,细化项目化学习方案

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在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精神、基本的劳动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除了培养学生以上核心素养之外,重点还在于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1+X 证书”制度所蕴涵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以专业为抓手,以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可见,“1+X 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可以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那如何在“1+X 证书”制度下提高劳动教育实效呢?笔者认为可以将劳动教育活动设置为劳动项目,以项目管理思维为指导,借鉴项目管理的工具,通过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落实劳动教育的内容。

具体如何实施呢?《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给予了劳动项目开发建议,提到项目设计包括制定目标、选择项目内容、确定劳动场域、明确项目过程、提炼项目操作方法等方面。基于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的开展,可以分为“结合专业选定劳动项目、利用工具进行项目开发、淬炼项目操作方法、实施劳动保障安全、多元评价劳动成果”五个步骤。具体以案例分析如下:

我校是一所以师范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且有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非遗传承人,因此我们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选定了劳动项目“大手拉小手,非遗共传承”,即大学生带领小学生进行传统工艺学习;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大学生利用项目管理的工具进行项目开发,比如甘特图、时间四象限、WBS、RBS 等进行时间分配、工作分解、风险分解;
为更好帮助大学生和小学生完成劳动任务,体认工匠精神,教师要对项目操作的主要方法进行淬炼,比如工艺制作中的刨、凿、烧等加工技巧;
在小学生进行现场制作环节,大学生要做好现场的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比如刻刀的使用、防烫伤等;
最后组织方可邀请教师、家长、社会等对学生的劳动表现和陶艺作品进行多元评价。这样就实现了教育、劳动、再教育的螺旋上升,在项目化劳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劳动有关的知识,发展了可持续劳动的能力,而且感受到了工匠精神。

3.2 聚焦实习实训项目,深化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学生在实习实训项目中,深入真实的劳动场域,体认岗位技艺。

案例一:“以文化人,浸润童心”劳动教育项目,即学校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深入幼儿园顶岗实习,参与幼儿园环创,利用废弃的纸杯、纸板、树枝等结合沧州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环境创设。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案例二:“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劳动教育项目,即组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去小学见习实习,完成一个完整课时的学科教学工作和一节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学生在即将奔赴的工作岗位群,体认劳动价值,增强专业认同感,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本的劳动素养。

当然,这些劳动教育项目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校要全面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要有力发挥支持作用,以实现学校、研学基地、实训基地等多维有机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学生“沉浸式”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劳动教育项目的科学来源,在真实岗位上的劳动有助于学生真切地体会劳动本身的价值,以及劳动背后的社会价值,进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3.3 融合创新创业项目,助力职业选择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除了劳动课、劳动周,更为关键的是在具体的技能实践中进行劳动,而这些实践性劳动往往紧跟科技发展、技术更迭、产业变革,因而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要紧跟时代脉搏,突出创新性,要清晰地认识到创造性劳动在青年一代的劳动中更为常见。因此,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项目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体验3D 打印之美”劳动教育项目,即组织艺术专业学生利用3D 打印技术进行文创设计,学生可以感受新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带来的积极性变化,感受现代劳动中的创新精神。劳动项目与双创项目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助力学生正确的择业选择和生涯规划。

以上基于真实情境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项目,具有一定的职业定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依据项目管理的科学思维和方法论,进行真实劳作和深度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考取1+X“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学生就业助力赋能,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劳动观念,形成必备的岗位能力和劳动能力,塑造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劳动品质。

4.1 基于“在地文化”开发项目,点“亮”劳动教育

1+X“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当中的劳动教育项目不仅仅要针对少年、青年不同年龄阶段做好分层设计,也要针对职业院校的不同地域、不同专业做好类别划分。“在地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种理念,笔者认为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视角来思考教育问题。“在地文化”主要是指运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些文化涵盖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语言文化等。要想保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凸显特色,就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专业特色的劳动项目清单,推进劳动教育的地方化、校本化、常态化发展。我校地处依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泊头,这里除了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文化,还有三痴斋泥塑、火柴制作、金丝小枣、桑葚产业、泊头鸭梨等地域特色文化,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融入在地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项目。

4.2 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做“实”劳动教育

学生要考取1+X“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师就得深入学习劳动教育以及项目管理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因此,打造“双师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尤为必要。据调查目前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往往是其他科目转岗人员或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这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不足,对项目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不足。目前仅有两所院校开设了劳动教育专业,而这些学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难以满足目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需要。因此当前需要专兼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各学校可结合地域优势邀请大国工匠、非遗传承人、劳动模范、身边优秀校友等进校园,将劳动教育项目丰富成资源库,增强学校劳动教育的特色。

4.3 强化劳动项目的育人功能,扎“深”劳动教育

1+X“青少年劳动教育项目开发与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基本的劳动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学员要深入领会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并贯彻落实到少年儿童的劳动培养当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学校开发的劳动教育项目要强化价值引领,要发挥好劳动育人的功能,要注意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统一。一个劳动教育项目不仅仅是让学生简单的出力流汗,更要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团结协作、社会服务、心理调节等社会性发展,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幸福观、职业观。劳动教育是关乎国民劳动素养和人格素质的养成教育,是关乎未来一代和社会发展的根的教育,因此劳动教育项目开发要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基于“1+X 证书”制度,将项目化学习方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使劳动教育从传统“知为先”的教育理念转变为“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实现劳动与教育的相结合,实现教育-劳动-再教育的螺旋上升,解决好劳动和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在“知”与“行”中,高职院校学生在一项项劳动项目中进行深入思考、真实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锻炼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体认劳动价值。实践证明,“1+X 证书”制度下项目化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引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也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劳动 WJCI 收录证书林产化学与工业(2022年3期)2022-07-07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CSCD收录证书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收录证书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2年1期)2022-03-09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5期)2021-07-19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收录证书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年1期)2020-02-06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当代工人·精品C(2016年6期)2017-01-12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