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和模式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和模式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9-19 14:16:01 推荐访问: 培养 培养人对预备党员季度考察意见 培养优良家风

王 欣,王燕涛,兰 阳

(东北电力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随着新时代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及竞争压力加大,社会需要思想道德好,身心素质过硬,抗压能力强,科学人文素质好,专业素质扎实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外非常重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念和模式在不断更新。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校首先采用“从需求和市场出发,强调实践、技能、培训”的现代大学生培养模式,这一素质培养模式受到众多高校借鉴。国内20世纪80年代提出素质教育,90年代广泛开展素质教育,21世纪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新的思考[2]。国内外评估机构推出的大学水平评价指标也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由此可见,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3]。近年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重视[4],教育研究机构主动求变,社会各界纷纷参与,高校极力推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还存在脱节现象,如大学生素质发展不均衡,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较弱;素质教育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素质培养并未精准落地;传统教育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尚未形成合力,育人过程有些松散,缺少协同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质量和职场竞争潜力[5]。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和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素质代表的是一个整体,综合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心理、身体和外部形态及内部涵养等表现出来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具有明确的时代性,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2010年前学者认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6],这是广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狭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则侧重于除去专业素质外,基于企业需求、职业导向的其他素质研究,张宇[7]认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文明素质、职业道德、社交能力。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信息素质、管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十三大元素[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9]。根据新时代特点和新发展理念,坚持“五育”并举,我们认为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科学人文素质、能力素质、信息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

杨小晶[10]对思想政治素质内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认为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目前高等教育强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因此,既要有“大思政”格局视野,又要有“新思政”内涵[11],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包括思想意识、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等;政治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意识、政治观念和政治水平,是个人品行的基本条件;道德素质是指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观等,包括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行为规范。世界卫生健康标准认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和缺陷,还包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身心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健康体魄、身体力量等,心理素质包括情绪调节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等。科学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口群体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水平、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科学素质是指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崇尚科学精神,能够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文素质就是通过学习和环境熏陶人文科学,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自己的内在品格,它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专业素质是指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渐形成的专业操作技巧和专业思维能力,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是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专门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拓展技能的体现。能力素质是指人自身潜藏的一种能动力,它包括终身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持续发展的一种保障能力,只有具备知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信息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的具体体现;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估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信息道德是信息道德意识、信息道德规范和信息道德行为的具体体现。创新创业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必备的素质,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具体体现在创新创业意愿、创新创业动机、自主、自立、自信和自强精神,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等。

依据大学生七大素质的功能和关系,构建一个仿生模型。身心素质相当于“躯干”,起着支撑和主干的作用;科学人文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类似人的“双臂”,助力其他素质的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基础,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似“双脚”,发挥着基础作用。各素质的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就需要不断汲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素质为其他素质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养料,更好地促进其他素质的发展,好似“营养”系统。大学生综合素质是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只有七大素质培养协同推进,才能形成一个圆,才能达到理想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提出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根据七大素质的内涵,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高校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缺乏针对性、连贯性,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核心课程尚未形成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轨,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不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要考虑核心目标、培养理念和培养措施,形成规范化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以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综合素质培养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首先根据社会需求和时代特点,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为基础,确定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即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人才。然后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出发,倒推进行顶层设计,再以新思政教育、大学生培养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进行分层次设计,将每一个阶段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增强目标的层次差异,分阶段完成能力塑造,以达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电力底蕴的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旨在产学研协同,通过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以人员素质测评理论和综合素质全人仿真模型为基础,优化第一课堂教学,形成“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自主课程”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在原有的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和信息素质培养方面的课程,特别是自主课程模块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和行业特点,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涵盖了理想与价值塑造、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学习能力与职业发展、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等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图1 综合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模块的课程虽然各个高校不尽相同,但主要是科学和人文教育的结合、信息素质的培养及身心素质的培养。通识教育一是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解决如何做中国人和做现代中国人的问题;二是加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交融,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信息获取能力有所提高。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要以文化人。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各个高校设置差不多,主要是与专业相关的一些课程。自主课程模块是结合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的特色、社会需求等进行设置,东北电力大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课程,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素质、信息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强化第二课堂,加强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等,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它绝不能由学校独立完成,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完成。协同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院、学校和社会范围资源的有机整合,需要学科交叉、专业互通的教育共融机制。经管类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采用经管与工科、学界与业界、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

(一)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第一课堂主要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课内实践为主。第二课堂主要是加强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通过产学研平台和大学生素质扩展模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长期以来,高校比较注重第一课堂教育,而对第二课堂教育重视不够。大学生综合素质更需要通过第二课堂教育增强效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是以第一课堂人才培养方案为参照系,整合提升第二课堂的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思政与道德教育、文体艺术与身心健康、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实践、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等模块。思政与道德教育模块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活动;艺术与身心健康模块包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文体比赛、辩论赛、美育活动等;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学科竞赛、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者教改项目、授权专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学术讲座、职业资格考试等。社会活动与社会工作模块包括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集体劳动、各类公益实践活动、勤工俭学、学术团体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其他活动等。第二课堂教育形式多样化,按照“平台+模块”的模式,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模块化、项目化、体系化。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中,加强经管与工科的交融,鼓励学科交叉。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教师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可以更好地提炼课题,进行科学研究。课内外结合特别注意浸润式思政育人,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课内活动到课外活动、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过程的浸润育人,突出价值观的教育。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二) 校内与校外结合

校内培养主要是开展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分类别开展校内实践育人活动,开展与教学相关的实验实训、模拟实习、志愿者服务等让大学生在模拟情境下获得现场感知。校外培养主要是社会实践和社会适应性教育,通过到企业实习、参加社会调查、“三下乡”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社会价值、职业要求等,提高大学生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关爱人民、创新创业能力等。大学生综合素质校内、校外培养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大学生综合素质校内校外培养过程

校内与校外融合形成了双循环的格局,如图4所示。内循环为校内各专业间的协同提升,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经管学生知识更综合化,培养交叉融合的管理型复合人才。外循环为学界与业界的融合,通过与学界与业界的融合,整合跨学科和业界资源共建的高质量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行业特色、具有大格局的创新型管理人才。

图4 校内外双循环格局

(三)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

目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不够,课堂教学以理论为主,以赛促学的机制尚不完善,学生竞赛参与率偏低,教师的指导不够。实验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注重传统的演示,创新创业意识不够。应该实现经典理论课程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深度融合。培养体系采用“理论-竞赛-创业”相结合,理论部分主要是专业教育,竞赛为创新创业大赛和“一专业一赛事”,创新创业教育为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保障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质量。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高等教育也要加强综合素质的教育。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起引领作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各组成部分是紧密衔接的,七大素质各守其位,各负其责,彼此紧密关联,协同配合,七大素质协同培养才是人才培养的正确道路。综合素质仿生模型和协同发展模型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活动有现实指导意义。从大一到大四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模块化课程群;强化第二课堂,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社会实践、学科竞赛、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经过“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项目实训、校企结合、社会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设,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文化实力、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培养出的大学生成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理想、有抱负、有感情、有个性、有创造性的高层次人才。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素质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潍坊学院学报(2020年2期)2021-01-18第二课堂少先队活动(2020年11期)2020-12-28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7期)2016-05-20素质是一场博弈公民与法治(2016年18期)2016-05-17什么是重要的素质公民与法治(2016年12期)2016-05-17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新课程研究(2016年21期)2016-02-28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1期)2013-08-21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