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之地,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这里孕育了众多古代文明,更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苏门三学士感召门下学士,引领文风百世流芳;
何其芳“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鼓舞了几代人。而今,在重庆最小的主城区大渡口,作家李燕燕秉笔书写,律师唐帅交心契谈,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著作《无声之辩》,在202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理解一个人,很难。理解一群人,更难。李燕燕的《无声之辩》则选择通过一个人,理解一群人,唤醒更多的人。“我们一起为我们国家近三千万无声者做点事,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再像局外人一样生存在我们的周围,让我这个‘唯一不再是‘唯一。”这来自作品中作者记录下的唐帅的希冀和理想,也体现出作者“为忧而造艺”的文学原则,以及作品关注社会、卷入现实的时代价值。
叙述逻辑——如硬币两面
马桑溪,本是一域鲜有人烟的地方,清朝时期,乡绅贤达在此募捐集资修桥补路、开设义渡,终成大渡口之盛。抗战爆发,为支持前方抗战,重庆钢铁集团血与火的往事成就了大渡口之名。如今,天安数码城重庆义渡律师事务所,成为大渡口响亮的名牌,更是广大聋哑人的庇护所。百年来,“义渡”接力的是一方水土的人文关怀,承载的是中华仁义文化的赤子初心。以此为基础,作者开始讲述出生于贫困聋哑人家庭的唐帅,如何成长为“中国首位手语律师”。作者在序章文尾写道,“由爱痛演化的责任背后,是沉重的现实——关联着唐帅的出身、成长、抉择,关联着一个三十四岁的年轻律师极其执拗、近乎怪异的坚持”,作者也是以此为叙述逻辑展开的。《无声之辩》是对唐帅个人成长和辩护之路的记录,但并非对个人简单的讴歌,更是作者对平凡人物精神品格的探索。
精神品格来源于何处?作者巧妙地采用两次“抛硬币”的叙述,让唐帅的个人形象、精神品格真实而鲜活地树立了起来。因为学费问题,唐帅知道自己难以迈进大学的门槛继续学业,千番思量万般窘迫,他选择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自己人生的走向:
“读”与“不读”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唐帅心中反复抛出无数次。最后一次“抛币”,是在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之后,唐帅的成绩依然出类拔萃,此时他也拿到一份各大院校前一年的招生简章及收费情况。学费的数额呈现在他眼前,他确定,这个大学他读不起。最后一次的硬币落下,朝上的面是放弃。
于是他决然地退了学,开始混迹社会。
2018年,他接触了一个“庞氏骗局”大案,面对每日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骗局制造者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威逼利诱,以及数个部门“此案不宜接”的建议和警示,他会因案件牵涉重大“浑身一颤”,他也会因数次涉险背生冷汗。忖度间,他想到十多年前抛硬币的事情:
时隔十几年,他再次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高三那年,他曾经用投掷硬币方法来决定未来的命运,读书或者弃学。到了这个关键时刻,他还想再次用硬币来决定是否接这个会影响到他未来命运的案子。就在准备抛出的瞬间,他突然停住了手,这是在干吗?我本来就是个律师呀,我当律师本来就是想给无声世界开一道门——哪怕只是露出个门缝。初心,这才是初心呐!当年拿硬币决定命运,是因为我一无所有,而今天我明明有很多很多——信任、期待、公理……这岂是一枚小小的硬币就能决定放弃的?
最终,他带领律所五个聋哑人助理,协助警方破获一起全国最大的专门针对聋哑人群体的诈骗案,挽救受害群体四十余万人。
有些人,他是先知道自己的路,才努力走下去的。作者笔下的唐帅就是这样。而支撑他意念的就是他的无畏与善良。
人性向善,莫衷如是,唯有善意,才能催生出更大的善意。作者为我们细细解读道,唐帅这个十四岁开始吃“百家饭”长大的少年,一路遇到了资助高中退学的唐帅去上海“寻梦”的张大姐,教会他与世俗众人相处的王二姐,在他落魄之际出手相助的老同学与并不相识的学校学生。他深深地感念,聋哑人叔叔阿姨塞给他的一片肉、一颗苹果,以及雇主大叔天热时递给他的一根冰棍,所以他会在身无分文之际把仅有的厚衣服送给寒冬里更需要的人,会在人生中不断地“行侠仗义”。这既是唐帅人生宝贵的精神依赖和品格资源,也是 《无声之辩》 这部作品的精神基石。
作者不断生发自己的立意,也不停地抛出橄榄枝。文中列举尽己所能帮助唐帅的汤所长,致力于聋哑人高等教育的郑璇教授,设置聋哑人专业的高等院校,等等,作者为我们讲述“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脆弱和无助的时刻,此时若有人施以援手,这样的温暖是无可比拟的”。又借唐帅之口告诉读者,“我有理由相信,即使是由这个世界生出的罪恶,也有情和因。”通过唐帅等一众人士的言行希望对更多的人产生触动,“能够吸引到大家,能够吸引到社会上的一些有志之士,融入这个无声世界,加入我们这个团队当中来。我们一起为我们国家近三千万无声者做点事,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再像局外人一样生存在我们的周围,让我这个‘唯一不再是‘唯一。”
重重叠叠地讲述后,反映的是作者对人性之善的肯定和赞扬。善良发之于人,受之于人。作者也希望通过书中的讲述、传达善意。然而,作者也以善良的另一面来传达、表现。
文中为我们普及了聋哑人群体真实的人生状态。生理残疾和心理残疾所带来的障碍不仅仅是孤独、自卑和敏感,是将他们隔绝在一个“失望、伤痕、穷困和自弃”的无声世界里,是无声世界里的无知与不辨将他们中的很多推入罪与恶的深渊。所以,作者在书中对唐帅多年来接触的案件的梳理,不仅塑造了唐帅个人形象与精神,而且一次次向我们摊开聋哑人群体正流着泪与血的艰难人生。
“刘颖盗窃案”,作者让我看到,对于这一群体,窥之以异色眼镜的社会,“在金钱和利益的立场上站不住脚”的翻译人员,无法以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流程黑洞,等等,摆在他们面前的生活疮痍而不堪。遭聋哑人“黑社会老大”拖欠医药费并多次暴打的湖北聋哑人,在六年后看到唐帅的报道才有了维权的意识;
贵州聋哑女子被公公性侵多年,“在当地无处申冤,反而成为家庭乃至乡人的众矢之的”,女子找到唐帅为自己申冤却不知收集证据只能无疾而终;
有一批批聋哑人从外地专程远赴重庆找唐帅“报案”,殊不知,当地公安局报案就可以。作者通过筛选一则则针对性的案件,一步步拉着我们了解这一切看似詭异操作的背后,实是聋哑人群体法治意识的淡薄,保护意识的淡薄,教育和社会扶助的缺失……
从人物塑造到社会生态
——也讴歌,也批判
对于当代人物的塑造,题材新颖人物符合时代,才能契合读者的期待。直面生活实际和社会矛盾,才能让作品产生拨人心弦的现实感。这就对作者的创作经验和表现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李燕燕很年轻,但在报告文学领域却业已是行家里手。《食味人间成百年》 《社区现场》《我的声音,唤你回头》,等等,从川西百姓的日常饮食与情事,到重庆市沙坪坝区的数个城市社区的烟火故事,再到关注女性权益的普法呼吁,一部部报告文学作品都显示出她深厚的阅历,顽强的底层意识,以及她对生活、对社会真挚的凝思与发掘。
《无声之辩》,她依然是聚焦平凡人。作者写唐帅好人好事,却无似曾相识之感。
细细思量,这有赖于作者的行文表达。在文中,对于唐帅事迹的叙述是以一项项案子展开的,但是作者从没讲过唐帅取证、辩护等专业律师工作的细节,反而在陈述的时候将聋哑人群体反客为主做以展开。源于家人的无视和放纵,十九岁聋哑小伙子为了抢一袋米,将老太太杀害,“世界给这个年少聋哑人的恩遇几近于无,而严苛冷酷他却早已习惯”。作者还举出一个情与法,罪与罚的例子,一个聋哑男人义无反顾地收养了朋友的遗孤,为了给这个孩子交学费在公交车上偷走一名老太太的2万元现金,巧的是,当大家把怨愤指向偷钱的聋哑男人时,唐帅向法官请求给予聋哑男人陈词的机会,“这些听不见、说不出话的被告人也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但是每个案例读完,心头总能莫名涌上对唐帅的敬佩,对法律的敬畏,以及对聋哑人群体的人生遭际的情焚心灼。人物的品性,世界的多元,人性的复杂,在一宗宗真实发生的案件中排列开来,这样的呈现形式更具说服力。
这些,确确然是聋哑人生存现状和人生困境。细细思量,聋哑人是特殊群体,但社会常是把特殊作以扭曲,视其为异类。作者通过作品,为我们深入了解、认知聋哑人群体,乃至其他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拐点。
除去案例,作者还善于在细节中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离家少年小张被羁押,父亲拿着东拼西凑的钱找到唐帅:
站在唐帅面前时,老汉穿着一身旧军装,脚上的帆布胶鞋早已在泥泞和雨水的侵袭中湿透,鞋尖已经脱胶,露出了脚趾。担心老人家在深秋的天气里受凉,唐帅赶紧一面倒出一杯热水递给老汉,一面让人拿过一双布拖鞋给老人家换上。就在老汉脱下鞋的一瞬间,一股刺鼻的气味几乎“要把整个律所熏上了天”,几个女孩儿立马捂住鼻子回到自己的工位上。而唐帅依旧淡定微笑着,扶着老汉坐在自己身旁,听老汉讲孩子的案情及诉求。
……
老汉没想到的是,唐帥不仅没有嫌他的钱少,甚至还退了一千块钱给他——大伯,我可以不收您的钱,但律所其他人还需要工资养家糊口,所以九千块钱我就收下了。这一千块钱您拿去,作为您这些天在主城的食宿费用。
这件两年前的案子是别人告诉我的。唐帅只是轻描淡写地跟我讲起过他接这个非聋哑人案子的经过。但当时他与当事人老父亲相处的细节,却被其他人补充出来。因为,留给旁人的印象太深了。
作者,通过一宗案情,加之于侧面人物的采访的反映形式,使得唐帅的人格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同时,人性之复杂,社会情状之触目,可见一斑。
这厢,“手语律师”唐帅为扫除黑暗不眠不休;
那头,聋哑人世界的罪恶却是呈“进行时”。这两年,唐帅从聋哑人朋友那里收到的“现场视频”越发触目惊心。
“帮忙报案”的事情日积月累,最终出现一年接报案数达五万起。而处理“报案”,大量挤占了律所接正常人官司的时间。每年上半年是“官司淡季”,唐帅奔忙不休却在经济上越发困难,在发完下属工资、确保家人生活费之后,自己仅靠一张信用卡周转。
无声世界里,无知与无畏,堕落与拯救,同情与怜悯,相依相生。
一宗宗案件背后的功臣唐帅,是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2017年被评为“重庆好人”,是2018年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2020年被公示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等。同时,他是一年就能接到五万余人次聋哑人报案数的律师,数十个小时连轴转还经常只靠信用卡度日的律师,他没时间思考自己的婚姻与个人生活,也不敢踏入医院检查身体情况。是啊,他“网红”的背后,是长时间的孤军奋战啊!社会的问题,为何只沦为个人的问题!
书中近尾声对唐帅有这样一段描述,“原先到了夜里,他的身体还能感觉到浓浓的睡意,而现在倒下却怎么都睡不着,无奈地望着从窗帘渐渐透进的光亮,只有一阵阵的崩溃和惊惶。”他非凡的勇气,他的执着与热爱,他的正义和凛然,他的愤怒与怜悯,他的深陷与艰难,以及他身体和内心的超载负荷,呼之欲出,令人动容。
作者正是如此,一步步将我们带入唐帅的世界,带入聋哑人群体的世界——“我们正常人的世界、正常人的社会,对这群聋哑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作者浅浅引用了一句,将唐帅、我们、社会、世界都联系在一起,作品的立意也由对个人的讴歌,提升到对人性、对社会的审视。《无声之辩》讲述的是正义、进步的故事,但也弥漫着忧伤。忧伤不仅是社会带来的,更是人的漠视无查、熟视无睹引发的。
杰出的时代需要讴歌,杰出的个人也需要讴歌,但是作为报告文学,不应只为讴歌而讴歌。作者以唐帅的个人事迹为坐标,以文学可知可感的直观性进行介入,深入审视人,尤其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前景,抑扬相兼,情理并至地传达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时代中呈现的价值
——是来路,也是归途
时代在进步,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反映社会进步的作品。“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只有直面时代、卷入现实中寻找多面性,才能让文学的力量越来越多地彰显,才能让文学的路走得更宽,才能让文学与时代相融同行。
新时代新时期,涌现出很多品质非凡的普通人。他们有新的思想、新的作为,更有着不变的初心。扎根基层,反哺家乡的大学生村官黄文秀;
艰苦条件下坚持行医,为村民提供健康服务的乡村医生张雪峰;
托起上千山区女孩上学梦的张桂梅,等等。我们关注感动于他们的事迹,也感喟于发现这些事迹的人,更感喟于作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作家,尤其是报告文学作家究其根源是“做人的文学”。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家要有新颖而尖锐的眼光,在创作文体、传播形式上破圈、跨界,更要在题材的选择和书写模式上破圈、跨界,不仅如此,报告文学作品所肩负的反映时代的责任使命尤显重大。
《无声之辩》就为读者打开了了解唐帅作为,以及感知聋哑人世界的大门。虽然是数年前的事件,2020年就出版发行的作品,但并不妨碍读者现在翻读与反思。作品的社会性存在,产生的对社会文化生活的批评与反思还在,那么它的时代价值就依然不减。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无知和盲点,只有被发现,才会被看到,所以,文艺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李燕燕由新时期人物写作出发,凌驾在较高的层面审视其内在意义,以更加宏阔的视野审视社会现实,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向世人发声、昭示。这源自她深刻的底层思维,源于作品对于社会现实进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源于对于报告文学独特的时代价值。这是她的坚守,也是报告文学的来路与归途。
一代代报告文学人的努力,报告文学始终以时代“轻骑兵”的阵势,开辟出火热赤诚而又充满生机的道路。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将以更加自由充分地表达,书写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如书的封面所写,唐帅以一己之力让法律细雨浸润无声世界,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近无声世界,关爱特殊群体,我们同行!希望作者,以及更多报告文学作家,能够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价值的作品,我们期待!
【作者简介】王珊珊,1990年出生,山西灵丘人。现供职于山西文学院。作品散见于《文艺报》《山西文学》《黄河》《映像》等报刊。
猜你喜欢 聋哑人报告文学硬币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时代报告(2022年3期)2022-05-05《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2020年36期)2020-10-15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现代企业(2018年6期)2018-09-21硬币巧入盘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8年5期)2018-06-21不翼而飞的硬币创新作文(小学版)(2018年16期)2018-01-26体验10分钟黑暗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7年8期)2017-08-04多吉从师记快乐语文(2017年8期)2017-05-18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聋哑人犯罪管控研究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3期)2015-03-2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