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9-27 14:32:01 推荐访问: 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郑碧芬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同样发生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高考制度也在持续进行改革,在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教育阶段各个学科教学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提出新的要求。化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以充分了解新高考改革方向及社会对人才新需求为前提,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同新高考相接轨。本文据此展开深入分析与研究,同时制定一些恰当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028-03

现阶段,国内教育改革工作进程取得不错的成就,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不过要想长时间地保持竞争性与高质量,就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与成长。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积极同新高考的政策相接轨,另一方面不能满足于眼下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持续改革与优化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为前提,着重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树立新型教学理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想更好地推进高中化学教学,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发生转变,一切教学改革与措施都只能是“小打小闹”,或者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缺乏系统性,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反面效果。高中化学教师首先应树立新型教学理念,对传统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进行转变,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教”与他们的“学”密切相整合,用“教”去匹配学生的“学”,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制订教学规划,满足其发展需要[1]。例如,在进行“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图书馆或者超市分门别类摆放物品的实例,明确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列举树状分类法与交叉分类法等常见分类方法,引领学生感知到分类法的优点,知道分类法需概括物质共性,确定分类标准,当标准不同时,分类结果就会出现差异,利用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显得更有代入感,使其知识背景被激活,且意识到分类的重要作用,明确分类有标准、找共性,为后续分析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提供理论依据。接着,教师给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空气、乙醇、铜、碘、碘酒、氢气、石墨、食盐水、硫酸铵等,要求学生把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说明分类的依据,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将按照物质状态、导电性、所含物质种类、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等展开分类,使其初步掌握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等,并了解各种分类法的特征。

二、注重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转变化学看法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教育名言永远都不会过时,虽然看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难度不小,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再加上深奥难懂,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往往认为化学难学,还枯燥乏味。面对这样的困境,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基于新高考背景出发,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多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化学现象与事物,帮助他们转变对化学的看法,使其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2]。比如,在“钠及其化合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直接拿出被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利用这一奇特现象询问:在实验中,为什么通常把钠保存在煤油里面以隔绝空气?学生结合已学知识一起思考与回答,他们指出从钠原子的结构来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上面只有一个电子,该电子很容易在化学反应中失去,使其猜想到钠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且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接着,教师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要求学生观察钠的光泽和颜色,让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钠的物理性质。之后,教师讲述:新切开的钠表面由光亮很快变暗,原因是钠与氧气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薄层氧化物,即为氧化钠,这表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然后把钠加入水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由学生先自由猜测,再动手操作,使其亲眼看到钠竟然在水的表面燃烧起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继续研究钠的化学性质。

三、引入先进教学技术,提供便捷探索条件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科目,化学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不少学生都认为化学十分神奇,这固然有助于其注意力的吸引与学习兴趣的激起,但是也会让他们难以形成直观且深入的理解。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将化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探索化学奥秘过程中拥有更为便捷的条件[3]。在这里,以“化学反应的速率”教学为例,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以下画面:炸药爆炸,铁器锈蚀,溶洞形成,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镁条燃烧,溶液中新制的氢氧化亚铁转化成氢氧化铁,塑料老化,食物腐败等,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个人认知讨论这些化学反应所经历的时间是否相同,他们发现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却进行得慢,使其在直观化、形象化的素材辅助下轻松得到结果。接着,教师讲述: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大家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的哪些现象来判断快慢?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可以根据气泡冒的快慢、固体量的改变、溶液浑浊程度、物质颜色变化情况、温度变化情况等,借机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引领他们根据上述所学自主归纳这一概念。如此,教师通过引入先进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探索条件,让他们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四、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学生学习资源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大力倡导的一个教学思路与模式,从近些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来看,有关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者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类题目较多,这是一个新的命题方向,主要考查化学同生活之间的联系。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善于发现所授内容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多引用一些生活中的化学事物与现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带领他们深度探究化学的奥秘,使其整体学习效果变得更佳[4]。此时,在开展“硫及其化合物”教学时,当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氧化性、还原性,而漂白性的研究,除了往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试液的实验以外,要求他们列举一些生活中对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应用,如工业上用此法漂白纸浆、毛、丝和草帽等;
以熏硫法漂白果干、果脯、干菜、粉丝、蜜饯类;
等。接着,学习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时,教师指出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对环境的危害很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常识、经验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和归纳,如:二氧化硫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会形成酸雨,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建筑物等均有着很大的危害,一旦污染空气后果十分严重,也很难消除。之后,教师安排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些防治二氧化硫的措施,如:改造锅炉,改进燃烧方法,以消烟除尘;
安装净化器及设备,以减轻或消除污染;
改革生产工艺,将金属冶炼厂排放的二氧化硫适当回收,使其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让他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借助小组合作优势,助推学生突破疑难

化学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科目,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存在与运用,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大,同生物、数学等科目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知识的一大特色,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遇到的疑难障碍较多。这时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织学生围绕一些疑点、难点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助推他们顺利突破疑难点。举个例子,在“原子结构”教学中,教师谈话导入:很早以前,人们就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物质是否能够无限可分?”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利特等人认为:万物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即原子。你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有什么了解?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课前查询资料,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分享,使其通过信息互通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科学研究过程中常需要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提高模型的认知能力。接着,教师设疑: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本身为什么不带电?由学生继续在小组内思考和回答,回顾原子的构成相关知识,然后把侧重点放在原子结构的研究方式,带领他们合作学习与探究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列规律,使其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最终掌握这些疑难知识。

六、把握实验教学契机,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实验教学部分也是越来越重视,再加上实验本身就属于化学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生探究化学原理的主要途径,同理论知识的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助于他们对整个化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把握好实验教学的契机,以演示实验为起点,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使其真正理解化学原理,并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实施“离子反应”教学时,教师先演示一个初中时期已做过的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电解质的概念,引出问题:为什么酸、碱、盐溶液能导电?同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氯化钠电离的动画,由他们观察、思考与讨论,使其发现原因是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初步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接着,在实验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第一组,往盛有3ml的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氯化钠溶液;
第二组,往盛有3ml的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加入3ml的氢氧化钠溶液。让学生们一边操作、一边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是否有化学反应的发生,指出判断依据是什么,让他们通过对问题的处理深刻理解实验。之后,教师设问:在第二组实验中,滤液中存在着大量的SO42-与Na+,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引导学生继续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训练他们的操作能力。

七、精心设计试题训练,增强学生应试能力

针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在为高考做准备,而高考化学主要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他们的解题技巧有着更高要求,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试题的解答,使其应试能力得到强化。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平常应多研究和分析近些年来的高考试题,找到命题方向,然后直接引用当作试题带领学生进行解题训练,或者精心设计一些类似题目,指导他们认真解析与处理试题,不断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为高考做准备。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过程中,教师可给出以下题目:在一个特殊容器内分为左右两半,都能够进行实验操作,中间存在一个可以进行左右滑动的隔板,左侧发生2M(g)+3N(s)?葑2P(g)的反应,右侧发生A(g)+4B(g)?葑2C(g)+D(g)的反应,加入各类物质的量具体是M 2.5 mol,N 3 mol,A、C、D均为0.5 mol,B是x mol,P为0 mol,如果x的值有所变化,要想确保隔板一直处在中间位置,能够通过调节温度的方式来实现,设定右侧的反应为v(正)>v(逆),那么B物质的量的x取值范围是什么?处理这一题目时,可提示学生运用极值法,以B物质全部参加反应,或者全部不参加反应达百分之两个极端展开思考,由此确定x的取值范围,具体来说:假如B物质都参加反应,结合题意得到0.5-+0.5++0.5+=2.5,求出x=2,当前反应在v(正)>v(逆)情况下,那么2 mol就是最大极限值;
假如B物质不参加反应,结合题意得到0.5+0.5+0.5+x=2.5,求出x=1,即为1 mol是最小极限值,综合来说,B的物质的量x取值范围是1<x<2。

八、总结

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同新高考的相关政策与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在平常教学中要多关注新高考的改革方向,基于树立新型教学理念、注重学习兴趣激发、引入先进教学技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借助小组合作优势、把握实验教学契机、积极开设课下活动等方面切入,带给学生个性化、新颖性的学习环境,使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效率更高,培养他们各项化学能力的同时慢慢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世琼.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2023(13):36-38.

[2]王小英.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高考,2023(1):21-23.

[3]张学亮.基于新高考背景探索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5):1-3.

[4]沈红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2):250-253.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物质化学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5期)2022-06-05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1年5期)2021-11-22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0年2期)2020-04-21奇妙的化学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5期)2017-05-11奇妙的化学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4期)2017-04-15奇妙的化学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2期)2017-02-06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