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如心 周雪梅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不能局限于抽象的逻辑推演或单向的制度建构,需要以系统观念进行整全刻画和多维阐释。北京联合大学作为北京市应用型高校积极探索以系统观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新模式,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系统观念;
新时代;
大思政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1]
何以推进:以系统观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必要性
“大思政课”是一种以大视野、大历史、大课堂为一体的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2]这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断,同样适用于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
1.“大思政课”视野之阔大需要坚持整体性观念。“大思政课”建设要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系统思维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就要用整体性的眼光,将思政课建设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理解。一方面,“两个大局”为“大思政课”建设带来新的契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完成,我国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广大国家的广泛支持。这些历史性成就说明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两个大局”为“大思政课”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关键期,国内改革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国际形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地方恐怖势力等加剧了世界大变局的演变。在这种情况下用“大思政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2.“大思政课”历史之宏大需要坚持系统性观念。“大思政课”建设要用好党史、新中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建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宝贵资源。历史与现实相互联系、相互贯通,通过历史看现实,这些历史资源是以系统观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最生动、最现实、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运用系统观念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要从整体的历史角度去理解和处理历史,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中国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大思政课”建设须从宏观、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对历史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观察和掌握,做到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与历史的有机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现实性,让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有温度”,更加关照现实“有地气”,更加吸引眼球“有人气”。[3]
3.“大思政课”课堂之广大需要坚持协同性观念。“大思政课”课堂要打通学段、打破壁垒、贯通内容、贯穿全程、协同育人。一是课内与课外贯通。“大思政课”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能够整合起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使之相互配合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设计:在小学重视对道德情感的启蒙,在初中重视夯实思想素质,在高中重视提高政治素质,在大学时期加强责任意识,促进各个学段之间的有机联系。二是校内与校外联动。“大思政课”建设走出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以社会资源为依托,将思政课的课堂从学校扩展到社会,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个方面的合力育人机制。三是线上和线下结合。“大思政课”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上教学平台等网络媒体,极大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径,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作用。
为何推进:以系统观念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以系统观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因此,将“大思政课”置于这一时代语境下,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以系统观念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但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意识形态之争日益激烈,信息高速流动导致各种价值观迅速扩散,真假信息鱼龙混杂,致使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生指导和思想引领,以系统观念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着重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让个人发展目标融入国家、民族、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把自己的远大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开拓奋进。
2.以系统观念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使思政课更加富有魅力活力。以系统观念整合“大思政课”的教育资源,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时空鲜活丰富的教学资源贯通起来。“大思政课”作为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成长成才的“人生大课”,要求广大青年学生走出书斋、走进社会,将课堂理论教育、校园文化浸润、家庭氛围熏陶、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融合贯通,把社会实践当作“大课堂”,把鲜活丰富的生活当作“大舞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激发青年学生树立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为人类造福的雄心壮志,成为具有大格局、大德行、大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因此,只有鲜活灵动、丰富开放的“大思政课”才能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
3.以系统观念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肩负着为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重任。为此,“大思政课”要立足“全员育人”,全面汇聚全员育人力量,统筹把握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深入推进“人人讲思政”;
立足“全过程育人”,坚持问题导向,关注社会现实,注重社会实践,实现“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有机融合,推进“人人学思政”;
立足“全方位育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育人才,探索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过程,把课堂上下、校内外线上线下的育人资源统筹起来,形成内外联动合力推进“人人悟思政”,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大思政课”,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引领青年发展。
善用之道:以系统观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路径——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大思政课”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近年来,北京高校都开展以北京优质文化资源助力人才培养的实际行动,推出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有力举措。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其中的积极探索者和践行者,形成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模式。
1.党委高度重视,以系统观念把方向、谋全局、定方针、促改革。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必须坚持运用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4]学校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把北京教育资源整合到思政课教学育人的新模式中提供了鲜活的实践。学校共青团组织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开展了“沿着总书记足迹争做新时代优秀青年”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团委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情况进行了资料整理,制作《北京联合大学“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争做新时代优秀青年”实践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汇编》等资料。同时,精心设计实践项目路线图,联大学子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奔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等地,开展体验式、沉浸式、研讨式的学党史主题社会实践,把具有“北京味道”“联大特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形成了体验式、实景式、互动式、专题式的教学新模式。
2.充分利用北京特色资源,实现 “思政小课堂”与 “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以系统观念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要点在于要善用活用丰富的特色教育资源,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多课堂协同的育人优势,推动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学校充分利用北京市丰富教育资源,将“实践性”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组织师生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项目,把首都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历史遗存、人文精神和红色故事作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鲜活素材。同时,在用好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资源优势上下功夫,将北京的丰富文化资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了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幸福感。
3.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建构校内校外、专兼结合的优秀“双师型”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这一重要论述指明教师对于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作用。以系统观念建设好“大思政课”,既要充分利用校外优秀师资,又要着力培育校内师资;
既要在思政课教师的“量”上下功夫,配齐思政课师资,又要在“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术涵养。学校深入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通过选派教师参加挂职、社会实践、教学比赛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研读经典”学习会、“学以致用”大讲堂和“打造金课”学术沙龙三个品牌活动,助力教师成长。通过系列培训、榜样引领、每年一次主题宣讲活动、老教师荣休仪式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集中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问题指向、践行进路和重大意义研究” (项目编号:23LLMLB09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22-10-26(1).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9.
[3] 孙昭,张泽一.应用型高校善用“大思政课”的路径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2,36(3):15-20.
[4] 刘军.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N].人民日报,2022-05-23(9).
[5]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新时代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年7期)2021-08-26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党员生活(2021年5期)2021-06-28“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群众(2021年7期)2021-06-01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艺术评鉴(2021年4期)2021-04-02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46期)2016-11-22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新媒体研究(2016年19期)2016-11-18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22期)2016-10-18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