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学科教研组建设

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学科教研组建设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9-27 16:16:01 推荐访问: 学科 学科专业 学科学期工作计划

杨宝山

*基金项目:2024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组织理论视域下的普通高中学科组建设行动研究”(24-SKGH-136)。

[摘 要]目前对学科教研组的研究大多数着眼于学科的内涵建设,研究存在不足。本文以组织理论作为研究基础,把学科教研组作为一种“组织”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学科教研组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学科教研组的优化措施:加强学科教研组的文化建设,优化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完善评价方案。相对全面地提升学科教研组的内生力,切实为学科教研组优化建设、为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组织理论;
教研组;
文化建设;
组织架构;
组织运行;
管理评价

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工作制度对于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各学校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改革,学科教研组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主体,受到了广泛关注,不少研究者对学科教研组的相关研究。据中国知网查询统计,自2019年至今有关“学科组建设”的论文30余篇,从如何改进教研活动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但当前大多数研究着眼点集中在学科的内涵建设方面,围绕学科组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存在不足,没有把学科组作为一种“组织”进行系统研究,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从组织理论的角度,在分析学科组建设现实问题基础上,探索学科组的组织运行机制和管理评价机制,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一、组织理论对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启迪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改变的组织,具有全力实现共同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特征。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

第二,学习型组织是能让全体成员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
第三,学习型组织是能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1]

学科教研组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学习型组织,是学科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这一理论对于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改进组织架构变革、提高组织运行管理效能等具有指导意义。

(二)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是关于在没有外部指令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能自行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的自组织现象的一种理论。自组织理论由普利高津和哈肯等人首创,其基本思想是:
在开放的自组织系统中,通过内部的竞争和协同,实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从而使组织本身自觉地趋于协调、实现发展。[2]

学科教研组作为学校的辅助性教学管理组织,其内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子系统,包括各年级备课组,也包括各种活动项目组和课题项目组等。这一理论对于有效引导子系统协调高效运转有积极意义。

(三)组织行为学的群体理论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其内涵包括:拥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
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且为实现目标进行分工协作,各尽其力。“现代主义”强调要加强人群组织的严密性,强调刚性的规则、规范、纪律等约束;
“后现代主义”则更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多样性、多元化,追崇平等、包容、对话、互助、共享等新型人际关系和组织架构。[3]

学科教研组引导学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构建教研组文化,落实教研评价都要有一定的导向性。结合相关理论,立足学科教研组实际情况,完善内涵建设,都需要借助这一理论。

二、学科教研组建设当前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文化异化和弱化

学校管理文化中缺乏促进教师职业精神和专业成长的养分。具体表现主要是部分教师职业规划和专业成长意识弱化,存在着职业迷茫和职业倦怠,存在佛系心态躺平思想,工作当中疲于应付,这种状态制约着学科组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教研组自身价值取向不明确,行为认同存在分歧。教师对于潜心教研没有自觉的追求,缺少自觉自发的深度教研意识,必然会导致学科教研活动的形式化、过程化,严重影响着学科深度教育。

教研组受到功利化侵蚀,导致教研文化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存在狭隘的竞争意识,不能够真正形成合作机制,不能在学科组内部形成精诚团结、协同一致的教研氛围,无法打造学科发展共同体。

(二)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尴尬

教研组长的身份定位及其与级部主任之间管理职能的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学科教研组建设。很多学校学科教研组长是游离于学校行政管理架构之外的教学辅助岗位,在当前学校扁平化管理架构中,“大多学校在资源分配上,倾向于对年级组和备课组的支撑,教研组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处境。教研组长常常在学校重大决策、学科建设、队伍管理等方面存在话语权不足及引领性不强的问题”。[4]

学科组教研活动与日常教学管理的不协调,严重影响教研活动的落实。级部在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学科教研组长不能有效和级部形成良性互动,导致学科集体教研活动和级部常规教学管理活动的脱节,教研、教学出现了两层皮的现象。

(三)组织评价机制不完善

评价维度单一,局限于学科教学成绩的一维评价或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的二维评价,很少涉及学科组建设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学科组制度文化建设等其他维度。评价方式的导向性不科学,关注对教师的个体评价,缺少对学科组的捆绑式整体评价,不利于形成团队精神,不利于教研共同体的打造;
关注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不利于调动教师个体的教研积极性,不利于呵护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评价机制制约学科组的教学教研活动效能。

总之,学科教研文化氛围的弱化,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尴尬,教研评价机制的偏颇,是严重影响当前学科教研组运行效能的主要因素。我们必须重新界定学科教研组长的身份,重新梳理学科教研组长与级部主任的责权职能,探索学科组内部的运行机制,把学科教研工作和级部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有机整合;
我们必须引领老师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教育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蓝图,激发老师们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同时,要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协同机制,也要改善评价办法,完善捆绑式评价,引导教师形成团队意识推动教研共同体建设。

三、学科教研组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文化引领

1.确立文化引领,形成共同价值

我们要深刻理解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和“教育家精神”作为塑造团队的文化引领,要求各学科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深刻理解,梳理提炼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探究学科教研的基本规范,形成相关制度和文化。

2.以学科组的愿景规划激励教师做好个人职业规划

采取目标驱动的方法,用宏观的愿景为引领,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学科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清晰自己的学科教学职业发展路径,形成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激发出自己自觉自发潜心教学、潜心教研的内在驱动力。

3.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做好学科组优秀文化基因的传承

学术研究中长辈学者的切身经验与人格气质在学术研究中逐渐渗入年轻人的精神生命,最终实现代际传递、累积发展、薪火相传。[5]我们要挖掘教研组的典型人物故事,用前辈的故事和身边的榜样引领青年教师的发展,借助师徒制、青蓝工程等形式,做好优秀学科教研组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优化组织架构和组织运行

1.突出教研组长的领导者地位

重新界定学科教研组长的责权,突出其作为教研组的实际领导者职能。第一是行政领导身份确认,学校通过严格的竞聘选拔程序,真正选拔一批业务精良具有敬业精神,且组织协调能力高度一致的优秀人才,正式任命为学校业务管理干部;
第二是业务引领专业权威的作用发挥,教研组长既要以身作则、引领示范,又要为教研组制订清晰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计划,让组内教师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方向与标准,而且能够主动寻找“制高点”,不断借鉴、融汇国内外教育教学理念和资源,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第三是组织管理职能的落实,既要能够凡事做在前头、主动承担,更要清楚组内教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主动为其创造机会和平台,善于激励成就他人;
第四是学科精神领袖情感纽带价值的体现,要重视与组员的沟通,主动关心服务大家营造信念共享、情感共通的组织氛围。[6]

2.进一步理顺教研组内外运行机制

强化外部协同,解决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和级部常规教学管理活动的协调运行。我们要充分关注和强调级部指导备课组落实各项基础教研活动,强化集体备课等教学常规的落实;
同时,我们要系统地规划学科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专题教研活动,把学科教研组宏观、中观层面的主题教研等教研活动与级部指导的备课组常态教研活动形成条块纵横、相互配合的教研运行机制。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解决的是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业务,级部指导的备课组教研活动解决的是教学常规和教研常规的落实。在这个过程中,备课组长既要按照级部的管理要求做好各项常规教研工作,又要在教研组长的宏观指导下推进各项主题教研活动,从而形成常态化的小教研和定期定项的大教研相互协同的机制。

优化内部运行,探索推行项目式管理开展学科教研组内部自身教研活动。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依托学科组老师们的专业特点,成立不同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聚合了一些兴趣爱好相同、业务能力素养相近的教师,这些高度相似的教师容易形成教研共同体,便于学科立项的专项工作推进落实。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项目,“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引导组内教师校本研究,将实际教学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并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项目,自主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教研组在项目推进过程当中强化组织、协调、调度、监管和成果评价等各项工作,发挥组织、引领、指导和评价作用,调动教师积极性,强化教研组各项研究活动的监管,有效推进各项教研活动的深入推进。

3.丰富教研形式,探索多元化的教研平台

实施“十个一”基础工程,引导教师不断强化教研素养。以“研究高考、精准教学、高效课堂”为目标,开展了“十个一”基础工程,实施基础测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每人每学期读一本教学理论读物;
建立一本读书笔记;
设计一个导学案;
制作一个高质量课件;
上一节精心准备的汇报课;
听一节公开课;
主持一次学科组活动;
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进行一个小课题研究。参与命制一份试题。

推进多元化特色论坛,助力教研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学校教科室牵头,服务各学科教研组开展各种主题研讨论坛,针对高效课堂、精准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教学、教考衔接等共性热点问题,以及各学科教研组的学科教研主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突出校本教研的主体性,通过论坛的组织为老师们提供了丰富且有价值的交流学习平台。

推进优秀学科基地创建,引领教研组系统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以优秀学科基地创建为抓手,鼓励各学科教研组系统规划学科教研活动,严格按照学科基地建设评估标准,从课程设置、课堂样态、课程资源、教研活动、教师成长等各维度进行任务分解,采取目标导向,在创建过程中系统完善学科组建设。

(三)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完善是优化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有效保障,朱卓君提出了教研组评价的五个原则,即导向性、客观性、科学性、认同性、发展性。[7]钱薇主张教研组建设评价内容包括发展规划、建设制度、建设反思、建设文化四个方面,结合学校个案提出具体考评办法。[8]我们立足于学科组建设的优化升级,重点凸显评价方案的导向性作用,完善评价内容设置,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

突出导向性。首先坚持问题导向,把学科教研组的文化建设、学科教研组的愿景规划和教研计划、师资队伍梯度建设、教研课题项目等作为考核评价项目,并适当突出权重,引导教研组优化管理;
其次坚持目标导向,把教研组教研活动成果纳入个人考核,同时强化项目组团队及教研组集体捆绑考核,引导教研组形成合力达到教研共同体建设的目标;
再次坚持结果导向,以学科组争先创优为契机,以学科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对学科基地创建结果的考核,激发学科教研组的教研动力。

注重诊断性。根据各项评价内容,立足学校教育教研实际,详细梳理指定各项指标达成标准,研制各项目评价量规,便于具体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开展各项教研工作,既发挥评价作用又发挥诊断和指导作用。

体现差异性。对学科教研组的评价要立足学科的特点,各评价项目既要体现统一的原则,又要关注学科的针对性,考核标准要有学科特色;
各学科组教师梯队建设考核要根据教师的教育发展规划,对于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专家教师、名师不同的业务发展需求,分层次分类达标考核,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注重评价的差异性、即时性与鼓励性。

考核标准制定科学、详细,有利于学科组找准工作方向,确立推进路径,研究具体工作的执行阶段,并有利于对最终成效进行评价考核,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进步。

学科教研组建设过程中,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科教研组的文化建设、组织运行、管理评价等各环节进行优化升级,把学科教研组作为“组织”进行系统设计,从而相对全面的提升学科教研组的内生力,切实为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颜泽贤.耗散结构与系统演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237-238.

[3]大卫·雷·格里芬,等.超越解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奠基[M].鲍世斌,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4][5]宣沫.论学校教研组建设中的文化建设[J].中小学校长,2023(12):10-13.

[6]李凌艳,玄兆丹,郑巧.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激发教师发展活力的密码[J].中小学管理,2023(10):40-43.

[7]朱卓君教研组评价的基本原则[J].中小学管理,2003(3):14-15.

[8]钱薇浅谈教研组建设的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6(2):4-6.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组织架构教研组文化建设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年9期)2019-08-13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问题梳理及组织架构选择问题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1期)2017-01-04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浅析小型医疗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商(2016年34期)2016-11-24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6年2期)2016-11-12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从平台、架构、机制看地方党报媒体融合路径选择中国记者(2016年1期)2016-03-03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11期)2015-11-11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