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
[摘 要] 圆问题的多解在中考或模拟考中十分常见,很容易造成漏解或错解,多解成因分析是解题探究的重点,需要探讨点、线、图形的位置关系等. 文章结合实例开展圆中多解探讨,探讨点在圆弧上的位置、圆心与弦的位置、圆内三角形的形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四大情形,同时开展教学探讨,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圆;
多解;
点;
直线;
位置关系
圆类问题中常见多解情形,解析时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条件,确定多解成因,再构建几何模型,分别求解. 下面结合问题具体探究.
关于圆中多解的讨论
圆问题多解的情形众多,常见的涉及了动点、直线、弦、圆心的相关位置关系,以及图形的形状等. 下面举例探究,结合实例分析思路,探讨解题过程.
1. 讨论点在优弧或劣弧上
圆中问题常见点在圆的弧上,若未设定在圆弧上的具体位置,则会造成多解,即点可以在圆的优弧上,也可以在劣弧上,求解时分别构建模型.
例1 如图1所示,AB,AC分别与☉O相切于点B,C,∠A=50°,点P是圆上异于B,C的一动点,则∠BPC的度数是______.
思路分析:问题设点P是圆上异于点B和C的动点,要求∠BPC的度数. 点P可以位于优弧上,也可以位于劣弧上,从而造成∠BPC可能是锐角,也有可能是钝角.
过程解析:分别连接BP1,BP2,CP1,CP2,如图1的虚线所示.
情形1:当点P位于优弧上时,即点P1,此时为∠BP1C为锐角. AB,AC与☉O相切于点B,C两点,则OC⊥AC,OB⊥AB. 由于∠A=50°,则在四边形ABOC中,∠COB=130°. 在☉O中,∠BP1C为圆周角,于是可推得∠BP1C=65°.
情形2:当点P位于劣弧上时,即点P2,此时∠BP2C为钝角. 由于四边形BP1CP2为☉O的内接四边形,∠BP2C=65°,可推得∠BP2C=115°.
综上可知,∠BPC的度数为65°或115°.
评析 上述求解圆中角度问题时,讨论了圆弧上点的位置,即位于优弧或劣弧,再结合模型,利用圆的内接四边形、圆周角、圆心角的相关性质求解. 对于点在圆弧中的位置,要关注其中的关键点,从优弧、劣弧两个情形出发来讨论.
2. 讨论圆心与弦的位置
圆中问题有时还需讨论圆心与弦的位置,圆具有对称性,关于圆心均可找到长度相等的两条弦. 即圆心可以位于弦的一侧,也可位于另一侧,此时就需要分开构建模型,具体讨论.
例2 图2是一下水管道的截面图. 已知排水管的直径为100 cm,下雨前水面宽为60 cm. 一场大雨过后,水面宽为80 cm,试求水面上升多少.
思路分析:圆具有对称性,题目设定水面宽度为80 cm,但未表明是在圆心的上方,还是圆心的下方,故需要分两种情形讨论.
过程解析:作半径OD⊥AB交AB于点C,连接OB,如图2所示,由垂径定理可得BC=AB=30 cm,在Rt△OBC中,OC==40 cm.
情形1:当水位上升到圆心以下,此时A′B′=80 cm,则OC′==30 cm,故水面上升的高度为40-30=10 cm.
情形2:当水位上升到圆心之上,此时A″B″=80 cm,水面上升的高度为40+30=70 cm.
综上可得,水面上升的高度为10 cm或70 cm.
评析 上述围绕圆的对称性开展了圆心与弦位置关系的讨论,结合圆的对称特性,把握垂径定理灵活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利用垂径定理作图分析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过圆心作垂线,构建直角三角形;
第二步,利用勾股定理推导解析,求解线段长.
3. 讨论圆内三角形的形状
圆与三角形综合常见于圆中问题中,圆上点的位置会影响三角形的形状,则需要讨论圆内三角形的形状,确定模型,再结合相关知识开展分析推导.
例3 半径为5的☉O是锐角三角形ABC的外接圆,AB=AC,连接OB,OC,延长CO交弦AB于点D. 若△OBD是直角三角形,则弦BC的长为______.
思路分析:本题目设定△OBD为直角三角形,但未表明具体的直角,则需要对其加以讨论,有两种情形,即∠ODB=90°和∠DOB=90°. 若∠ODB=90°,则可以推出△ABC是等边三角形;
若∠DOB=90°,则可以推出△B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过程解析:如图3(1),当∠ODB=90°时,即CD⊥AB,所以AD=BD,可求得AC=BC. 由于AB=A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故∠DBO=30°. 因为OB=5,故BD=OB=,则BC=AB=5.
如图3(2),当∠DOB=90°,则∠BOC=90°,可推得△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C=OB=5.
综上所述:若△OBD是直角三角形,则弦BC的长为5或5.
评析 上述求解弦BC的长时,先对三角形的直角情形进行了讨论,确定了直角;
然后展开推导,解析时利用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 正确作出图形,构建多解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4. 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也会造成多解,常见的有相切的不同情形,相交点个数不同情形等,探究解析时要重点关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探讨具体情形,再分别构建模型解析.
例4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量角器,把量角器的中心O点放置在AC的中点上,DE与直角边AC重合,如图4(1)所示,∠C=90°,BC=6,AC=8,OD=3,量角器交AB于点G,F,现将量角器DE绕点C旋转,如图4(2)所示.
(1)点C到边AB的距离为_____;
(2)在旋转过程中,求点O到AB距离的最小值;
(3)若半圆O与Rt△ABC的直角边相切,设切点为K,求BK的长.
思路分析:本题目为圆的综合题,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需要关注位置关系,有针对性地讨论分析,再构建模型解析. 其中第(3)问涉及半圆O与Rt△ABC的直角边相切,需要讨论具体相切情形,开展多解探讨.
过程解析:(1)过点C作CH⊥AB于点H,如图5(1)所示,已知∠ACB=90°,BC=6,AC=8,由勾股定理可得AB==10. 又知CH⊥AB,则AB·CH=AC·BC,所以CH==,即点C到边AB的距离为.
(2)由于点O为AC的中点,OC=AC=4,当CD⊥AB时,点O到AB的距离最小,所以OH=CH-OC=,即点O到AB距离的最小值为.
(3)半圆O与Rt△ABC的直角边相切,分两种情形.
①当半圆O与BC相切时,如图5(2),设切点为K,连接OK,则∠OKC=90°. 在Rt△OCK中,OK=3,OC=4,所以CK==,则BK=BC-CK=6-.
②当半圆O与AC相切时,如图5(3),设切点为K,连接OK,则∠OKC=90°. 在Rt△OCK中,OK=3,OC=4,所以CK==;
在Rt△BCK中,BK==.
综上所述,BK的长为6-或.
评析 上述第(3)问探究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涉及相切,探究时分两种情形,即半圆O与BC相切和半圆O与AC相切. 对于其中的线段长的解析,需注意提取其中的特殊模型,充分利用相似性质、勾股定理来推导.
关于圆问题多解的教学思考
上述结合实例深入探讨了圆问题的多解,涉及了点在圆弧上的位置、圆心与弦的位置、圆内三角形的形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四大情形. 解析问题时具体探讨了破解思路,呈现解题过程,开展解后评析,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 关注多解情形,分类具体探讨
多解是圆问题的特殊情形,其成因是关键条件不确定,教学探究时要关注问题的多解情形,分情形梳理. 上述所探究的情形涉及了点、线、图形的位置关系、形状等,实际上多解的情形还包括弦所对圆周角、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教学探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讨多解情形,结合具体问题构建知识网络. 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分析多解问题成因;
第二步,从点、线、图形的位置关系视角来总结归纳;
第三步,梳理关键点、所涉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2. 精选典型问题,强化深入分析
“实例强化分析”是解题探究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解题的思路过程,避免漏解,生成解题策略. 如上述四种情形解析时结合实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展开思路分析,结合问题条件,分析是否存在多解,确定需要分类的情形;
第二步,进行过程解析,具体探究解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按照“整合条件—分析推导—思路构建—求解答案”的流程进行解题;
第三步,解后评析,该步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过程,总结结论,积累经验.
3. 渗透思想方法,提升综合素养
圆问题多解探究时涉及了众多的数学思想,解题过程实则为在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分析探讨,教学探究时要注意渗透思想方法,开展数学思想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上述问题涉及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模型构造等思想. 具体表现为通过数形结合分析条件,挖掘隐含信息,确定分类情形;
再结合分类讨论思想展开多解情形探讨,同时探讨时注意引入模型构造思想,作辅助线,构建解题模型,通过模型解析来降低思维难度. 另外,教学探讨时,还可以针对具体的思想方法开展指导,让学生深刻理解思想内涵,掌握使用方法.
结束语
圆问题的多解成因分析及讨论是教学探究的关键,具体探究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针对性分析多解情形,结合实例探究解析,总结方法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精选问题,让学生体验解题过程,采用思路引导、思维启发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化吸收,生成自我的解题策略.
猜你喜欢 直线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0年12期)2020-03-2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0年12期)2020-03-29直线的方程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0年12期)2020-03-29一阶直线倒立摆的设计电子制作(2019年9期)2019-05-30画直线小学生导刊(2018年13期)2018-11-30两条直线 变变变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17年10期)2017-11-08画直线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17年2期)2017-06-10一样长吗?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5期)2017-05-27你喜欢直线吗?新高考·高二数学(2014年7期)2014-09-18“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4年1期)2014-06-20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