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国文化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大多数学科都将落实“文化自信”作为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探索如何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
“新课标”提出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将语言、文化和思维有机地融合起来,为实现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构建了具体可行的学科目标。其中,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语言类学科承担着文化载体这一功能,学生接触和学习到的每一个语篇其实都和文化息息相关,在听、读的语言输入过程中,学生理解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还包涵了对文化的理解;
在说、写的语言输出过程中,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其实是在表达对文化的认同。所以,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背后,是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对文化的认同态度。在语言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习的实践,与自身的文化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文化意识。
怎样使学生在跨文化语言学习的情境中、在不同文化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在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语言类学科一直在探索和追寻的方向。
从山西省历年的中考英语试题来看,“一核·六维·四手段”的中考命题理念已形成系统的理论结构。这是中考命题改革探索的标志性成果,旨在通过真实的语言情境创设,将封闭的纸笔测试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学科的角度看世界。试题选用素材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植入了文化基因,弘扬了中华文化。
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所选取的素材话题,从2021年的“徐霞客与马可波罗的冒险故事”“中国的圆桌文化”,到2022年的“茶文化”“北京冬奥会与神舟十四号”,再到2023年的“乘车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微信群聊中国航天技术”等话题,无一不凸显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在通过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中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家国情怀,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晋城市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是基于课标要求,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顺序进行编写的,所选用的语篇符合“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针对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主题语境、语篇内容和文化内涵着手,通过解读教材中的单元话题,引导学生在体验、学习、掌握、应用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文化,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信息的背景,从历史或现实意义分析主题语境下,语篇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借助语言活动与学习策略以及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共同学习,实现文化品格的培育,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教材中所使用的语篇都是围绕特定主题来编排的。语篇通过语言来传递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文化信息,但是,相同主题下的语篇由于结构的不同,呈现内容与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语篇类型特点,准确梳理文本结构与内容、语言知识与文化内涵,并从中汲取有价值的文化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基于语言的学习活动。英语是语言类的学科,教学的根本应该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运用,教师不能把英语课上成思想教育课,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都必须基于语言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利用现有的教材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在主题文化语境中学习英语,然后再运用英语学习文化。
激活学生的既有经验。文化知识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文化意識的基础。语言知识主要是通过语言学习活动来习得的,而文化知识的获取途径是多样化的,还可以从其他学科甚至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学习获取。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既有经验与文化知识的关联性,在教学活动中设计相关的环节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在逐渐塑造的过程中,对生活的体验并不全面。所以,教师既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要借助课本知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看待生活问题与社会现象。
总之,语言学习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体现了学科的价值取向。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逐步深入了解该语言的背景文化,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桥梁,感受文化之下蕴藏的思想。只有在理解语言文化的背景下,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才会更加得心应手、真实有效。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内外学习素材、营造课内外文化情境、创设形式丰富的课内外语言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多元形式的活动参与,理解和认同中外优秀文化,了解正确的文化行为价值取向,提高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晋城市教科研中心)
责任编辑石岳巍
猜你喜欢 语篇育人意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1期)2021-03-29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意识不会死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语篇特征探析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珠”育人发明与创新(2013年29期)2013-03-1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