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游戏课程实践研究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游戏课程实践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4-09-28 18:32:01 推荐访问: 实践 实践出真知 实践周心得体会200字

张琛若

摘   要:游戏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从儿童视角出发,遵循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设计游戏内容与形式,打造游戏环境,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互动。在设计游戏形式时,教师可以采用废物利用、以物代物、解决问题等方法,支持幼儿的创造行为;
在打造游戏环境时,可以采用空间拓展、自主调控、合理投放的方式,优化活动条件;
在组织互动时,要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等方法,给幼儿带来愉快的体验。

关键词:儿童视角   游戏课程   幼儿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因此,开展合适的游戏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必然举措。游戏课程的设计,要从儿童视角出发,重视游戏活动的安全性、灵活性、趣味性与知识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探究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将幼儿的游戏需要和兴趣作为出发点,组织游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尊重儿童天性、释放儿童潜能的游戏课程,助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立足游戏过程,支持幼儿创造行为

(一)废物利用,发展幼儿想象能力

要从儿童视角出发,优化游戏课程,教师就要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挖掘游戏资源,合理引导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自主创造,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在设计游戏课程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废物利用出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尝试废物利用,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参与“给娃娃做衣服”这个游戏时,有一个幼儿捡到了其他孩子丢弃的布片,并有所发现:“我发现这布片的边缘弯弯曲曲的,很像花边。”笔者观察到此情况,便立刻对幼儿加以引导:“将剩下的布片扔掉真是太浪费了,你看能不能利用一下呢?”引导该幼儿利用此布条制作漂亮的花边。他的举动引发了其他幼儿的关注,他们纷纷询问该幼儿如何制作花边。笔者再次把握机会,安排幼儿从废弃的边角料中寻找可以用的材料,将其进行二次利用。此外,笔者还引导幼儿寻找其他种类的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废物利用。比如,有的幼儿认为可以用透明胶将矿泉水瓶盖粘贴起来,制作成娃娃的帽子;
还有的幼儿捡到了一段绒线,将其制作成绒球,点缀衣服。这种废物利用过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使幼儿树立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意识,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打下基础。

(二)以物代物,培养幼儿表征思维

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材料不足、不够丰富等问题。此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合理引导幼儿尝试采用“以物代物”的方法,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表征思维的领域,找到合适的游戏材料替代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以物代物”的具体活动中,幼儿能根据游戏情境,自由选择生活中的物品替代缺失的材料,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物品进行一定的改造,从而推进游戏进程。

例如,在设计“娃娃餐厅”这个游戏时,笔者发现餐具类玩具的数量明显不足,很多幼儿会出现“无物可玩”的问题,于是,笔者就利用这个机会,指导幼儿如何“以物代物”。“以物代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外形功能相似”法,幼儿可以用塑料盒代替“碗”;
第二,“外形相似,功能不同”法,幼儿可以用铅笔代替筷子,用钢尺代替小刀;
第三,“外形不同,功能相似”法,幼儿可以用图画书、广告彩页等代替菜单;
第四,“外形功能均不同”法,幼儿可以用纸片代替菜叶,用积木代替鱼和肉,用铅笔代替刀具。在“以物代物”的基础上,笔者还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为何选择这种物品代替,促使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比如,有一个幼儿介绍:“纸片看上去和菜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扁扁的、薄薄的。”此时有幼儿建议:“如果能涂抹成绿色,是不是就更像了呢?”这个建议得到了其他幼儿的认可,幼儿立刻展开了行动。

(三)解决问题,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出现争吵、打闹等突发情况,此时教师要巧妙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幼儿学会自主转化不利因素,消除负性情绪,解决实际问题,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例如,在“模拟交通工具”的游戏中,幼儿试着用椅子摆放成公交车和地铁座位的样子,模拟乘车的情形。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却发生了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一个孩子在搬动椅子的时候碰到了另一个孩子,两人发生了争吵。此时,笔者加入他们的讨论,引导他们经历“追溯原因—相互道歉—调整方案”的程序解决问题。在“追溯原因”时,双方要冷静下来,说一说吵架的原因是什么,在找到原因后,错误方要承认错误,寻求对方的谅解。通过沟通与交流,双方能顺利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幼儿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冲突与争吵,还能让幼儿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指向活动条件,打造良好环境

(一)拓展游戏活动空间,开阔幼儿的视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开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在打造游戏环境的时候,既要基于儿童视角,考虑到幼儿的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兴趣点,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条件,又要采用“半开放式”的区域结构,将不同的活动区域融合起来,为幼儿拓展游戏空间。

例如,笔者在设计“寻找春天”这个游戏的时候,打通了室外、室内的空间,将室内的绘本阅读区和美术创作区融合在一起,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在户外寻找春天的气息,尝试体会美、捕捉美,然后回到美术创作区,将其画下来。有的幼儿绘画能力不强,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去画,笔者会建议幼儿来到绘本阅读区,寻找绘本作品中的春天,引导幼儿欣赏美、借鉴美。这样一来,幼儿不仅增长了见识,还能借鉴绘本的创作手法,并将其融入自主创作中,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自主调控游戏内容,提升幼儿认知层次

不同的幼儿认知能力不同,因此,在设置游戏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差异性,安排难度不同的活动项目,提升幼儿的认知层次。同时,教师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调控的权利,让他们能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调节活动的难易度,充分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

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幼儿对医院的了解都停留在吃药、打针等个别项目上,但是不太关注其他医疗项目,对就医流程也不太熟悉。对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娃娃医院”的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医院中的医疗项目和就医流程,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生活常识。比如,在“小医生”安排“病人”吃药、打针的时候,笔者会提醒他们注意“如果病人的病情更加严重,吃药、打针都起不了作用,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有一个幼儿想到:“可以输液,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做手术。”于是,幼儿自主调整了游戏内容,寻找输液瓶、手术刀等工具的替代品。此时,笔者又提醒他们注意:“大家回忆一下自己看病的过程,你们是一到医院就看病的吗?在此之前还需要做什么?”此时,幼儿根据回忆调整了游戏环节,设置了挂号、候诊、看病开药、付钱等环节,基本还原了医院就医的真实场景。

(三)合理投放游戏材料,唤醒幼儿参与热情

游戏材料是游戏活动的重要元素,在投放游戲材料的时候,教师要选择层级投放的方式,按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高结构到低结构的方式投放。这样能逐步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唤醒幼儿的参与热情,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程度。

例如,在引导幼儿参与“我造的小房子”游戏时,笔者按照层级投放的方式,给幼儿投放材料。首先,笔者将幼儿进行分组,给每组投放了少量的高结构玩具,让幼儿利用玩具积木“造房子”。当幼儿发现玩具的数量不足时,笔者带领幼儿来到“玩具仓库”,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积木,由小组长分配给其他组员。此后,笔者又投放了沙子、纸片、彩泥等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主发挥想象力,思考如何才能巧妙地利用这些材料。这种层级投放的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性,又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能提升幼儿自主选择与活动的能力。

三、聚焦深度互动,增强幼儿愉悦体验

(一)师幼互动,形成合作关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要“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游戏过程中的多元互动,引导幼儿在多元的深度交流中获得更丰富的感知和体验。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教师要避免直接发号施令,强调幼儿的话语权,通过平等交往,与幼儿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互动质量。

例如,在幼儿参与“抢椅子”的游戏时,笔者发现有的幼儿很早就被淘汰了,在此后的游戏环节中只能旁观。于是笔者和幼儿讨论,让他们说一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幼儿说道:“被淘汰的小朋友可以帮助大家搬椅子。”还有的幼儿提到:“他可以在旁边练习,看一看怎么才能让自己的速度变快。”笔者又启发他们从调整游戏规则的角度入手分析:“如果这个游戏的人数少一点,是不是可以快点结束呢?”幼儿得到了启迪,提出:“我们可以以六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游戏,这样游戏很快就结束了,第一个被淘汰的小朋友也可以马上再加入游戏。”该建议得到了其他幼儿的赞同,他们根据建议调整了游戏内容与规则。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预测幼儿的行为,并鼓励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幼儿就成了游戏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就成了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能促使幼儿自主学习与活动,提高幼儿的活动能力。

(二)同伴互动,推动幼儿心智成长

基于儿童视角设计游戏活动,教师要将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让幼儿分享游戏经验,表达游戏感受,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幼儿心智的成长。

例如,在“自助餐”游戏中,笔者引导幼儿讨论餐桌礼仪。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相互观察彼此的行为,看一看哪些行为不符合礼仪,并说一说应该怎么做。在幼儿互动的过程中,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方面,观察幼儿对餐桌礼仪的了解程度;
另一方面,观察幼儿是否懂得如何向他人提出批评与建议。比如,有一个幼儿态度十分强硬,说:“你不应该将整盘食物都搬走,这是大家一起吃的。”此时,笔者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委婉地表达意见,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在交流中,幼儿能逐步学会如何高效与他人沟通,并积极和同伴交流、讨论,解决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游戏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基于儿童视角,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只有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他们自行选择材料,优化游戏环境,展开深度交流,才能更好地构建游戏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数学游戏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3,(8):28-30.

[2]李佩琳.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游戏课程研究[J].家长,2023(17):92-94.

[3]王亚男.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运动游戏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J].智力,2023,(14):183-186.◆(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幼儿教育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12期)2017-01-04“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12期)2016-12-24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模仿故事角色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