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呼唤新境界新发展新担当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呼唤新境界新发展新担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呼唤新境界新发展新担当,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呼唤新境界新发展新担当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呼唤新境界新发展新担当

 2016 年 5 月 17 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科学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由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回望过去的六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众多高校、智库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一大批高质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纷纷涌现,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正在加快集聚,这些都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的思想之源、精神之泉。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得如何。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

 代活力,使之成为不断引领社会变革的时代先声。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辟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属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的。作为一种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为哲学社会科学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成为引领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造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必将开辟新境界,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和充沛发展动能。

 二、与时代同行,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发展 马克思曾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只有准确把握、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才能带来思想理论的进步,进而引领和推动实践发展。进入“十四五”时期,无论是应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的双重考验,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无不呼唤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思想动力、学理支撑、科学方法。与新时代同步伐,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趋时必果、乘机无怯,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研究新时代。唯有如此,哲学社会科学才能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奋进提供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精神的激励。

 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关键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坚持继承性和民族性,是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历史必然;坚持原创性和时代性,是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本质特征;坚持系统性和专业性,是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培养时代新人,负起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担当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

 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个伟大时代,需要理论和思想的引领;这个伟大时代,也能够产生这样的先导理论和思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也是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担当。

 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但还存在不少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建设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结构合理、专业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当前,要注重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的人才,立足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培养造就一批善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才,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

 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