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高校“十四五”规划对策与建议(高校)

关于高校“十四五”规划对策与建议(高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校“十四五”规划对策与建议(高校),供大家参考。

关于高校“十四五”规划对策与建议(高校)

关于高校“十四五”规划对策与建议(高校)

五年规划是事业发展的指南针和路线图,在凝聚共识、引领发展、调配资源中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关键之年,也是各领域“十四五”规划启动之年,在全球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描绘五年期间应对事业新常态的战略总纲,意义相较以前更为重大。我们认为,高校“十四五”规划必须重点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立德树人纵深推进

虽然高校正在被赋予更加广泛的使命和任务,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虽然高等教育相关的计划、项目、平台的设计都在强调人才培养,但实践中依然存在“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或者被其他短期目标和任务干扰的现象,可以说是高校长期内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高校应继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动立德树人向纵深发展。具体来看:一是要旗帜鲜明地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培养人才上的基础性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专业知识教学体系充分贯通起来,培养忠诚于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为立德树人提供广泛的成长场景,包括课堂外、校园外、书本外,尤其是把培养空间拓展到鲜活的生产实践中,把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三是用迭代思维来重构培养体系,包括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体现交叉融合趋势的课程内容、利用现代化手段的教育教学过程,特别是要让人才需求方(如企业)参与培养过程,这就需要战略性谋划和系统性实施。

贡献国家创新发展

当前,全球创新活动进入新的密集期,各国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以及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更应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大国崛起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随着创新范式的转变、全社会创新格局的调整,高校的这一优势地位正遭遇严峻挑战,在部分环节上有被科研机构、领军型企业所替代的危险。

“十四五”期间,为进一步发挥国家创新事业全局发展的贡献者作用,高校要着力提升重大创新任务承担能力,不断产生能够代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核力量”的重大创新成果。具体来看:一是不断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在前沿理论研究、工程基础研究上打造优势,依托重大科技设施推动学科交叉和资源整合;二是利用校内外各种力量提升技术攻关和工程化能力,把一体化协同科技创新团队作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重大工程需求的基本依靠;三是改善创新发展的“软环境”,营造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优良学风,鼓励原始创新,尊重学科差异,破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释放科研生产力。

关键环节改革破冰

根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按照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各高校结合实际分别制定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并加以实施。近年来,各领域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营造了深化综合改革的氛围,但进入深水区之后仍然有很多亟待破冰的关键难题。目前,继续深化改革的宏观环境不断向好,高校在经费使用、人事管理、学生培养等关键领域的自主权不断加强,这也为高校在深层次上逐步打消了以前因为改革方向反复带来的风险担忧。

故而,高校如能利用“放管服”改革契机,实现关键环节改革的破冰,必将极大释放办学活力。具体来看:一是人事管理上减少传统体制与市场机制的龃龉,以人事新体制激活教师队伍创新潜力,甚至可考虑在新平台、新队伍、新任务中充分运用市场化用人机制,并实现教师校内各学科之间和校内外的有序流动;二是重塑校院两级关系,界定清楚“院为实体”改革中的责权利关系,在推动管理重心下移的同时,实现校院良性互动和协同共赢,不断激活基层办学活力;三是在全校层面解决资源驱动与愿景激励的关系,在增量资源向重点领域、特色方向上倾斜投入的同时,还要规避“资源富集时代”的自我发展动力式微和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

全球视野开放办学

虽然当前全球化浪潮出现了一股逆流,中美科技教育合作遭遇寒流,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流动共享与开放链接的演进趋势并未改变。当前各高校开展的国际化活动,更多地被视为提升国际影响力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式。面向未来,更应该把全球化作为高校的运行状态和发展场景,并据此构建开放协同的办学体系。

具体来看:一是消融人为隔离,实现国内外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比如逐步实现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推动中外学生培养过程一体化,消除校园生活“孤岛”,促进中外学生相知、相亲、相融;二是以全球化视野塑造办学范式,包括建设更多的国际化课程、应对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三是打造全景式的国际化办学特区,对接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办学资源,为改变总体办学面貌起到更好的示范效果。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