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情况(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市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情况
近年来,XX市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大力实施中青年干部“素质优化工程”,紧紧围绕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积极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加强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有效提升了年轻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激发了年轻干部队伍干部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为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我市列入省“素质优化工程”培养对象的中青年干部XX人,其中X岁以下县(市、区)党政正职X人,X岁左右县处级干部X人,X岁左右乡(镇、街道)党政正职X人。现有副县级后备干部X人,其中县(市、区)X人,市直单位X人;女干部X人,占X%;非******党员干部X人,占X%。50岁以上X人,占X%;46-50岁X人,占X%;41-45岁X人,占X%;X岁以下X人,占13.6%。现有省选调生X人,其中副市厅级干部X人,正县处级干部X人,副县处级干部X人,正科级干部X人,副科级干部X人,一般干部X人。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提升理论素质为本,加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市委党校主阵地作用,依托红旗渠干部学院红色教育资源,每年定期举办两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不定期开展年轻干部轮训,共培训年轻干部X余人次。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史、党规、党纪和优良传统教育,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打牢思想理论根基,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丰富培训内容。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安排了党建、经济、文化、科技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深化改革、经济转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市委党校中青班的专题调研一般安排15天左右,调研小组吃住在基层,查找资料、统计数据、访谈、讨论,在调研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学风建设。中组部下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后,市委组织部及时研究制定具体措施,严格督导检查,严肃培训纪律,促使学员在学习培训期间及时转变角色,严守校规校纪,服从校方管理,展现了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范。
(二)坚持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突出年轻干部多岗位锻炼。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信访、拆迁、土地、建设等工作一线,通过下派、外派、上挂、参与市委中心工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实践锻炼,共选派X名科级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锻炼,选派X名年轻干部到经济落后的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XX年,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X市X区挂职锻炼,他们边挂职边招商,X有X家企业先后与X市、X县、X县谈成X个项目,投资总金额X亿多元。同时他们联系在谈项目X个,跟踪洽谈项目X个。这种挂职形式,既培养锻炼了年轻干部,又为我市在X的招商引资工作搭建了桥梁和平台。
(三)积极探索选拔方式,不断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XX年三次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共选拔副县级以上年轻领导干部X名,X年X月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X名博士研究生充实到县(市、区)和市直部分单位领导班子中去,公开选拔X名硕士研究生充实乡(镇)一线领导班子。X年X月,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X名年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其中乡镇(街道)书记X名,街道办事处主任X名;全日制研究生学历X人,本科学历X人;平均年龄X岁,全部具有乡镇工作经历,在全市进一步树立了注重干部德才、注重基层一线、注重工作实绩、注重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县(市、区)对科级干部进行公开选拔,市直单位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全面铺开,有力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
(四)注重“源头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省选调生群体培养锻炼。将省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纳入干部工作整体规划,制订了X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省选调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坚持抓质量、把好入口关,抓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抓锻炼、提升能力才干,抓制度、突出管理成效。一是加大省选调生培训力度。根据省选调生的服务期限和级别,分别推荐参加省、市、县三级主体培训,同时注重各种专业、专题培训,使选调生政治思想跟得上、理论知识跟得上、业务技能跟得上,尽快适应基层岗位。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选调生工作责任制、传帮带制度、定期考核跟踪管理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定期汇报制度、调离审批备案制度等一系列教育管理制度,市、县两级建立了选调生管理台账,对选调生的分配安置、政策落实、工作情况、考核情况、岗位变动、职务变动、奖惩等情况进行实时登记,随时掌握。三是多压担子,负重历练。让省选调生直接参与到农村各种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通过亲身实践,增长实践经验,丰富工作经历,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年轻干部数量偏少。近年来随着公开选拔等选配力度的减弱,年轻干部成长渠道不够通畅,造成年轻干部数量较少,各级班子配备时选才面较窄。县(市、区)40岁以下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X人,占X%。如果加上县(市、区)人大、政协班子成员,年轻干部所占的比例更小。全市乡(镇)配备了X名X岁左右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仅占总数的X%,年轻干部数量明显偏少。
(二)论资排辈现象突出。干部队伍思想观念陈旧,论资排辈现象比较严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有的党组织缺乏战略眼光,很少考虑为年轻干部的尽快成长去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致使一些本来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逐渐失去了优势。
(三)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缺乏针对性、计划性,后备干部队伍仍然存在“瓶颈”制约。目前的选拔方式,后备干部人选一般在单位进行混合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确定,没有做到分类、定向推荐,一些单位没有从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往往是某一个专业的人才堆砌,而其它专业人才却较少,导致不少优秀人才没能通过民主推荐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少数民族和党外干部的比例,学历和年龄结构仍没有达到合理的要求;在培养方面,还缺乏“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基本上可以说是“千人同轨”。市委党校在中青班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虽然年年有创新,但仍然感觉与学员的知识结构、岗位的实际需要存在有较大差距。实践锻炼以下派上挂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锻炼为主,分派急难险重任务和实质性交流较少,后备干部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切实提高。
(四)后备干部使用不足。一方面,“备多用少”问题比较突出。X年以来,全市有X名副县处级后备干部得到提拔任用(其中X年提拔X名),占后备干部总数的X%,提拔使用比率偏低。另一方面,存在“备用错位”现象。一些熟悉农业技术、机械制造、城建规划并具有相当职称的专业干部,做起了党务、意识形态等与专业部无关的工作;而一些抓城建、抓宣传、抓组织的干部,却分管农业、抓旅游开发等工作。“备多用少”、“备用错位”不仅挫伤了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人才浪费、人岗不适、年龄老化。
三、思考及建议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要求,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年轻干部工作的指导和谋划。
(一)加强教育培训。一是多渠道培训。针对年轻干部文化程度高、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比较活跃、开拓进取精神强的特点,立足市委党校主阵地,积极借助上级党校、知名高校等培训机构的优势力量,充分发挥我市红旗渠干部学院红色教育基地培训年轻干部。二是多岗位培养。按照年轻干部特长,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年轻干部进行轮岗交流,通过早压担子、多压担子、压重担子,安排到一些关键岗位去经受锻炼和考验,帮助干部在工作中扬长补短,加快成长。三是拓宽锻炼渠道。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任务和要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进行学习交流,开阔视野、转变作风、提升理念、服务发展。
(二)不断完善后备干部人选的产生方式,注重及时使用。在后备干部选拔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的观念,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采取专题调研的方式,实行组织推荐与群众推荐相结合。坚持群众路线,推荐的后备干部是否德才兼备,有无政绩或政绩大小,群众了解最直接、最客观、最清楚。在后备干部集中调整中,实行会议推荐与谈话推荐相结合,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让后备干部的推荐和集中调整工作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自觉监督下进行,在阳光下操作,努力营造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的干部工作氛围。把使用作为最好的培养,对确实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根据其个人所长,尽早选拔上来,安排到适合的岗位,及时为年轻干部搭建更大的干事创业的舞台。
(三)突出重点培养。一是建立优秀年轻干部百人数据库。重点掌握X名X岁左右优秀县处级干部和县处级后备干部,X名X岁左右优秀乡镇党政正职。二是建立选调生信息库。做好对全市选调生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选调生培养管理模式,探索选调生工作与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相促进的切合点,不断提高选调生的整体素质。
(四)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组织推荐、领导干部推荐、群众推荐和干部自荐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面的举荐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积极探索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方式,拓宽年轻干部的渠道来源。一是凝聚思想共识,营造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社会环境和良好氛围。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腐观念的束缚,努力形成对年轻干部负责就是对党的事业负责、支持年轻干部成长就是支持事业长远发展的共识。改善舆论环境,积极主动地做好正面信息发布和典型经验宣传工作,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敢于和善于应对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现象,强化相信年轻干部的社会心态。二是拓宽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视野。把选人用人的眼光拓宽到各个阶层、各个战线、各个领域、各个组织,突破体制内和体制外选拔人才的局限,善于发现、敢于选拔各领域群众公认、踏实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商界精英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政校、政企、政事间的高级人才互动和交流,吸引高素质人才进人党政系统,提高和改善党政部门干部的知识结构。三是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制度。建立后备干部定期分析制度和谈话制度、动态管理制度、信息收集和上报制度等。既注意防止“备而不用”,又不搞“备而必上”,坚持每三年定期调整和适时补充,在滚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