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调研报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供大家参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调研报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
进入新时代,中国******率领全国人民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中国******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社会政治长期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但是前进的道路上还充满不少艰难险阻。******指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①。我们党既肩负着伟大的新使命,又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必然成为党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以******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打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顺利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
一、重点聚焦新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时代价值
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要始终做到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一以贯之,以强烈的斗争精神、责任担当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落细落实、见底见效,从而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推动伟大事业行稳致远,朝着我们党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
中国******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保持着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进取意识,勇于与各种风险挑战作坚决斗争,通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的考验,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就告诫全党要“准备吃亏”,正视前进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在七届二中***上将中国革命的胜利称为“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提醒大家“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①。改革开放时期,xxx同志反复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②;xxx同志要求我们党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防患于未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③;xxx同志则提出“在成绩面前,在喝彩声和赞歌声中,千万骄傲不得,千万头脑发热不得”④,“宁可把风险和困难估计得足一些,也千万不要因为估计不足而在风险一旦发生时手足无措,陷于被动”
⑤。进入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新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⑥。可见,只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应对重大挑战、着力克服重大阻力,我们党才能在伟大斗争中爬坡跨坎、闯关夺隘、勇立潮头。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决不意味着中国******的执政是一劳永逸的,不存在风险问题。相反,执政风险贯穿于我们党执政的全过程,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自然领域。“风险意识的强弱,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成熟与否的重要尺度”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则是检验一个政党驾驭风险水平的根本标准,是考察党员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综合反映。因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任何执政党保持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律。中国******作为执政党,必定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心骨”,面对各种风险,若能驾驭得当、控制自如,则是国之幸、民之福;若是驾驭失策、控制失灵,则成国之患、民之灾。所以,我们只有直面新的国内外环境对党执政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自身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风险挑战,冷静地思考这些风险挑战之所以会滋生、滋长并酿成气候的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自觉地谋划防范风险的对策和完善风险治理机制,提高对执政风险的事先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治理的能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可持续的认同,顺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本领,引领广大人民在劈波斩浪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选择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千辛万苦、历经考验挫折而作出的选择,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认清和解决的难题、许多亟待深化和认识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越是发展,就越会触及深层矛盾和遇到严峻挑战,就越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去防范化解。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全球化浪潮中。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多种体制机制相互碰撞、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重大风险与外部环境多领域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突和制度摩擦,“风险高发期”不可逆转。在此背景下,我们只有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视差别和矛盾的存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科学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解决冲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在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动态稳定和谐,持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动活泼、千帆竞发的新局面。
(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举措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它凭借着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群众优势带来的坚强领导力,既扎根于人民之中,又率领着人民朝着伟大梦想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我们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奋斗征途中,发展前景和风险挑战同时并存。“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①,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没有任何时期比现在更接近,也没有任何时期遇到现在这么多的挑战与困难”②,这就是说我们离民族复兴的目标越近,敌对势力施压的力度就越大、碰到的阻碍也就越多。从世情、国情、党情来看,世界格局中东西矛盾、南北矛盾突出,国内大局总体稳定却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党内政治生态好转的同时依然形势严峻,面对诸多难以预见和不断积累的风险因素,若是不能防范化解这些无法回避的挑战和绕不过的门槛,国家安全将受到威胁,民族复兴将被迫中断。因此,只有着眼于我们党的历史使命,立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必须增强居安思危、防范化解风险的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提高对风险的预判和把控能力,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冲突和矛盾,才能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永不停滞。
二、融会贯通新论断: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精髓
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的重大风险各有不同,表现形式各异,但中国******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大胆探索、勇于进取,防范和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及党和人民利益的重大风险,有力地维护了党的执政安全。党的十八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从战略层面和全局的角度,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并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域、战略部署、总体要求作了系统论述,科学分析了我国的安全形势,深刻阐释了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且提出了重点目标、明确了工作任务,为战胜新时代前进道路上的诸多风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以主动防范为先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是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③,我们既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居安思危意识,又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既要有防止忧患不足的意识,又要有防止趋于极端的警醒,在持有乐观精神时保持理性态度,在看到严峻挑战时憧憬光明前景,以清醒的判断力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敏锐抓住国内外风险变化趋势,坚决防范颠覆性错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对强化风险意识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当前重大风险的主要特点、形成机制及化解的目标要求。深入把握这些强化风险意识的工作要求,必须要根据形势变化做好判断掌握主动权,加强防范风险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在坚持正确方向和原则的基础上,抓住化解风险的时间窗口积极应对,打好防范抵御重大风险的有准备之战,防止风险从萌芽继续演进发展,从而达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效果。
(二)以守住底线为本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规律
在十八届***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④。因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客观分析和认真研究各领域重大风险动态演化和联动规律,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通过科学的风险处置,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应对化解社会问题,以防止一时松懈所可能导致的功亏一篑,防止不良连锁反应所可能导致的功败垂成。******对把握风险规律的重要论述,指示我们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做到有备无患、掌握主动权,深入把握防范风险规律的工作要求,“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①,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估计最坏的可能性、争取最好的结果,全面排查重大风险,决不忽视任何风险,判断风险走向、发展趋势及相互关联,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守住不发生风险累积、扩散、升级的底线,从而防止各类矛盾交叉感染、叠加升级,将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最终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主动仗。
(三)以标本兼治为要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2019年x月xx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以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分析问题,从整体上充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复杂形势的趋势和方向,也要以见微知著的能力从繁杂的万事万物中寻找蕴藏其间的规律,从根本上全面了解各种风险源、各类风险点,还要以“组合拳”“一盘棋”的思维整合力量、排兵布阵,从全局上科学掌握化解应对风险的方法。******对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论述,明确了防范化解风险应有的专业能力要求,同时为增强防控本领提供了行动指引。深入把握这些提高防范风险能力的工作要求,要增强洞察风险的能力、驾驭抵制风险的能力,要从重在治本的立场预判和化解风险,科学分析原因,精准抓住本质,果断理性决策,顺势快速行动,巩固治标成果,根除风险源头,解决发生留下后患、反复反弹的问题,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竭尽全力防风险、保稳定和护安全。
(四)以系统应对为主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
******对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有许多重要论述,例如,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要下先手作预判,用高招解难题。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健全防范风险机制体系的重要意义所在,为防范化解风险作出了系统性的战略谋划。我们不仅要全面排查不同领域风险情况、深入研判风险因素和苗头、精准制定风险应对策略,还要将风险防范作为重大决策的考量因素,将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必要程序,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风险信息共享机制、风险动态监测机制,时时抓预防,层层抓落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健全防范风险机制,必须坚持贯彻“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原则,以系统性和网络化思维加强风险预判和防范、风险应对和处理、风险免疫和管理的机制建设,精准施策、综合施策,只有这样,才能在山雨欲来之时早已预测好风向,在波澜不惊之处早已察知险滩,完美做好防范化解风险的系统性工程。
(五)以责任担当为重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落实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对此,******高度重视,强调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对潜在的风险,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斗争精神,担起防范风险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把握方向,明确方略,充分认识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稳妥有序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着力健全体制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人人尽职,人人担责,让每个人都防控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对防范化解风险责任落实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各级党委政府在此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对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担当工作任务提出总体要求。深入把握防范风险落实的工作要求,必须要在重大风险面前主动出击而决不逃避退缩,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落在行动上,敢于担当、勇于斗争,着力加强监督管理、大力强化奖惩机制,做到思考谋划心中有数、推进工作及时有力,在重大挑战面前主动发力地拼、在重大风险面前真刀真枪地干,以自觉担当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科学研判新特征:当前重大风险的表现形式
风险,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变化结果或存在隐患的可能性危险。在全球化背景下,乌尔希里•贝克将风险看作是“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①,这些可能遭受的损失和负面影响预示着一个需要避免的未来。在当代世界各个领域,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稍有不慎,潜在的风险就有可能演化成现实的危机。进入新时代,风险的来源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影响范围既有局部的,也有全局的,类型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变得越来越复杂。结合当前国内外局势,身处这样的高风险时代,我们必须明确风险在不同领域的特点、表现形式与发展趋势,有效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
(一)政治领域重大风险呈现多维交织、错综复杂的新形态,敌对势力妄图颠覆国家政权安全和主权安全的风险日益加剧
政治风险是指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党的执政地位、造成政治危机的难以确定的不利因素,通常在利益分配、权力交接或者产生突发事件等情况下容易被触发。“所有的安全事务都属于政治范畴”②,它具有首要性、根本性特征,直接威胁着国家主权、政权、制度的稳固,对经济、科技、文化等其他风险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旦触发极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演变为系统性整体性风险。因此,政治风险成为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也成为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需要重点防范和高度警惕。
当前,在多维度、多领域风险交织叠加的新趋势下,各种敌对势力为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而进行战略围堵,直接或间接危害我国的政治安全、政治稳定和政治命运。他们不断加紧对我国实施分化、西化策略,妄想用西方的价值观改造中国,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进行非法活动,企图危害国家政权安全和主权安全。他们不断加紧对中国******领导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破坏活动,别有用心地指责我国的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打着所谓“慈善、扶贫、帮困”的旗号,扶持所谓的“意见领袖”,极力营造舆论声势染指我国主权问题,企图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他们不断加紧对我国实施“颜色革命”的计划,无所不用其极地歪曲历史、攻击现有政策、离间党群关系、误导青年学生,企图引发国家认同危机。这些政治风险给我国政治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二)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呈现多重渗透倒灌侵袭的新态势,敌对势力妄图消解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日渐增加
意识形态是国家结构中的“灵魂”③,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风险是指我国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受到威胁或遭受破坏,从而使国家失去“合法性”的理论依据。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成为我国在国际合作中是否能够保持相对独立性的重要问题,也成为协调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外来文化融合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被党***高度重视并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态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国际的维度来看,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不断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干扰和破坏,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有泛起之势,所谓“普世价值观”“人权至上”等论调大有市场,敌对势力通过学术渗透、宗教渗透等方式,企图淡化中国主权意识,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同时,他们注重网络空间的占领,大搞“妖魔化”宣传,进行舆论误导,并且凭借技术优势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管控力和反渗透力。从国内的维度来看,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生活多元化、社会意识多样化,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时有出现,这直接影响人民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导致少数人产生与党和政府疏远疏离的倾向,不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三)经济领域重大风险呈现多边摩擦敌对合流的新形势,敌对势力妄图阻止和抑制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风险日趋凸显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经济失衡、制度缺陷或者运行紊乱等原因,对经济系统产生破坏性威胁从而损失经济效率的可能性,这也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伴随而来的现象。如果经济风险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在积累叠加中遇到外因冲击就容易集中释放且迅速蔓延,从而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削弱国家实力。因此,我们必须精准研判并积极应对经济领域的重大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使得“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增速放缓,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金融环境不断恶化。尤其是中美经济贸易冲突越来越复杂,摩擦越来越频繁,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外部冲击。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看,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面临下行压力,例如,由于尚未形成过剩产能市场化退出和出清的机制,导致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僵尸企业的资源;由于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动能不足,导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房地产市场存在结构性泡沫风险和库存风险,区域结构矛盾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分化,阻碍了劳动力社会性流动。一些民营小微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民间投资增势疲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金融风险不断积聚。有鉴于此,只有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才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呈现多棱压制的新情况,敌对势力妄图阻扰破坏我国自主创新的风险日显加剧
科技安全是实现其他领域安全的关键要素,更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和物质基础。国家科技体系如果完整有效,国家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安全可控,就能保证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受外部科技资源优势的威胁。在科技创新全球化的形势下,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领域风险逐渐呈现出前沿引领性、复合性、难以预知性、潜在替代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实现我国国家总体发展目标。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
的历史性交汇期”①,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全球治理结构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不佳;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采取严格管制措施,国际科技陷入对立的紧张局面,这使得我国外部技术合作交流渠道变窄。从我国自身能力来看,一些重点领域的技术仍旧以模仿为主,一些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仍旧受制于人,由此导致的“卡脖子”风险对国家经济、国防等安全都有重要影响。同时,我国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缺乏自主可控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不高、机制不畅,存在科技计划碎片化等问题。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另外,科技发展拓宽了认知空间,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但同时也增加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及时认知并驾驭科技研发应用所带来的社会脆弱性风险,就难以遏制其突发性影响,潜在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五)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呈现多发散点交互交织的新走势,敌对势力妄图分化瓦解群众的风险日见加重
在社会领域,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治安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随着社会进入转型加速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现代社会的脆弱性特征尤为凸显。社会风险潜伏滋生、相互交织、彼此渗透,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到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影响到社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科学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期处于公共安全的平稳区间。
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可控,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各种社会矛盾依然易发高发,社会风险依然客观存在。时有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等,偶有发生的疫疾如非典、新冠肺炎等,频频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都不仅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影响人民安全感,而且直接威胁生态环境、影响人居环境。投资消费领域的纠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事件亦有增加趋势,受经济下行态势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冲击引发的劳资债务纠纷亦有上升趋势,这类风险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违法犯罪问题屡有发生,诱发群体性事件因素较多,网络安全事件高发频发,反恐怖斗争形势严峻,扫黑除恶虽保持高压态势但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关系网”依然存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关联性不断增强,危害性也不断增大。养老难、住房难、就业难、教育难等民生问题也愈发凸显。我们只有紧盯社会风险点、矛盾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才能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六)党的建设领域重大风险呈现多元诱导勾连叠加的新情况,敌对势力妄图颠覆党的执政地位的风险日益加深
中国******是执政党,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解决党的建设领域风险问题放在首位。如果党不管党、治党不严,就可能会出大问题,导致党的事业无法发展壮大,甚至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就是例证。因此,我们党必须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严防党的建设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建设不断完善,成效显著,但已解决的老问题存在反弹的可能,实践中的新风险新挑战不断增多。从政治建设来看,影响党员忠诚的因素日益增多,“低级红”“高级黑”事件时有发生,把握政治方向、辨别政治是非、驾驭政治局面等能力有待提高。从思想建设来看,许多党员存在着“社会主义制度好,资本主义生活好;社会主义将来好,资本主义现在好”的错误思想,理想信仰缺失、思想观念蜕变的现象尤为凸显,存在心存异念、季孙之忧的风险。从组织建设来看,党员干部的选拔机制不够健全完善,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党的组织力、战斗力。从作风建设来看,“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风问题”依然严峻,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不会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可能引发脱离群众、动摇根基的风险。从纪律建设来看,无视党规党纪、违法乱纪的现象屡屡发生,存在纪律松弛、组织涣散的风险。从制度建设来看,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时常被当做稻草人而存在。从反腐败斗争来看,部分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的行为易发多发,基层“微腐败”“蝇贪”的现象较为严重,奢侈浪费比较突出,腐败文化有所蔓延,党仍然面临腐败变质的风险。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这些都是我们党需要面对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应对好这些风险隐患。
总之,世界格局演变正不断加速,中国也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国际风险可能会传导为国内风险,任一领域的风险也可能会导致其他领域的风险,从而产生全局性系统性风险。中国******作为执政党,也必然存在着执政风险,即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引发的执政党认同下降或丧失执政地位的可能性①。无论风险来自何方,以何种形式出现,其危害都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一往无前的气魄和科学理性的方法,在风险中执政,在执政中化解风险,全力以赴地成功应对和化解风险,有效稳固和保持党的执政地位。
四、务实探索新举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路径选择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既要清醒认识风险是什么,准确把握、认真梳理各领域各方面重大风险的具体特点、表现形式,又要聚焦底线是什么,深入细挖、逐项排查风险背后的原因。在充分认识、全面了解重大风险的基础上,抓住“牛鼻子”,创新思路做法,统筹战术战法,探求科学的预防之道和化解举措,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具体化常态化长效化,从而驾驭好国内外各种风险,经受住社会各方面诱惑,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竭尽全力维护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国家总体安全。
(一)保持政治定力,确保政治安全,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风险
政治风险关乎着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要提高政治自觉,优化政治环境,巩固政治基础,科学应对,有效防范,切实消除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风险隐患。
第一,要强化理论武装,树牢政治意识,在落实“两个维护”上久久为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科学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为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风险提供思想基础。必须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承担政治责任,接受政治监督,将党***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全方面,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坚如磐石。必须坚持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恪守政治纪律,保持政治定力,增强政治信念,将忠诚核心、捍卫核心的内心认同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具体行动。
第二,要打击敌对势力,筑牢“防火墙”,在捍卫国家主权上决不动摇。必须以强有力的手段遏制侵害我国政治安全的各种图谋和行为,将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打造得更为坚固。必须坚决挫败任何西化分化势力,大力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严厉打击藏独、疆独、台独、港独等势力,坚决反对西方国家鼓吹的“主权蚕食论”“主权过时论”等论调,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决不让步。同时,还必须有效管控领土争端问题,通过当事方协商谈判来解决问题,决不将主权争端国际化、多边化,牢牢掌握主动权。
第三,要完善政治制度,把牢行动“总开关”,在增进国家认同上下功夫。******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①。制度和价值观的一致性对面临着复杂内外部环境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社会内部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结构体系,另一方面要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样既能够维护中国特色的国家政权性质不受侵害,又能够增强人民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共同构建政治层面的国家认同。
(二)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强势,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
意识形态事关党的旗帜和道路。新时代我们要坚持防和守、破和立的原则,切实搞好意识形态工作,防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被侵蚀、被渗透,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
首先,以防为着力点,建立完善的意识形态防范机制。树立意识形态安全预警观,健全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滚动摸排机制,准确把握面临的风险、存在的威胁。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风险源的动态监控、分析研判机制建设,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住问题关键,制定相关计划和制度,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以控制、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引发的社会危害。
其次,以守为发力点,占领国家意识形态的网络主阵地。要在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守住网络这个思想交锋主阵地、舆论生成策源地,打破敌对势力企图通过网络同化青年一代的妄想。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掌握信息的监控权,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防止“茶杯里的风暴”炒作成现实社会的“龙卷风”,瓦解西方国家推行信息霸权的图谋。要加快网络技术开发,增强意识形态网络防卫和进攻能力,推进依法治网,净化网络生态,主动占领并捍卫好国家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
第三,以破为切入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廓清理论迷雾,驳斥错误声音,畅通传播渠道,切实增强话语权,坚决唱响主旋律,打赢打好主动仗。要将国家意识形态主张和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用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让马克思主义实起来、活起来、火起来,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最后,以立为关键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大力传播其核心内涵,扩大社会认同,形成社会共识,发展主流意识形态。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社会生活全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体现到方针政策的制定、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各行各业行为规章制度的落实之中。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行为养成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时机,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深化创新各种实践,引导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抑恶扬善弘扬正气,将内在的情感认同转变为外在的行为习惯。
(三)在稳中求进中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
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中的问题和风险,要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练好“内功”集中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形成政策合力,在宏观政策“稳”的基础上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在微观政策“活”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振兴实体经济,实现稳定发展。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资源要素、政策措施、多方力量向实体经济的集聚效应,构建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统筹金融管理资源,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金融服务体系,健全金融监管机制以实现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的统一,积极开发差异化金融产品以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要大力推进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的协同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系和能力,从而使实体经济更强更优,防止经济发展脱实向虚。
第二,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创新发展。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体制机制的结构性改革,引进国内外顶尖技术人才,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潜能,使科研、人才优势转变为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优势。要将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统一起来,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破除无效供给,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先进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实现“腾笼换鸟”式的新旧动能转换。要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发展契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积极发展智能经济等新业态,加快数字产业化,实现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
第三,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要将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发展统一起来,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调结构,优布局,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保护,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探索集中集约的出路,通过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路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发挥生态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模式,形成绿色生态品牌效应,走出一条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共同发展。要将自身发展与协同发展统一起来,以“一盘棋”的思维,根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创造比较优势、先发优势、后发优势,从而打造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强战略沟通和协作,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促共赢,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搭建多样贸易促进平台,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格局,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构建经济文化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
(四)坚持“四大导向”,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风险
大国重器,必须握在自己手中。要确保科技安全,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战略思维,进行统筹谋划,瞄准科技前沿,抓住发展大势,认真分析研判,有效防范化解科技风险,保障国家安全。
第一,坚持战略导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是重点,加强体系建设则是保障。要从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全球的广视野、国际的高标准,大力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地和体系,统筹科研力量和资源,推动系统布局和优化,构建权责清晰、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功能定位清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要全方位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主动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对外开放水平,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全球平衡发展。
第二,坚持目标导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握机遇抓紧谋划,主动跟进着力攻关,将优势资源积聚在重点领域以补足核心技术短板,将精锐力量集中于协同研发“卡脖子”技术以突破受制于人的局面,确保重点领域安全可控。要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将科技前沿的“无人区”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加快形成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发展独有的“杀手锏”,占领技术的制高点。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组建攻关团队,释放创新活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第三,坚持需求导向,构建协同创新机制。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制定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包括技术研发方向、要素价格、路径选择等,完善政策支持、服务保障、要素投入等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创新力量为协同,积极开展项目合作研发,建立自主创新联合体,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第四,坚持成果导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要正确评估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利用我国市场的规模优势,走市场倒逼科技创新发展的路径,有效推动科技进步发展与产业应用创新的协同互动。要从创新体制机制切入,将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延伸产业链使科技成果从产品转化为商品,培育创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加快成果的转化应用。要以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不仅推动科技成果在重点领域的应用,也要以惠民、利民作为落脚点。
(五)永葆人民情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风险
社会风险直接影响到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我们要把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摆在重要位置,把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理念落实到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的全过程,瞄准群众反映强烈和社会危害严重的重点领域,敢于亮剑、主动出击。
第一,下大力气解决好民生领域风险,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坚持人民立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推进社会民生改革,强化惠民政策落实,将认准的发展思路、承诺的惠民举措坚持到底,在积极保障普惠发展上持续用力,有效消除风险点。要坚持聚焦不散、靶心不变,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优化分配结构,控制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推进教育和就业公平,激发社会纵向流动活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促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
第二,下大力气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将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工作不断深入,创新侦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大范围、多轮次排查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优势,延伸监测触角,提升风险洞察感知力;创新依法打击机制,强化多警种、多部门、多区域协同合作机制,快速反应、精准打击,提升防控应对水平,斩断伸向群众“钱袋子”的“黑手”。将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深入,依法惩治保护伞、关系网犯罪,加大对涉黑涉恶财产追缴、没收力度,同时密切关注黑恶势力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确保打准打实、齐抓共管、除恶务尽,使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第三,下大力气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抓好防范社会风险重点。借鉴“枫桥经验”,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好基层信访稳定工作,洞察隐患,形成预案,依法维稳,解决纠纷,从源头化解矛盾和风险。要构建高效有活力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强化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其主导作用;完善和培育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协同作用;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基层自治的协助作用,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从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六)勇于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防范化解党的建设领域风险
打铁的人要先成为“铁打的人”。我们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敢于直面风险挑战,有效应对狂风巨浪,以实效取信于民,增强群众认可度,筑牢执政合法性。
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厘清主次矛盾,区分轻重缓急,促进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要全面了解党的建设情况,不仅要研究与其相关的领导体制、社会环境等,还要分析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从多维度多视角的系统分析中得出规律性认识,找到关键性问题,化解党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坚持“转化论”,掌握质量互变规律,决不回避掩饰矛盾,继续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防止党员干部从有小节到犯大错。
第二,要以自我革命精神练就“金刚之身”。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实现自我净化。对照党规、党章、党纪进行检视,对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八个方面突出问题进行检视,认认真真总结反思,切切实实分析问题、化解矛盾、解决难题。要坚持补短强弱,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下先手棋以抓早抓小抓源头,用高招以减少复杂风险带来的损失,增强自身免疫力。要坚持革故鼎新,不断实现自我革命。要提高思维创新能力,敢为人先,开拓进取,以新理念新思路开拓新局面,以新办法新手段实现新发展。
第三,要以全面从严治党换来海晏河清。全面从严治党永不止步,不能有歇下来喘口气的念头。要严把思想上的“总开关”,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理想信念成为指引扛起政治责任、解决突出问题的行动指南。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管“关键少数”,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正确政绩观,不开“暗门”“天窗”,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严扎制度笼子,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织密织牢权力监督之网,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弘扬风清气正风尚。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