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梯田建设调研报告

梯田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7-25 08:42:02 推荐访问: 山区梯田建设过程 建设 建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梯田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梯田建设调研报告

梯田建设调研报告

镇原县是农业大县,也是深度贫困县,农业基础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贫困人口基数大,水保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总揽,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梯田建设和流域治理为抓手,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核心要求,坚持不懈兴修梯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脱贫攻坚进程。

一、梯田建设历程

自新中国成以来,我县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民生工程,坚持常抓不懈,从上世纪70年代党员干部带头,实行“大兵团作战”,到80年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实行的“零星突破,集中会战”,使梯田建设从被动逐步转向主动,从分散治理逐步走向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直至90年代后期,随着机修梯田建设的全面推广,梯田建设实现了由人工修筑为主向人机结合、机修为主转变,坚持春、夏、秋修建相结合,群众集中修建与专业队常年施工相结合,机械平田与人工筑埂相结合,分散治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四个”相结合的原则,打破村、组、户地块界限,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整流域推进,使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稳产、增收、高效的基本农田。

二、梯田建设现状

镇原县位于甘肃东部,庆阳市西南部,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固原,南靠泾川、平凉,北依环县、庆城,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在1101—1767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500吨/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模数为38000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区域内沟壑纵横、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灾害频繁,全县共辖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总人口53.13万,其中农业人口49.38万。总土地面积3502km2。据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共有耕地面积228.98万亩,经过多年的规模化治理,已修梯田面积130.7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57%,实际人均梯田面积2.30亩。

目前,剩余坡耕地98.21万亩,其中:5o-10o面积15.62万亩,10o-15o面积23.74万亩,15o-20o面积23.8万亩,20o-25o面积17.81万亩,25o以上坡耕地面积17.24万亩。剩余耕地坡度大,地形破碎,生产能力低,农民增收缓慢,呈“北部居多、南部分散”;“北部人均耕地多,与梯田交错镶嵌,南部耕地少耕作道路不通撂荒严重”等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因此,只有加大梯田建设力度,配套修建涝池、水窖、排水渠等坡面水系工程,才能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和泥沙,减少坡面冲刷和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可持续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深度贫困村现状

据统计,全县17个乡镇80个深度贫困村总耕地面积594637亩,其中梯田面积407725亩,坡耕地面积179720亩。现有农户31937户,农业人口131029人,其中贫困户16042户,贫困人口67666人,贫困人占51.64%,人均占有耕地面积4.5亩,人均梯田面积3.1亩。总体上来看,区域内农业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人口比例大,兴修梯田不仅为贫困山区谋求了脱贫致富的基本出路,也为贫困人口铸造了“金饭碗”。

四、梯田建设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项目建设合力

多年来,梯田项目作为一项惠农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梯田建设纳入目标考核管理,逐级签订了责任书。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考核办、扶贫办、农发办、水保局等相关部门及项目建设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原县梯田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指导全县梯田建设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保证梯田建设顺利进行,水保部门尽力当好政府的参谋,做好实施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项目乡镇按照目标管理内容,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靠实责任,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强化行政助推,细化工作措施,从上到下形成项目建设合力,为全县梯田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完善建管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梯田建设中,始终坚持把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作为项目田建设的切入点,调整思路、研究对策、完善机制、宣传引导,运用“一事一议”的办法,使广大群众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工程规划中,既考虑工程合理布局,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工程施工中,既组织农户投工投劳,又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工程竣工,既组织农户代表参与监督,又对项目建设验收全程监督,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了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三)科学合理布设,确保项目精准实施

随着梯田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县梯田建设的主战场已经由原来的塬地、川台地转移到塬边、咀梢、梁峁和山区,在梯田规划上,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规模,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补空连片,做到田、林、路、拦蓄工程、集雨节灌工程配套,对中南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根据块段大小和劳力情况,适当组织规模修建,对北部和山区地方人口居住分散的乡村,坚持了围庄就近,地随人走,插补断档,最终达到整体连片。

(四)落实七项制度,确保项目健康运行

近几年来,我县立足实际,果断决策,将机修作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为加快全县梯田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全县梯田建设任务全部实行机修。根据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从设计到施工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监测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群众投劳投工承诺制、建后管护责任制“七制”管理,施工中坚持施工单位先期自查、监理单位严格复查和建设单位从严核查“三核查”管理程序,严把机械苗木进场关、人员持证上岗关和质量达标验收关三个关键环节。坚持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对项目数量、质量和效益进行了跟踪监测。做到了“三核查一监测”精细监管。

(五)落实配套措施,提高梯田建设效益

把工程配套措施、经济措施、管理措施结合起来,整合扶贫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认真落实了土地改良,蓄水保土、堤埂栽植经济作物、道路建设等综合配套措施,确保工程能够早日见效。随着以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为重点的旱作农业生产技术在我县的推广应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黄豆和瓜菜的种植得到了快速发展,一膜两用栽植的冬油菜,产量大幅提高,亩增产量在85kg左右,群众已尝到了种植地膜油菜的甜头,也已得到了大力推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还抓住了特色产业开发的优势,栽植梯田经济林果,部分靠近村庄、水源的梯田发展蔬菜、果业等经济产业。乡政府为了确保农户经营效益,动员农户落实全膜覆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五、梯田建设成效

(一)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项目实施,全县梯田面积达到了130多万亩,每年可拦蓄径流66.13万m3,拦蓄泥沙12.09万t。这将使项目区内地表产流及径流量减少,洪水泥沙显著减少。同时,项目区内土壤沙化现象明显改善,团粒结构及有机质含量增加,风蚀沙源地得到基本控制,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配套的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效益后,绿色植被的增加,将使项目区及其附近风沙天气减少,小气候明显改善,空气湿度增加,空气灰尘含量减少,空气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日渐良好。

(二)有效保护了水土资源,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坡地修成梯田后,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有效控制了地表径流,减少了土壤水肥流失。随着微地形的改变和土壤水肥状况的改善,土地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根据梯田测产实验,梯田和坡耕地相比,增产效果明显。粮食作物以小麦计,每亩平均增产65公斤,价格按2.1元/公斤,作物秸秆按0.4元/公斤计算,年增加粮食产量6.6万吨,年增加产值1.74亿元。梯田工程已成为实现粮食自给、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

(三)有效调整了经济结构,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以梯田工程为平台,坚持“修梯田-保水土-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的思路,大力推广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发展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使具有地方特色的覆膜种植、黄花菜和养殖业得到提升和发展。据调查显示,新修梯田8.68%种植了全膜玉米,

六、发展愿望

总之镇原县作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县区,生态环境酷劣,农业基础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在今后的水保生态建设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及******系列讲话精神,抢抓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甘肃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历史机遇,把生态建设作为改善生产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助推农民增收,加快脱贫攻坚的战略措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开拓创新、精心实施,为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