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老骥秘书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调研报告]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

[调研报告]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报告]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供大家参考。

[调研报告]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

[调研报告]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

5G时代,短视频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布局关键。处于融合转型中的报纸、广播、电视、县级融媒体等,正面临着一个全新命题如何利用短视频,打造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我国短视频行业在2016年迎来快速发展期。随着国内外各大媒体和内容平台纷纷布局,短视频新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媒体融合时代内容生产的重要战略方向。目前,短视频新闻报道的特点与优势逐渐趋于成熟稳定,但是也出现了发展瓶颈,亟需找寻突围路径,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中国新闻奖作为国内新闻界最高级别的奖项,获奖作品是我国新闻报道的标杆,代表国内新闻报道的最高水平。2018年,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置短视频奖项,通过确定制作标准,探讨优秀案例,为业内实践提供参考、指引方向。本文以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类获奖作品为例,通过研究其特点、优势与不足,探讨短视频新闻报道的突围路径。

一、短视频新闻产品的传播特点

(一)硬新闻的“软”表达

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报道中,不乏重大选题,如重大媒介事件、重大活动、环境保护、精准扶贫、文化保护与发展、科技创新等。在碎片化时代,如何突破常规报道的“束缚”,转变思路,以创新的角度、创新的方式、创新的语态予以呈现,实现硬新闻的软表达,是媒体融合时代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

如《中国日报》打造的两会“爆款”报道《VL0G: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将严肃的时政主题进行创新表达,不同于往常的“高大上”,以年轻记者小彭的视角,采用VLOG这一深受国内外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进行报道,创新表达语态,网感十足,生动地把网友代入到医疗、体育、经济等各领域,吸引年轻群体了解两会、关注两会。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硬新闻方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现场感和新闻性增强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我国主流媒体在短视频报道方面日益成熟,不再局限于主题报道和典型宣传,而是更多地回归短视频的传播本质,即短、轻、活。这也符合新闻价值在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由央视新闻推出的《******看望“快递小哥”》,摄像在紧急时刻用手机拍摄记录了************和快递小哥交流互动的温暖时刻,采用原生态记录,真实、质朴,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而且充分体现了大国领袖的爱民情怀。视频一经推出,立刻成为网络“爆款”,获得网友的点赞与肯定。天山网的报道《漫长的2秒:伊宁男童从5楼坠落后》,记者第一时间调取监控画面,即托尼可。吐尔干别克接住从5楼坠楼的两岁男童的2秒瞬间。在此基础上,对当事人、医生、小区居民等见证者进行采访。素材完整,新闻要素齐全,制作紧凑,在当日上网高峰期推出,有力抓住报道时机,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科技赋能,拓宽可能边界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新闻报道带来更多可能,是优质内容建设的重要支撑。2015年12月25日,************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

近年来,科技的参与热度不减,AI、VR/AR、航拍、视频合成技术等共同呈现了精品佳作。

拍摄设备的升级、拍摄技术的提高,保证了新闻现场得以更全面、多角度、更快速地记录下来。央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报道《AI剪辑大阅兵》中,首次运用AI技术,完成分列式与群众游行的82个方队方阵的视频剪辑,更多角度、更高效率地展现第一现场,拓宽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报道实践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场景。两会预热产品《全国两会。刷新2019“点击、刷新”的隐藏功能》,将人们日常使用电脑的场景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单击”鼠标右键,进行“复制、粘贴、刷新”等操作,引出全面二孩、环保节能、共享经济、居家养老等民生话题,生动有趣,让人耳目一新。

二、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发展困境

(一)新闻内涵有待提升

在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受众接收到的讯息多是碎片化的、表面的。一旦受众过度沉溺于表层信息,便会不知不觉失去思考能力。因此,受众迫切需要、媒体也应当为受众提供表面信息背后的深层次元素。

中国新闻奖在评选办法中,不断完善对内容深度的规定。自中国新闻奖第三十届开始,将短视频单元分为短视频现场新闻和短视频专题报道两个板块。在获奖作品中,不乏短视频深度报道佳作,如《十八洞村龙金彪的Vlog|脱贫之后》是主创团队持续关注四年后、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走访与拍摄的调研成果,展现了十八洞村人脱贫后如何做到不返贫且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

但是,实践中依旧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现象,即技术光环笼罩下的内涵缺失。如《独家航拍:香港理工大学之殇,看看暴徒对它做了什么?》报道中,采用航拍技术,将暴徒和激进分子大肆破坏后的香港理工大学真实、全景呈現,满目疮痍。但此报道仅停留在现状呈现的层面,缺乏对事件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的进一步说明,报道显得单薄。若能将香港理工大学被破坏前后的校园图进行对比,辅之以事件解释说明,或许更能直击人心,引发观众更强烈的惋惜、痛恨之情。

(二)社交思维有待加强

融媒时代,新闻报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离不开社交力量的助推。社交思维包含用户思维和互动思维。在短视频新闻中,二者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媒体融合时代,用户拥有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这要求媒体在新闻生产、分发时更多考虑用户立场,满足用户需求,加强用户黏性。如《独家航拍:香港理工大学之殇,看看暴徒对它做了什么?》报道中,用航拍技术展现被破坏后的香港理工大学全景,却忽略了用户对细节的追求。若在后期制作中融入VR技术,放大现场细节,让用户沉浸其中,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融媒时代,新闻报道不再是媒体传播的终点,而是用户和媒体产生联系的起点。借助用户力量,实现链式传播,扩大传播范围,产生舆论效应,是媒体追求的目标。现阶段短视频新闻通过点赞、评论、转发与用户进行互动。但是,依旧存在“点赞量可观,评论寥寥无几”的情况。如《〈铲车车主勇救村民〉续集》在抖音达到564.9万点赞量,评论数却仅有1759条,且多为网友的单方面评论,网友间互动少,新闻媒体几乎没有反馈。新闻媒体在互动上的缺位,将打击网友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媒体传播力。

三、短视频新闻报道的突围路径

(一)媒体有效联动,打造全程媒体

从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情况看,***级媒体更多聚焦于主题报道,且科技感更强,而地方媒体多深耕于民生领域。这是由媒体自身的定位与实力共同决定的。

媒体融合时代,***级媒体与地方媒体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优质短视频新闻。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动全国各地协同生产,推出《中国24小时》,为网友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实现线上线下广泛覆盖、立体传播。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前夕,人民网与全国26个省48个城市媒体联动,策划组织了“向祖国表白”全国城市灯光秀活动,产生强烈的社会反響。不得不承认,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仅凭单一媒体的力量不足以覆盖事件的各个环节,此时,有效联动各地媒体,是实现全媒报道、打造全程媒体的最佳途径。

(二)重视用户参与,打造全员媒体

媒体融合时代,传播的本质发生变化。内容生产与分发不再是编辑、记者的特权,而是分散到每个人手中。因此,用户的参与至关重要。

短视频新闻的用户参与,首先要吸引用户点赞、评论与转发。注重用户的评论与反馈,与用户形成良性互动,不仅可以增加亲密度,而且可以消弭传受双方的距离。部分用户甚至会在评论区为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因此,用户的评论不容忽视。一旦用户意识到自身价值受到重视,将促使其进一步转发,引起二次传播,增加内容精准到达目标群体的概率。

此外,用户的参与还能为内容生产者提供灵感来源。当前,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等商业平台多采用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获得海量创作资源,但也面临着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等审核难题。因此,在平衡新闻现场感、时效性与质量把关、审核的基础上,新闻媒体可考虑PGC(专业生产内容)为主,UGC为辅的生产模式,拓宽新闻来源,加强用户互动积极性,打造全员媒体。

(三)科技融合创新,打造全息媒体

科技赋能拓宽了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边界,技术本身也在突破边界,形成融合创新。VR/AR、AI、航拍、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为内容生产创造了更多可能性,VL0G、视频合成、动画、手绘等表现手段也丰富了短视频新闻的呈现方式。科技的融合创新,为用户带来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体验,以及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然而,一切的创意表达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一切的创意表达也都是为信息的呈现和体验的友好性服务。①我们在考虑科技加持的同时,不应被科技所束缚,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形式而形式。优质内容才是新闻短视频的生存根基,才是媒体吸引流量、留住粉丝的立家之本。

(四)加强舆论引导,打造全效媒体

在新的传播语境和表达方式下,媒体肩负着更重要的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

加强舆论引导,传递社会真善美。近年来,媒体报道更多从群体视角出发,关注社会中的特殊力量群体,表达新闻媒体的群体关怀。②短视频的下沉使更多普通人的面孔与故事涌现,如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列车员,默默奉献的手艺人,无私的器官捐献者….通过媒体这一“放大镜”,这群人被更多人熟知。短视频新闻作为目前的主流报道方式,更是传递社会真善美、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力军。

加强舆论监督,提升媒体公信力。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公信力成为更加稀缺宝贵的资源。媒体能否担任好“嘹望者”的角色,是提升公信力的关键。在《病死猪田间乱丢知道吗…..问政山东>现场局长被8连问后语无伦次》中,面对病死猪乱丢弃的问题,主持人用8次连环提问,层层递进追问政府负责人,可谓舆论监督报道的典范。加强舆论监督与引导,打造全效媒体,助推媒体在短视频领域持续发力。

四、结语

李良荣教授在2018年曾表示: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优质的内容,将是未来短视频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③一则优质的短视频新闻报道,需要同时具备选题、操作、技术、传播效果等多方面条件。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报道从最初的照搬电视片段,到如今的去电视化、网感十足,正逐步为受众所接受。主流媒体只有谨记用户思维,思考用户所需,满足用户所爱,才能进一步拉近与年轻用户的距离,优质内容才能被更广泛地传播,进而形成舆论、引导舆论、反映舆论。

注释:

①曾祥敏.导向正确融合创新专业引领规则探索一一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评析[J].新闻战线,2018(11)(上).

②刘明洋,吴洁.在理性权威中诉诸感性表达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疫情评论的舆论引导分析[J].中国出版,2020(17),

③李良荣.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J].青年记者,2018(10)(下)

老骥秘书网 https://www.round-online.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老骥秘书网 版权所有

Top